跳转到内容

印象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早期印象派
印象派的代表作,克勞德·莫奈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印象派(法語:Impressionnisme),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藝術運動或一种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奈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並被评论家路易·樂華英语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馬內竇加雷諾瓦等,其中塞尚後開創了後印象派

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內、莫內、竇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回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歷史

[编辑]

印象派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文艺复兴以来直到19世纪中叶,艺术家主要探索了造型艺术的素描关系和解剖透视等问题,色彩仅被视为物体的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尽管此前有德拉克洛瓦康斯塔伯等人对色彩的探索,但毕竟只是嘗試性的。大卫安格尔库尔贝等人又将素描关系的油画发展到难以超越的高峰,这样,19世纪的艺术家不得不思考绘画艺术的新出路,于是他们在色彩方面开始寻求突破。

与此同时,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也为印象派的产生提供了色彩理论方面的科学依据。19世纪英国科学家托馬斯·楊、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新的色彩科学理论。后者还把这些色彩原理应用到艺术中,撰写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法語:Loi du contraste simultané des couleurs、英語:The Laws of Contrast of Colour)一书。他分析了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太阳光谱色,指出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等。这些对光和色的研究成果对画家有很大的启发。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1863年,收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

19世纪照相术的产生,对绘画艺术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促使艺术家去寻找新的出路。第一张照片产生于1820年代。至1860六十年代,照相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此前,绘画承担着记录形象的重要任务,随着照相术的普及,绘画艺术已失去了它从前的优势,当时有些画家甚至认为无发展前途。这种危机感促使艺术家放弃了照片式的古典画法,转而寻找绘画色彩方面的新途径。

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正向东方扩张,东方的艺术和文化开始显露于西方人眼前。日本版画、中国丝织品等东方艺术,其独特的展示性、平面性、透视方法和单纯艳丽的色彩构成了一个焕发异彩的新的艺术世界,对西方艺术家摆脱传统开始新的追求,也是一个促进和启迪。印象派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19世纪中叶尽管出现了敢于对抗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但官方学院派势力仍很强大。1863年的沙龙展在官方学院派的支持下,有四千多幅作品落选,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拿破仑三世为稳定局面,亲自过问此事,随后举办了一个落选沙龙展。在这个展览会上,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争议,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虽然遭到一部分人的攻击,但也得到了一批青年画家和文学家的赞赏。

此后,一批不甘受传统艺术束缚,旨在革新的年轻艺术家,便经常聚集在巴黎巴提紐勒大道(Boulevard Des Batignolles)上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英语Café Guerbois裏谈论艺术和文学,探讨新的想法,进行激烈的争论。这些人以古典画家格莱尔画室的四个学生莫內, 意大利印象派的创始人弗朗切斯科·菲利皮尼雷諾瓦西斯萊巴齊伊为核心,以后他们又结交了毕沙罗塞尚和女画家莫里索等人,最后马內竇加也加入了他们之中,此外还有文学家左拉等人。马內在其中较年长,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因而被这群画家尊为精神领袖。

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Le 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1876年,收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

这些画家除探讨艺术外,还常常一起到户外作画,寻找新的绘画光色变化的表现手法。他们选择了库尔贝的写实道路,描绘自己亲眼所见的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这些印象派画家也受到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同他们密切交往,学习他们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的勇气,并从巴比松画派那里得到许多不同于学院派的忠告。年轻的印象派画家还从康斯塔伯透纳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鼓舞,他们那生气勃勃的画面氛围感和丰富的色彩就得益于英国画家,尤其应当提到布丹约翰·戎金(1819年-1891年)两位画家对印象派的直接影响。布丹莫內的启蒙者,他坚持户外写生,作品充满光和大气的颤动感,尤其是对天空色彩的描绘更是生动。戎金是一位荷兰画家,常用水彩进行户外写生,然后再加工成油画,他的油画保持了写生稿的生动性,色彩感觉极佳。他與布丹莫內常一起作画,布丹和戎金可以说是印象派的直接启蒙者。

1870年代普法战争之后,印象派画家又重新回到巴提紐勒大道上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聚会,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巴提紐勒集团」。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群交往密切,共同作画,共同探讨艺术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没有统一的思想,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纲领。从1860年代到1870年代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终于形成了较成熟的新画风。于1874年,这群艺术家共同举办了第一次联合展览,展览名为「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共有29位艺术家参加展览,作品160余件,展览引起了社会巨大迴响。

梵谷星夜》(De sterrennac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览中画家莫內的一幅海景画《印象·日出》被《喧噪》(Le Charivari)杂志记者路易·樂華撰文加以讽刺,题为「印象主义者展览会」,他在文中借古典派画家之口,对这些作品大加抨击,他说《印象·日出》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证明了作者的无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就是花糊纸也比这幅海景更完整些。

展览以后,带有讽刺意味的「印象主义」一词被这群画家所接受,从此也被人们所沿用。这样,举世公认印象派便由此诞生了。

基本特点

[编辑]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十九世纪人们已懂得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物体全部吸收日光便呈黑色,全部反射日光则为白色,反射蓝光波而吸收其他光波呈现蓝色等等。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周围环境色的其他物体的色彩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纯的固有颜色存在。那种认为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观念,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在科学发展的十九世纪,它显然已经过时了。人们认识到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而且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受光的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其色彩的变化。光和色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微妙。这样,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随着固有色观念的抛弃,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人们发现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成黑色,这样,人们称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把这样的两种颜料称为补色,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色彩写生中,这 种补色关系有助于人们去分析和识别色彩。

人们对阴影的认识也大大改变。过去认为阴影只是棕色或黑色,无什么色彩可言,当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念观察对象时,发现阴影受到反射和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且阴影常与光源色的冷暖呈相反的色性。


印象派画家不仅在色彩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在观察方式上也开始了革新。过去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接近于棕褐色的调子去画对象。之所以画不出印象派式的鲜艳色彩,是因为人们没有完全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也缺少科学的帮助,仅按照“已知道”的颜色去画。印象派画家抛弃了一切传统的色彩观念,去捕捉在物体上造成的色彩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純粹是个人的,因此画出的色彩也就非常鲜明、丰富而富于个性。他们的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对象。印象派画家完全把精力放在捕捉视觉印象和追求光色变化上,他们往往忽视对象的形和轮廓,把对象画得相当松散和自由,只追求色彩效果。看惯严谨古典绘画的人很难接受他们的艺术。为了保持作品的生动感和真实感,印象派画家大都把习作作为创作,主张在外光中一次完成作品,回到画室不再修改。

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

[编辑]

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作品的内容情节,古典派喜欢宗教和历史题材,浪漫派常常取材于文学故事和异国风情,现实主义力图描绘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关的事件,描绘普通的劳动者,印象派则主要追求光色变化的色彩效果,即追求色彩这一艺术形式,对作品描绘的主题、情节并无多大兴趣。印象派画家认识到,各门类艺术以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为基础交流人的感情,人类丰富的精神活动必须凭借各种特殊的感官途径,才得以充分展示。文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诉诸于思想,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诉诸于听觉,美术则通过色彩、线条诉诸于视觉。绘画的情节性、故事性归属文学功能更合适。因此,他们关心的是怎样画,关心艺术形式,关心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不再关心画什么。当我们看到有些印象派画家不厌其烦地画一个干草堆、一座桥梁达二十几张就不足为奇了。 印象派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型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应当说这是绘画的一次解放。但是它对绘画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忽视是不可取的,这使印象派作品往往缺少社会的和历史的深度感。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著重於描繪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間成為永恆,並將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畫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畫風,影响后来的現代藝術非常深遠。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搬到戶外,在野外作畫,因此又稱為外光派。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膽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將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代表画家

[编辑]

以下是致力推展印象派的畫家:

參見

[编辑]

相關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