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港大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Mrmarkertw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8日 (一) 12:59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海港大樓
基隆港合同廳舍
海港大樓正景
位置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6號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日治昭和九年(1934年)7月15日
類型登錄等級:基隆市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建築物類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公有設施使用

海港大樓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仁愛區官署辦公大樓,興建於日治時代,原名「基隆港合同廳舍」,是由時任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技師的鈴置良一所設計,興建目的是要將當時散置於基隆港各處的11個港務機構及中起來以便利港務運作[1][2]。該建築於2003年1月20日由基隆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3],曾與一旁的陽明海運舊廈獲選為基隆市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以及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80名。

沿革

基隆港合同廳舍動工於昭和五年(1930年)10月11日,於昭和九年(1934年)7月15日完工,所在地當時是明治町一丁目,其工程經費則來自1930年基隆築港工事費中的海岸設備費[2]。完工後遷入大樓內的機構有基隆稅關(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前身)、臺北州港務部(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前身)、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交通局基隆海事出張所、基隆郵便局波止場出張所、臺灣總督府植物檢查所基隆分所、臺灣總督府鳳梨罐詰基隆檢查所、臺灣總督府米穀檢查所基隆出張所、臺灣總督府肥料檢查所基隆分所、專賣局基隆出張所、基隆警察署水上派出所等[2]

戰後,於1947年改稱「海港大樓」,目前仍有許多基隆港相關港務機構在此辦公[2]

當前入駐機構

建築特色

海港大樓的主體為四層樓高(原為三層樓高,戰後加蓋四樓),塔樓樓高五層,旁邊的附屬建築則為三層樓高,採用鋼筋混凝土架構[1]。其外觀在轉角處做成圓弧形,並且減少陽台的配置,而其外觀上一些構件除其機能性之外,還使建築帶有了船舶的意象[2]

參考資料

  1. ^ 1.0 1.1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32頁. ISBN 957-01-2749-X. 
  2. ^ 2.0 2.1 2.2 2.3 2.4 《基隆市文化資產手冊》 初版. 基隆市: 基隆市文化局. 2006年12月: 89-94頁. ISBN 957-01-2749-X. 
  3. ^ 海港大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