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網路霸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riz Ju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2日 (五) 10:37 (回退2402:1980:8244:8684:2DBD:DF18:A77C:901E討論)做出的1次編輯,到由Kriz Ju做出的最後修訂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網路霸凌」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国大陸网络暴力、网络欺凌
臺灣網路霸凌
港澳網上欺凌
馬來西亞网络霸凌

網路霸凌(英語:cyberbullying),又稱網路暴力[1],是指一種在網路上發生的霸凌事件,屬於電腦犯罪[來源請求]的一種,乃網路世代的新興產物。根據加拿大對網路霸凌有深入研究的教育者、西北地區Keewatin區英语District of Keewatin教育局的教師Bill Belsey[2]的定義,網路霸凌是[3]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deliberate, repeated, and hostile behavior by an individual or group, that is intended to harm others.

表現形式

由於網路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往往不用表明身分,僅靠一個名稱,即通行整個網路。也因此,這類型的網路使用者藉由網路的此一特性,會展現出與日常生活不同的型態。常見的網絡霸凌方法有:

  1. 重複並且不斷地對其他網民使用言語暴力
  2. 重複並且不斷地對特定網民或網絡群體進行杯葛
  3. 模仿特定網民外表及行為特徵,並且加以羞辱。
  4. 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爆料」,但是有時受害者也會公布加害者之個人資料藉以自我保護,由於牽涉言論自由,犯罪加害者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5. 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俗稱「P圖」。
  6. 重複並且不斷地在論壇中以言語用發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
  7. 重複並且不斷地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 稱為關係霸凌。
  8. 使用不同的帳戶及身份攻擊同一名受害人,導致受害人誤以為很多人討厭及攻擊他。
  9. 匿名誹謗

網路霸凌事件

臺灣

楊又穎輕生事件

2015年4月21日,藝人楊又穎由於長期在職場遭受霸凌,因查覺熟悉友人於網路暗中造謠傷害,又於現實中安慰她,對於此事感到煎熬。於台中市住處吸入過量氦氣輕生身亡,得年24歲。[4]

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9年11月,多家澳洲媒體共同發表報道,一個名為王立強、表示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間諜的人向澳洲政府投誠,並提供其情報工作內容相關訊息。王受訪表示自己於2018年中華民國舉行地方選舉時,在三地建立20多萬個網路帳號並成立許多粉絲團,攻擊民主進步黨並對其支持者進行網路霸凌[5]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9年11月,地球公民基金會選在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從自家總部窗外拋下抗議布條,同時播放抗議口號及礦場爆破聲,要求蔡英文政府修改《礦業法》,導致自家臉書粉絲專頁遭民進黨支持者以「退讚」、「退捐款」等留言網路霸凌[6]

2019年12月19日,國道收費員自救會佔領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大廳,要求蔡英文政府履行國道收費員補償方案協議。國道收費員自救會會長孫秀鑾表示,佔領事件後,民進黨支持者網路霸凌當時在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大廳採訪的媒體記者,不討論蔡英文政府跳票,反而轉移焦點到自救會成員毀損總部大廳物品,甚至惡意攻擊自救會顧問團成員桃園市產業總工會,扭曲自救會抗爭的訴求與目的[7]

2020年6月10日,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表示,黨政軍退出媒體曾經是民進黨大力宣傳的口號,現在民進黨卻是大肆採購媒體、置入性行銷、還有側翼粉專助攻;讓政策討論幾乎失去空間,只要與民進黨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中共同路人」[8]

 香港

根據無綫電視明珠台節目《明珠檔案》報導[9],一些在香港的著名網站,例如高登討論區,經常可以找到上述第三、四項手法的霸凌實例。當中一個例子,包括在網上留言性騷擾香港大學社會運動人士陳巧文、電話和電郵恐嚇街頭劇團好戲量的成員等等。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成榮指,網民很多時受集體行動影響,「人做我又做」地進行「起底」(人肉搜索),不覺自己的霸凌行為可將一個人摧毀,實十分危險。黃成榮直言,作出這類網絡霸凌行為的人,是名副其實「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身上」。他解釋,不少人會透過在網上作出霸凌或「起底」行為,從而獲得快感和滿足感。

有時網民更是把「起底」行為當作網絡遊戲的一種,比賽誰人可以取得更多資料,令自己在網絡世界受認同。

黃成榮指,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可能真的曾受過霸凌,所以藉網上空間平衡心理,或感覺現實生活苦悶,藉此行為找「樂趣」,不會考慮當事人的感受;即使知道「出事」,亦會對自己說「人人都咁做」以減低罪惡感[10]

在反修例遊行中,不少擁護警察的人士反應在高登討論區,YouTube中遊行人士經常對不滿者進行網絡欺凌以及人身攻擊,甚至於在極端情況下對遊行反對者進行人肉搜索的案例

中国大陆

武侯祠刻字事件

2015年5月2日,有網友發表微博聲稱,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所書《前出師表》石刻被人刻上了“路培国到此一遊,二〇一五四三十”的字樣。儘管媒體強調“不排除有人故意栽赃,冒用别人的名字留言”的可能性[11],但中國網民仍發起了缺乏認定證據的大規模人肉搜索行動,致使同名者無辜遭受網路霸凌帶來的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困擾。[12]

肖战粉丝举报及衍生事件

2019年3月28日起,同人创作平台Archive of Our Own疑似由于大陆明星肖战粉丝举报而在中国大陆遭到封禁[13][14][15][16],引发部分同人文化爱好者和网站用户不满,并与肖战粉丝一方发生争端。争端中,一名同人作者的支持者遭到人肉,粉丝公布了其就读的学校并要求校方将其退学处理[17]事後被澄清為造假。

参考文献

引用

  1. ^ Nations, United. 网络欺凌及其对人权的影响 | 联合国. www.un.org. [2020-03-07] (中文(简体)). 
  2. ^ William Belsey在網上的簡歷. 2007-07-13 [2009-12-07]. [永久失效連結]
  3. ^ Cyber Bullying. 2005-03-23 [200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8). 
  4. ^ 宅男女神自殺亡 遺書控網路霸凌. 蘋果日報. 2015-04-23 [2015-04-23] (中文(臺灣)). 
  5. ^ 【駐港大陸間諜變節‧台灣篇】網軍+收買傳媒+金援 助國民黨2018勝選 「旺旺」是主要盟友. 立場新聞. 
  6. ^ 尹俞歡. 促修《礦業法》竟慘「被出征」、遭批「反小英」 地球公民:亡國感擠掉公共議題討論空間. 風傳媒. 2020-01-05 [2020-01-14]. 
  7. ^ 孫秀鑾. 補貼協議變壁紙,是選舉文化戰勝政府誠信的悲劇. 苦勞網. 2019-12-24 [2020-01-14]. 
  8. ^ 趙宥寧、張世杰. 柯文哲狂轟民進黨:把不同意見者 都打成檳榔、叉燒包. 聯合報即時新聞. 2020-06-10 [2020-06-11]. 
  9. ^ 2008.12.21 明珠檔案 網上欺凌
  10. ^ 慘遭網友起底圍剿 「七折港女」想過輕生,頭條日報,2010年1月4日
  11. ^ 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碑文遭游客恶意刻字,馆方已初步恢复. 澎湃新聞. 2015-05-03 [2015-05-03] (中文(中国大陆)). 
  12. ^ 成都武侯祠文物遭恶意刻字,江苏同名小伙“躺枪”被人肉. 澎湃新聞. 2015-05-06 [2015-05-06] (中文(中国大陆)). 
  13. ^ the Archive of Our Own is currently inaccessible in China. AO3 Status於Twitter. 2020-03-01 [2020-03-01] (英文).
  14. ^ 同人小说平台ao3被举报,肖战深陷抵制风波. 凤凰娱乐.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5. ^ 李湘文. 不爽偶像被寫進同人文…肖戰粉絲「聯手滅掉AO3」用戶怒炸! 工作室道歉了. ETtoday新聞雲. 2020-03-01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6. ^ Aja Romano. China has censored the Archive of Our Own, one of the internet’s largest fanfiction websites. Vox.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7. ^ 蒋琳. “肖战粉丝大战同人圈之外:写手澄清未被退学,CP粉遭遇人肉网暴. 《南方都市报》. 搜狐网. 2020-03-03 (简体中文). 

來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