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性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中性流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1年2月14日 (日) 06:43 (补救1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中性流(Neutral current)[1]次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現象之一,這些相互作用由Z玻色子所引發。弱中性流的發現是弱力電磁力弱電理論)統一的重要關鍵,並導致W及Z玻色子最終被發現。

1973年,阿卜杜勒·薩拉姆謝爾登·格拉肖以及史蒂文·溫伯格預測中性流存在[2][3],隨後加爾加梅勒氣泡室實驗觀察到中性流作用。

定義[编辑]

會被叫做中性流是因為Z玻色子是不帶電荷的,且此交互作用也不造成電荷的改變。例如:
ν
e

e

ν
e

e
散射

其中,描述微中子電子的中性流為

,其中,費米子向量軸向量的耦合。

除了膠子光子Z玻色子可以耦合所有標準模型粒子

參考資料[编辑]

  1. ^ 天文學名詞. 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6-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中文(中国大陆)). 
  2. ^ S. Bais. The Equations: Icons of knowledge. 2005: 84. ISBN 0-674-01967-9. 
  3.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9. Nobel Foundation. [200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03).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