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AYUXUAN/中国古典诗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宗《高宗帝登天山四首》
手绘的中国新年对联(對聯),是中国诗歌的副产品,在云南丽江市的人们家门两侧粘贴。

中国诗歌是用汉语写的、说的或唱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虽然最后一个术语包括古典汉语标准汉语普通话粤语和其他历史和白话形式的语言,但它的诗歌通常属于两种主要类型之一,即古典汉语诗歌现代汉语诗歌[1] [2]

诗歌在中国一贯受到高度重视,经常融入中国文人思想中过滤的富有表现力的民间影响。 [3]诗歌为公开和私人表达深情提供了一种形式和论坛,让同行、读者和学者的听众深入了解两千年来中国作家的内心生活。 [4]中国诗歌往往反映出中国各种宗教传统的影响。 [5]

中国古代诗词包括了最重要的诗(shi/詩)以及其他主要类型,如词(ci/詞)和曲(qu/曲)。此外,还有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学形式叫做(fu/賦),它不容易被归类为英语中的任何一种诗歌形式,但或许可以最好地被描述为一种散文诗。在现代时期,还出现了西方风格的自由诗。中国传统诗歌形式有韵律,但仅仅韵律的存在并不足以使一篇文学作品被视为诗歌;同样,缺乏韵律也不一定排除一部现代作品被认为是诗歌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汉语诗歌的意义上.

传统的起源:《诗经》和《楚辞》[编辑]

最早的现存诗歌选集是《诗经》《楚辞》,它们对后来的诗歌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历史的变迁,早期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些例子可能已经失传,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运动,尽管这最后一次事件的目标之一就是《诗经》,但它仍然幸存下来。

诗经[编辑]

这两部作品中,较早的一部是《诗经》(也被熟知为《诗经》、《诗经》或音译为《诗经》),是一部保存了两千多年的古代中国诗歌的集合体。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风(来自15个小国的民歌,共160首),雅(宫廷歌曲,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和颂(用于祭祀祖先的歌曲,共40首)。这个选集最终的编纂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这部选集既包含了关于皇室生活的贵族诗歌(《风》和《雅》),也包含了更质朴的诗歌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民歌(《颂》)。《诗经》的诗歌主要由四字句(四言)组成,而不是后来古典汉语诗歌中常见的五字和七字句。它的主要表达技巧包括(直接详细叙述)、比(比喻)和興(通过描述其他事物来预示主要内容)。

楚辞[编辑]

与经典的《诗经》不同,《楚辞》选集(也被熟知为《楚辞》、《楚辞》或音译为《楚辞》)的诗歌更加注重抒情和浪漫的特点,以及不规则的行长和其他受楚国典型诗歌影响的元素。《楚辞》主要包括屈原(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99年)和他的追随者宋玉的诗歌,尽管现行形式的选集可以追溯到王逸于公元158年所编纂的版本和注释,这是关于文本和创作信息的唯一可靠历史来源。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楚辞》诗歌风格对赋体诗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赋体诗以诗文相间的形式为特点(通常被用来展示诗人的技艺和知识,而不是传达亲密的情感体验)。赋体诗形式在随后的六朝时期仍然流行,尽管它变得更短更个人化。赋体诗仍然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支柱之一;然而在唐代五言七言的诗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汉朝诗[编辑]

汉朝时期,一种民歌风格的诗歌变得流行,被称为乐府诗(樂府詩/乐府诗),因政府在收集此类诗歌方面发挥了作用而得名,尽管后来一些诗人开始以乐府的风格创作原创作品。许多乐府诗由五言七言的句子组成,与早期四字句的形式形成对比。汉代文学的一个特点是。汉末至六朝时期的诗歌时期被称为建安诗。《古诗十九首》是一部重要的汉代诗歌集。

建安诗[编辑]

在汉末和六朝初期的诗歌中,有一个重要的时期称为建安诗。这个时期的诗歌包括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三曹”的作品:曹操曹丕曹植

六朝诗歌[编辑]

一份唐代时期的《兰亭集序》副本,原先被归属于晋朝(公元303年-361年)的王羲之所作,这是关于兰亭宴会的诗集的序文。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既延续了前代的传统,又为未来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充满活力的时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歌作品,包括竹林七贤的作品、兰亭宴会的诗歌、四时的《夜行船》诗歌、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永明时期的诗人,以及徐陵(507年-583年)编纂的《璧华新声》诗集中收集的诗歌。将军兼诗人陆机以新道家宇宙观引领文学理论向新的方向发展,创作了以赋体诗形式的《文赋》(或称《论文》)。

唐诗[编辑]

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出现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这个时期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歌创作也非常丰富(大约有5万首诗歌幸存下来,其中很多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在这个时代,诗歌几乎融入到有文化素养的人士的职业和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成为想要担任政府职位的人参加的科举考试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期,诗歌开始按照规定的音律模式来创作。规定和非规定的诗歌形式分别被称为“古风”古诗和规定格律的“近体”诗。近体诗(意为“新体诗”)是一种较为严格的形式,在唐初发展起来,它规定了诗歌的结构,包括每行的字数、行数、行内的音调模式、韵脚的使用以及一定程度的对仗要求。李白和杜甫的作品中都有很好的古风和近体诗的例子。唐代的诗歌形式包括律诗(一种规定格律的诗,每节有八行,每行五、六或七个字)、词(遵循一定的韵律模式的诗歌)和绝句(四行诗,每行五、六或七个字)。绝句的诗歌形式在李白王维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唐代诗歌变得更加现实,更加叙事,对社会规范也更加批判;例如,这些特点可以在白居易的作品中看到。晚唐诗歌发展出了更具隐喻和超现实的特点,例如李贺李商隐的作品。唐代的诗歌至今仍有影响力。

宋词[编辑]

到了宋朝(960年-1279年),另一种形式已经被证明能够为新诗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詞)——根据现有曲调的固定节奏编写的新歌词。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音乐,尽管音乐往往已经失传,但它们都有自己的韵律。因此,每首词都被标注为“调寄[词牌]”(或“調寄[詞牌]”),并符合该曲调的韵律和押韵(就像基督教赞美诗作家将新歌词配曲)。词的标题并不一定与其主题相关,许多诗歌可能会共享一个标题。在内容方面,词最常表达的是欲望的情感,通常以所采用的角色形象为载体。然而,词这种形式的杰出代表,如南唐诗人李后主宋代诗人苏轼,利用词的形式来涉及各种主题。

元曲[编辑]

元代(1271年-1368年)诗歌的主要发展包括创作按固定音调模式的诗歌,例如为元曲剧本而写的诗歌。在宋代之后,词的定格韵律也体现在中国散曲诗(散曲)中,这是一种基于新的流行歌曲和戏曲咏叹调的更自由的形式,它发展并延续到明代(1368年-1644年)。可以在剧作家马致远(约1270年-1330年)和关汉卿(约1300年)的作品中看到相关示例。

明朝诗[编辑]

明代(1368年-1644年)的诗人包括高启(1336年-1374年)、李东阳(1447年-1516年)和袁宏道(1568年-1610年)。

明朝-清朝 过渡期[编辑]

明清过渡期包括了短暂的顺朝(也称大顺,1644年-1645年)和南明(1644年至1662年)之间的交替/重叠时期。在明末这个困难时期,当国家已经陷入困境,由崇祯皇帝(在位1627年至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短暂大顺政权,以及满清政权统治时,有一些诗人仍在创作,其中包括江东三大家:吴伟业(1609年-1671年)、钱谦益(1582年-1664年)和龚鼎孳(1615年-1673年)。

清朝诗[编辑]

清朝(1644年至1912年)在诗歌批评的发展和重要诗集的编纂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例如清代的《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在帝制时期结束后,诗和词仍然继续被创作。

帝制时期后期的中国古典诗歌[编辑]

在帝制结束后,诗和词仍然继续被创作;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前主席毛泽东,他以自己的书法风格写作中国古典诗歌

现代(后古典时期)诗歌[编辑]

现代中国诗歌(新诗/新词)指的是现代白话文体的诗歌,与传统的以古文为基础的诗歌形式相对。通常,现代中国诗歌不遵循既定的格律和规范。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诗歌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作家(如胡适)试图运用与民歌和流行诗歌(如词)相关的白话体风格,更贴近口语(白话),而不是过去的既定形式。20世纪初的诗人如徐志摩郭沫若(后来转向无产阶级文学)和闻一多,试图通过采用西方模式来打破中国诗歌的过去传统。例如,徐志摩有意模仿浪漫派诗人的风格,使用押韵形式。

在后革命的共产主义时代,像艾青这样的诗人采用了更自由的行距和直接的措辞,这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并广泛被模仿。

同时,在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蓬勃发展,包括先锋主义超现实主义,由秦子昊(1902年-1963年)和纪弦(出生于1903年)领导。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团体成立于1954年,包括“现代派学会”、“蓝星”和“新时期”。

当代诗歌界,最重要和有影响力的诗人属于被称为“雾隐派”的群体,他们使用间接的典故和密闭的引用。最重要的雾隐派诗人包括北岛多多舒婷杨炼顾城,其中大部分人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后被流放。另一个特殊案例是神秘主义诗人海子,在他自杀后变得非常著名。

然而,即使在今天,现代诗的概念仍然存在争议。关于现代诗是否算作诗歌,存在着争论和矛盾。由于汉字书写和汉语语法的特殊结构,现代诗或自由诗可能会看起来像简单的口语散文,因为它们缺乏传统上用来定义诗歌的某些结构特征。

另请参阅[编辑]

一般的[编辑]

诗歌作品及集[编辑]

独立诗人[编辑]

诗人名单[编辑]

重要英文译者[编辑]

英文翻译文集[编辑]

诗歌的技术因素[编辑]

注释和参考[编辑]

参考书目[编辑]

文献[编辑]

  • Cai (编).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0-231-13941-1. 
  • Cui (编).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0-231-15658-8. 
  • Davis, A. R., ed. (1970). The Penguin Book of Chinese Verse.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 Greene, Roland (编).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32–235. 2012a. ISBN 978-0-691-15491-6. 
  • Greene, Roland (编).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b. ISBN 978-0-691-15491-6. 
  • Greene, Roland (编).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c. ISBN 978-0-691-15491-6. 
  • Holland, Gill (1986). Keep an Eye on South Mountain: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oetry.
  • Wang, David Der-wei (编).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Harvard,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18–724. 2017. ISBN 978-0-674-97887-4. 
  • Liu, James J.Y. (1966). 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 ISBN 0-226-48687-7ISBN 0-226-48687-7
  • Liu, Wu-Chi; Irving Yucheng Lo eds. (1990) Sunflower Splendor: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oet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20607-3ISBN 0-253-20607-3
  • Wang, David Der-wei (编).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Harvard,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69–673. 2017. ISBN 978-0-674-97887-4. 
  • Owen, Stephen (1996).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 Williams, Nicholas Morrow. Chinese Poetry as Soul Summoning: Shamanistic Religious Influences on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Cambria Press. 2022. ISBN 9781621966234. 
  • Yip, Wai-lim. Chinese Poetry: An Anthology of Major Modes and Genres. Durham;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8223-1946-2. 

拓展阅读[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Category:各國詩歌]]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