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八七会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是对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一幢公寓举行的中央紧急会议的称呼。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中共被國民黨右派清除出黨。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训令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邓小平;7月25日增加瞿秋白)召集会议。会议主题为清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以后的方针[1]

概述

[编辑]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2]:6,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按照临时中央成立时的决定,会议开了一天。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8人,候补中委3人及其他方面代表共21人。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3]:97鄧小平作為中央秘書列席,會議批判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總結大革命失敗經驗教訓,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中國國民黨之總方針[2]:6[4]

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纽曼、洛蜀莫娃也参加了会议。总书记陈独秀缺席。周恩来因率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也缺席。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主持会议,议程有三项[5]

  1. 讨论共产国际代表的报告及《告全党党员书》。确定了今后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2. 瞿秋白报告与相关决议。
  3. 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按得票多少排序: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9人当选为正式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张太雷张国焘等7人当选为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会址在原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苏联农业顾问罗卓莫夫住所。

后续

[编辑]

8月9日,在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三人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决定瞿秋白兼管农委、宣传部,并任党报总编辑;苏兆征兼管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维汉兼管组织部和秘书厅;军事部由周恩来负责,部务由秘书王一飞负责;妇女部由杨之华负责;交通局由顾顺章负责;出版局暂由郑超麟汪原放负责,成员有彭礼和、毛泽民、倪忧天。

9月23日,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干部调动与组织问题。决定由罗亦农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副部长陈乔年,秘书5人:杨匏安陈佑魁、叶文龙、庄文恭王若飞;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负责筹集党的经费和保护中央领导人安全,顾顺章为负责人,成员有:李维汉罗亦农李强,直属中央常委会领导。9月底至10月10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陆续迁往上海,增设北方局长江局南方局

职工运动委员会由苏兆征负责,戴卓民任秘书,成员有:陈寿昌李震瀛李涤生郑复他项英黄平李立三

政治纪律委员会由任弼时负责,成员有李立三、邓中夏张太雷李维汉

交通局由顾顺章负责,总交通:张宝泉,外交主任:王凯戴琨,交通员:石琼顾玉良

周恩来为主任的军事委员会,成员有:张太雷、黄平、赵自胜黄锦辉杨殷,秘书:潘兆銮

11月9日至10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于上海召开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苏兆征李维汉罗亦农、顾顺章、任弼时、邓中夏、周恩来、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蔡和森彭述之项英贺昌任旭邓恩铭张景曾李子芬、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纽曼。会议实行惩办主义政策,将毛泽东、彭公达张国焘开除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6]。后来增加项英为常委。

11月14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决定调整中央组织机构:不设部,在中央常委会下设立

影視作品

[编辑]
  • 2013年電影《风云1927》
  • 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梅黎明主编. 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20天 1927年9月9日-29日的中国共产党.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04: 31. ISBN 978-7-210-05221-0. 
  2. ^ 2.0 2.1 李辛芝、王月宗 (编). 《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 北京: 華齡出版社. 1990. ISBN 7-80082-011-4. 
  3.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楊勝群主編,劉金田副主編 (编). 《鄧小平傳(1904-1974)》上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4. ISBN 978-988-8284-56-6. 
  4. ^ 王倩、高雷. 记者手记:走访八七会议会址,忆邓小平做会务工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09-27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1) (中文(简体)). 
  5. ^ 王铁仙; 刘福勤. 瞿秋白.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 125. ISBN 978-7-214-09686-9. 
  6. ^ 李世平主编. 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1988.12: 230. ISBN 7-5621-0203-1. 
  7. ^ 黄大熹著.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发展路径的历史考察.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02: 42. ISBN 7-201-04674-8. 

书目

[编辑]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