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寮新社慈仁宫

坐标25°01′31″N 121°55′20″E / 25.025174°N 121.922261°E / 25.025174; 121.92226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贡寮新社慈仁宫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新北市贡寮区田寮洋街13号
主神妈祖
建立时间咸丰九年(1859年)
地图
地图

贡寮新社慈仁宫,是位于台湾新北市贡寮区妈祖庙,原先是巴赛族的祭祀地,有一座列为新北市古迹的清朝石碑。

庙宇沿革[编辑]

沿革

新社慈仁宫原先是巴赛族三貂社公廨所在地[1]。相传建立妈祖庙的缘由,是清朝时居民潘古禄海边捡拾一尊妈祖像并奉祀家中,日久信徒日增而建庙[2]。依沿革载,为咸丰己未年(1859年)草建,光绪戊寅年(1878年)改建。

1964年,庙迁建于旧庙右侧后,古文物依然保留咸丰九年(1859年)木雕神龛,以及光绪四年(1878年)的正殿正面石造墙与石龙柱等[1]。依沿革载1982年重建为今日水泥混拟土建筑,于1985年竣工。

与原住民关系[编辑]

庙方右侧有一座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奉宪示禁碑,内容为官府严禁衙门差役未经通报即跨越辖界捉拿嫌疑犯、或假借公事而行掳劫,反映当时原住民与汉族之间的历史[1]

贡寮新社慈仁宫暨奉宪示禁碑
位置新北市贡寮区田寮洋街13号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碑碣
评定时间2017年3月29日
详细登录资料

据日治时期文献与当地原住民潘安辉等表示,庙埕曾为他们社众聚集会饮歌舞之地,等在此此社众会饮、跳联手舞,举行赛跑,而农历七月十五日则会至海滨举行称为“pu.Babui”的祭祖仪式[3]

庙宇右边护坡原先有一座纪念宾惠廉的教堂,曾记录于马偕在1889年12月11日的日记[4]。后来汉人因族群仇恨,来此焚毁教堂与杀害原住民[5]。原先该教堂的初代信徒后代,后来成为新社慈仁宫的管理员[4]

到1990年代,新社慈仁宫附近的原住民已剩约七户[2]。当地的原住民曾对杨南郡抱怨,汉人在此设置第九公墓,触犯他们的禁忌而被迫放弃家园[3]。1994年10月30日,温振华、陈志梧、黄美英、刘益昌、杨南郡等学者来此附近探查凯达格兰族遗迹[6]

2003年4月13日,台北县凯达格兰协会会长潘庆田与几十名凯达格兰族带着祭品来庙埕集合,先到三貂溪出海口海祭,再回来祭场牵曲跳戏[7]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叶柏成. 3月瘋媽祖 極東看海參觀貢寮新社慈仁宮. 民众日报. 2023-05-12 [2024-05-07] (中文(台湾)). 
  2. ^ 2.0 2.1 周美惠. 原住民文化1 東北角海岸/現場追蹤 重返登陸地 追溯凱達格蘭族. 周美惠. 1994-10-12 (中文(台湾)). 
  3. ^ 3.0 3.1 杨南郡. 大報導 海洋民族的悲歌 --記三貂社的凋落. 联合报. 1993-12-25 (中文(台湾)). 
  4. ^ 4.0 4.1 陈俊宏. 發現新社的「賓教會」遺址. 台湾教会公报. 2010-01-18 [2024-05-08] (中文(台湾)). 
  5. ^ 邱国荣. 原轉會調查新社教會事件 論土地、真相與紀念工程. 台湾教会公报. 2020-05-15 [2024-05-08] (中文(台湾)). 
  6. ^ 廖抱一. 重返登陸地 探查凱達格蘭族古蹟 今天上午九時 北縣貢寮展開. 民生报. 1994-10-30 (中文(台湾)). 
  7. ^ 徐慈忆. 凱達格蘭族 先人登台處海祭 昨至三貂溪出海口走鏢 並到核四廠掃墓 尋找祖先生活遺跡. 联合报. 2003-04-1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