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刺史部
外观
徐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东北角。
名称由来
[编辑]“徐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渤海以南至淮河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徐州即其一。[注 1]《尚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吕氏春秋》云:“泗上为徐州,鲁也。”《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
西汉徐州刺史部
[编辑]西汉时,领东海郡、泗水国、楚国、鲁国、琅邪郡、江都国、东阳郡、广陵国、临淮郡9个郡国。
东汉徐州刺史部
[编辑]东汉时,领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5个郡国,东汉末置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5郡。
徐州刺史
[编辑]- 王尊(汉成帝河平二年任、前27年)
- 宋仲翁(西汉末年)
- 盖豫(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后、43年)
- 王景(汉章帝建初七年至八年、82年—83年)
- 百里嵩(汉和帝、汉安帝时)
- 刘福(汉安帝时)
- 应志(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
- 陈琦(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
- 杨秉(汉顺帝初中叶)
- 李咸(汉顺帝时)
- 王纯(汉桓帝初中叶,在任二年)
- 任恺(汉桓帝中叶)
- 郭某(汉桓帝时)
- 吴干(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
- 严羽
- 巴祇(汉灵帝、汉献帝之际)
- 陈温(汉献帝初平四年卒、193年)
- 陶谦(汉献帝初平年间至兴平元年、193年—194年)
- 刘备(汉献帝兴平元年至建安元年、194年—196年)
- 吕布(汉献帝建安元年至三年、196年—198年)
- 车胄(汉献帝建安三年至四年、198年—199年)
- 浩周(汉献帝建安年间)
- 臧霸(汉献帝建安中叶)[1]
出处
[编辑]注释
[编辑]- ^ 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参考资料
[编辑]书籍
[编辑]- 司马迁,《史记》,维基文库
- 班固,《汉书》,维基文库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司马彪,《续汉志》,维基文库
- 陈寿,《三国志》,维基文库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年
-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