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袁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枚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袁枚像》,清葉衍蘭摹繪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袁枚像》,清葉衍蘭摹繪
大清誥授奉政大夫江蘇江寧縣知縣
籍貫浙江省錢塘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
出生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
(1716年3月25日)
大清浙江省錢塘縣
逝世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1797年1月3日)(80歲)
大清江蘇省江寧縣
出身
  • 乾隆三年戊午科舉人
  • 乾隆四年己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 《子不語》
  • 《隨園詩話》
  • 《小倉山房詩文集》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7年1月3日)。子才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1][2]清代詩人、文學家、散文家、美食家。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約三十八歲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官至縣令追贈二品奉政大夫

生平

[編輯]

袁枚家貧,父親袁濱以四處擔任幕賓為生,母親章氏女紅持家,袁枚發憤苦讀。

袁枚出生於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1716年3月25日),雍正六年(1728年)中秀才,進入縣學,鄉里視為神童,「少聰穎,年十二能文,嘗作《高帝》、《郭巨》二論,莫不異之」[3]。十五歲補增廣生,十八歲經浙江總督程元章推薦,進入萬松書院學習。十九歲得浙江學政帥念祖賞識,撥為優等。

乾隆元年(1736年)因長相俊秀,文筆優美,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乾隆元年,先生游廣西,省其叔父於巡撫金公幕,金公奇其狀貌,命為詩,下筆千言,遂大為讚歎。」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乾隆三年(1738年)中式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聯捷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袁枚的文名極佳,翰林散館,外派為知縣,曾溧水江浦沭陽等縣[4]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知縣[5]兩江總督尹繼善稱讚他:「可謂宰相必用讀書人矣!」[6]

袁枚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金陵小倉山築「隨園」恬淡自居,蒐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旅居揚州的徽州棠樾鹽商鮑志道也是他的好友之一,慷慨資助他出版詩集,又捐助其妹袁機的喪事費用。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加上文名在外,時常為各地富豪世族寫跋撰序、作墓誌銘,潤筆所得甚多,致仕後藉以投資,理財有道,盛置田產,招募大量佃農,蓄積數萬兩銀,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白銀五千兩的借據,不但不向其親人索討,還拿了一筆錢餽贈程晉芳的遺孤[7]。晚年逝世時,留下了「田產萬金,餘銀兩萬」,交付經營,以餘息供家族後人讀書營生。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7年1月3日)袁枚逝世,享壽八十歲。

文學

[編輯]
袁枚手跡《致西崖書札》

袁枚擅長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朝為詩壇盟主,與張問陶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協辦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人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倉山房文集》(杭世駿蔣士銓序)、《小倉山房詩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

袁枚以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下為其代表作《所見》。

《寒夜》

又如《馬嵬四首.其四》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故事,以簡潔明暸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

袁枚也是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文中提及其個人對飲食的研究與見解,袁枚亦不乏在文中展現對食物的好惡。

如《隨園食單》中的文章〈戒火鍋〉及呈現其對火鍋文化興盛的不滿。

家族

[編輯]

先世世居寧波府慈谿縣,六世祖袁茂英,明萬曆進士,官至布政使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皋縣誌》、《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袁枚八年後寫有〈祭妹文〉[8]

正室王氏無子,收繼袁枚姪子袁通為子。

側室陶姬,生一女。

袁枚六十餘歲時,側室鍾氏生子,袁枚賦詩曰:「六十生兒太覺遲,即將遲字喚吾兒。」,取名袁遲袁遲(1779-1828),字真來,知名畫家,著有《畫林新詠》等,袁遲生有三子。

墓葬

[編輯]

袁枚小倉山隨園,題其室曰「小倉山房」,著《小倉山房文集[9]。其墓亦坐落於此,碑文「皇清誥授奉政大夫顯考袁簡齋之墓」為姚鼐所撰[10],民國時尚存[11][12],但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壞,僅殘留碑址。1974年3月18日修建五台山體育館時,袁枚墓被全面清理。

注釋

[編輯]
  1. ^ 清代诗人袁枚. ·子夜星網站. [2013年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3月22日). 
  2.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與錢竹初書〉:「枚祖籍慈谿,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3. ^ 錢泳《履園叢話》
  4. ^ 光緒六年《江寧府志》卷二十二、光緒九年《溧水縣誌》卷五
  5. ^ 《小倉山房文集》卷四
  6. ^ 牛應之《雨窗消意錄》卷三
  7. ^ 《清史稿·文苑傳二·袁枚》:「舉借券五千金焚之,且卹其孤焉」
  8. ^ 祭妹文〉首言:「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
  9. ^ 袁枚. 鏈接至維基文庫 小仓山房文集. 維基文庫. 南京 (中文). 逮乾隆癸酉館金陵,謁先生於隨園之小倉山房。……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雲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10. ^ 陳詒紱. 鏈接至維基文庫 石城山志. 維基文庫. 南京. 1917 (中文). 而北上,為小倉山,袁簡齋太史枚之墓在焉。墓碑為姚惜抱先生所撰書也。 
  11. ^ 朱偰. 金陵古迹图考. 商務印書館. 1936. 舊事跡蕩然,僅有清袁隨園先生墓碑,當干河沿南山坡上,袁子才先生祠,破椽一楹,當干河沿北;今又築為馬路,隨園舊跡,掃地盡矣。 
  12. ^ 黃裳. 金陵五记. 金陵書畫社. 1983. 

參考資料

[編輯]
  • 王標:《城市知識分子的社會形態——袁枚及其交遊網絡的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
  • (日語) アーサー・ウェイリー『袁枚 ― 十八世紀中國の詩人』(平凡社)ISBN 4-582-80650-3
  • (日語) 平川祐弘『袁枚 ― 「日曜日の世紀」の一詩人』(沖積社)ISBN 4-8060-4703-1

外部連結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8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