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Jason22/2012年1月之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已投票[編輯]

如題。—魔法少女饅頭卡★無力(饅頭卡住喉嚨.......)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6:01 (UTC)[回覆]

re:明朝[編輯]

也好。不過這時候保護,希望不會激怒另一位不服氣。--Rek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6:07 (UTC)[回覆]

我的感覺是這位還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對其原創處可以慢慢剝除掉。--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0:56 (UTC)[回覆]

歡迎對柳州市優良條目候選做評價[編輯]

Jason你好,歡迎對柳州市優良條目候選做評價,謝謝。李海斌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23:24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編輯]

感謝閣下在在優良條目候選中對慕尼黑機場條目的點評。儘管德文條目本身沒有太多的注釋,本人還是依據閣下意見重新搜尋並增添了一些來源出處,確保每章節均有注釋。請閣下再度檢查,並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1年6月23日 (四) 02:45 (UTC)[回覆]

馬克士威方程組[編輯]

您好,我前一陣子大幅擴充的條目馬克士威方程組,經過Yanting999 (留言) 提名,現在正在進行優良條目評選,歡迎您前往發表意見。謝謝!--老陳 (留言) 2011年6月23日 (四) 05:35 (UTC)[回覆]

關於計畫頁改版[編輯]

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目前正在沙盒作業中,並且以科技提升計畫作為首發,因此歷史提升計畫那邊會先暫緩報名,最遲應該可於七月初完成作業,請審閱版面後給予建議,敬請一起討論。--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6月24日 (五) 00:41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畫[編輯]

有點不曉得那個頁面怎麼用?

我打算在這期把明朝的文學史做出一些成績來,先從小題目茶陵派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晚明小品開始擴寫,使其脫離小條目範圍。另外,我不希望只是提報條目列表而已,還希望能加一些條目提升方向的分析,方便參與同好一起作業。這樣子應該要如何提報呢?--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22:42 (UTC)[回覆]

無條件認證[編輯]

那個歷史提升計劃頁很可能已被G-f-w認證了,打不開。同樣有可能被認證的還有新條目推薦頁和優良條目候選頁。不知問題出在哪裡。有條件的可以看下三者頁面有何共同處。--玖巧仔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00:49 (UTC)[回覆]

問題依舊,建議不要浪費時間調整了。--玖巧仔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23:47 (UTC)[回覆]

開心[編輯]

接到你的邀請,我很開心,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也許最近撥不出時間寫作,但我會持續關注,謝謝你邀請我。--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01:37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畫的問題[編輯]

看一看,最新上傳的--俠刀行 (留言) 2011年6月30日 (四) 15:04 (UTC)[回覆]

RE[編輯]

你好,我過去沒有參加過這類提升計劃,對情況不太了解,您所說的「北非戰場可以提報於歷史提升計畫內」具體指什麼,需要完成哪些工作,閣下可以大概介紹下嗎?謝謝!--Superbanana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3:29 (UTC)[回覆]

出處一定要用規定格式嗎?[編輯]

就是在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歷史提升計畫裡面看到的用參考|name=後金立國|1={{Cite book|author=姜公韜|title=《中國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際〉|pages=第76頁格式。一定要用這個不能用ref才能參加優良或者特色條目評選?我看到南北朝條目裡面都是用ref /ref中間直接寫哪個文獻說什麼話,我也覺得用這個相當方便,工作量大減。

很抱歉這麼晚才回覆[編輯]

課業繁忙,到了暑假仍有不定期的戶外活動。有空會盡量參與提升計畫。-- 喵虎 Tiger動員令 歡迎你 2011年6月30日 (四) 09:02 (UTC)[回覆]

re:歷史提升計劃[編輯]

可以將天津都統衙門條目放進歷史提升計劃。--Xrdtj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1:06 (UTC)[回覆]

re[編輯]

done--AddisWang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1:41 (UTC)[回覆]

不好意思,打擾一下。由於,今天(2011年7月4日)小的在優良條目候選中,推薦王匡 (三國)這項歷史人物條目,請您前往注意,不強迫您一定要投票或提供意見。—郭123 拒絕講543 2011年7月4日 (六) 19:07 (UTC+8)

漢朝經濟擴充[編輯]

茶壺有去母校圖書館,將原有經濟部分,補上註腳,中國古代經濟簡史是這一個嗎?前幾個禮拜搜尋沒有結果,今天意外搜尋到這個。如果是的話,是什麼出版社?作者是什麼人?--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15:00 (UTC)[回覆]

大概粗看一下pdf檔,茶壺覺得經濟部分,頂多需要一些小擴充或增加一些註腳,不曉得使君覺得經濟部分是否已經足夠?

回覆:歷史提升計劃邀請函[編輯]

謝謝您的邀請,本人空閒時間不定,編輯條目也無特定範圍,就盡力而為吧。——♠白布¤飄揚§§ 2011年7月7日 (四) 15:46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劃[編輯]

尊敬的主持人您好。請問歷史地圖可以算為歷史提升計劃的貢獻嗎?--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23:45 (UTC)[回覆]

特色條目候選[編輯]

閣下您好!本人最近主編的慕尼黑機場,在依照閣下的意見修正後,目前正在參加維基百科:特色條目候選的投票,希望您能前往提出寶貴的意見,並予以支持,謝謝!--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1年7月8日 (五) 02:48 (UTC)[回覆]

關於編輯元朝[編輯]

閣下您好!很高興能遇到對元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知道共同編寫如何操作?我個人建議我們依據各種史料進行編輯,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通過發信討論解決,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Eaglewanli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7月10日 (日) 13:37 (UTC)[回覆]

我的看法: 1.除了有必要加注釋的地方,沒必要每一段都跟着注釋,因為有些內容是來源於維基百科的其他詞條中無注釋的部分。

2.大陸史學界普遍認為元朝和遼朝,清朝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改過國號,大陸史學界將907-1125年統稱為遼朝,1616-1912年統稱為清朝,1206-1368年統稱為元朝,《元史》也是從《太祖本紀》開始的。

大陸十幾億人接受的歷史教科書教育,都是將1206-1368年統稱為元朝,很多人都認為蒙古帝國等同於元朝,元朝和四大汗國的關係,類似於周天子和晉國,魯國的關係,事實上,元成宗後期,四大汗國也承認了元朝皇帝作為蒙古帝國大汗的宗主地位。

當然,關於元朝和蒙古帝國的關係,目前史學界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各種觀點都有,既然如此,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資料庫,就應該海納百川,儘可能的能讓所有的觀點都被包括,儘可能包容所有有一定道理的觀點,這樣也可以滿足儘可能多的讀者。

所以,我認為在政治方面,對1206-1271年的大蒙古國和1368-1402年的北元進行一定的介紹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維基百科中的蒙古帝國詞條和北元詞條內容並不豐富。

-- Eaglewanli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7月10日 (日) 14:52 (UTC)[回覆]

1.有爭議的時候,最好的做法是把幾種觀點全部列出來,讓讀者自己去判斷,而不是屈從於部分讀者的壓力。

2.元朝這個國號的確是1271年才出現的,但是我前面已經提到了目前史學界對遼朝和清朝起止時間的觀點。尤其是遼朝,200多年的時間裡幾次改國號,但是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遼朝開始於耶律阿保機建國(有907年和916年兩種觀點),而沒有一種觀點認為遼朝應該從947年開始(《遼史》記載,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其實按照某些人的說法,耶律阿保機的統治區在長城以北,不包括傳統華夏文明區,直到938年才得到長城以南的幽雲十六州。至於採用中國制度還是契丹制度,任何一個少數民族的漢化都是漸進式的。耶律楚材當中書令的時候,大蒙古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和漢化。

3.再說清朝,目前關於清朝的開始時間就有三種觀點,1616年,1636年,1644年,其實清朝1662年才滅掉南明,1683年才滅掉鄭氏台灣。維基百科詞條中,是把這三種時間全都列出來的,清朝到底始於哪一年,每個讀者看完後自然會有他自己的觀點。

4.關於元朝的開始時間,我知道的就有以下幾種:1206年(元太祖建國),1215年(攻占北京進入長城以南傳統華夏文明區),1234年(滅金取中原),1260年(首都從漠北轉移到漠南上都開平,國學大師錢穆就認為元朝從1260年開始),1271年(改國號),1276年(滅南宋成為全國性政權),1279年(消滅南宋殘部統一中國)。

到底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誰也不好說,只能選擇把幾種比較普遍的觀點列出來讓大家去自己分析。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中,對元朝是從1206年開始介紹的,該書中認為從1215年開始,蒙古人開始統治中國。

5.關於中國制度還是蒙古制度,從1206年開始蒙古人就開始進行緩慢的漢化,忽必烈的漢化也不徹底。

「然而元朝是由1271年成立的,之前的蒙古帝國奉行蒙古制度而非中國制度。所以有很多人認為蒙古帝國不是中國朝代。」 因為有部分人有異議就要改掉嗎?他們就一定是對的?那還有部分人認為蒙古帝國是中國朝代呢,蒙古帝國維基百科詞條後面把幾種觀點都列出來了,讀者自己去判斷好了。

忽必烈是1260年登基,根據《元史》,忽必烈1260-1271年也是採用了大量漢法的。請問1260-1271年的忽必烈時代和1271-1294年的忽必烈時代,除了國號變了之外,在施政方針等方面有其他大的差別嗎?

6.中國歷史上有元朝,但是沒有蒙古朝,按照發生在中國土地上歷史就是中國歷史的觀點,1215年大蒙古國攻占北京進入長城以南傳統華夏文明區,1234年滅金取中原,統一北方,如果元朝從1271年開始,請問:1215-1271年的北京屬於哪朝歷史?1227-1271年的甘肅和寧夏又屬於哪朝歷史?1234-1271年的河南又屬於哪朝歷史?屬於蒙古朝嗎?中國歷史年表上有「蒙古朝」這個名詞嗎?

7.大陸和台灣,和國外很多國家,在很多歷史問題上的觀點都是不同的,這個是正常的,畢竟,「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十個人讀同一本書,寫出的十篇讀後感差別很大是很正常的,我們應該「求同存異」。

8.很多問題有爭議是正常的,那就把不同的觀點都寫上,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屈從於部分人的壓力,一個客觀中立的歷史普及者是不會做的。

-- Eaglewanli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7月10日 (日) 15:35 (UTC)[回覆]

「最後,蒙古帝國含蒙古本地、漢地、欽察、察合台、窩闊台與伊兒等四大汗國,而元朝只含蒙古本地與漢地,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反對蒙古帝國=元朝的道理。 我們可以在介紹元朝時順便說明他的前世蒙古帝國與後世北元,然而元朝時期確實只有1271年至1368年這97餘年,」

最近一段時間事情比較多,很久沒來了,對您上面這段話,我無法贊同。準確的說,是1260年之前的蒙古帝國含蒙古本地、漢地、欽察、察合台、窩闊台與伊兒等四大汗國,但是1260年蒙古帝國已經分裂,忽必烈的統治區只包含蒙古本地和漢地。

蒙古帝國的分裂開始於1260年,而不是1271年。而且,大元只是一個漢語國號,「大蒙古國」的蒙語國號從1206年到1635年是一直存在的。

不論從哪個角度講,1260-1271年的忽必烈時代和1271-1294年的忽必烈時代都沒有本質區別(除了國號改變之外)。

糾結於國號不如按照真實歷史來判斷,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就是認為元朝的起止時間是1260-1368年,一共109年。

還有,您對元朝和遼朝清朝的起止時間判定採用雙重標準,這也不是研究歷史的嚴謹態度。

還有,不論是元朝皇帝自己,以及元朝時期的人,還是明朝清朝的人,都認為元朝開始於1206年元太祖建國,具體可見《元史》《明史》《清史》的相關記載,作為現代人卻因為一個國號的改變而爭吵不休,可見國外史學觀對中國歷史研究的不利影響。

-- Eaglewanli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9月30日 (日) 12:15 (UTC)[回覆]

Re:[編輯]

謝謝邀請,我已經加入到那個提升計劃。雖然不知能夠幫助到什麼忙,但希望能夠共同推動這個事業。謝謝。--Walter Grassroot 2011年7月10日 (日) 21:08 (UTC)[回覆]

那人又再惡搞[編輯]

剛躲過罷免的那個人又在亂刪跟中華民國相關的照片!包括你所上傳、已註明符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的嚴家淦照片! 真是煩不勝煩!

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04:34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九次動員令[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 第九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九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九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Jason22/2012年1月之前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九次動員令會於2011年6月25日至9月4日期間進行,我們竭誠邀請您積極參與。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中動員令的2個主題分別是人文與社會科學世界各地,小動員令的4個主題分別是最多語言待撰條目自然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外交

關於本次動員令的詳細信息請您參見:第九次動員令,並歡迎您到動員令入門頁了解甚麼是動員令,並請至報名頁面報名參與是次動員令,已於6月25日開放報名了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也請參考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您看看這圖[編輯]

我又把三國行政區劃地圖給改了一下,請看看有什麼問題。 如圖:--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04:32 (UTC)[回覆]

感謝提醒,已修改。--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23:33 (UTC)[回覆]

關於歷史條目提升計畫[編輯]

關於年表乙條[編輯]

那為何不是刪除系列條目,而是刪除年表呢? -南賀之風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2:10 (UTC) 你好,聽取你珍貴的意見,決定放棄幼稚的陋見,而去改善條目。刪除年表示對的。-南賀之風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7:47 (UTC)[回覆]

關於新朝[編輯]

謝謝使君的勉勵與協助,雖然「漢朝」條目的第三次覆審,沒有出現具體相關意見,那就當做社群認為漢朝是特色條目好了,至於新朝,茶壺會試著寫寫看,但是可能不會更新的很快。--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16:36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編輯]

關於夏朝[編輯]

謝謝提醒!再過兩三天就寫完了,不過是否需要先等同行評審結束了再提報?--Shibo77 2011年8月16日 (二) 22:32 (UTC)[回覆]

貢獻欄[編輯]

歷史計劃貢獻欄中缺少了「地圖」欄。因為之前您回復我製作的地圖也是算為貢獻的。最近我沒有什麼時間對條目進行大規格的文字擴充。倒製作了不少相關地圖。--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17日 (三) 00:19 (UTC)[回覆]

有關動員令貢獻提報[編輯]

已看到您在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個人貢獻/的編輯,其實您已經報名動員令了,您的動員令貢獻提報頁面在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個人貢獻/Jason22--Wolfch (留言) *DC9* 2011年8月20日 (六) 17:38 (UTC)[回覆]

曹操 (演員)裡面那個截圖夠不夠成侵權?[編輯]

從一個電視劇裡面截取出來的,我覺得算,版權方沒有釋出版權。Pkou (留言) 2011年8月23日 (二) 13:07 (UTC)[回覆]

新中橫公路圖片用意[編輯]

關於您在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這則留話,我已回覆在User_talk:老陳。—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4日 (三) 18:28 (UTC)[回覆]

真的沒問題嗎[編輯]

我實在有點擔心,八通關遲遲沒有需要改進之處,不知道是我多慮,還是真的沒問題,我怎麼看來看去都覺得還有改進空間,推去Wikipedia:同行評審#八通關也沒有下文,拿到互助客棧也是沒有人提出回應,除了圖片,我在意還是內容的陳述上,否則就真的很對不起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17:37 (UTC)[回覆]

既然沒人提出,當前我只能靠自己明察微觀,去找出問題改善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9:17 (UTC)[回覆]

(:)回應:我回覆您這則留言。首先只能說聲抱歉了,我不能再拿條目去候選了,因為已經有人質疑我的心態了,再說我也沒過繼續寫下一個條目,當前只有八通關草原準備創建,反正我就是無奈,也不太想說了,我該做都做了,還不是一樣有人會把條目問題轉移到我身上來講,遇到這樣子的人,那還能討論個什麼,更別說是要改善條目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8:39 (UTC)[回覆]

回覆您的留言。說穿了,若不是我能力不足,那麼就是我腦筋太死了,寫到現在才發現,若我個人的進展上沒有獲得突破,寫再多的條目似乎也是顯得枉然了,也難怪有人將條目的問題轉移到編者身上,我現在能明白體會到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9:47 (UTC)[回覆]

送你一隻貓頭鷹[編輯]

向你問好!
感謝你長期不倦地提升中華民國與中國歷史朝代條目!--Shibo77 2011年8月27日 (六) 10:09 (UTC)[回覆]

Re:教授叫我別閉門造車[編輯]

我回覆您這則留言。拜託,講了也白講,問了也白問,還不是跟教授一個樣,叫我做好準備才來問(對方的話不是這樣講,我只是轉述他的意思)。-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8:57 (UTC)[回覆]

我查過資料,翻過文獻,會收到這種話,可能是我要檢討,或許我問的問題膚淺,所以給人印象認為沒準備就來問。再說,也不是只有教授會說,老早在維基人看到人家講了。我現在一直連續兩個星期趕稿八通關草原,無非為了就是想把事情做完就休長假。您去看您自己拿八通關去推選優良條目,是不是有人認為要再添加內容,我以之前提名新中橫公路為例,寫太多有人會說,像現在八通關則有人認為寫太少,真不知這是什麼社會心態?全把資料寫進去就有意見,沒全部寫進去也會有意見,幸好我不是盲目求選票而來,只能說是他個人的問題,因為假如全寫可能添加很多內容,相對的能不能登上特色是另一回事,換言之,拿內容多寡取決條目好壞,這除了是心態的問題,也是在視野上審查狹隘所致,客觀分析才能面面俱到,所以這也應該算是他的教育問題吧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7日 (六) 19:12 (UTC)[回覆]
已刪除離題的留言。-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9:42 (UTC)[回覆]

條目:漢族參加了同行評審[編輯]

如果有空的話,建議去瞧瞧。--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24 (UTC)[回覆]

送給您一枚星章![編輯]

不倦星章
感謝你對中國歷史相關領域作出的巨大而不可磨滅的貢獻--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25 (UTC)[回覆]

懇請閣下指引迷津[編輯]

事因於有人提出這則留言,之後便對自己個人問題著手調查,為避免自身問題影響條目本身的質,造成學知上傷害與讀者的損失,使我相當看重此等後果嚴重之問題而進行一番檢討。對於我自己的心態一事,經日多時,然而我仍然察覺不出何須反省檢討之處,更難以知其錯之有,我在討論頁發布這篇話題,希望能懇請眾人給予我這位當局者迷一點指引迷津之路。—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1:42 (UTC)[回覆]

看來我還真的是……,實在感到很不好意思。—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5:00 (UTC)[回覆]

有所同感[編輯]

正因為我沒在意選票,更不在意支持票,但只要把條目送去特優候選,無論是否登上,一樣都會被貼上「為支持票而來寫條目」負面標籤。我個人很無奈,既然少了別人不把候選當評審來看,唯今只有同行評審可以用,可惜同行評審的效果不佳,當前情況真的可以說是「無審查狀態」,所以我之後也沒將條目拿去DYK、特優候選、同行評審,這倒是對條目而言,我感到很可惜,假如單靠編者自己把關條目的質量,恐怕……。-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4:48 (UTC)[回覆]

舉報圓桌會成員User:AT[編輯]

圓桌會成員AT已被用戶Symplectopedia舉報

圓桌會成員Jason22/2012年1月之前你好,維基人Symplectopedia發現圓桌會成員AT可能違反了圓桌會會規,目前圓桌會成員正在就此行為進行討論。希望您能夠在圓桌會的相關討論頁發表意見。感謝您的關注,如有打擾,謹表歉意!

 

--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5:47 (UTC)[回覆]

真正的條目?成功的條目?[編輯]

單就「只要條目本身能夠給瀏覽者提供符合其本身性質的價值,那這個條目就是成功的。」這句話討論,我回顧整個編輯歷程,心中頗有感慨,你想想,假設一種情況,一個條目寫太多,若是陳述與讀者所需要不符,便是離題,相對寫太少,就變成不符合「只要條目本身能夠給瀏覽者提供符合其本身性質的價值,那這個條目就是成功的。」這句話,又再假設一種情況,一個條目若要將全部資料寫進去,若是不挑選,那麼陳述方式就像照本宣科,資料堆砌,若是陳述方式不妥,有顯得像是寫研究論文,不然就是語意不夠明確,用詞易有誤解之虞,再不然就是給讀者感到太過詳雜,無法貼近讀者之需求,然而所謂讀者相當廣大,各層面皆有,若深度與廣度無法平衡發展,太深就是顯得難懂,太廣就是顯得詳雜,又若是太淺顯得不像百科,其中的拿捏就需要編者的經驗與智慧,還得懂得方法,若用不得其法,則弄巧成拙,如此情況,正反映出我的當下所寫的條目,實際上,我至今還未能在維基百科看見「真正的條目」,但沒有所謂「成功的條目」。-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6:15 (UTC)[回覆]

若「理」是人說,就無「定理」可言;若「理」是事實可以被人看見,看見的人就會明白何謂「理」。換言之,編輯是一條不歸路,沒有所謂完美,也沒有完全可言,什麼都是人家說的,走下去就是沒完沒了,因為思想是人家的自由意念所為,旁人無法左右,更無從制止,說穿了,「真理就是無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10 (UTC)[回覆]
只不過看編者願不願接受改進罷了,否則一輩子都是「受理也受氣」,或者是「無理也無知」,就是這麼極端的兩條路,因為中間的路就是被人的意見給堆掉,不可能說從做與不做還能殺出第三條路來吧?我只能說,編者可以選擇自己,但無法選擇別人,所以我認為編輯是眾人罵的一條路,一輩子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掩蓋不完的聲音,除非自己不負責任,當成什麼都沒做過般,就丟下維基百科不管就跑了。-yiken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16 (UTC)[回覆]

新條目[編輯]

「在推薦日之前修改不間斷超過5天,且5天內創建或進行過重大增訂」, 裡面不是說修改不間斷超過五天,並且近五天有個重大增訂?沒有說超過五天時間就不可以推薦了?或是我理解錯了?--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31 (UTC)[回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只能去掉條目後半部分中從別的條目中複製過來的內容了。這樣就減少了條目的大小,然後再在這基礎上進行擴充。--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23:22 (UTC)[回覆]

隋朝[編輯]

恕我孤陋,你要是覺得突厥與高昌向隋朝學習文化與典章制度,請拿出來源來,這個2010 年10月1日,《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說了麼?Zcm11 (留言)

不再打擾了,我不是想說不對,只想說那一段要是翻譯成英文在en上出現,會引起外國人的爭議,有來源總比沒有好。高昌沒問題,但是突厥卻很勉強,畢竟是游牧民族,不像遼金夏。Zcm11 (留言) 2011年9月1日 (四) 03:03 (UTC)[回覆]

《隋書‧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北狄‧突厥》:「大業三年四月,煬帝幸榆林,啟民及義成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啟民可汗)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聞,伏願天慈,不違所請。」

這段片語用來支持突厥向隋朝學習文化與典章制度是有問題的,也靠不住的,因為這一段的下半句是

帝以為不可,乃下詔曰:「先王建國,夷夏殊風,君子教民,不求變俗。斷髮文身,咸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豈遂性之至理,非包含之遠度。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敘,庶類區別,彌見天地之情。」仍璽書答啟民,以為磧北未靜,猶須征戰,但使好心孝順,何必改變衣服也。帝法駕御千人大帳,享啟民及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十萬段,其下各有差。

也就是說隋明帝不容許啟民可汗的突厥蕃人向隋朝學習文化與典章制度,原因是蒙古高原尚未平定,加之隋朝並不想讓居住在隋朝境內的突厥人同化,隋朝需要利用這批突厥人永固北方的局勢,不過隋朝能力有限,有隋一代蒙古高原仍還不穩定,而啟民可汗也對此無能為力,他既不能北上也不能南下入主中原,對此就說了「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就是說他已經不是蒙古高原上的君主了,事實只不過是個流亡的政權君主,就像後來的俾路斯一樣,對波斯的局勢無能為力。另外隋朝對高昌的文化與典章制度也不是很長,高昌有很多漢化制度在很長的時間是受到北魏和北朝的影響,可否也在北魏條目上提及此事?

關於歷史提升計劃[編輯]

已經將相關條目提報,第一次參加這種計劃,只是不知道程序是否正確,還望多加提點,謝謝。--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9月2日 (五) 18:44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劃[編輯]

感謝閣下邀請我參加歷史提升計劃,但本人近期並沒有創建歷史條目的計劃,而且註冊維基百科至今僅創建過兩條歷史條目。琅威理條目也是因為讀了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國史綱》後心血來潮創建的,不知道下次何時才會再編寫歷史條目。因此在下覺得自己目前暫時不適合參加這個計劃。 --Alexchen4836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4:34 (UTC)[回覆]

關於夏朝條目[編輯]

謝謝閣下的努力!剛剛看了,資料很詳盡,但請恕直言,頗多過於冗長的句子和語病,而且有很多未經考證的推測和結論(e.g.「可見夏氏族的影響號召力。」),似乎需要大修理一下。嘗試修改了一些,或許意見未盡相同,請仔校對,謝謝! - LC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14:09 (UTC)[回覆]

中秋節快樂[編輯]

送上月餅一盒

中秋佳節,祝您合家團圓,維基愉快! AlexHe34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2:51 (UTC)[回覆]

第九次動員令延長提報限期通知[編輯]

由於較早前未能在動員令結束時通知各未提交貢獻的用戶,故此現特延長提報限期至9月17日,在此段期間你可以再次提報9月4日或之前作出的未提報貢獻。再次感謝你支持第九次動員令,對你有任何不便,深表歉意。

至此提報你的貢獻

HW DC9 2011年9月13日 (二) 13:42 (UTC)[回覆]

有關乎Template:明朝歷史事件的一些愚見[編輯]

Hi Jason兄, 我看到閣下編撰的Template:明朝歷史事件,竊以為現有排版有些隨意。我有兩計,其一是按照《明史紀事本末》的章節來擴充模板,因為該書每一章節即描述一個重要政治事件,既有關注度,編寫起來又可直接援引文章(文庫中Zhxy兄已近乎補充完備,見:s:明史紀事本末),十分方便。劣勢就是維基人手向來捉襟見肘,在下亦忙於編寫《明史》列傳,兩年內或許都沒有齊備的可能;另一方式以保持現狀,有新事件則逐步添入,看起來簡潔美觀,但或許對編輯創建速度而言有減無增。不知兄台意下如何?謝謝。--Walter Grassroot () 2011年9月25日 (日) 19:35 (UTC)[回覆]

夏朝[編輯]

既然有爭議,那何不放一張沒有爭議的圖片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9月27日 (二) 01:03 (UTC)[回覆]

User talk:Shizhao#關於夏朝展示上Shibo77 的回覆表達了我的意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9月30日 (五) 00:26 (UTC)[回覆]

或許是表達上的歧義,你說「關於大禹的爭議也就是啟的爭議」,這句話我實在不明白。對於大禹是否夏朝君主有爭議你我他都認同,但是啟是否夏朝君主哪裡來的爭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2日 (日) 06:21 (UTC)[回覆]

您好,希望能一同協作白起詞條~[編輯]

如果您有時間歡迎一起協作白起詞條,關於伊闕之戰的戰況,原始資料非常少,只有《戰國策》和史記有幾段話的記載。其餘可以補充一些內容,希望您能一起協作,O(∩_∩)O謝謝。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9月29日 (四) 12:14 (UTC)[回覆]

已經對白起條目進行了內容擴充以及錯誤修改,您提到的已經基本修改了,我覺得添加參考書籍意義不大,因為我用的參考資料都有書籍的名稱,而且十分詳細。歡迎你再幫我投一票,謝謝。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2:46 (UTC)[回覆]

參考書籍已經加上。關於四大名將的問題,我認為只能說作為民間流傳的一種統稱。如果要是對比的話,恐怕吳起、匡章這些都可以與李牧、廉頗、王翦較量一下,更何況維基已經收錄了戰國四大名將的詞條,我認為推翻約定成俗的東西不太可行。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5:15 (UTC)[回覆]

白起的詞條已經再次擴充,如果有意見歡迎再次提出,謝謝。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10月1日 (六) 03:25 (UTC)[回覆]

回復:清朝遭到奇怪的修改[編輯]

不清楚,我這邊的熒幕比較寬看不出問題來,現在的版本的首段還有空白嗎?--Shibo77 2011年10月8日 (六) 12:21 (UTC)[回覆]

右側多出了一塊是因為藝術章節的那個畫廊太寬了。添上overflow貌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div style="overflow: auto; padding: 3px; border:solid 1px;"></div>」(試驗頁面)。不過我覺得User:Dayten的那個版本的{{中國歷史}}模板擺放得不美觀。--Shibo77 2011年10月8日 (六) 13:27 (UTC)[回覆]
(僅僅回復一下技術問題,其實截圖應該給User:Dayten看):這可能是IE的問題,或是近期MediaWiki軟件更新出的故障,讓我想起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存檔/2011年9月#澳門條目的顯示問題,不過我對這些技術問題一竅不通,還是問問User:Bencmq或到客棧問問吧。--Shibo77 2011年10月9日 (日) 03:18 (UTC)[回覆]
  • 我看了此用戶在清朝條目的第二次回退。他這麼排列長模板顯然會造成此問題。另外此用戶好像特別熱衷於西藏條目,且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數日內頻繁改動了大量條目但實際貢獻似乎不多。我先前寫的一些西藏條目被其毫無理由地刪除了整段內容。是否應提醒管理員注意此人並採取保護措施?--inhorw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2:25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清15 2.pn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信息#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

金朝參選特色條目[編輯]

已投票,這個詞條編輯的很不錯,辛苦了。

問一下,裡面用到的好幾幅《史集》裡面的圖片很不錯,在哪裡可以看到《史集》中的全部圖片,謝謝。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34 (UTC)[回覆]

謝謝,對於這一部分不太了解,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維基圖片(維基多媒體)在哪裡,能否幫忙告知?多謝!—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52 (UTC)[回覆]

在那裡輸入「史集」一樣是找不到圖片啊,我這方面真的是很不在行,麻煩了—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23 (UTC)[回覆]

明白了,多謝—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7:41 (UTC)[回覆]

人事任免投票資格[編輯]

謝謝關注。表決已延長7日至2011年10月16日0時0分,同時進行討論中間方案,歡迎參與。特此通知。--Gakmo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7:33 (UTC)[回覆]

關於歷史提升計劃[編輯]

遲復為歉,感謝閣下邀請我參加歷史提升計劃,但本人近期忙於現實生活,每月僅能登錄數次,似不適合參加本計劃。謹奉上支持和祝願,再次感謝。米爾格拉姆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0:48 (UTC)[回覆]

動員令頭銜及模板通知[編輯]

這位用戶已完成 動員令 1


您好,Jason22/2012年1月之前!感謝你參與第九次動員令,經過部份點算,你可以在你的用戶頁中加入以下模板 (你也可因應個人風格,選擇不加入):

{{User 動員令|1}}

  • 註:{{User 動員令}}中第一個參數為參與次數,由於部份用戶的用戶頁未有標明參與次數,故作一次計算,可自行因應之前的參與次數更改次數。

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參與維基百科的活動。-Wolfch (留言) 2011年10月13日 (四) 16:10 (UTC)[回覆]

回覆[編輯]

很抱歉,沒有立即回覆,使君的問題應該解決了吧!因為茶壺近期在台南官田服兵役,所以近期無法參與編輯了。--茶壺 (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14:41 (UTC)[回覆]

Re:中國朝代[編輯]

在下很樂於參與中國朝代的編寫,不過近期比較忙,可能不能很積極的參與,不過也願意盡些力。--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16日 (日) 10:57 (UTC)[回覆]


File:Flag of Ulsan.gif快速刪除通知[編輯]

您好,您創建的頁面被提出快速刪除,該條目很快會由管理員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請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刪除模板。若提刪理由不適當或您已對條目做了適當修改,請在被提刪頁面的頂部、快速刪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並在討論頁中說明。您也可以同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

提示:在該條目被刪除後,您可聯繫管理員,要求他們將刪除前的條目內容通過郵件發送給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17日 (一) 01:48 (UTC)[回覆]

關於遼朝起始時間[編輯]

不清楚,我根據的是《現代漢語詞典》附錄的這段話:「遼[耶律氏](907—1125)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不過以916年開始計的紀年表的確也很多。記得在哪裡看過這方面的資料(好像是資治通鑑的釋譯),說阿保機建國初期契丹沒有文字記載,全靠口耳相傳,所以建國年代不可考,但是最晚是916年建元時。待會我再查一下。另外是否有興趣介入這個南北朝朝代題目的討論。多謝!--Shibo77 2011年10月20日 (四) 23:19 (UTC)[回覆]

統一八部應該是更早的事情,907至916的三三得九年應該是阿保機通過三次燔柴禮來平息叛亂。查了一個資料(346K的PDF):「契丹開國年代問題」,說分歧源於元代的《遼史》與《契丹國志》兩本史書,一說907丁卯年,另說916丙子年:《遼史》關於開平元年(907)開國的記載可能源自《皇朝實錄》,其後被許多書籍轉抄,至20世紀初學者才開始質疑《遼史》的說法。然而《皇朝實錄》成書於1100年左右,距離契丹建國近二百年,不一定可靠;《契丹國志》關於貞明二年(916)開國的記載可能源自《資治通鑑》,但有誤解,司馬光給予比較謹慎的處理,在《通鑑考異》中說不知阿保機稱帝於何年,但知916年建年號,姑且認定916年為阿保機建國稱帝的最晚期限,但究竟應在何時不好判斷;最後他說實際建國年代應在二者之間而比較這兩個年代,916年似乎更接近於事實。--Shibo77 2011年10月21日 (五) 04:33 (UTC)[回覆]

我擴展了明成祖條目[編輯]

我前段時間擴展了明成祖條目,想將其弄成一個優秀條目,你對古代史條目貢獻良多,如果你感興趣,想請你也去看看,幫助繼續完善這個條目。--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7:00 (UTC)[回覆]

我把明成祖條目提請優良條目候選了,有空歡迎去看看,能投投票就更好啦。地址為: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5%84%AA%E8%89%AF%E6%A2%9D%E7%9B%AE%E5%80%99%E9%81%B8#.E6.98.8E.E6.88.90.E7.A5.96 --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0:47 (UTC)[回覆]

謝謝,待本次投票結束,我就將其添加進去。--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4:41 (UTC)[回覆]

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我把明成祖條目放進歷史提升計劃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12:43 (UTC)[回覆]

我覺得明朝條目帝王年表中的有部分內容需要統一一下,就是在設計廟號、諡號改動的註解上,有使用年號代稱皇帝的,也有使用廟號代稱皇帝的。顯得有點雜亂和重合,覺得需要統一一下。閣下意下如何?--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15:03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畫[編輯]

開始時忘記在參與者處留言,我已補上簽名,謝謝您的提醒和提名。--inhorw (留言) 2011年10月23日 (日) 07:43 (UTC)[回覆]

圓桌會舉報Xrdtj[編輯]

圓桌會成員Xrdtj已被用戶Legolas1024舉報

圓桌會成員Jason22/2012年1月之前你好,維基人Legolas1024發現圓桌會成員Xrdtj可能違反了圓桌會會規,目前圓桌會成員正在就此行為進行討論。希望您能夠在圓桌會的相關討論頁發表意見。感謝您的關注,如有打擾,謹表歉意!

 

Template:漢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漢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漢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8 (UTC)[回覆]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五胡十六國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五胡十六國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覆]

Template:南北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南北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南北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覆]

Template:隋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隋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隋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49 (UTC)[回覆]

Template:元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元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元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0 (UTC)[回覆]

Template:明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明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明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覆]

Template:清朝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清朝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清朝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覆]

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這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這頁面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您可以參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頁面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等意見;請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0/25#Template:中華民國歷史事件」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頁面,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頁面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25日 (二) 16:51 (UTC)[回覆]


明成祖時疆域圖[編輯]

本人發現,目前維基中常引用的兩張明朝疆域圖不夠中立,存在明顯的問題。 明朝條目中第一張圖裡的交趾明顯有問題,比實際要小很多, 對比下圖就能看出。同時看不到庫頁島。 ,鑑於這圖的出版時間為一九零幾年,年代太過久遠。顯然錯誤之處不少。 為此,我參考了《中國歷史地圖》和《中國歷史地圖集》和一些文字資料製作了一張明成祖時期疆域圖。如我下面所帖圖。請您過目。目前已知問題是大寧等一大片地區,即此處的長城以北送人了,這一處沒有及時更正。至於其餘的部分,如果仍存在問題,還望指出。--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06:42 (UTC)[回覆]

您推薦的[1]打不開,代理也不行。
安南的問題我知道,因為這張圖只是表示明成祖時期的情況,故而有如此畫法。及後的英宗甚至更後的情況並不會考慮在內。當然,有時間還是會製作出相應時間段的地圖。如明神宗和南明時期的。
東北部分。按較新出版的《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明朝篇里說,永樂初年開始在黑龍江下游一帶設置奴兒乾等衛所,再於七年置奴兒干都司時,當地已有一百三十餘衛所。後面並未直接說明設置都司時,其範圍有無擴展到上游,甚至及遠。但幸好書中將各衛所設置時間、位置用表格列出。相信當地存在衛所的地方都算明朝範圍了。由於地名過百,怕是要好些時日才能運用到地圖中。
而據譚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奴兒干都司範圍如您所言,但外興安嶺一帶並沒有衛所存在。另一本《中國歷史地圖》中的北界則是以林西、林東、洮南一線往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明朝卷裡面還說奴爾干都司的官員是土流兼用,並以流官為主。根據這段句話似可說明他雖與烏思藏、朵甘同為羈縻地,但中央對其的控制力是很強的。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23:32 (UTC)[回覆]

嗯。那個圖,實際就是譚圖。只是將譚圖中劃為少數民族政權的赤力把裡、韃靼等劃進明朝疆域中。--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1:18 (UTC)[回覆]
我已經進行了修改,如下圖。順便加上洪武、建文時範圍,以滿足明朝條目所需要的極致範圍情況。東北直上外興安嶺。不過,並未區分直屬與羈縻。--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30 (UTC)[回覆]
公雞脖已經改了。如:--玖巧仔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1:46 (UTC)[回覆]

提升計劃[編輯]

關於導航模板[編輯]

個人留言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1年11月#關於導航模板,歡迎您參與討論。--Isnow (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9:09 (UTC)[回覆]

re:歷史主題改版[編輯]

沒問題,以前就想要大刀闊斧版面更新,沒想到您改的真不錯,能否先說明一下需要參與哪些部份呢?秋聚剛過還需要整理一些,過一段時間會投入此版。--♪安可♫(與我對話 ☺)-2011秋聚 2011年10月30日 (日) 11:58 (UTC)[回覆]

晚上好,不好意思,打擾一下。小的在幾日前再次推薦東南亞條約組織成為優良條目,內容是由英文版維基百科的優良條目翻譯過來的,符合成為優良條目的條件。小的見到你在這個條目參與第一次優良條目候選的時候為這個條目投了支持票,所以希望您能夠對此給予支持和寶貴的意見,雖然我不會強迫您去投票,或者是發表意見。—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10月30日 (日) 13:09 (UTC)[回覆]

你好,此番留言是想煩請你對我在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求助的申訴做出適合的評斷。正如之所言,管理員身分的用戶:Gakmo日前欲將中華民國治藏歷史改名為其所屬意的西藏歷史 (1912–1951年),在相關討論只持續10小時,僅有2位用戶參與(User:InhorwUser:Dayten)的情況下,徑自認定討論獲得「共識」而改換條目名稱。在我知曉其行徑後並恢復條目之前名稱時,此用戶竟又在無任何討論、不知會任何人的情況下執意「保護」條目至合其意的名稱。此等作為,在我看來,實在過於目中無人、公權濫用了。

正如其他相關條目,中華民國治藏歷史是關於中央政權對西藏治理政策的闡述,而絕非西藏在選定時間段的內部歷史,但此明顯就讓整個條目文不對題。用戶:Gakmo聲稱中華民國對西藏的主權留有爭議,但中原政權對西藏的主權從元朝起就一直有人提出異議,即使今日在一部分看來,西藏也只是「被侵略」、「被佔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藏的主權是「非法」的,難道因此我們將要把所有西藏的歷史條目改為西藏歷史 (XXXX–XXXX年)?如果再延伸此話題,中華民國對西藏的主權一直是法理存在、國際公認的,只是實際執行因諸多原因而未深入,正如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主權也只是流於表面,香港保持了甚至比那段時期的西藏更多的自治權力,難道我們也要因此禁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港的治理主權?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用戶:Gakmo將條目改名是聲稱為了和其它維基百科保持一致,我繼而不禁要問,從何時起中文維基百科要聽從於其它維基百科的意志?中文維基百科的獨立運作性難道已不存在?況且說,外部世界對西藏事務的觀點、態度是事實存在明顯的偏差的,這不必諱言,僅從en:Invasion of Tibet (1950-1951)(英文維基長期保持的條目名,也可以說是此類名稱的始作俑者)、ja:チベット侵攻 (1950–1951)就可見一斑。

在此,我真摯的希望你能對中華民國治藏歷史的命名做出公允的評判,及避免未來此類濫用公權的事件再次發生。謝!--敢為天下先 (留言) 2011年10月31日 (一) 16:08 (UTC)[回覆]

地圖[編輯]

明朝那個地圖放在開始的位置,我覺得排版要好看些,因為一般這種模板,多為名字之下是一幅配圖。清朝有國旗,所以配的是國旗。明朝沒國旗,配上這個不突兀吧。不過放下面也沒問題。想來問問你的想法。--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2:01 (UTC)[回覆]

了解了,多謝。--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2:26 (UTC)[回覆]

地圖製作[編輯]

先是用gis來做。這樣就不需要像畫圖一樣將整個的海岸、河流、現代邊界像「畫」出來了,因為網絡上有公開的免費數據可以運用,只需要用gis類軟件調用即可了。而要編輯的就是歷史邊界或是歷史地名點,這個要自己來做。像地形這樣也直接有公開的數據運用。

然後就可以將製作好的地圖導出為可以編輯的文件格式,如svg或pdf格式,再到矢量繪製或是像素圖片處理工具中進行加工,如線條的修改,增加不同形態的文字等。

也可以這樣。只用gis加載各種數據如海岸線、河流湖泊、地形數據,再將其導出為一張圖片,然後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打開,並在其上繪製。但這樣就不能重複利用了,因為非gis軟件編輯的數據是不帶地理信息的,這其中最麻煩的就是投影了。用非gis軟件的話,打個比方,維基的資源共享上面有大量的空白地圖,矢量或像素格式都有。如果我們以此為底圖,在其上進行繪製,則還要保證所參照的地圖能與之重合,在非gis軟件中就非常麻煩。而在gis中則根本不用擔心投影的問題,編輯的東西可以和其他gis數據疊加運用,這點真是太好了。

相關的資料你可以看:地圖專題qgis相關網站--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10 (UTC)[回覆]

底版地圖,在地圖專題裡面有,數據那章就是的。有矢量的數據和地形數據。
如果覺得qgis不好用,也可以試global mapper,有漢化補丁,不過是簡體中文版的。--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3:56 (UTC)[回覆]

唐朝疆域變遷[編輯]

其樣式還是像明成祖時期疆域圖那樣嗎?只是為動態的?時間段怎樣設置?--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24 (UTC)[回覆]

http://img1.itiexue.net/697/6972013.jpg 這種圖,全打不開。可以上傳到其他地方嗎?像http://tu.6.cn/ 或是 http://min.us/--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1:18 (UTC)[回覆]
好的,我儘量多參照幾份資料。我個人極為喜歡中國文化大學版《中國歷史地圖》。文字資料,我會看看《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朝卷、商務印書館文庫《中國疆域沿革史》--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3:59 (UTC)[回覆]

明朝疆域新觀點[編輯]

我之前製作的疆域圖被批為雙重標準。據說是因為沒有南洋的舊港、緬中、老撾北。甚至還有人沒有西洋。J總有相關資料嗎?我查了一下,真是有舊港宣慰使呢。--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5日 (六) 18:27 (UTC)[回覆]

唐朝疆域變遷[編輯]

圖片已製作,

總製作了十七幅圖,臨時刪除了開元二十五年的一張,因為和開元三年一樣,沒有變化。

目前還有些小問題。像是其中有兩楨圖的標註錯位丟失。開元天寶年間遼東疆域問題。--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6:48 (UTC)[回覆]

為什麼要總章二年的?因為我查資料,譚的總章二年是追溯,西境已經沒那麼遠,熊津府也在幾年前主動放棄。並且,總章二年和總章元年是一樣的,唐疆變遷圖中已經有總章元年了,此年滅高句麗。

所以,我覺得的話,可以像明成祖疆域圖那麼弄,不要限定一個時間,而以顏色來區別不同的時段,這樣可以實現唐朝不同時間的不同疆域並存於一張圖,因為在實際上,唐朝西疆最大時,則東疆並非極致,反之亦然。您認為呢?--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14 (UTC)[回覆]

河流湖泊是否要加上?--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25 (UTC)[回覆]
那就視情況而定吧,河流除黃河外,其他算是比較穩定的。湖泊變化較大,像鹹海今天幾乎要從地球上消失了。同時感謝您授予的星章--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38 (UTC)[回覆]

地圖製作相關[編輯]

關於地圖製作,這個我看了網上不少的資料,選擇運用了不少的軟件才有了一些小的體會,所以深知萬事開頭難,如果有興趣,可以花些時間多看看,自己的體會多了,也就通了。並且,一通百通。--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14 (UTC)[回覆]
對了,你還可以用谷歌地球來製作地圖,裡面有線和區塊和地標工具,直接在衛星地圖之上繪製,而上圖的地圖是有各種地名的,這樣也可以對照其他地圖來參照。最重要的是,在裡面所繪製多邊形、線條和所加的地標是含有地理信息,可以將其導出為KMZ或KML格式,再用qgis等軟件打開,可以和我之前所介紹的各種地理數據相結合。這個是非常簡單的,不到五分鐘可以上手了。只要成就,相信就會有動力,再學習相關內容也會比較輕鬆。--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5:23 (UTC)[回覆]

應該是這場戰役[編輯]

《史記·楚世家》:(楚悼王)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不過沒有言明吳起是否參加這場戰役。梁玉繩對這段記載還有質疑,說大梁是魏地,不知道是楚國追擊三國聯軍到大梁被擊敗還是楚國攻打大梁,趙、韓兩國援救後大敗楚軍。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2:44 (UTC)[回覆]

唐朝疆域圖,含地名。[編輯]

業已製作,,由於地名較多,故而畫面也比較大。還望多提意見。--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3:59 (UTC)[回覆]

州府名稱問題[編輯]

您好。唐朝行政區劃中提到,有些重要的州會稱之為府,請問這種州究竟是X州府,還是X府?按中國文化大學版《中國歷史地圖》裡的寫法,直接標作府的,如廣府、荊府,但由於其他的州名都是省略了州字,而直接寫為單名。所以我也不清楚這份地圖集是否同時也省略了府之前的州,因為這樣和其他省略了州的地名很協調。請問,那些稱為府的東東,究竟是直接用府來代替州字,還是說是在州後面加上府?--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23:39 (UTC)[回覆]

李世民畫像的方向問題[編輯]

唐太宗李世民像

這幅李世民的畫像似乎只有維基百科中的是朝左的,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朝右的,是不是維基百科這幅方向反了?我上傳不了圖片,如果是反了,能否麻煩您上傳一張正確的?--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2:06 (UTC)[回覆]

舊版那幅質量不如新版,如果能轉化一下新版就好了,轉化新版或者重新上傳都可以。我不會編輯圖片,換回舊版都搞不定啊。只能麻煩您。--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5:41 (UTC)[回覆]

呵呵,你說到我的短處了,對這些實在沒什麼概念。--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15:59 (UTC)[回覆]

解決了,在User:玖巧仔的幫助下解決了方向的問題。--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1月11日 (五) 13:31 (UTC)[回覆]

您好[編輯]

我想申請一下商鞅條目的特色條目,但不太熟悉提交的流程。如果您會的話請幫忙提交一下,謝謝。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1年11月16日 (三) 04:31 (UTC)[回覆]

關於金朝上首頁的圖片[編輯]

臨濟寺的澄靈塔為金世宗所重建,為金朝典型的佛塔樣式,這是我選擇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磁州窯枕那張圖片實在質量太差,縱使想更換,也應該挑些質量好的圖片上去。--長夜無風 (留言) 2011年11月17日 (四) 16:11 (UTC)[回覆]

那個磁州窯枕現藏於廣州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放在一堆各個朝代的枕中非常不起眼,很難可以拿它來代表金朝的瓷器水平。而論知名度,它肯定比不上臨濟寺的澄靈塔。所以我覺得只有等到以後找到更能代表金朝的圖片再換了。--長夜無風 (留言) 2011年11月17日 (四) 16:45 (UTC)[回覆]

關於中華民國國家基礎資訊[編輯]

因為如果用[[關中 (人物)|關中]]的話,在頁面中會顯示為[[關中]],至於將中括弧去掉,則會變成關中,所以我才將它用筆誤的名義改回[[關中 (人物)|關中]]。--ScoutT7 (留言) 2011年11月23日 (三) 09:50 (UTC)[回覆]

西夏圖[編輯]

試試。--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00:15 (UTC)[回覆]

嗯,那個積石州是在畫面外面,沒有顯示進來。線路再修正。--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51 (UTC)[回覆]

按shift+F5來強制刷新瀏覽器的緩存就可以解決圖片版本不更新的問題了。圖我會再仔細修正的。願西夏能順利獲評優、特。令後人能全面的了解這個被蒙古人殘忍毀滅的古國。--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6日 (六) 05:02 (UTC)[回覆]
圖已經修正了。
對了,我發現您上傳的圖怎麼是直接傳到中文維基百科的?應該放到維基共享資源呀。直接用「參數設置」中的選項來整合帳,戶。或看這裡:http://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E6%95%B4%E5%90%88%E8%B4%A6%E6%88%B7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0:27 (UTC)[回覆]

五路伐夏、永樂城之戰[編輯]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3:04 (UTC)[回覆]


三大[編輯]

建議用文字簡單直觀的說一下宋夏、夏遼三大戰役的情況。簡略最好。條目里沒有說哪三大,只看到第三次戰役。--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4:26 (UTC)[回覆]

拖了二天,終於將三大完成了。

是將宋夏與夏遼三大戰全在一起,標上戰爭地點,並附上說明。--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30日 (三) 04:13 (UTC)[回覆]

西夏評選[編輯]

傑森君,整個看下去可以直接選特色條目了。內容廣泛分明,又幹麼屈身優良呢?--俠刀行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5:37 (UTC)[回覆]

re: 歷史提升計劃邀請函[編輯]

本人過往編過的歷史條目不多,對於受邀稍感訝異;但即使才疏學淺,亦樂意獻上自己的一分微薄力量,還望閣下日後在計劃中不吝指教。 - Ken Iwase (留言) 2011年11月30日 (三) 16:00 (UTC)[回覆]


File:Upu-logo.gif快速刪除通知[編輯]

您好,您創建的頁面被提出快速刪除,該條目很快會由管理員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請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刪除模板。若提刪理由不適當或您已對條目做了適當修改,請在被提刪頁面的頂部、快速刪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並在討論頁中說明。您也可以同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

提示:在該條目被刪除後,您可聯繫管理員,要求他們將刪除前的條目內容通過郵件發送給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2日 (五) 01:15 (UTC)[回覆]

諾魯參選優良條目[編輯]

你好,條目諾魯現在正在參選優良條目中,本條目內容豐富,架構完整,註解詳細,圖片也十分豐富。如果閣下有意願,不知能不能撥空評鑑,謝謝你。--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14:40 (UTC)[回覆]

Re: 關於模板:Feature[編輯]

改了,不過好像應該不是你給的那幾個……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5:28 (UTC)[回覆]

弄好了。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14:54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圖.pn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信息#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

朝代[編輯]

不能說少吧。只是多數人只是瀏覽,並不會參加到編輯活動中來。--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5日 (一) 15:29 (UTC)[回覆]

RE:阿富汗史[編輯]

  • 逐一回應:
  • 首段:抵達阿富汗改寫成征服阿富汗,征服波斯連結至高加米拉戰役,是因為該戰役是決定波斯的成敗關鍵,大流士三世逃跑使波斯軍失軍心大敗。帝國的墳墓已加上來源。中亞人部份,指出他們到達阿富汗後組織了新的語言,是今日阿富汗的兩大語言
  •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已加上備註,中國史書稱為大夏
  • 嚈噠人時期 :已補上
  • 阿拉伯人的統治: 恕研究阿富汗史的資料有限,未能列出
  • 部分段落沒有出處:主要是從書本編寫,已在下面列出書目,除非有特別需要,否則無需再額外加上來源連結,德語版也是用同樣方式寫條目--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4:55 (UTC)[回覆]
可能我寫作時不察覺有問題,如果你認為哪些地方通通順,歡迎指出--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5:09 (UTC)[回覆]

2011年第51週特色條目[編輯]

好久沒上維基,發現一個問題:

該週的特色條目應用2007年44週的晉朝,你用的南北朝是2010年入選的,因為目前特色條目是用到2007年42週的結誼,所以我換成晉朝了。--Rivalry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52 (UTC)[回覆]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沒有什麼關係吧,維基怎麼展出特色條目,跟外界沒有絕對的關係。

另外,2011年快要結束了,由於你帶頭發起提升中國朝代質量,許多朝代都有大幅度的改進,成果相當可觀,接下來2012年,提升的目標是什麼呢?--Rivalry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23:18 (UTC)[回覆]

特色條目評選[編輯]

您主編、推薦的中國朝代條目水準素來甚高,在下已投支持票。另外,User:うちはイタチ是何許人?似乎經常在特色條目推選里投反對票,且每次的原因都是「還達不到特色條目的等級」。上次記得有一關於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條目,不知後來情況如何了?(我找不到當時投票的那個頁面了)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2:51 (UTC)[回覆]

不用擔心演講[編輯]

座談會基本上就是由主持人提問,您只要按照經驗回答即可,即使無法做長時間的發言,我也會用問題慢慢引導。一個小時在多位分擔的情況下,總發言時間應該差不多在五分鐘左右,不用太緊張。--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3:30 (UTC)[回覆]

另外就是,因為其他應邀前來的來賓都是參與早期的組織為主,只有您是近期有在主持歷史條目提升計劃(另一個比較有成的生物學提升計劃,主持人因不克前來而無法分享),希望您還是能夠上台來分享較近期的社群合作情況。--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3:39 (UTC)[回覆]

問的問題就是跟歷史提升計劃相關,我目前還在構思細部的問題,而且有些話題可能會臨場看您的回答才做引申。不過大抵上方向是這幾個:

第一階段是簡介,可能會問一些這個計劃興起的源由,比方說為什麼想來主持這個主題、現在得到的回響怎麼樣。

第二階段應該是會問協作經驗,例如有沒有印象參與者合作考證歷史問題,有沒有碰過難以決定的難題,怎麼進行的等等。

第三階段則是大致的一些感想,比方說你覺得這個計劃的成績好不好,經營起來的困難在哪裡,對新手想參與有沒有什麼建議等等。

原則上都是按照經驗或直覺想法回答就好了,因為我們後面還有給全體參與者創意激蕩的時間,座談會本身只是個引子,讓參加的人知道實際的情況比談很深入的話題還重要。--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06:27 (UTC)[回覆]

路線圖[編輯]

按五十六個民族分法,去中亞的是回族。我猜這是指回-亂後才遷過去的吧?--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7:02 (UTC)[回覆]

這個幾乎可以作為漢人移民海外的路線。不是嗎?--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0:01 (UTC)[回覆]

三國圖[編輯]

您好,我把三國圖再重做了一次,主要是之前的州界過於簡略。並且還補上了地名。 見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04:42 (UTC)[回覆]

西夏參選特色條目[編輯]

最近事情比較多,很久沒上維基了,今天登錄發現已經過了投票期了,這個詞條的地圖很不錯,不過地圖的名字就比較值得商榷了,蒙古進攻西夏,直接叫「蒙夏戰爭圖」或者「蒙古攻夏路線圖」就行,為什麼一定要帶一個「侵」字?難道北宋進攻西夏就不是「侵」了?刻意的追求在文字上流露出自己的情緒,不是一個客觀看待歷史的研究者應有的態度,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需要做的,是客觀公正理性的去看待它,而不是摻雜自己的感情色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20:52 (UTC) 蘭州在北宋960年立國的時候既不是北宋領土,也不是党項人領地,而是吐蕃人控制,所以爭奪蘭州只能用「侵」,靈州的確是西夏從北宋那裡奪取的,但是北宋也一樣占領了党項人控制的綏州,還有,西夏的領土絕大部分從來沒有被北宋統治過,而是西夏從回鶻人,吐蕃人等民族那裡奪取的。[回覆]

關於「侵」字,北宋進攻西夏也許有爭議,但是北宋進攻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國的時候,算不算「侵」?如果說蒙古「侵」西夏是因為西夏並不是蒙古的領土,而且立國比蒙古要早,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北宋「侵」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國,因為北宋立國時間要比這幾個國家晚的多,而且北宋從來沒有統治過這些國家。

我知道地圖不是你做的,不過我和地圖的作者不熟悉,和你比較熟,所以和你說一下我的看法。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50 (UTC)[回覆]

老兄客氣了,最近我事情較多,這幾天我抽時間和他交流一下吧。 —Eaglewanli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23:55 (UTC)[回覆]

問個命名的問題[編輯]

因為最近User:星光下的人對一些帝王條目的開頭提出了異議,包括明成祖漢景帝劉備,想問問這方面有沒有什麼規範可以參考?不想因此引發編輯戰。--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19 (UTC)[回覆]

謝謝,已經提交過去了。希望您也能提些這方面的意見,畢竟您編輯歷史類條目的經驗比我豐富,相信很有見地。--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45 (UTC)[回覆]

有個問題在那邊請教,有空煩請去解惑一下。--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28 (UTC)[回覆]

不知對用戶蘇武的意見覺得如何?我覺得那不失為一個方法。--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5:06 (UTC)[回覆]

根據這幾天的意見,我在討論末端提了個看法,不知覺得如何?--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3:55 (UTC)[回覆]

能說說討論的進展嗎?那個頁面打不開了,似乎是因為出現了敏感詞彙。--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03 (UTC)[回覆]

可是我還是進不去啊,鬱悶中。--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4:08 (UTC)[回覆]

我同意你的意見,名字結合常用稱呼,那個列表很有益處,謝謝。明英宗是卡在一個不能用年號,廟號他倒不卡。如果那邊基本達成共識了,就把那個討論移動到明成祖條目的討論頁吧。這個討論真夠勞神的,不過能有個結果避免以後吵架還是好的,還是喜歡平靜的編輯百科。--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4:15 (UTC)[回覆]

只要頁面能打開,一定去看看。話說現在清朝條目都打不開。--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0 (UTC)[回覆]

唉,頁面打不開,不知道那個頁面究竟被加了什麼東西。--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4 (UTC)[回覆]

詭異的是達|賴|喇|嘛條目打開無壓力,清朝條目只是出現名詞卻打不開。--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0:10 (UTC)[回覆]

送給您一枚星章![編輯]

友善星章
待人友善,平和。--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2:07 (UTC)[回覆]

給您一個紙杯蛋糕![編輯]

聖誕快樂-- 喵虎 Tiger好久不見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06 (UTC)[回覆]

西夏疆域[編輯]

File:西夏全境圖(繁).png已經進行了更新。在一旁增加西夏疆域擴張情況。如有問題。請指出。--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00:12 (UTC)[回覆]

討論[編輯]

現在那個版面似乎進不去。--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6:04 (UTC)[回覆]

邀請您參與「白居易」的同行評審[編輯]

您好:

前陣子我嘗試擴充白居易,現在以提交同行評審。我曾想將白居易提交「優良條目」候選,但沒有把握:因為條目的擴充多半是我自己埋首在做,自己的缺點自己不易看到。若是貿然提出,恐怕就貽笑大方了!由於時常看您增進各個條目的質量,所以也希望能從您這裏得到一些建議。感謝!--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13日 (五) 14:25 (UTC)[回覆]

感謝[編輯]

感謝您對於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的貢獻。--小藍 找我 2012年1月14日 (六) 12:45 (UTC)[回覆]

關於歷史提升計畫[編輯]

此計畫我會接手,但能否請您擔任副手,並給予即時連絡方式,建議使用Skype,因為我們已經組個Skype線上小聚頻道,部分成員其中有曾經是其他子計畫主持人、冬聚參與者,讓我們以即時連絡方式進行條目質量提升交流,並達到即時與交誼,這樣更容易因為情感與步調協調而達到協作,亦可提供臉書聯絡方式,「所知有雲」以FB社團聯絡並實體見面來達到協作目標。--♪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14日 (六) 16:02 (UTC)[回覆]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參選特色列表[編輯]

你好,太陽系探測器列表現在正在參選特色列表中。如果閣下有意願,敬請撥空評鑑,謝謝你。--B2322858 (留言) 2012年1月16日 (一) 03:42 (UTC)[回覆]

關於「三國」的那張圖片好像有問題[編輯]

應該是羅馬商人秦「論」,而不是羅馬商人秦「倫」。—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2年01月19日 (四) 12:00 (UTC)[回覆]

這個錯誤已經改了,感謝提醒。--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1:24 (UTC)[回覆]

re[編輯]

讀讀wp:可靠來源wp:非原創研究,你編輯了這麼多條目連維基方針都不懂?我都無力吐槽了。——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1:10 (UTC)[回覆]

Re:關於劉備的廟號問題[編輯]

那個界面我一直進不去,結果我明成祖條目的討論都沒能討論完,不過還好沒有什麼影響了。現在我連自己的監視列表都進不去了,不知道又怎麼了。--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3:46 (UTC)[回覆]

我順道想問個來源,那個「改崇廟號為XX」的這個「改崇」說法有什麼來源嗎?User:星光下的人在死纏這個來源,還諷刺手段輩出,上次那個要是維基傳圖片容易些,我可以截取《明太宗實錄》的圖給他看,在眾人的智慧下解決了那個問題,又冒出這個問題,實在比較煩,為了避免編輯戰,我改成「改上」這個說法了。順便來這裡問問來源,求證一下。順祝新年快樂,給你拜年了!--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5:16 (UTC)[回覆]

客棧相關頁面能打開了,關於劉備廟號的問題,我已經發表了意見,請參考。不好意思,剛剛忘記簽名了,已經補上了。--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5:30 (UTC)[回覆]

不客氣,都是發表意見,共同討論。對了,關於「改崇」這個說法,有什麼來源嗎?--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6:30 (UTC)[回覆]

嗯,是另一個問題,諡號用的改諡,這個沒問題,你在明朝條目對改廟號用的改崇,我想問的是這個的來源。--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6:35 (UTC)[回覆]

監視列表昨天也恢復可以進去了。總算恢復正常了。--楠木歷史 (留言) 2012年1月24日 (二) 04:37 (UTC)[回覆]

五代[編輯]

願意合作,我最近也在修改、完善之前的宋朝圖,所以有些資料。因為和五代比較接近,地名幾乎是可以共用的。--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24日 (二) 03:2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