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電子
外觀
電子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 |||||||||||||||||||||||||
|
電子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以下用戶曾撰寫此條目或熟悉其所涉主題,或可解答內容查證與參考來源方面的問題:
|
下列網頁錨點已失效。
請協助修正錯誤錨點。若機械人無法在修復錨點後數分鐘內自動刪除本範本告知的訊息,請您協助移除本模板。 | 報告錯誤 |
這句話是有問題的。通過狄拉克方程,可以看到電子的自旋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自然的推論。可是要是描述電子的行為和性質,不僅僅靠狄拉克方程了。
電子可以用狄拉克方程表示,
這種表述非常含混不清,我建議刪除它。
- 這句話的確非常含糊,還是去掉吧。--Wing 13:06 2004年9月24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
電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自然科學-物理學。老陳基於英文版FA進行的擴充,內容充實流暢。(最近FA和GA的提名一直都很少,祝大家節日愉快)—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2日 (二) 21:28 (UTC)
- (+)支持,提名者的票—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2日 (二) 21:28 (UTC)
- (!)意見,三個「來源請求」是怎麼回事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2月22日 (二) 22:40 (UTC)
- 這三個來源請求是編者本人添加的,其實找到相應的參考資料應當比較容易,究其原因我猜想是否是編者打算試圖引用一次文獻(原始論文)而非其他二次文獻?所以我不認為這幾個來源請求代表其內容不可查證,當然真正原因還需要請老陳本人來解答。—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3日 (三) 06:01 (UTC)
- (:)回應,這些資料都是先前作者所寫的。由於我不能確定內容含意,又無法找到資料的來源,所以才放入「來源請求」的模板。現在已過一個月,沒有任何回應,我想應該可以將這些資料刪除了。也許,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能夠找到相關參考文獻。可是,我覺得這些資料應該放在克魯克斯管條目裏,不應該在「電子」條目裏過度強調這細節。—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6:30 (UTC)
- (:)回應,這些內容似乎正是當年在下所添加的,現在看來確實是放入另一個條目更為合適。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23日 (三) 07:17 (UTC)
- (:)回應,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已找到這些資料的來源,現在問題應該不再成立了。—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07:19 (UTC)
- (:)回應,這些內容似乎正是當年在下所添加的,現在看來確實是放入另一個條目更為合適。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23日 (三) 07:17 (UTC)
- (:)回應,這些資料都是先前作者所寫的。由於我不能確定內容含意,又無法找到資料的來源,所以才放入「來源請求」的模板。現在已過一個月,沒有任何回應,我想應該可以將這些資料刪除了。也許,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能夠找到相關參考文獻。可是,我覺得這些資料應該放在克魯克斯管條目裏,不應該在「電子」條目裏過度強調這細節。—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6:30 (UTC)
- (!)意見,大體來說詳實清晰、可讀性高,至歷史一章為止非理科出身的讀者也能帶着樂趣閱讀並獲得知識。但還有一些小細節,包括前述來源請求應該解決。
- 又如「探索與發現」一節倒數第二段「於 1911 年,亞伯蘭·約費使用帶電金屬微粒子,獨立地得到同樣的結果.他發表這結果於 1911 年[5].」一句和其他部分比起來顯得格外不通順,同時使用了「.」這不正確的標點符號。
- (:)回應,謝謝指出錯誤!最後一句是贅句,應該刪除。—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7:14 (UTC)
- 「探索與發現」一節最後一段「於 1911 年,應用這理論,查爾斯·威爾森 設計出雲室儀器。」一句「查爾斯·威爾森 設計出」人名後面多出一個空格。本句宜改為「查爾斯·威爾森於1911年應用這理論設計出雲室儀器。」
- (:)回應,我比較喜歡用短句,不會左黏右黏,搞得會錯意。不過,我會將這句子加以修飾。—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7:14 (UTC)
- 很多地方提到年份時都會在阿拉伯數字前後空格,如「於 1911 年」,應該不需要如此吧。
- (:)回應,我也忘記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會將這些空格刪除。—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7:14 (UTC)
- 後面比較專業的部分我看不懂,也就沒看了,不過就前面部分來看還需稍作校對。—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2月23日 (三) 06:18 (UTC)
- (:)回應,這篇文章應屬介紹性質的科普文章。假若,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您遭遇到太多障礙,無法越過這些障礙,那就可能顯示出這篇文章並未達到其預定目的。您若能夠讓我知道哪些文句阻止您繼續閱讀,或許我可以對這些文句添加更多的解釋,增加這篇文章的可讀性。—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19:18 (UTC)
- 又如「探索與發現」一節倒數第二段「於 1911 年,亞伯蘭·約費使用帶電金屬微粒子,獨立地得到同樣的結果.他發表這結果於 1911 年[5].」一句和其他部分比起來顯得格外不通順,同時使用了「.」這不正確的標點符號。
- (+)支持,謝謝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的推薦,敬請各位評審員多加指教。—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6:30 (UTC)
(-)反對,還有來源請求沒有解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2月23日 (三) 08:58 (UTC)- (=)中立,請先解決來源請求。——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2月23日 (三) 16:04 (UTC)
- (:)回應,已為這三點添加了參考,仍然找不到一次文獻,用的是一本科普讀物(大概原作者就是從這本書改寫的吧?)。不過好處是內容非常淺顯,大家很容易就可以核對出處。—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3日 (三) 16:29 (UTC)
- (:)回應,謝謝幫助!我用了很多時間,都找不到這些資料的來源。—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07:19 (UTC)
- (:)回應,確是科普讀物沒錯,但我好像記得參考阿西莫夫的《從電子到夸克》這本書的內容也不少。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24日 (四) 09:03 (UTC)
- (+)支持,內容齊全。—雞蛋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13:57 (UTC)
- (+)支持,但仍有提高的空間。--Bcnof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15:23 (UTC)
- (+)支持,同Bcnof— ArikamaI 逃殺使者:維基百科聖誕節的召喚(謝絕廢話) 2009年12月24日 (四) 15:38 (UTC)
- (+)支持,同User:Bcnof。—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25日 (五) 13:29 (UTC)
- (+)支持,非常好--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25日 (五) 14:36 (UTC)
- (+)支持,同Bcnof。--義 (留言) 2009年12月27日 (日) 15:30 (UTC)
- (+)支持:詳盡的基礎條目。 hoseumou 2009年12月28日 (一) 18:00 (UTC)
- (+)支持:內容詳盡—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09年12月28日 (一) 22:47 (UTC)
-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09年12月30日 (三) 08:50 (UTC)
優良條目重審
[編輯]電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17日 (六) 07:30 (UTC)
- 投票期:2016年9月17日 (六) 07:30 (UTC) 至 2016年9月24日 (六) 07:30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一堆段落無來源,已經標記—--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17日 (六) 07:30 (UTC)
- 0支持,1反對,落選。--14.113.15.190(留言) 2016年9月24日 (六) 08:18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電子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home.tiscali.nl/physis/HistoricPaper/Schroedinger/Schroedinger1926c.pdf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17040121/http://home.tiscali.nl/physis/HistoricPaper/Schroedinger/Schroedinger1926c.pdf
- 向 http://www.atto.fysik.lth.se/video/pressrelen.pdf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25194101/http://www.atto.fysik.lth.se/video/pressrelen.pdf
- 向 http://grin.hq.nasa.gov/ABSTRACTS/GPN-2000-003012.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7041522/http://grin.hq.nasa.gov/ABSTRACTS/GPN-2000-003012.html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3:24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編輯]電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物理,提名人:--葉又嘉(留言) 2019年1月13日 (日) 18:56 (UTC)
- 投票期:2019年1月13日 (日) 18:56 (UTC) 至 2019年1月20日 (日) 18:56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9年2月19日 (二) 18:57 (UTC)起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原優良條目,廢除後經修正,已符合標準—--葉又嘉(留言) 2019年1月13日 (日) 18:5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標準,感謝投入。—Pw K.(對話) 2019年1月14日 (一) 02:51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
- 濫用黑字。
- 章節標題不合理。本文幾乎所有的章節標題都不夠合理。例如「歷史」一章,「電現象」一節應改叫「發現電現象」更宜。後面「陰極射線」、「原子理論」等小節也應冠以驗證、發現等詞,不然有邏輯上的問題。「電子天文學理論」的標題也並不確切,這章實際上講的是宇宙中我們看的到的電子是怎麼產生的。英文版本 Electron 章節的邏輯性較本文稍好一些。
- 還是章節劃分問題。還是和英文版本對比,取歷史一章為例。英文是這樣的:1.1 Discovery of effect of electric force 1.2 Discovery of two kinds of charges,而中文只有一章電現象。英文的顯然更好一些。人類對電的認識比較漫長,起初發現電現象(如摩擦生電),其後知道電有正有負,再後來知道可以有游離的帶負電的粒子(陰極射線)。條目應該明確這一點。
- 內容缺失(往大了說大概算是科學素養問題)。條目有個很大的問題,不論是敘述科學史還是敘述電子的性質,大都重理論假說而輕實驗驗證。對理論假說講的比較多,對實驗驗證講的極少或者不講(一點實驗也不講,和宣講教義有什麼區別)。這一點英文條目做的也不夠好。
- 繁簡轉換。切為大陸簡體模式,內文有大量非內地物理學詞彙,如「正子」、「洞子」、「傳播速度」、「遷變」等。
- 錯誤表述。「BCS理論認為,這量子行為可以用庫珀對模型來解釋。庫珀對是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量子態的成對的電子;它們的運動,通過晶格的振動(稱為聲子),與鄰近原子耦合,因此避免了與原子碰撞的機會。這樣,就不會有電阻出現了」「當將溫度嚴格地控制於接近絕對零度時,電子的物理行為變得好像分裂為另外兩個准粒子,旋子和洞子。旋子擁有自旋和磁矩;而洞子則帶有電荷」,基本是誤導讀者。
- 表述和文法。舉例:「當降低溫度至低於臨界溫度時,物質會發生相變,從一種相態忽然變成另一種相態。假若在這同時,出現電阻變為零的現象,電流可以毫無損耗的流動於物質,則稱此現象為超導現象」其實想給讀者介紹超導現象根本不必這麼麻煩。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問題。整體來看這個條目的寫法實際上對於讀者並不友好,行文、內容、邏輯上都很難讓普通讀者讀明白,結果可能很尷尬:對於非物理專業的讀者,讀不下去,太生澀難懂;對於物理專業的讀者,文章的專業性做得也不好,沒必要讀這個。希望未來此類條目的主編可以更了解這門學科,科普和專業性兩開花。--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1月14日 (一) 13:40 (UTC)
- (:)回應:謝謝關注與指教!正在處理中--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0:09 (UTC)
- 濫用黑字:全文只有最前面兩個字電子加黑,請指出其它黑字在哪裏?
- 章節標題不合理:標題與章節「電現象」、「陰極射線」與「發現電子」是葉又嘉2016年10月02日的編改與排版,最好由他來回答您的問題。後面三個標題與章節「原子理論」、「量子力學」與「粒子加速器」是按照英文版本編譯的。宇宙中我們看的到的電子是的產生機制正是電子天文學的重要論題。
- 章節劃分問題:這部分最好還是請葉又嘉來回答。
- 內容缺失:整個電磁學研究的就是電子與質子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整個化學涉及的也都是在原子裏的電子的物理行為。區區一個條目十萬個位元組並無法詳細闡述這論題,只能夠將一些重點提出來稍加論述。本條目所描述的理論都已被實驗驗證,都是已成熟科學,在歷史章節大部分內容都是與實驗有關,不清楚您所謂「對實驗驗證講的極少或者不講」指的是哪個實驗,可以提出討論。
- 繁簡轉換:已加以處理。
- 錯誤表述:「BCS理論認為,...」改為「按照BCS理論,...」,請問這句子怎樣誤導讀者?「當將溫度嚴格...」,這句子不重要,已刪除。—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老陳(對話|貢獻)於 2019年1月16日 (三) 01:47加入。
- (!)意見謝謝回應,
- 黑字問題。從條目歷史可以看到,在我指出之後,User:葉又嘉把不當加黑解決了(不過僅僅修正問題卻不在評審頁面回復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 實驗與理論問題。請讀一下歷史章節,看一看理論和假說佔多大的篇幅、實驗佔多大的篇幅。比如,關於富蘭克林風箏實驗,毫無實驗內容(讀文章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實驗,做了什麼,什麼現象),反而有大段的單流體理論假說。「在1838年至1851年期間,英國醫生理查·萊敏提議……」一段,全是假說,雖然提到從法拉第電解定律可以總結什麼什麼,但是法拉第電解定律到底是什麼、法拉第做了什麼實驗、有哪些令人信服的現象這一段完全沒有講。條目篇幅有限制不假,要關注主要方面也不假,但是這個條目目前的狀態很明顯就是忽略了諸多關鍵內容。
- 錯誤表述的問題是物理學錯誤。
- 「庫珀對是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量子態的成對的電子」->庫珀對並非玻色子,BCS的凝聚和BEC的凝聚僅僅是相似,但絕不相同,現在的表述絕對是錯誤的,誤導讀者。
- 「因此避免了與原子碰撞的機會」->還記得聲子是什麼嗎?如果電子真的避免與原子碰撞,那電子怎麼和聲子耦合、配對成庫珀對的呢?驚人的是這一段引用的是諾貝爾獎網站的來源,諾獎網站可沒有這麼說啊,明晃晃地讓諾獎網站背鍋。
- 「電子的物理行為變得好像分裂為另外兩個准粒子,旋子和洞子」->請查一下,是三個。
- 往大了說,「諾獎網站背鍋案」還暴露了條目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可供查證的問題。諾獎網站里根本看不到庫珀對是BEC、電子通過聲子配對所以就不碰原子所以就沒有電阻之類的奇談。我不知道這個條目是查來源寫的,還是先寫好再拉個網站作為來源的。至少這一段,恐怕是先編個結論,再找諾獎網站來背鍋的。--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3:37 (UTC)
- (!)意見謝謝回應,
- (:)回應:謝謝關注與指教!正在處理中--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0:09 (UTC)
- 錯誤表述:「BCS理論...」這句子是翻譯自英文版本,假若有錯,那英文版本也有錯。看起來不像有錯,我會找時間加以核對。--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7:22 (UTC)
- @如沐西风:,參考[1],「Evidence for a BEC has long been seen in superfluids and superconductors, but the constituents of those condensates have strong interactions with one another, so the pristine nature of the BECs is hard to predict and observe」--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07:52 (UTC)
- 還記得玻色子算符的對易關係嗎?記得BCS理論庫珀對產生/湮滅算符的對易關係嗎?庫珀對不是玻色子。BCS的凝聚和BEC的凝聚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您給的這篇Physics Today也並沒有說BCS理論的庫珀對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啊。兩個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BCS-BEC Crossover這種東西。
- 或者請您看一下Schrieffer寫的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1999版)里38-39頁的內容,給了對易關係之後BCS的S在書裏說「These are not of the form required by Bose-Einstein statistics. ... It is the latter relation which ruins a simple Bose gas picture.」如果BCS理論里的庫珀對就是玻色子,BCS三位也不用費那麼大勁去猜那個波函數了。--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08:21 (UTC)
- 有道理!已修改內容,請查閱,謝謝!--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22:45 (UTC)
- 還是有些問題。
- 「電傳導和熱傳導」的超導部分。仍有錯誤表述問題。「……BCS理論,其能夠完全解釋超導現象」BCS理論只能解釋常規超導,高溫超導解釋不了。BCS甚至解釋不了電聲機制的鉛、汞的超導。語句生硬,例如「物體可以被視為正離子的晶格沉浸在電子云里」有機翻的感覺。「赫伯特·弗勒利希建議……從這建議」,「建議」用在這裏感覺很奇怪。另外這一段或許可以更科普,稍微介紹一些物理學史,提一點實驗的證據,比方說引入超導現象可以順帶指出這是昂內斯的發現,講Fröhlich指出電聲機制之前可以提一下同位素效應(適當提示理論假說的實驗根據,畢竟是實驗科學)等等。
- 「正負電的假想與發現」這一節還是有些奇怪。這一節差不多只有假想,沒講人們是怎麼發現電有兩種、分為正負的。實際上科學家是做過實驗的。「美國人本傑明·富蘭克林意識到閃電與摩擦起電涉及到相同的自然要素——後來稱之為電,並且做風箏實驗證實這一觀點」這一句放在這一節里有點跑題。「如同那個時期的大多數科學家」這半句有點奇怪,我看到的資料裏面,單流體假說似乎是富蘭克林提出的,如果寫上「如同那個時期的大多數科學家」那麼這個理論似乎不是富氏的創造。「假設經過另一種程序,促使物體失去這種流體,則稱此物體『帶負電』」和我看到的資料略有出入,條目的意思似乎是某物體體內沒有這種流體所以就帶負電,而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第二版)》裏講的是某物理內電基質的密度比環境低所以帶負電。「在1838年至1851年期間,……」這一整段和小節標題好像沒什麼關係。無論是單流體模型還是雙流體模型,在今日的物理學教科書中都很少出現,條目可以介紹得更清楚一些,不然讀者(大部分讀者沒有接觸過這些理論)很難理解。
- 其它問題。條目前後的邏輯不夠連貫,相鄰的兩節時常沒有什麼呼應、聯繫。以歷史一章為例,從「發現電現象」到「正負電的假想與發現」,時間相隔千餘年,條目內容也沒有相應的銜接。實際上可以參考一些資料補充,比方說,由於難以穩定地產生、測量靜電,所以直到Otto von Guericke發明摩擦起電機人們才開始系統地研究電。讀起來會好一點。英文版本雖然貴為特色條目,但是這一點上做得並不好。--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1月19日 (六) 11:44 (UTC)
- 還是有些問題。
- 有道理!已修改內容,請查閱,謝謝!--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22:45 (UTC)
- @如沐西风:,參考[1],「Evidence for a BEC has long been seen in superfluids and superconductors, but the constituents of those condensates have strong interactions with one another, so the pristine nature of the BECs is hard to predict and observe」--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07:52 (UTC)
- 表述和文法:「當降低溫度至低於臨界溫度時...」這句子也是翻譯自英文版本,不清楚您會怎樣介紹這論題給科普讀者?--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7:29 (UTC)
- 錯誤表述:「BCS理論...」這句子是翻譯自英文版本,假若有錯,那英文版本也有錯。看起來不像有錯,我會找時間加以核對。--老陳(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7:22 (UTC)
- 已修改部分章節--葉又嘉(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6:44 (UTC)
- 2支持,1反對: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9年1月21日 (一) 00:22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三次)
[編輯]電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物理,提名人:葉又嘉(留言) 2019年4月6日 (六) 14:09 (UTC)
- 投票期:2019年4月6日 (六) 14:09 (UTC) 至 2019年4月13日 (六) 14:09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9年5月13日 (一) 14:10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經過上次評選 修改之後,已符合標準葉又嘉(留言) 2019年4月6日 (六) 14:09 (UTC)
- 暫時看不出來有啥問題,來源和內容均充實,先投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若各位前輩發現有問題懇請ping我參與討論。--Rowingbohe♬(台州專題|方志群) 2019年4月6日 (六) 15:12 (UTC)↑投票者使用刪除線刪除本票,所以本票無效。- 依照下方意見,暫時劃票,希望修復完成後ping我一下--Rowingbohe♬(台州專題|方志群) 2019年4月7日 (日) 10:21 (UTC)
- @Rowingbohe:,修復好了--葉又嘉(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07:12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條目質量堪憂。
- 「基本性質」與「量子性質」兩節分得莫名其妙,請問自旋不是量子性質嗎?
- 基本性質是電子的特性,量子性質是一般微觀粒子的性質,電子是最常遇到的微觀費米子之一,所以特別參考英文版本給予詳細描述,可以考慮未來修簡描述。--老陳(留言) 2019年4月7日 (日) 06:12 (UTC)
- 上次評選指出的錯誤,當時改對了,現在又改成錯的了。請看一下上次評審的意見,「約翰·巴丁、利昂·庫珀與約翰·施里弗合作創建了BCS理論,其能夠完全解釋超導現象」上次說過了也改過了,為什麼又改回去了?
- 已改為常規超導現象。--老陳(留言) 2019年4月7日 (日) 06:29 (UTC)
- 「物理學家認為電子是一個點粒子,不佔有任何空間」這句是不對的,請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內容。
- 英文Assume可能不應翻譯為「認為」,而應翻譯為「假定」比較好。--老陳(留言) 2019年4月7日 (日) 06:36 (UTC)
- 至於引Eichten, Estia J.; Lane, Kenneth D.; Peskin, Michael E., New Tests for Quark and Lepton Substructu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3, 50 (11) 811–814作為「電子沒有任何次結構」的證據,實有原創研究之嫌。請問將其加入條目的編者是否看過此文,或者至少看過摘要?
- 謝謝關注!已修改為「物理學家時常會假定電子是一個點粒子,電子沒有任何次結構,不佔有任何空間。」至今為止,尚未找到電子具有次結構的證據。--老陳(留言) 2019年4月8日 (一) 06:16 (UTC)
- 「electric(電)」這個詞就是源自於希臘語「ελεκτρον(琥珀)」,從希臘語維基百科來看現代希臘語的琥珀在Κεχριμπάρι條目下,條目全文也查不到ελεκτρον這個詞。英文維基百科和希臘語維基百科給出的都是古希臘語的拼法ἤλεκτρον。請問ελεκτρον是現代希臘語的拼法還是古希臘語的拼法?是否可以給出較為明確的依據?
- 謝謝關注!已刪除涉及ελεκτρον的部分內容。參考文獻也沒有指明ἤλεκτρον到底是現代希臘語還是古希臘語。--老陳(留言) 2019年4月7日 (日) 06:04 (UTC)
- 「發現電現象」一節里electric來自希臘語的內容講太多了,過於重複,建議選擇一處保留。
- 謝謝關注!已刪除重複部分。--老陳(留言) 2019年4月7日 (日) 06:04 (UTC)
- 「量子性質」一節並不需要給出推導。一方面來講,這些式子很突兀,全文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式子;另一方面,這個推導的對象是所有的費米子,而不限於電子,沒有必要在電子的條目里給出針對所有費米子的推導。--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4月6日 (六) 15:45 (UTC)
- 謝謝關注!已刪除導引部分。--老陳(留言) 2019年4月8日 (一) 06:10 (UTC)
- 「基本性質」與「量子性質」兩節分得莫名其妙,請問自旋不是量子性質嗎?
- PS:其實可寫的還有不少性質,例如弦論中對電子的闡釋,或者是2013年耶魯大學David DeMille的實驗(中文報道)--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4月6日 (六) 15:48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總體達到優良標準。改了兩處筆誤,有個參考文獻錯誤需要修正,129-131那三個網站可以括號加上英文原文方便查詢。--E8×E8(833) 2019年4月12日 (五) 03:38 (UTC)
- 謝謝關注!已處理。--老陳(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22:35 (UTC)
- (!)意見:
- 自旋是一個純量子的性質,不能用經典物理來解釋。因而把自旋放在「量子性質」一節之外是很詭異的事情。條目目前的「量子性質」一節僅僅講了波動性和泡利不相容,很怪異。除了自旋,後面的虛粒子、化學鍵、超導等等也通通是量子性質。這一章的結構需要重新組織。
- 謝謝關注!整個粒子物理學的基礎是量子力學。在本文裏,基本性質章節是編者從粒子物理學的角度來描述電子的粒子性質,而量子性質則是編者從一般量子力學的角度來描述電子的一些量子性質。--老陳(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00:24 (UTC)
- 條目沒有區分理論假說和已經證實的物理理論。「霍金輻射」尚未得到實驗證實,目前僅是理論上的假說。條目卻並未提及這一點,容易誤導讀者,讓讀者以為霍金輻射已是板上釘釘的物理現象。
- 謝謝關注!已添加註釋說明理論的實驗檢試現況。--老陳(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06:32 (UTC)
- 此外,文章的字詞轉換沒有完成。很多部分的用詞、造句並不符合物理學學術的表達方式。--如沐西風(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08:14 (UTC)
- 謝謝關注!請指明哪些字詞需要轉換,那些用詞、造句表達不順暢,我必盡力補足與修正。--老陳(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06:32 (UTC)
- 自旋是一個純量子的性質,不能用經典物理來解釋。因而把自旋放在「量子性質」一節之外是很詭異的事情。條目目前的「量子性質」一節僅僅講了波動性和泡利不相容,很怪異。除了自旋,後面的虛粒子、化學鍵、超導等等也通通是量子性質。這一章的結構需要重新組織。
- (=)中立:(▲)同上和(▲▲▲)同上上上,但提供的標準有些過嚴,有的應該是FA才要標準。中立原因是因為條目還是有許多問題,例如序言過於詳細(根據WP:LEAD)等。希望編者不要等別人提出問題後再做改善。整體做好改善後再ping我一下吧。--USSIS(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21:21 (UTC)
- 2支持,1反對: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9年4月14日 (日) 00:26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四次)
[編輯]電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物理,提名人:葉又嘉(留言) 2019年8月13日 (二) 22:51 (UTC)
- 投票期:2019年8月13日 (二) 22:51 (UTC) 至 2019年8月20日 (二) 22:51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9年9月19日 (四) 22:52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原優良條目, 經修正後,符合標準葉又嘉(留言) 2019年8月13日 (二) 22:51 (UTC)
- 謹@老陳、如沐西風協助評審。——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9年8月13日 (二) 23:00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Fran·1001·hk 2019年8月16日 (五) 00:2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耶穌會士張明山大師 2019年8月19日 (一) 02:57 (UTC)
- 格式檢查後,初步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산모사 DC17GAN FLN 2019年8月19日 (一) 03:40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感謝貢獻﹗--蟲蟲飛♡♡→♡℃※留言 2019年8月19日 (一) 04:01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 KMB☆ATENU139 反送中 2019年8月19日 (一) 04:10 (UTC)
(?)疑問來源68、69是支持整段內容還是僅支持該句?如果是支持整段的話,後面一個句號可以刪掉;如果是僅支持該句的話,前面一個句號可以刪掉,並需要另外補充該段前面內容的支持來源。--JuneAugust(留言) 2019年8月19日 (一) 10:20 (UTC)(~)補充來源[21]:726-730的支持範圍也請幫忙確認一下,此處沒有標點。--JuneAugust(留言) 2019年8月19日 (一) 10:23 (UTC)
- 6支持:符合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9年8月20日 (二) 23:3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