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七會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是對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一幢公寓舉行的中央緊急會議的稱呼。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中共被國民黨右派清除出黨。1927年7月12日,根據共產國際訓令組成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張國燾周恩來李維漢李立三張太雷鄧小平;7月25日增加瞿秋白)召集會議。會議主題為清算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的錯誤,確定以後的方針[1]

概述

[編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2]:6,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按照臨時中央成立時的決定,會議開了一天。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8人,候補中委3人及其他方面代表共21人。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3]:97鄧小平作為中央秘書列席,會議批判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總結大革命失敗經驗教訓,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中國國民黨之總方針[2]:6[4]

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紐曼、洛蜀莫娃也參加了會議。總書記陳獨秀缺席。周恩來因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也缺席。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羅明納茲主持會議,議程有三項[5]

  1. 討論共產國際代表的報告及《告全黨黨員書》。確定了今後的總方針: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此後開始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奪取政權的鬥爭。
  2. 瞿秋白報告與相關決議。
  3. 選舉產生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按得票多少排序: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等9人當選為正式委員;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李立三張太雷張國燾等7人當選為候補委員。

八七會議會址在原漢口俄租界三教街41號(現鄱陽街139號),蘇聯農業顧問羅卓莫夫住所。

後續

[編輯]

8月9日,在臨時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三人被選為政治局常委,決定瞿秋白兼管農委、宣傳部,並任黨報總編輯;蘇兆征兼管職工運動委員會;李維漢兼管組織部和秘書廳;軍事部由周恩來負責,部務由秘書王一飛負責;婦女部由楊之華負責;交通局由顧順章負責;出版局暫由鄭超麟汪原放負責,成員有彭禮和、毛澤民、倪憂天。

9月23日,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幹部調動與組織問題。決定由羅亦農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副部長陳喬年,秘書5人:楊匏安陳佑魁、葉文龍、莊文恭王若飛;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負責籌集黨的經費和保護中央領導人安全,顧順章為負責人,成員有:李維漢羅亦農李強,直屬中央常委會領導。9月底至10月10日,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陸續遷往上海,增設北方局長江局南方局

職工運動委員會由蘇兆征負責,戴卓民任秘書,成員有:陳壽昌李震瀛李滌生鄭復他項英黃平李立三

政治紀律委員會由任弼時負責,成員有李立三、鄧中夏張太雷李維漢

交通局由顧順章負責,總交通:張寶泉,外交主任:王凱戴琨,交通員:石瓊顧玉良

周恩來為主任的軍事委員會,成員有:張太雷、黃平、趙自勝黃錦輝楊殷,秘書:潘兆鑾

11月9日至10日,中央臨時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於上海召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蘇兆征李維漢羅亦農、顧順章、任弼時、鄧中夏、周恩來、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蔡和森彭述之項英賀昌任旭鄧恩銘張景曾李子芬、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紐曼。會議實行懲辦主義政策,將毛澤東、彭公達張國燾開除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增選周恩來、羅亦農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6]。後來增加項英為常委。

11月14日,中央臨時政治局召開常委會議,決定調整中央組織機構:不設部,在中央常委會下設立

影視作品

[編輯]
  • 2013年電影《風雲1927》
  • 2017年電影《建軍大業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梅黎明主編. 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20天 1927年9月9日-29日的中国共产党.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04: 31. ISBN 978-7-210-05221-0. 
  2. ^ 2.0 2.1 李辛芝、王月宗 (編). 《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 北京: 華齡出版社. 1990. ISBN 7-80082-011-4. 
  3.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楊勝群主編,劉金田副主編 (編). 《鄧小平傳(1904-1974)》上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4. ISBN 978-988-8284-56-6. 
  4. ^ 王倩、高雷. 记者手记:走访八七会议会址,忆邓小平做会务工作.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7-09-27 [201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1) (中文(簡體)). 
  5. ^ 王鐵仙; 劉福勤. 瞿秋白.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 125. ISBN 978-7-214-09686-9. 
  6. ^ 李世平主編. 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 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 1988.12: 230. ISBN 7-5621-0203-1. 
  7. ^ 黃大熹著.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发展路径的历史考察.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02: 42. ISBN 7-201-04674-8. 

書目

[編輯]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大事記》,中共黨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