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晉幽州行政區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晉幽州州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市)。範圍在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建興二年(314年)幽州一度為石勒所攻陷,[參 1]西晉末時幽州相當多的範圍已段部鮮卑佔據。

郡級行政區

[編輯]

西晉幽州領涿、上谷、廣陽、漁陽、北平、遼西、代、遼東、昌黎、玄菟、樂浪、帶方12郡。泰始十年(274年)遼東、昌黎、玄菟、樂浪、帶方5郡移屬平州。漁陽郡於咸寧元年(275年)併入燕國,西晉末由王浚復立。

范陽國
曹魏舊郡,郡治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領涿、逎、故安、范陽、良鄉、方城、北新城、容城8縣。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綏為范陽王,涿郡改為范陽國。西晉時北新城縣移屬高陽國,增置長鄉縣。西晉末領涿、良鄉、方城、遒、故安、范陽、容城、長鄉8縣。
燕國
曹魏舊郡,郡治薊縣(今北京市),領薊、安次、昌平、軍都、廣陽5縣。咸寧年間(275-280)漁陽郡潞、雍奴、泉州、安樂4縣來隸。增置狐奴縣(不詳何時)。王浚主冀、幽2州軍事時,雍奴、潞、泉州、安樂、狐奴5縣移屬漁陽郡。西晉末領薊、安次、昌平、軍都、廣陽5縣。
漁陽郡
曹魏舊郡,郡治漁陽縣(今北京市密雲縣),領漁陽、潞、雍奴、泉州、安樂5縣。咸寧年間(275-280)廢郡併入燕國。[參 2]西晉末王浚復立漁陽郡,郡治雍奴縣(今天津市武清區北),領雍奴、潞、泉州、安樂、狐奴5縣。[註 1]
北平郡
曹魏為右北平郡,西晉時改名北平郡,郡治徐無縣(今河北省遵化市東),領徐無、土垠、俊靡、無終4縣。
上谷郡
曹魏舊郡,郡治沮陽縣(今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領沮陽、居庸、下洛、潘、涿鹿、廣寧6縣。泰始九年(273年)廢廣寧縣,太康年間(280-289)下洛、潘、涿鹿3縣移屬廣寧郡。西晉末領沮陽、居庸2縣。
廣寧郡
太康三年(282年)左右分上谷郡置,郡治下洛縣(今河北省涿鹿縣東),領下洛、潘、涿鹿3縣。[參 3]
代郡
曹魏舊郡,郡治代縣(今河北省蔚縣東北),領代、平舒、當城3縣,增置廣昌縣。西晉末領代、平舒、當城、廣昌4縣。
遼西郡
曹魏舊郡,郡治陽樂縣(今河北省盧龍縣東),領陽樂、海陽、肥如、臨渝、令支5縣。廢臨渝、令支2縣。西晉末領陽樂、肥如、海陽3縣。

縣級行政區

[編輯]
幽州(州治:薊縣)
說明:本表為西晉時期幽州各郡所轄的縣份;以深灰色表示者,為曾經建置,後來廢除的縣份
郡名
(縣數)
郡治 縣名 今地位置(2012年12月) 隸屬郡國 備注
涿郡
(8)
涿縣 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良鄉縣 今北京市房山區東南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方城縣 今河北省固安縣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逎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西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故安縣 今河北省定興縣西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范陽縣 今河北省容城縣西北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容城縣 今河北省容城縣 范陽國(265-316,涿郡265)
長鄉縣 今河北省固安縣西北 范陽國(266?-316) 晉時置縣。[參 4]
燕國
(5)
薊縣 薊縣 今北京市中心 燕國(265-316)
安次縣 今河北省廊坊市 燕國(265-316)
昌平縣 今北京市北 燕國(265-316)
軍都縣 今北京市西北 燕國(265-316)
廣陽縣 今北京市西南 燕國(265-316)
漁陽郡
(5)
雍奴縣 雍奴縣 今天津市武清區 漁陽郡(265-275?)→燕國(275?-?)→漁陽郡(?-316)
潞縣 今北京市東 漁陽郡(265-275?)→燕國(275?-?)→漁陽郡(?-316)
泉州縣 今天津市武清區 漁陽郡(265-275?)→燕國(275?-?)→漁陽郡(?-316)
安樂縣 今北京市順義區 漁陽郡(265-275?)→燕國(275?-?)→漁陽郡(?-316)
狐奴縣 今北京市順義區東北 燕國(275?-?)→漁陽郡(?-316) 晉時復縣。
漁陽縣 今北京市密雲縣 漁陽郡(265-266) 晉時廢縣。[參 5]
北平郡
(4)
徐無縣 徐無縣 今河北省遵化市 北平郡(265-2316)
土垠縣 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 北平郡(265-2316)
俊靡縣 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北平郡(265-2316)
無終縣 今天津市薊縣 北平郡(265-2316)
上谷郡
(2)
沮陽縣 沮陽縣 今北京市延慶縣西南 上谷郡(265-316)
居庸縣 今北京市延慶縣 上谷郡(265-316)
廣寧縣 今河北省張家口市 上谷郡(265-273?) 泰始九年(273年)因鮮卑人入侵廣寧縣殺略五千人而廢。[參 6]
廣寧郡
(3)
下洛縣 下洛縣 今河北省涿鹿縣 上谷郡(265-282)→廣寧郡(282-316)
潘縣 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 上谷郡(265-282)→廣寧郡(282-316)
涿鹿縣 今河北省涿鹿縣 上谷郡(265-282)→廣寧郡(282-316)
代郡
(4)
代縣 代縣 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代郡(265-316)
平舒縣 今山西省廣靈縣 代郡(265-316)
當城縣[註 2] 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 代郡(265-316)
廣昌縣 今河北省淶源縣 代郡(?-316) 晉時置縣。[參 7]
遼西郡
(3)
陽樂縣 陽樂縣 今河北省盧龍縣 遼西郡(265-316)
肥如縣 今河北省遷安市東北 遼西郡(265-316)
海陽縣 今河北省灤南縣 遼西郡(265-316)
臨渝縣 今河北省撫寧縣榆關鎮 遼西郡(265-?) 晉時廢縣併入陽樂縣。[參 8]
令支縣 今河北省遷安市 遼西郡(265-?) 晉時廢縣。[參 9]

註釋

[編輯]
  1.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第87頁。
  2. ^ 《晉書·地理志》作「富城」。

出處

[編輯]
  1. ^ 《晉書》卷5〈孝愍帝紀〉:「〔建興二年〕三月癸酉,石勒陷幽州。」
  2. ^ 《晉書》卷38〈清惠亭侯京傳〉:「泰始元年封燕王……咸寧初,徵為步兵校尉,以漁陽郡益其國。」
  3. ^ 《晉書》卷14〈地理志上〉:「廣寧郡,故屬上谷,太康中置郡。」
  4. ^ 《太平寰宇記》卷70〈河北道·涿州固安縣〉:「陽鄉故城,漢為縣……後漢省,晉復置為長鄉。」
  5. ^ 《魏書》卷106上〈地形志上〉:「漁陽,二漢屬,晉罷。」
  6. ^ 《晉書》卷3〈武帝紀〉:「〔泰始九年〕鮮卑寇廣寧,殺略五千人。」
  7. ^ 《太平寰宇記》卷51〈河東道·蔚州飛狐縣〉:「飛狐縣……本漢廣昌縣地,屬代郡,後漢屬中山國,魏封樂進為廣昌侯即渭此,後廢,晉又屬代郡。」
  8. ^ 《輿地廣記》卷12〈河北路·平州石城縣〉:「本臨渝,二漢屬遼西郡,晉省入陽樂。」
  9. ^ 《輿地廣記》卷12〈河北路·平州盧龍縣〉:「故令支縣,二漢屬遼西郡,晉省之。」

參考資料

[編輯]

書籍

[編輯]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
  • 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錢儀吉楊晨,《三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07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