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经十余年创作,三易其稿而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1],共有44出,通过男主人公侯方域(字朝宗)和女主人公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朝崇祯末年至南明弘光年间的史实。作者自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桃花扇》因其较高的艺术成就,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创作背景
[编辑]孔尚任,山东曲阜县人,出生于顺治五年,其父孔贞璠为崇祯六年举人,明亡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活动[2]。其岳父秦光仪为了躲避明朝末年的乱局,曾在南京居住三年,依附孔尚任堂兄孔尚则(曾任南明刑部主事),因此了解弘光一朝的兴衰故事。孔尚任成年后从秦光仪处得知二十多年前南明旧事,其中李香君“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之事让其印象深刻,随后逐渐萌生写作《桃花扇》的愿望。为了拓宽《桃花扇》的剧情思路 ,孔尚任在长江南北访遗问老,与冒辟疆、邓汉仪、张瑶星等人交往,并实地考察南明史迹[2]。苏州老曲师王寿熙为孔尚任的创作提供了音律方面的帮助。康熙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在多次修改后终于定稿。由于本剧完成于文字狱酷烈的康熙年间,孔尚任对南明弘光这一敏感历史时期作出了一些曲笔。例如剧中未对清军进行正面描写,着重刻画汉人势力内部矛盾;称清军入关是为崇祯皇帝报仇;将史可法殉难扬州城改为出城投江而死等。尽管如此,剧本的考证相当详实,所写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甚至精确到某月某日。
故事背景
[编辑]明朝末年,流寇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华北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皇帝,建元“弘光”。弘光皇帝不思北伐,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银钱;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攻伐。阁部史可法受到排挤,离开南京督师江北。清军南下,围攻扬州,史可法带领残兵三千坚守,但孤立无援,战败身死。清军长驱直入,渡江攻克南京,南明朝廷土崩瓦解。
出场人物
[编辑]全剧有30名主要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左部”和“右部”都分为“正色”、“间色”、“合色”、“润色”四种,共16人。
-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奇部”和“偶部”。“奇部”和“偶部”又各分为“中气”、“戾气”、“余气”、“煞气”,共12人。
色部 | 左部 | 右部 | ||||||
---|---|---|---|---|---|---|---|---|
正色 | 间色 | 合色 | 润色 | 正色 | 间色 | 合色 | 润色 | |
侯朝宗(生) | 陈定生(末) | 柳敬亭(丑) | 沈公宪(外) | 李香君(旦) | 杨龙友(末) | 苏昆生(净) | 寇白门(小旦) | |
吴次尾(小生) | 丁继之(副净) | 张燕筑(净) | 李贞丽(小旦) | 卞玉京(老旦) | 郑妥娘(丑) | |||
蔡益所(丑) | 蓝田叔(小生) | |||||||
气部 | 奇部 | 偶部 | ||||||
中气 | 戾气 | 余气 | 煞气 | 中气 | 戾气 | 余气 | 煞气 | |
史道邻(外) | 弘光帝(小生) | 高杰(副净) | 田雄(副净) | 左昆山(小生) | 马士英(净) | 袁临侯(外) | 刘良佐(净) | |
黄虎山(末) | 阮大铖(副净) | 黄仲霖(末) | 刘泽清(丑) | |||||
总部 | 经星 | 纬星 | ||||||
张道士(外) | 老赞礼(副末) |
情节梗概
[编辑]崇祯癸未,户部尚书侯恂之子侯方域正寓居南京莫愁湖畔,参加了反对阉党的“复社”。此时,做过光禄卿的阮大铖也在南京,因曾投靠阉党而遭到复社学子们群起攻击,急于自救。阮大铖的结拜兄弟杨文骢要将秦淮歌妓李香君介绍给侯方域,劝阮大铖匿名赠送梳拢所用的妆奁以拉拢侯方域。不久,侯方域得见李香君,两人一见倾心,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题诗扇,梳拢了香君。但李香君得知妆奁出自阮大铖之后,坚决退回,由此得罪了阮大铖。
癸未七月,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因缺少军饷,意欲移兵就食南京。杨文骢请侯方域以其父侯恂(左良玉之师)名义写书劝止左良玉,并使柳敬亭递书前去。阮大铖借此机会,在诸官议事时诬陷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背叛朝廷。马士英派人捉拿侯方域,杨文骢提前通风报信,侯方域遂留李香君在南京,自己逃走投奔史可法。
甲申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消息传到南京,凤阳总督马士英与阮大铖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弘光帝。弘光帝即位后,重新启用阮大铖,阮趁机报复复社党人,强将李香君许配给党羽田仰。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定情诗扇,其养母李贞丽无奈冒名代嫁。杨龙友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香君使苏昆生寄扇与侯方域。侯方域此时与高杰同在河南,然高杰为许定国设计所杀,侯方域逃向南方,于黄河巧遇苏昆生与李贞丽,得知此事后返回南京。
弘光帝贪恋声色,阮大铖以所作《燕子笺》献媚,李香君被选入宫唱曲。侯方域与苏昆生返回南京后,不见香君。后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于书坊选书时,被阮大铖所捕。苏昆生赴左良玉处求救,左草檄发兵“清君侧”,马、阮乃调黄得功等将堵截左兵。长江无人防守,清兵长驱直入,仅史可法率三千兵守扬州城,终不敌清兵,战败沉江自杀。南明朝廷覆灭,君臣各自逃散(此时李香君在宫中,侯方域在狱中)。侯、李历经波折后在栖霞山相会,但国已破,何以为家?经道士张瑶星指点,二人分别出家。
名段
[编辑]《桃花扇》最后一出中,苏昆生自叙南明覆灭之后旧地重游,凭吊南京故都,作了一套曲子《哀江南》,抒发胸中黍离之悲。全曲苍凉悲慨,是明清传奇中的名段。以下为《哀江南》的最后一曲:
【哀江南·离亭宴带歇指煞】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
影响
[编辑]《桃花扇》于康熙三十八年六月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康熙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1]。当年除夕,在得知《桃花扇》作成后,户部侍郎李枏派人赠予孔尚任岁金,索取《桃花扇》曲本。阅读后,李枏“击节叫绝”,并花钱雇来当时“名噪时流” 的李天馥私家戏班——金斗班对此剧进行排演。前户部尚书李霨之孙李敏启“不惜物力”,在自家别墅“寄园”中演出桃花扇,“名公巨卿,墨客骚人,骈集者,座不容膝。”(《桃花扇本末》)
然而, 随着孔尚任罢官、陨殁之后,该剧在舞台上演出之热潮逐渐褪去,近人吴梅认为,《桃花扇》之所以演出不盛,是因为其“有佳词而无佳调”,即其唯适宜案头欣赏而非宜于舞台搬演[3]。此后《桃花扇》的全本戏亦失传,只余《访翠》、《眠香》、《却奁》、《题画》等几出戏时有演出。
近代戏剧改革先驱汪笑侬(1858-1918)将《桃花扇》改编为京剧,重启《桃花扇》“勾栏争唱”之时代序幕,此后《桃花扇》被文人先后改编为京剧、话剧、桂剧、越剧、粤剧、话剧、闽剧、晋剧、黄梅戏等。
抗日战争时期,知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误入歧途的士子如汪兆铭(历史上的侯方域在顺治年间参加了清朝的乡试)[4]。
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指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评价
[编辑]与洪昇、孔尚任均交好的金埴(1663-1740),撰有《<桃花扇>题辞》诗云:“两家乐府盛康熙,世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梁启超:“论曲本当首音律,余不娴音律,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之《桃花扇》冠绝前古矣。”“《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5]
王国维:“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6]“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7]
刻本
[编辑]《桃花扇》自问世以来,各家竞相翻刻影抄,其所成的版本较为繁杂,优劣水平亦参差不齐。 康熙四十七年的介安堂刻本为学界所认为的最早刻本。此后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有西园本、沈氏本、兰雪堂本和暖红室本。
注释
[编辑]- ^ 1.0 1.1 《洪昇年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载:“六月孔尚任《桃花扇》成,遂盛行于世。秋,康熙索《桃花扇》观之,其后孔尚任罢官,世多疑其系以《桃花扇》贾祸。”
- ^ 2.0 2.1 吴新雷.论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03):107-114+143.
- ^ 吴梅:《曲学通论》,见《吴梅全集•理论卷(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7 页。
- ^ 汪兆铭与侯方域殊不同。侯方域父恂,崇祯中官户部尚书。汪兆铭父祖与国民革命无瓜葛,且彼未脱党。
- ^ 梁启超:《小说丛话》,载《新小说》1903 年第 7 期,第 174-175 页。
-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载《教育世界》1904 年七十六至七十八号、八十至八十一号。
- ^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线装书局 2009 年版,第 115 页。
扩展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江苏省昆剧院,《1699·桃花扇》,田沁鑫导演,2006年3月17日首演于北京保利剧院。
- Owen, Stephen, "Kong Shang-ren, Peach Blossom Fan: Selected Acts," in Stephen Owen, ed.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New York: W. W. Norton, 1997. p. 942-97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瑷玲:〈“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论《桃花扇》评本中批评语境之提示性与诠释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