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區 (法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法国大区
2016年起本土大區與下轄省之示意圖

大區(法語:région)是法國行政區劃第一級單位,下分為。法國共有18個大區,其中13個位於法國本土,其餘5個則位於海外。

一些法語系國家,如馬里,一級行政區也稱作大區(法語:région)。

作用[編輯]

法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大區並不是一個法律或規章意義上的自治體。不過,它從政府接受一部分國家稅收,擁有相應的預算,他的職責就是將這些資源分配使用到不同的領域。

大區最主要的功用是在建設和財政上支持法國的高級中學。除了這個法律職責之外,它的預算還參與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如基礎設施教育公共交通科學研究企業援助等。

在法國,一直以來對於是否授予大區以法律自治權存在着激烈的爭議;也有提議將省議會取消,而將它們併入大區議會,並將作為大區的附屬行政級別,不過目前並無下文。

行政[編輯]

自從1982年頒佈第一個地方分權法案起,大區擁有行政區域的地位,並且各由一個每6年直接普選產生的大區議會管理。

科西嘉大區由地方議會管理。

大區的行政中心大區首府(préfecture)。每一個大區同樣有一個政府任命的區長(préfet),其職責是在各省中代表政府。

歷史[編輯]

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法蘭西王國曾經在封建領地的基礎上分為各個行省,其中不少大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大區。1789年,這些行省被撤銷,取而代之為83個省。

1917年8月25日發佈了一份由大區理論所啟發的商業部行政通告,隨後於1919年4月5日,部門簽發了法令,設立一些「區域經濟聯合體」,亦稱「克萊芒泰爾(大)區」(région Clémentel),其中第一個是東部區域(南錫),它包含了現在的洛林香檳。這些「經濟區」在自願的前提下,於法國本土集合了各個商會,它們能夠自由地依附於自己所選的區域,也可以自由地變更選擇,因此最初設計的17個大區很快就成為了21個。

1919年9月,旅遊事業聯合會基於這個模式構造了19個「旅遊區域」,劃分主要基於地理民族歷史旅遊的標準,並不限於各省的界限。

伴隨着這些運動,最早在1915年,隨後於1920年(Hennessy法案)和1921年(Charles Rebel法案,Millerand-Marraud-Doumer法律草案)分別提出了行政權力下放的議案,也包括了建立大區憲法和成立大區議會的想法。但這些項目都沒有付諸實施。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始,交通的發展、城市構造的轉變以及區域理念的強化促使更多的人思考成立比省更大級別的行政區劃的可能性。諷刺的是,這個第三共和國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於維琪政府治下實現過,當時貝當元帥簽署了1941年4月19日法,將一些省重新組織成了(法國歷史上的)行省。這種組織形式在1945年貝當政權倒台後就廢止了。

戴高樂將軍解放法國後於1944年1月10日發佈命令,着手解放後法國領土的行政組織。他建立了一些行政區域,但在1946年他下台之後被放棄。

第四共和治下的領土佈置同樣考慮到建立超越省級的行政組織。1956年10月28日頒佈了一項法令,規定了22個「計劃中的大區」,其界限由計劃的行政總專員讓·韋爾若(Jean Vergeot)劃定。這些大區僅為行政公器,不作它用。儘管他們的劃定完全基於技術上的考量,但還是在很多區域與舊行省吻合。

戴高樂將軍在1958年重新上台執政後,1964年,大區區長們在「區域行為的界限」框架下被任命。1969年,一項旨在擴大大區權限的全民公決的失敗導致了戴高樂再次退位。這次拒絕或許解釋了為何創建大區委員會的1972年7月5日法律頒佈的時候,對於大區的權限施加了如此多的限制,賦予如此少的權力。然而它們被正式命名為了「大區」(région),這個稱謂為後來的1982年《權力下放法案》所用。

1982年3月2日法律規定了大區議會的選舉為在省的範圍內,以六年為任期的直接普選。第一次選舉於1986年3月16日舉行。大區成為了和市鎮同一個框架下的行政區域。

最後,法國政府於2004年3月推出一項備受爭議的計劃,旨在將一部分非教育領域的成員轉移至大區一級。反對意見指出,大區並不具有和這一功能相匹配的預算,並且這樣的措施會加劇區域間的不平等。

1950年的法國行政區域整合,及更早的一些計劃定下了各大區的邊界。但自始存在爭論:大西洋盧瓦爾省一直有很強烈的呼聲將其併入布列塔尼大區;將歷史上的諾曼底拆分為兩個大區(上諾曼第下諾曼第)也同樣具有疑義,不少人鼓吹將它們合併。

2014年時任總統奧朗德推出大區合併計劃,本土22個大區將合併縮減為13個大區,獲得議會通過,2016年1月1日實施。

列表[編輯]

標誌 INSEE代碼[1] 名稱 法語名 行政中心 省份數 區數 縣數 市鎮數 面積
(km2)
人口[2] 人口密度
(人/km2)
地位
大東部大區 44 大東部 Grand Est 史特拉斯堡 10 38 200 5131 57433 !57,433 05545000 !5,545,000 097 !97 一般
新亞奎丹大區 75 新亞奎丹 Nouvelle-Aquitaine 波爾多 12 41 258 4314 84061 !84,061 05773000 !5,773,000 069 !69 一般
奧文尼-羅訥-阿爾卑斯大區 84 奧文尼-羅訥-阿爾卑斯 Auvergne-Rhône-Alpes 里昂 13 40 242 4030 69711 !69,711 07634000 !7,634,000 110 !110 一般
勃艮第-法蘭琪-康堤大區 27 勃艮第-法蘭琪-康堤 Bourgogne-Franche-Comté 第戎 8 24 152 3156 47784 !47,784 02816000 !2,816,000 059 !59 一般
布列塔尼大區 53 布列塔尼 Bretagne 雷恩 4 15 102 1221 27208 !27,208 03218000 !3,218,000 118 !118 一般
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 24 中央-盧瓦爾河谷 Centre-Val de Loire 奧爾良 6 20 102 1778 39151 !39,151 02556835 !2,556,835 065 !65 一般
法蘭西島大區 11 法蘭西島 Île-de-France 巴黎 8 25 193 1274 12011 !12,011 11853000 !11,853,000 987 !987 一般
奧克西塔尼大區 76 奧克西塔尼 Occitanie 圖盧茲 13 36 249 4468 72724 !72,724 05573000 !5,573,000 077 !77 一般
上法蘭西大區 32 上法蘭西 Hauts-de-France 里爾 5 26 145 3804 31813 !31,813 05960000 !5,960,000 187 !187 一般
諾曼第大區 28 諾曼第 Normandie 魯昂 5 17 131 3032 29906 !29,906 03315000 !3,315,000 111 !111 一般
盧瓦爾河地區大區 52 盧瓦爾河地區 Pays de la Loire 南特 5 16 107 1245 32082 !32,082 03601113 !3,601,113 112 !112 一般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 93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 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馬賽 6 18 126 948 31400 !31,400 04916000 !4,916,000 157 !157 一般
科西嘉 94 科西嘉 Corse 阿雅克肖 1 5 26 360 08680 !8,680 00322000 !322,000 037 !37 一般
01 瓜德羅普 Guadeloupe 巴斯特爾 1 2 21 32 01628 !1,628 00403355 !403,355 248 !248 海外
02 馬提尼克 Martinique 法蘭西堡 1 4 - 34 01128 !1,128 00394173 !394,173 349 !349 海外
03 法屬圭亞那 Guyane 皆因 1 2 19 22 86504 !86,504 00229040 !229,040 003 !3 海外
04 留尼旺 La Réunion 聖但尼 1 4 25 24 02512 !2,512 00821136 !821,136 327 !327 海外
05 馬約特 Mayotte 馬穆楚 1 - 13 17 00974 !974 00210000 !210,000 666 !666 海外

2016年行政區劃改革[編輯]

2016年1月1日,法國將本土22個大區合併為13個。(以下各大區參右圖代號)

其調整為:

整體保留
兩區合併
三區合併

參考文獻[編輯]

  1. ^ Liste des rég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官方的地區代碼.
  2.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0 des régions. [201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