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
首都
دِمَشق
大馬士革旗幟
旗幟
大馬士革官方圖章
圖章
綽號:Madīnatu 'l-Yāsmīn
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位置
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
坐標:33°31′N 36°17′E / 33.51°N 36.29°E / 33.51; 36.29
國家敘利亞 敘利亞
政府
 • 管理者Bishr Al Sabban
面積
 • 首都105 平方公里(41 平方英里)
 • 市區77 平方公里(30 平方英里)
海拔680 公尺(2,230 英尺)
人口(2022年估計)
 • 首都2,503,000人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電話區號國家代碼:963,城市代碼:11
區域居民稱謂Damascene
網站Damascus Governorate
來源: Damascus city area [1]

大馬士革(阿拉伯語:دِمَشْق‎,羅馬化Dimaš°q[diˈmaʃq];非正式的名稱:沙姆大馬士革,有時被直稱為沙姆الشَّام‎,羅馬化:ʾˈalŠām);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亞拉姆語ܕܲܪܡܣܘܿܩ‎,羅馬化:Darmsōq),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稱為敵米石[2][3]敘利亞的首都與最大城市,也是黎凡特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文化中心,因而被視為伊斯蘭教的第四大聖城。[4][5][6]2022年,該市的人口估計為 2,503,000人。[7]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首都之一[8],大馬士革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由人類於此定居,並在西元661年至750年被選為倭馬亞哈里發的首都。然而在阿拔斯王朝勝利後,伊斯蘭政權的所在地遷至巴格達。因此大馬士革的重要地位因而下降,但在阿尤布王朝馬穆魯克時期才重獲過去作為大城的重要地位。當代,大馬士革是敘利亞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然而由於敘利亞內戰的因素,截至2019年9月,大馬士革被評為全球宜居性排名中最不宜居的城市。[9]

大馬士革位於地中海東岸80公里(50英里)的內陸,反黎巴嫩山脈東部的山麓,海拔680公尺(2,230 英尺)的高原上,由於氣候乾燥,當地較少下雨。巴拉達河則流經城市區域內。[10]

名稱來源[編輯]

「大馬士革」一詞是希臘人希臘文記錄下來的阿拉伯語,意為「手工作坊」。在阿拉伯語中,這座城市稱作دمشق الشام(Dimashq ash-Shām),源於阿拉伯語「北方」的意思。希臘語的名字「大馬士革」源於這個城市的阿拉米語名字— דרמשק / ܕܪܡܣܘܩ,意思是「一個水源充足地方」。研究發現在埃勃拉出土的前阿拉米文獻中,把埃勃拉南邊的地方稱為「大馬士基」,因此大馬士革這個名字很可能早於阿拉米時代。大馬士革在古中國稱作釤城(Shām)。

歷史[編輯]

古代[編輯]

對市郊的Tell Ramad的發掘證實,早在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時代,大馬士革已經有人居住。因此大馬士革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然而大馬士革在阿拉米人到來前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城市。阿拉米人是聖經主流漢譯本中的「亞蘭人」,來自阿拉伯半島的游牧部落,屬於閃米特語族

眾所周知是阿拉米人建立了大馬士革的供水系統,方法是開鑿運河地下水道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巴拉達河的水資源。這套供水網絡系統後來被羅馬人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改造,至今仍然是大馬士革老城區的基本供水系統。在公元前12世紀,大馬士革成為強大的阿拉米人國家亞蘭大馬士革王國的首都。

阿拉米大馬士革的諸王參與了很多反對亞述人北國以色列人的戰爭。其中的一位便哈達二世與亞述王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在卡卡(Karkar)戰役中激戰。公元前732年,亞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克並摧毀了這座城市,之後的幾百年大馬士革喪失了獨立地位。在公元前572年歸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大帝的波斯軍隊攻占大馬士革,將她作為波斯帝國敘利亞行省的首府。

希臘化時代[編輯]

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亞洲的遠征使大馬士革首次接受歐洲人的統治。在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後,大馬士革淪為塞琉西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戰場。此城的控制權頻繁地在兩大帝國間轉移。亞歷山大的部將之一,塞琉西王朝的創始者塞琉古一世,以安條克為其遼闊帝國的首都。這導致了大馬士革的重要性下降,與塞琉西王朝新建的城市諸如位於北方的拉塔基亞對比,更為明顯。

羅馬帝國時代[編輯]

公元前64年,羅馬統帥龐培將敘利亞西部設為羅馬的行省。羅馬人占據大馬士革將她併入德卡波利斯十個城市的其中一個。因為羅馬人認為大馬士革是一個重要的希臘羅馬文化中心。

公元2世紀初,大馬士革成為了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222年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將她升格為「羅馬殖民地」。隨著羅馬和平時代的到來,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行省大體上走向繁榮。大馬士革的重要地位在商業交通方面更為顯著。她是始於南方阿拉伯半島、帕爾米拉、佩特拉以及始於中國的絲綢之路的商路的匯集點。此城滿足了羅馬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

羅馬時代的建築保留至今的很少。不過羅馬人對老城區的市政規劃的確產生了持久的效果。羅馬建築師將希臘人和阿拉米人的地基集中起來,規劃為1500公尺長750公尺寬的區域,在外面圍上城牆。城牆有七座城門,但是僅有東門(Bab Sharqi)在羅馬時代後保留下來。羅馬時代的大馬士革城市依存就在當代城市的地下5公尺處。

阿拉伯帝國時代[編輯]

636年,伊斯蘭教的第二任哈里發奧馬爾一世征服大馬士革。此後不久,大馬士革成為從西班牙延伸至印度邊境的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的首都,城市的權力與名望均到達頂峰。公元8世紀,阿拔斯王朝巴格達興起。

在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後,大馬士革接受其首都巴格達的統治。後來,她接受在開羅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統治。隨著塞爾柱突厥人在11世紀晚期進入阿拉伯世界,大馬士革再此成為獨立國家的首都。她接受了一個塞爾柱王朝在1079年到1104年時期的統治,然後是另一個突厥人王朝的統治:Burid埃米爾。期間在1148年大馬士革經歷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一次圍攻。

1154年十字軍主要的敵人,阿勒頗的統治者努爾丁征服大馬士革。他將其作為首都。他死後,埃及的統治者薩拉丁獲得了大馬士革並將其作為首都。薩拉丁死後,大馬士革阿尤布王朝和開羅阿尤布王朝之間進行長期的戰爭。大馬士革鋼在十字軍中獲得了傳奇般的聲譽。表面帶水紋的刀劍鋼仍然被稱作「大馬士革鋼」。人們可以通過大馬士革進行拜占庭或中國的帶圖案的絲綢的貿易。因為大馬士革是絲綢之路在西端的一個終點。英語的緞子(damask)一詞來源於此。

蒙古人於1260年對敘利亞的入侵終結了阿尤布王朝的統治。在蒙古人撤退後,大馬士革成為了馬木路克的一個行省的首府。1400年,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嚴重破壞了大馬士革,他將城市中的手工藝人遷移到其首都撒馬爾罕。重建之後的大馬士革在1516年前繼續做一個行省的首府。1517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開始,統治長達400年。期間僅被來自埃及的易卜拉欣帕夏在1832年到1840年的短暫統治所打斷。

現代[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1918年,鄂圖曼帝國在亞洲的防線全面崩潰,大馬士革也被協約國軍隊(英軍及其阿拉伯盟友)攻占。當地人提出過一個在敘利亞建立由埃米爾費薩爾(後來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一世)領導的阿拉伯敘利亞王國的計劃,但是在這個計劃被法國破壞後,法國在1920年4月入侵敘利亞,趕走了剛剛當了3個月國王的費薩爾。敘利亞成為了法國統治的國際聯盟委任統治地區。法國人將大馬士革作為委任統治地區的首都。敘利亞最終於1946年宣布獨立時,大馬士革被正式定為這個新生國家的首都。

2012年敘利亞內戰期間,大馬士革市區不少建築遭交戰雙方炮火摧毀,而且少數是保存3000年-4000年的世界級古蹟,損失慘重。

2018年5月20日,敘利亞政府軍以巨大傷亡代價在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以及敘利亞叛軍手中重奪這座城市和整個大馬士革農村省[11]

地理環境[編輯]

大馬士革位於距離地中海80公里的內地,四周環繞著前黎巴嫩山脈英語Anti-Lebanon mountains,位於海拔680公尺的高原上。大馬士革位於北緯 33°30' ,東經 36°18' (33.5, 36.3)[12]

大馬士革的大部分城區,包括最負盛名的老城區,都位於巴拉達河北岸。新城區一直拓展到北岸。大馬士革被一個綠洲環繞,Ghuta (الغوطة),水源自巴拉達河。Ghuta綠洲面積由於城市住房和工業的迅速發展而一直在縮小,還因為城市交通,工業和污水而受到污染。

氣候[編輯]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大馬士革屬於寒冷的沙漠氣候BWk),[13]夏天乾燥炎熱,濕度較低。冬天涼爽多雨。降雪很少。從10月到次年5月,年降雨量約為130公釐(5英寸)。

大馬士革(大馬士革國際機場)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8.0
(82.4)
32.0
(89.6)
36.4
(97.5)
40.4
(104.7)
43.0
(109.4)
46.8
(116.2)
49.0
(120.2)
47.6
(117.7)
45.0
(113.0)
38.8
(101.8)
35.0
(95.0)
26.1
(79.0)
49.0
(120.2)
平均高溫 °C(°F) 12.6
(54.7)
14.5
(58.1)
19.0
(66.2)
24.7
(76.5)
30.1
(86.2)
34.6
(94.3)
37.0
(98.6)
36.8
(98.2)
33.9
(93.0)
28.1
(82.6)
20.1
(68.2)
14.3
(57.7)
25.5
(77.9)
日均氣溫 °C(°F) 6.1
(43.0)
7.7
(45.9)
11.4
(52.5)
16.2
(61.2)
20.8
(69.4)
25.0
(77.0)
27.3
(81.1)
27.0
(80.6)
24.0
(75.2)
19.0
(66.2)
12.1
(53.8)
7.5
(45.5)
17.0
(62.6)
平均低溫 °C(°F) 0.7
(33.3)
1.9
(35.4)
4.3
(39.7)
7.9
(46.2)
11.4
(52.5)
15.0
(59.0)
17.9
(64.2)
17.7
(63.9)
14.4
(57.9)
10.3
(50.5)
4.8
(40.6)
1.7
(35.1)
9.0
(48.2)
歷史最低溫 °C(°F) −12.2
(10.0)
−12
(10)
−8
(18)
−7.5
(18.5)
0.6
(33.1)
4.5
(40.1)
9.0
(48.2)
8.6
(47.5)
2.1
(35.8)
−3.0
(26.6)
−8
(18)
−10.2
(13.6)
−12.2
(10.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25
(1.0)
26
(1.0)
20
(0.8)
7
(0.3)
4
(0.2)
1
(0.0)
0
(0)
0
(0)
0
(0)
6
(0.2)
21
(0.8)
21
(0.8)
131
(5.1)
平均降水天數 8 8 6 3 2 0.1 0.1 0.1 0.2 3 5 7 42.5
平均降雪天數 1 1 0.1 0 0 0 0 0 0 0 0 0.2 2.3
平均相對濕度(%) 76 69 59 50 43 41 44 48 47 52 63 75 56
月均日照時數 164.3 182.0 226.3 249.0 322.4 357.0 365.8 353.4 306.0 266.6 207.0 164.3 3,164.1
日均日照時數 5.3 6.5 7.3 8.3 10.4 11.9 11.8 11.4 10.2 8.6 6.9 5.3 8.5
資料來源1:Pogoda.ru.net[14]
資料來源2:NOAA (日照時間, 1961–1990)[15]

行政區劃[編輯]

大馬士革區劃地圖
al-Merjeh 廣場

大馬士革包括的許多地區如下:

主要景點[編輯]

著名人士[編輯]

出生在大馬士革的著名人士[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Albaath.news statement by the governor of Damascus, Syr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阿拉伯文), April 2010
  2. ^ https://archive.org/stream/02076762.cn#page/n6/mode/2up
  3. ^ 存档副本. [2015-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1). 
  4. ^ Janet L. Abu-Lughod (contributor). Dumper, Michael R. T.; Stanley, Bruce E. , 編. Cit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ABC-CLIO: 119–126. 2007. ISBN 978-1-5760-7919-5. (原始內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2022-03-21).  |chapter=被忽略 (幫助);
  5. ^ Sarah Birke, Damascus: What's Left,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13-08-02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4) 
  6. ^ Totah, Faedah M. Return to the origin: negotiating the modern and unmodern in the old city of Damascus. City & Society. 2009, 21 (1): 58–81. doi:10.1111/j.1548-744X.2009.01015.x. 
  7. ^ Biggest Cities In Syria. [25 Octo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October 2019). 
  8. ^ Bowker, John, Damascus,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01-01 [2021-01-15], ISBN 978-0-19-280094-7, doi:10.1093/acref/9780192800947.013.17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英語) 
  9. ^ Buckley, Julia. World's most livable city revealed. CNN Travel. 2019-09-04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September 2019) (英語). 
  10. ^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yria Syria census 2004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0 March 2013.
  11. ^ Aboufadel, Leith. Syrian military in full control of Damascus for first time in years. AMN - Al-Masdar News | المصدر نيوز. 2018-05-20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0) (美國英語). 
  12. ^ 存档副本. [201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3). 
  13. ^ M. Kottek; J. Grieser; C. Beck; B. Rudolf; F. Rubel. World Map of the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updated. Meteorol. Z. 2006, 15 (3): 259–263 [1 August 2013]. Bibcode:2006MetZe..15..259K. doi:10.1127/0941-2948/200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2). 
  14. ^ The Climate of Damascus 1981–2010. Weather and Climate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26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俄語). 
  15. ^ Damascus INTL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6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