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
记数系统 | |
---|---|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 |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數字 孟加拉数字 |
印度數字 波羅米數字 泰语数字 |
漢字文化圈記數系統 | |
中文数字 閩南語數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
日語數字 朝鲜语數字 苏州码子 |
字母記數系統 | |
阿拉伯字母數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爾數字 吉茲數字 |
希伯來數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數字 |
其它記數系統 | |
雅典數字 巴比倫數字 古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數字 |
玛雅数字 罗马数字 熙笃会数字 卡克托维克数字 |
依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 |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5 16 18 20 24 30 32 36 60 64 | |
兆是漢字文化圈的數字單位,在不同的體系中,可能代表106、1012或1016三個數目。在台灣、香港、日本(日语:兆/ちょう chō)、韓國(韩语:조/兆 jo)普遍用來表示1012(即「一萬億」);在中國大陸亦多代表一万亿 ,但在信息技术等领域中用以翻译英语的计量单位前缀mega-,百万,即106,如兆字节(MB,即106 B),台湾稱作百萬位元組。
數值[编辑]
古代[编辑]
![]() | 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8月10日) |
「兆」在中国古代已有多重意义:
- 百万:十萬為億,十億為兆。
- 万亿:萬萬為億,萬億為兆。
- 亿亿:萬萬为億,億億为兆。
《數術記遺》及《五經算術》: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
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也。
三等者,謂「上、中、下」也。
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
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
- 百萬
越南用兆(Triệu)来表示百万。
- 萬億
元代《算學啟蒙》及清代《數理精蘊》记载的數字單位,由小到大依次為[1]: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萬以下是十進位,萬以後則為萬進位,即“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
- 萬萬億
此種用法在古代中國文獻南北朝《孫子算經》中有記載:「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2] 以及元代《算學啟蒙》由小到大依次為[1]: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註 1][2]
現代[编辑]
目前,越南用兆(Triệu)来表示百万;在中國大陸,「兆」通常作為国际单位制的SI词头,用以表示百萬,但在表示數值1000000時仍稱為「百萬」。此外,亦有一部分人以兆作為數字單位來表示萬億(1000000000000),不過這不是法定的用法。
而在台灣、日本和韓國,「兆」這個數字單位至今依然常用,表示萬億(1000000000000),不表示百萬(視為古義)。此外,臺灣原也採用兆赫表示一百萬赫茲[3](法條已廢止),目前新法已一律採用“百萬赫”或“MHz”[4][5]。
国际单位制接頭詞[编辑]
![]() | 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8月10日) |
- Tera-
- Mega-
此外,其他一些在英语中使用Mega作词头的单位在翻译时采用了国际单位制词头的译法,如megapixel和megabyte,在中國大陸地區分別譯為「百万像素」、「兆」(或“兆字节”),繁體中文地區則為「百萬畫素」、「百萬位元組」等。
参见[编辑]
腳註[编辑]
註釋[编辑]
- ^ 《孙子算经》中最大数为“载”,“载”以上的“极”见于古籍但不见于算书,此后还有更大数为印度佛教传入的数字,不是汉语数字)。萬以下是十進制,萬和億之間為萬進制,即萬萬為億,億以後為億進制,即億(萬萬)億為兆,億(萬萬)兆為京,億(萬萬)京為垓以此類推到載。
小數點以下為“十退位”,名稱依次為分、釐、毛、糸、忽、微、纖、沙、塵、埃、渺、漠。(漠以下更小数为印度佛教传入的数字,不是汉语数字)。
參考文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