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哥斯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哥吉拉
Godzilla.jpg
哥吉拉vs太空哥吉拉》登場的哥斯拉形象
首次登場哥吉拉》(1954)
创作者
饰演
虚构设定信息
別名呉爾羅
家人迷你拉
哥吉拉二世

哥斯拉ゴジラ Gojira,英語:Godzilla),為日本東寶株式會社哥斯拉系列》所登場的怪獸,是日本影史上最悠久,世界影史上公認最經典最有名的怪獸角色,更是日本流行文化中最知名的象徵之一。

哥斯拉的背景與成功多半被視為日本人對戰爭記憶,及對原子能愛恨交加的矛盾情緒的體會。在設定中,哥斯拉是一個巨大、具有破壞性的史前巨獸,在被輻射污染的海域中復活後,開始在日本本土展開破壞城市等巨大災害。[1][2][3]背後則影射著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以及第五福龍丸等核子試驗造成的污染,因此該生物也曾被視為核武器的隱喻。[4]

隨著電影系列的擴展,以及導入日本社會上的流行與話題性事物,哥吉拉在銀幕上的性格與形象也開始改變,哥吉拉後來與拉頓摩斯拉譽為「東寶三大怪獸」。更成為當代日本影視文化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對於日本動漫作品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同時不僅在日本,哥斯拉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極受歡迎。

詞源[编辑]

「哥斯拉」(gojira)是一個日語混成詞,由日語gorira (ゴリラ?, 意為「大猩猩」,即「哥」)kujira (クジラ?, 意為「鯨魚」,即「吉拉」或「斯拉」)構成。在最初的規劃階段,哥斯拉曾被描述為“大猩猩和鯨魚的雜交種”。[5]

日本汉字中,哥斯拉被命名為「吳爾羅」(日语:呉爾羅),在整個系列中,它經常被用作作品中「哥吉拉」名稱詞源的背景。[6]綽號方面,最初的異名曾被稱為水爆大怪獣(すいばくだいかいじゅう),後來通常被稱為怪獸王(かいじゅうおう)。

沿革[编辑]

製作經緯[编辑]

1954年的《哥吉拉》劇照,顯示哥吉拉破壞銀座和光的畫面。

哥斯拉的誕生源自于1953年8月,東寶製作人田中友幸此時正與印尼國家電影公司簽訂臨時合同,準備拍攝一部與印尼合作的跨國電影,然而在1954年3月25日,因應日本政府與印尼政府關係惡化,兩家公司突然被迫放棄了合作電影的製作,印尼政府未准許簽證,使得該部合拍電影陷入夭折。[7]

田中被迫匆忙進行替代計畫的同時,此外日本國內正因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導致載有沾染放射落塵的漁獲和船員返抵日本的第五福龍丸事件,引發激烈的民間反核運動,受此時事及冷戰核競賽等歷史事件的切合啟發,田中則開始策劃一部以「怪獸」為主題的電影原案,並構思出「一隻沉睡在比基尼環礁底部的怪獸,因為氫彈試爆而甦醒,並藉此獲得了特殊生命力而襲擊日本」。此時期,該部電影的暫定標題為《來自海底兩萬浬的大怪獸》[8]其靈感來自195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原子怪獸英语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負責《哥吉拉》該片的導演本多豬四郎與特效總監哥斯拉(創造者)圓谷英二等人在訪問中,曾表示拍攝《哥斯拉》的動機,是想做出不遜於同期美國特效電影的作品,但他們為日本怪獸電影訂下的基調,與哥斯拉經典形象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動搖。

其後,《哥吉拉》電影的計畫開始祕密開展,早期哥吉拉的設定為「從水生爬行動物,進化為陸地哺乳動物的巨型生物」。劇本中對其的描述包括「有如圓形建築物的大小」,「有如非洲象般的大耳朵」,「全身像鋼鐵一樣的鱗片」,.最初,頭部設計是由漫畫家阿部和助所負責[9][10],他所設計的哥吉拉則以蘑菇雲為參考形象[11],因而成為僅供參考使用,隨後則由藝術總監渡邊明參考包括禽龍霸王龍劍龍等恐龙画作,並從《時代》雜誌的插圖中整理了圖像,繪製了正式的設計圖。另外因劇中有哥吉拉在聽到服部鐘錶店(銀座和光百貨)鐘樓的鐘聲憤怒,故而毀壞大樓的描述,因此特意為哥吉拉設計了爬行類動物所沒有的耳廓。[10]

為了強調怪物與原子彈的關係,哥吉拉的皮膚紋理靈感來自於廣島被爆倖存者身上的瘢痕疙瘩。其生物設計具有爬行動物的外觀、擁有著健壯的體格、直立的姿勢、長尾巴和沿背部的三排背鰭。[12]在《哥吉拉1954》中,增加這些背鰭純粹是出於審美目的,以進一步區分哥吉拉與任何其他現存或已滅絕的生物關係。為《哥吉拉2000》負責角色設計的西川伸司日语西川伸司曾表示:「看起來像岩石的皮膚,是哥吉拉設計中最偉大的發明,這使得無論是生物還是無生命的物體都變得模棱兩可。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13]


昭和哥吉拉與形象的轉變(1954–1975)[编辑]

《哥吉拉》電影海報(1954年)

隨後《哥吉拉》在利用雜誌、周刊、報紙、掛車等各種媒體宣傳,成為了東寶票房史上的一大宣傳作品。時任宣傳部部長工藤明曾在1954年提到了「《七武士》、 《生之慾》、 《蝴蝶夫人》都是當時同期上映並獲得成功的電影作品,而《哥吉拉》將會是一部超越這些作品且「史無前例的大片」。1954年11月3日,《哥吉拉》正式於日本院線上映,打破了首日動員人數的記錄。在電影中,哥吉拉被描述成身高50公尺、恐怖、巨大的破壞者,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彷彿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東京,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吉拉的真面目,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使《哥吉拉》得到極大的迴響與票房、而哥吉拉「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吉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14]哥吉拉的攻擊動機不是生物掠奪性的本能,畢竟哥吉拉並不吃人,而是依靠核輻射和雜食性飲食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當被問及哥斯拉的立場是“好還是壞”時,製片人富山省吾將其比作神道教的“毀滅之神”般,缺乏道德的標準,不能憑以人類的善惡標準來衡量該生物的動機。[15]

哥吉拉作為「巨大破壞者」的形象,在問世十年左右時出現變化,在1960年代時,哥吉拉無可避免開始導入日本社會的流行與話題性事物,進而改變了在大銀幕上的性格與形象。同時在此階段,哥斯拉的忠誠和動機,因適應電影的主題與劇情的需要。會出現與人類一起對抗共同威脅的刻畫。[16] 其中,在1950年代年代末期摔角力道山引起的摔角熱潮,影響了於1962年上映第三作《金剛對哥吉拉》中,哥吉拉與敵對怪獸日版金剛間的打鬥場面,加入了擬人化的摔角動作,十週年紀念作《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裡,哥吉拉更進一步的擬人化,出現了與異種怪獸間以肢體語言及叫聲溝通的劇情,並第一次出現「為保護地球(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的設定。此片奠定了「大怪獸對決」的日本怪獸電影風格,上映時正好是日本電影的高峰期,為哥吉拉歷代作品裡最高的票房。

此後,哥吉拉作為反派的形象已徹底消失、在接下來的幾部系列電影中、哥吉拉在電影主劇情中打擊惡勢力支配的怪獸,儼然成為正義使者,同時更進一步加強了擬人化的人性刻劃,如在《怪獸大戰爭》中,打敗敵人後擺出赤塚不二夫所設計的搞笑姿勢「謝——(シェー)」的標誌性動作,此種轉向最後在1967年的《怪獸島決戰 哥吉拉之子》一片達到高潮,本片為哥吉拉創造了一隻子獸迷你拉、哥吉拉除了在片中對抗巨大的異變昆蟲外,還充分展現了親情般的塑造。

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哥吉拉正義的「怪獸王」形象已牢不可破,此種形象與娛樂業生態環境的改變促使哥吉拉電影再次作出轉形:尤其是日本家用電視的普及對電影票房造成了明顯的衝擊,由原哥吉拉系列電影特效總監圓谷英二所監製的電視劇《超異象之謎》、《超人力霸王》,也在兒童間掀起了對巨大變身英雄的崇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哥吉拉系列開始轉變為兒童娛樂電影,會作這樣的年齡層瞄準的著眼點,在於父母必定會陪同兒童觀影而增加票房,以及以玩具為主的週邊產品的商業利益,在這些作品中,哥吉拉會如同摔角冠軍與超人力霸王般,與各式各樣危害人類的怪獸展開激戰,並加入許多各種取悅低年齡層觀眾的有趣情節。

1968-1975年間,哥吉拉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率推出此類兒童電影基調的系列作,其中雖也有《哥吉拉對黑多拉》這種以公害為議題且表現手法帶有強烈實驗風格的異色作,不過這段期間的主要風格仍是簡單明快的劇情與豪快的打鬥。然而,本時期的系列電影票房卻出現了明顯且持續的萎縮,造成哥吉拉聲勢下滑的原因不止於一端,電視特攝影集的挑戰、石油危機造成的製作品質下降,譬如後期的幾部哥吉拉電影為節省成本,均大幅減少了破壞都市的場面與系列作本身創意的枯竭都是主因,種種原因使東寶決定在1975年上映系列第十五作《機器哥吉拉的逆襲》後,暫停系列電影的製作,此一決定也標誌了日本1950年至1970年代怪獸特攝的黃金時代,以及第一次怪兽热潮第二次怪兽热潮的結束。

中島春雄從1954年開始擔任哥斯拉的戲服演員,直到1972年退休。然而,其他特攝演員在他缺席的情況下繼續扮演了哥吉拉,如手塚克美、關田優、高杉涼作、小中誠司、高木真司、逗子功和河合徹等。[17][18]圓谷英二僅在昭和哥吉拉系列的前六部電影擔任特攝,在他離開東寶後,則由他的門生有川貞昌日语有川貞昌接手接下來三部電影的特攝工作,中野昭慶則負責該系列最後六部電影的特攝。

平成系列與新世紀的復興(1984-2004)[编辑]

1984年,在九年的沉寂後,東寶公司於哥斯拉誕生30週年,推出了重啟版本的《哥吉拉》,使哥吉拉奇蹟式的在大銀幕復活,開啟了哥斯拉電影系列的第二個時代,即平成系列。[19]在電影中,為了繼續在高度發展後高層建築林立的東京表現巨大感,哥吉拉的身高改為80米。借助電影特效的進步,與故事風格、形象重回成熟的戲劇路線,並取得了大成功,並作為至1995年結束的平成哥吉拉系列的首部曲熱潮。[20]

本時期的哥吉拉,捨棄了昭和系列的擬人化描述,而是重新定位為類似系列原點的破壞者角色,哥吉拉成為一種不可預測並令以先進科技自豪的現代人類感到壓倒性無力感的活動天災,在重新設計為略具鈍重感而威嚴的外型的同時,對哥吉拉的描述也傾向於視為一種獨特的巨大生物,並有著特殊的習性:如1984年版《哥吉拉》中,哥吉拉對候鳥的超低音頻會有所共鳴,1993年的《哥吉拉 vs 機器哥吉拉》更將哥吉拉描述成一種以杜鵑鳥借巢方式繁殖的生物,種種具真實感的描寫令此時期的哥吉拉形象頗受好評。在平成系列中,哥吉拉由薩摩劍八郎扮演,而特攝則由川北紘一執導,除了《哥斯拉的歸來》,女藝人及歌手小高惠美則多次參與平成哥吉拉系列的擔綱主演,在劇中飾演具有超能力的少女三枝未希英语Miki_Saegusa。 在本時期中,除了帶入哥斯拉背後的生物性質和科學議題,成為電影中最主要的核心探討外,在1995年上映的《哥吉拉 vs 戴斯特洛伊亞》中,哥吉拉以核能放射線為食,為覓食而襲擊核動力潛艇與核電廠,最後也因體內不正常的核融合反應而失控死亡,其劇情走向也明顯隱含有對人類文明的反思。日本方面原本欲以《戴斯特洛伊亞》一片末尾的哥吉拉之死,作為系列電影的完結。

美國的三星影業,在1992年向日本東寶取得拍攝哥吉拉系列電影的授權拍攝美國版本的哥吉拉電影,原本預計在1994年即完成拍攝並上映,但幾經波折最後在1998年上映,在導演的要求下,哥吉拉的造型經過重新設計,目的是要讓牠能夠行動敏捷,隨後《酷斯拉》上映後,因不受到傳統怪獸電影影迷的喜愛,加上在哥吉拉系列結束後,隨即重製的大映經典怪獸系列《平成卡美拉》三部曲獲得大成功的影響及影迷的期盼下、哥吉拉系列終於在1999年迎來第二次復活。

在新世紀系列《哥吉拉2000》為首,以《哥吉拉 最後戰役》作結的六部作品中、哥吉拉的風格一定程度上繼承了1980、1990年代的經典形象,但比前一系列期更加強調與1954年《哥吉拉》關聯性的特徵,使本期各別作品的哥吉拉擁有複雜各異的象徵意義,如懲罰人類文明的天譴、過往的亡靈,對人類某種過於先進或違反自然的科技,顯示出憤怒的巨靈,或人類面對無力克服危機時不得不認同的最強生物。喜多川務吉田瑞穗在新生代系列飾演哥斯拉,與昭和及平成不同,新世紀系列的特攝導演是由鈴木健二日语鈴木健二 (特撮監督)神谷誠日语神谷誠菊地雄一日语菊地雄一浅田英一日语浅田英一擔當。


可惜的是,這些大膽的嘗試未能使哥吉拉系列電影在好萊塢特效電影掛帥的今日獲得如過往亮眼的成績,東寶也在公開《哥吉拉最後戰役》的同時發表以後十年不再製作哥吉拉電影的宣言,並且拆卸眾多哥吉拉電影所製作海洋場景的泳池[21]。《哥吉拉對黑多拉》(1971年)的導演坂野義光日语坂野義光從東寶獲得將該作品作為基礎IMAX 3D短篇電影的拍攝權利,但並沒有得到贊助商,之後在2007年,坂野遇到美國製片人布莱恩·罗杰斯,並開始製作重啟計畫。隨後則在2009年罗杰斯向传奇电影公司提出,轉而製作長篇哥吉拉電影的企劃[22],最終導致了傳奇哥吉拉系列的發展。

當代(2014年至今)[编辑]

2009年,美國傳奇影業取得了哥吉拉的拍攝權利,與華納兄弟合作,於2014年製作了第二部美國拍攝的哥吉拉電影《哥斯拉》,導演為加雷斯·愛德華,片中登場的哥吉拉在擁有更貼進日本原始設定的外型與背景,以及如同樣有著在1950年代與人類初次發生衝突的過去的,並賦予了更具富說服力的新詮釋,使得哥吉拉成為立於遠古奇特的高放射性生態鏈頂端、因死敵穆透的復活而甦醒的巨大生物。隨後傳奇影業於2019年則推出了續集《哥斯拉 II 怪獸之王》,由麥可·道格堤執導,也是傳奇影業怪獸宇宙第三部作品。2021年的《哥斯拉大戰金剛》,由亞當·溫高德執導,為傳奇影業的第四部作品。

怪獸宇宙獲得全球票房與口碑雙重成功的改編,亦重新燃起了母公司東寶對哥吉拉的熱情,2016年,東寶推出了全新的哥吉拉電影《正宗哥吉拉》,該片由庵野秀明樋口真嗣執導,首度以使用全CG的方式,再度參考系列第一作《哥吉拉 (1954年)》的設定,一樣以「巨大不明生物」哥吉拉第一次出現並登陸日本的發展,在該部電影中,哥吉拉不僅擁有強大的破壞力,還會放出核輻射,令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本作不僅呈現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在當代日本社會引發的焦慮,也帶有回歸原點的想法。

歷代哥斯拉[编辑]

昭和系列[编辑]

平成系列[编辑]

新世紀系列[编辑]

怪獸宇宙系列[编辑]

新日本英雄宇宙[编辑]

動畫版本[编辑]

登場[编辑]

系列電影[编辑]

系列電影外的登場[编辑]

哥斯拉在 好萊塢星光大道的獎章

由於在日本(甚至世界)的高知名度,哥斯拉在許多非系列電影以外的影視作品中,有著許多商業或趣味考量的登場記錄,在日本有名的日文國語辭典《廣辭苑》中,哥吉拉是唯一被列入辭典中的怪獸角色。 2004年11月29日,哥斯拉入選好萊塢名人堂。並在好萊塢星光大道擁有屬於自己的獎章,為繼米老鼠唐老鴨後,第三位入選名人堂的虛構角色。不僅是作為怪獸,也是第一個入選好萊塢的日本電影角色。[23]

2016年,哥吉拉曾獲得第29屆東京國際影展的ARIGATŌ賞[24]。2018年,NASA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研究小組公布21個新伽瑪射線星座,其中一個為「哥斯拉座」[25][26]。此外在2015年4月,東京都新宿區任命哥斯拉為特別居民和官方旅遊大使,以鼓勵在地旅遊業的發展,並在位於新宿的新宿東寶大廈日语新宿東宝ビル揭幕巨大的哥斯拉半身像。[27][28]

東寶公司出品影視中的登場[编辑]

位於新宿的新宿東寶大廈日语新宿東宝ビル,左上角為哥斯拉半身像。

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製作者東寶公司,曾讓哥斯拉在該公司1973年拍攝的巨大英雄影集《流星超人ZONE》(流星人間ゾーン )中,以正義怪獸的身分登場,並協助主角流星超人對抗同樣出現在哥斯拉電影中的蓋剛王者基多拉等怪獸。在全劇26集的內容中哥斯拉總計登場五集,片中所使用的哥斯拉戲服為該年系列電影《哥斯拉對梅佳洛》中的款式。

1997年10月到1998年9月間,東寶製做了一套每集五分鐘,共256集的帶狀迷你影集「哥吉拉島(ゴジラアイランド )」,故事以虛構未來世界中居住於保育地海島的哥斯拉與怪獸保育機構「Gガード」一同對抗宇宙惡徒為主,本片中的怪獸登場與對戰場景大量的使用市售玩具搭配電腦合成畫面拍攝,為一主要特徵,雖然因此遭到了「露骨的玩具廣告」的批評,但也意外的讓東寶歷年所創造的特攝怪獸與英雄,在本作中幾乎都有登場與同台的夢幻演出。

同樣由東寶製作,2007年上映的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的開場,由電腦動畫製作的哥吉拉也驚鴻一瞥地出現在主角茶川的幻想中,大肆破壞了與它初登銀幕年代相當的東京。

超人力霸王的夢幻對決[编辑]

在日本特攝電影泰斗、有哥吉拉之父之稱的圓谷英二創造的經典特攝影集《超人力霸王》的第十集「謎的恐龍基地」(謎の恐竜基地)中,超人力霸王的當集對戰怪獸「襟巻恐龍。吉拉斯」(えりまき恐竜ジラース ),其實是用庫存的哥吉拉戲服改裝的,除了頭部皮膚的顏色與頸部的大襟卷之外,這隻怪獸的外形與設定數據與哥吉拉完全相同(甚至連必殺技都是完全相同的放射熱線),更加刻意且趣味的是,超人力霸王在片中的打鬥高潮中甚至將吉拉斯的襟卷「扯」了下來。因此,該集的超人力霸王上演了短暫的、有實無名的特攝英雄跨作品夢幻對決。[29][30][31][32][33]

本影集中登場的哥吉拉是由兩部不同的哥吉拉電影中所用的戲服組合而成,圓谷英二素留有許多將過去電影使用道具再利用的逸事,而本片屬於其中特別有趣的例子。

好萊塢的戲謔與致敬[编辑]

除了1997年與傳奇怪獸宇宙的正式授權電影外,美國電影偶爾會在電影中開玩笑或致敬式的讓哥斯拉以某種形式出現:

  1. 1994年由尚-克勞德.范達美主演的電玩改編電影《快打旋風》,在一幕日本相撲本田大戰俄國摔角手桑基爾夫的場景中,兩人打鬥的場景佈置了微縮建築模型和播放哥吉拉電影的超大電視牆,以表現兩名鬥士如同哥吉拉般的重量級程度。
  2. 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的片尾,當被補獲的暴龍逃出監禁大鬧街頭時,劇本刻意安排了幾個日本人邊逃命邊驚慌喊叫。據悉,那些日本人是在對暴龍大喊:「我離開日本了!別來抓我!」(I left Japan! Get away from me!)
  3. 2004年的科幻電影 《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中,在反派的機器人軍團閃電襲擊紐約後,導演安排了一幕世界各國大報頭條的快速交替說明機器人的侵略擴及全球。其中一閃而過的日文報紙,赫然出現了「哥吉拉與巨人機兵交戰」的標題,並在下方放了一大張哥吉拉站在富士山山腳下的黑白照片。
  4. 提姆·波頓的電影 《星戰毀滅者》中,哥吉拉在火星人的電視出現,該片段係電影「哥吉拉vs.碧奧蘭蒂」(1989)中哥吉拉攻擊大阪的畫面。
  5. 王牌大贱谍3中,麥克·邁爾斯駕車撞上一個類似哥吉拉模型,片中故意安排操日本口音之亞裔演員岡政偉說「看起來很像哥吉拉,但是他並不是」。以雙關語諷刺好萊塢版的「酷斯拉」(1998)與日本原版的哥吉拉完全不符並失去原著精神以及影視文化常見的影射致敬行為。
  6. 蜘蛛人:驚奇再起中,關的父親喬治.史戴希(丹尼斯.萊瑞飾)曾對彼得說「我看起來像是東京市長嗎?」,便是用哥吉拉常大鬧日本來借指彼得跟他說的大蜥蜴大鬧紐約。
  7. 在電影《世界末日》中,一名胖黑人在路邊擺攤賣哥吉拉玩偶,一隻小狗還跑來咬它們,胖黑人於是跟狗飼主起爭執,緊接著第一批隕石來襲。
  8. 電影《ID4》中,主角小孩在避難所玩基多拉跟疑似哥吉拉的黑色怪獸玩具。
  9. 电影《醉後大丈夫》中,Allen对被从汽车后备箱中放出的亚裔角色Mr.Chow说「我和你是一个阵营的!我也恨哥斯拉,它毁灭城市!」。

動畫系列[编辑]

東寶有推出兩套以Q版造型的哥斯拉短篇動畫,由於定位兒童向刪去核能問題,牠們都只可噴火。

第一套系列是1994年至1996年的幼兒教育OVA錄影帶「Godzilland (ゴジランド)」(注意不要上述的ゴジラアイランド混淆),主要教授數數、加法、減法與平假名。摩斯拉在這動畫扮演保姆的角色,除了經典怪獸外,在加法與減法兩章更加入原創雌性怪獸「歌芝蓮(ゴジリン)」,是一隻膚色粉紅色、心型背鰭的小可愛。

第二套系列是在2020年Youtube官方頻道上傳的「我回來了!小哥斯拉 (ただいま!ちびゴジラ)」Flash卡通泡面番,小哥斯拉猶如寵物怪獸待在家中,主要圍繞牠與上班族主人「Satomi(さとみ)」的日常趣事。美國曾先後製作過兩部冠以「Godzilla」之名的電視動畫。美國1978年曾推推出一部26集的美式動畫「Godzilla」,故事風格為哥吉拉(酷斯拉)在扮演友善、正義的怪獸,在協助探險家四處探險的同時對抗各路原創反派怪獸的單元劇。本片哥吉拉的設定與日本原版存有差異:身高400英呎、重600噸、膚色綠色、口中所吐的為單純的火燄,並且未延用日本原版的叫聲。此外,片中還原創了一隻長有飛鼠飛膜,名為「哥蘇奇(Godzooky)」的小型怪獸作為哥吉拉的搭檔與甘草人物。

1999年至2000年,福斯電視網也製作、撥出了以1998年美國版酷斯拉電影為基礎的動畫系列「Godzilla: The Series」,故事延續暸電影版的結尾,新的酷斯拉從殘存未摧毀的蛋中孵化,但卻因為卵生動物常見的認母本能將電影的主角尼克博士視為父母,因而展開保護新酷斯拉的尼克與軍方衝突、酷斯拉也與各方陸續出現的巨大生物不斷展開戰鬥的故事。動畫系列共2季40集,酷斯拉的造型大體與美國電影版相同,但增加了類似日本的哥吉拉口吐熱線的攻擊方式(美國電影中酷斯拉取消了口吐熱線的設定,被一致認為是電影最大的敗筆之一)。

其他形式的登場[编辑]

20世紀90年代初的NIKE球鞋廣告中,哥斯拉曾與NBA球星「惡漢」巴克利進行了一場身高50公尺級的街頭鬥牛。

日本已故知名諧星志村健的早期搞笑節目中,也偶爾會在一些荒誕的橋段中出現哥斯拉(比如流氓找到手持木刀、穿不良少年裝的哥斯拉擔任打手)。

2007年動畫我在伊朗長大,當中間接提及哥斯拉曾經在伊朗上映,雖然片中瑪贊的婆婆對該片極度不滿。

由於東寶在70年代中期曾美國漫威漫畫公司進行跨國合作,因此漫威在1977至1979年推出了獲得授權的美版哥吉拉漫畫『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共24集。漫畫以侵襲美國的哥吉拉與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與罪犯們展開的戰鬥為最大賣點,系列漫畫並創造了巨大的武士造型機器人Red Ronin、類人猿型的怪獸Yetrigar等原創性質的角色與哥吉拉對戰。

此外,日本的影視與漫畫中,也常會有影射哥吉拉的怪獸或怪獸電影出現,如推理漫畫名偵探柯南中,就常提及以哥吉拉爲原型的怪獸電影《怪獸哥梅拉》(怪獣ゴメラ )系列,其漫畫第13卷封面上《怪獸哥梅拉的悲劇》(怪獣ゴメラの悲劇)的海報也類似《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中的一場方面。漫畫家鳥山明的成名作怪博士與機器娃娃裡,三頭身滑稽造型的哥吉拉與系列電影怪獸也時常以背景、路人或主角阿拉蕾、加拉的朋友方式出現;但由於版權因素,這些畫面在日後發行的完全版單行本中修剪了一部份。

2005年的動畫電影蠟筆小新:風起雲湧!不理不理3分鐘大進攻裡,未來人附身的玩具光屁屁恐龍,曾屢次出現在蠟筆小新的各個長短篇的玩具中(曝光程度僅次於動感超人與康打姆機器人),外型明顯效仿哥吉拉並將尾巴改成光屁股。

2019年的動畫電影劇場版新幹線戰士:來自未來的神速ALFA-X裡,一隻全身被冰雪包覆、高度118.5公尺、造型類似哥吉拉的巨大怪物體出現在北海道,被命名為「雪之哥吉拉」(ユキノゴジラ)。熱線顏色為黃色、藍色。

另外,海洋守護者協會的其中一艘反捕鯨船潛艇MV Brigitte Bardot,是以哥斯拉的英文名Godzilla命名為Gojira---哥斯拉號

外號「哥斯拉」的名人[编辑]

日本籍職棒球員松井秀喜,於日本職棒時期就有了「哥斯拉」的外號。[34]另一個外號有「哥斯拉」的日本職棒球員,則是廣島錦鯉隊的「紅哥斯拉」島重宣(球衣的背號55,與當初松井秀喜於日本讀賣巨人隊時使用的背號相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松井秀喜也曾於哥斯拉電影的系列作品「哥吉拉×機械哥吉拉」(ゴジラ×メカゴジラ )片中於兩段畫面客串出場,飾演自己。

参考文献[编辑]

  1. ^ Eric Milzarski. How Godzilla films were actually a metaphor for how postwar Japan saw the world. We Are the Mighty. December 12, 2018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2. ^ Is Godzilla a metaphor for the United States?. Fox News. October 13, 2016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3. ^ Ambrosia Viramontes Brody. Trojans explore the fantastic aspects of reality. USC News. January 23, 201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4. ^ Merchant, Brian. A Brief History of Godzilla, Our Never-Ending Nuclear Nightmare. Vice. August 25, 2013 [February 23,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12, 2018). 
  5. ^ Ryfle 1998,第23頁.
  6. ^ Nagayama 2002,第18頁.
  7. ^ 鈴木和幸. 福島民報版・円谷英二伝(17)怪獣映画の企画. 鈴木和幸公式ウェブサイト. 2002-01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8. ^ 森有礼. 現代表象文化論(5)「あの戦争」の記憶 : 『ゴジラ』(1954)における戦争体験と反復強迫. 国際英語学部紀要 (名古屋市: 中京大学国際英語学部). 2017-02-15, 19 (1): 3 [2019-04-18]. ISSN 1348-0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9). 
  9. ^ 大ゴジラ図鑑 1995,第26頁,「序」
  10. ^ 10.0 10.1 大辞典 2014,第41頁,「COLUMN02 こんなゴジラもいた」
  11. ^ スーパージオラマシアター ゴジラ. ワンダーライフスペシャル 愛蔵版. 小学館. 1992: 2015年1月. ISBN 4091024084. ゴジラ画報. B media books Special. 竹書房. 1993: 2015年1月. ISBN 4884752678. ほか。
  12. ^ 大辞典 2014,第226頁,「は 服部時計塔」
  13. ^ 西川伸司 2019,第13頁,「File 001 ゴジラ」
  14. ^ Solomon 2017,第29頁.
  15. ^ Milliron, K. & Eggleton, B. (1998), Godzilla Likes to Roar!, Random Hous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ISBN 0679891250
  16. ^ Ghidorah, the Three-Headed Monster (1964). Directed by Ishirō Honda. Toho.
  17. ^ Takeo Murata (writer) and Ishirō Honda (writer/director). Godzilla (DVD). DreamWorks Classics. 2006. 
  18. ^ Al C. Ward (writer) and Ishirō Honda, Terry Morse (writers/directors). 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 (DVD). DreamWorks Classics. 2006. 
  19. ^ Solomon 2017,第145頁.
  20. ^ Lees & Cerasini 1998,第12頁.
  21. ^ Bucket Hall of Fame: The Toho Big Pool. [201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22. ^ Based on a presentation at the '3D Summit' conference by Brian Rogers. A report on the presentation is available at Godzilla 2014: Brian Rogers On Legendary Pictures Film Plans. [201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23. ^ ゴジラの名前が、ハリウッド大通りに刻まれる!. 映画.com. 2004-10-26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24. ^ 新海誠、高畑充希、妻夫木聡、ゴジラがARIGATO賞に輝く. 映画ナタリー. 2016-10-22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25. ^ ゴジラが星座に!NASAが日本の怪獣史上初認定. シネマトゥデイ. 2018-10-18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26. ^ Godzilla. Fermi's Gamma-ray Constellations. NASA.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27. ^ Godzilla recruited as tourism ambassador for Tokyo. The Guardian. April 9,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8, 2020). 
  28. ^ Godzilla is Tokyo's newest resident and ambassador. New York Post. April 9,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8, 2020). 
  29. ^ 画報 上巻 2002,第85頁,「COLUMN13 怪獣因果関係」.
  30. ^ 大ゴジラ図鑑 1995,第94頁,「ANOTHER G ジラース」
  31. ^ 怪獣列伝 2008,第50-51頁,「変装した元祖スター怪獣 エリ巻き恐竜ジラース」
  32. ^ 研究読本 2014,第70-71頁,「エピソードガイド第10話」
  33. ^ ゴジラ造型写真集 2017,第25-26頁,「1966 ゴジラ・エビラ・モスラ 南海の大決闘」
  34. ^ 大辞典 2014,第260頁,「ま 松井秀喜」
參考書籍
  • 電影小冊子
    • 『GODZILLA』パンフレット 1998年7月11日発行 / 発行所:東宝(株)出版・商品事業室
    • 『ゴジラ2000ミレニアム』パンフレット 1998年12月11日発行 / 発行所:東宝(株)出版・商品事業室
    • 『GODZILLA 怪獣惑星』パンフレット 2017年11月17日発行 / 発行所:東宝(株)映像事業部
  • グラフブック ゴジラ. テレビマガジンデラックス (22). 講談社. 1983-09-20. ISBN 4-06-172472-X. 
  •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小学館
    • ゴジラVSキングギドラ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尚彦. 小学館. 1991-12-01. ISBN 4-09-101428-3. 
    • ゴジラVSモスラ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尚彦. 小学館. 1992-12-10. ISBN 978-4-09-101433-7. 
    • 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 愛蔵版. 構成 間宮尚彦. 小学館. 1993-12-01. ISBN 4-09-101439-9. 
    • ゴジラVSスペースゴジラ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 愛蔵版. 構成 間宮尚彦. 小学館. 1994-12-20. ISBN 978-4-09-101444-3. 
    • ゴジラVSデストロイア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尚彦. 小学館. 1996-01-01. ISBN 978-4-09-101450-4. 
    • ゴジラ1954-1999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 愛蔵版. 構成・執筆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0-01-01. ISBN 4-09-101470-4. 
    • ゴジラ2000ミレニアム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草刈健一、渋川金次. 小学館. 2000-01-10. ISBN 978-4-09-101471-9. 
    • ゴジラ×メガギラス G消滅作戦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1-01-01. ISBN 978-4-09-101475-7. 
    • ゴジラ・モスラ・キングギドラ 大怪獣総攻撃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2-01-10. ISBN 978-4-09-101481-8. 
    • ゴジラ×メカゴジラ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3-01-10. ISBN 978-4-09-101488-7. 
    • ゴジラ×モスラ×メカゴジラ 東京SOS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4-01-01. ISBN 978-4-09-101493-1. 
    • ゴジラ ファイナルウォーズ超全集. てれびくんデラックス愛蔵版. 構成 間宮“TAKI”尚彦. 小学館. 2005-01-20. ISBN 4-09-101498-4. 
  • 講談社熱門書籍(講談社)
    • ゴジラvsキングギドラ 怪獣大全集. 講談社ヒットブックス20. 構成・執筆・編集:岩畠寿明、小野浩一郎(エープロダクション). 講談社. 1991-12-05. ISBN 4-06-177720-3. 
    • ゴジラvsモスラ. 講談社ヒットブックス30. 構成・執筆・編集 岩畠寿明、小野浩一郎(エープロダクション). 講談社. 1992-12-18. ISBN 4-06-177730-0. 
    • テレビマガジンビジュアル全集 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 講談社ヒットブックス43. 構成・執筆・編集 岩畠寿明、小野浩一郎(エープロダクション). 講談社. 1993-12-30. ISBN 4-06-177741-6. 
    • テレビマガジンビジュアル全集 ゴジラvsスペースゴジラ. 講談社ヒットブックス46. 構成・執筆・編集 岩畠寿明、小野浩一郎(エープロダクション). 講談社. 1995-01-12. 
  • 小林晋一郎. 形態学的怪獣論. 朝日新聞社. 1993. ISBN 4-257-03364-9. 
  • テレビマガジン特別編集 誕生40周年記念 ゴジラ大全集. 構成・執筆:岩畠寿明(エープロダクション)、赤井政尚. 講談社. 1994-09-01. ISBN 4-06-178417-X. 
  • 幻想映画美術体系 大ゴジラ図鑑. [監修]西村祐次 [構成]ヤマダマサミ. ホビージャパン. 1995-01-27. ISBN 4-89425-059-4. 
  • 西川伸司. 日本特撮映画師列伝 (1) ゴジラ狂時代. KCデラックス. 講談社. 1999. ISBN 4-06-334265-4. 
  • ゴジラ画報 東宝幻想映画半世紀の歩み 第3版. 竹書房. 1999-12-24. ISBN 4-8124-0581-5. 
  • 野村宏平 (编). ゴジラ大辞典. 笠倉出版社. 2004-12-05. ISBN 4773002921. 
    • 野村宏平 編著 (编). ゴジラ大辞典【新装版】. 笠倉出版社. 2014-08-07. ISBN 978-4-7730-8725-3. 
  • 島崎淳; 友井健人; 小林雄次. ゴジラ×モスラ×メカゴジラ 東京SOS. ファンタスティックコレクション. 朝日新聞社. 2003. ISBN 4-257-03688-5. 
  • ゴジラ ファイナル ウォーズ. 東宝SF特撮映画シリーズ SPECIAL EDITION. 東寶. 2005-01-25. ISBN 4-924609-89-7. 
  • DENGEKI HOBBY BOOKS(KADOKAWA/アスキー・メディアワークス
    • 平成ゴジラパーフェクション. DENGEKI HOBBY BOOKS. 監修:川北紘一. アスキー・メディアワークス. 2012-02-10. ISBN 978-4-04-886119-9. 
    • 電撃ホビーマガジン編集部 (编). ゴジラ 東宝チャンピオンまつり パーフェクション. DENGEKI HOBBY BOOKS. KADOKAWA(アスキー・メディアワークス). 2014-11-29. ISBN 978-4-04-866999-3. 
  • 東宝特撮映画大全集. 執筆:元山掌 松野本和弘 浅井和康 鈴木宣孝 加藤まさし. ヴィレッジブックス. 2012-09-28. ISBN 978-4-86491-013-2. 
  • 別冊映画秘宝 オール東宝怪獣大図鑑. 洋泉社MOOK. 洋泉社. 2014-04-27. ISBN 978-4-8003-0362-2. 
  • 角色大全(講談社)
    • ゴジラ 東宝特撮映画全史. キャラクター大全. 講談社. 2014-07-15. ISBN 9784062190046. 
    • キャラクター大全 特撮全史 1980〜90年代 ヒーロー大全. 講談社. 2020-01-07. ISBN 978-4-06-512925-8. 
  • 酉澤安施. 酉澤安施画集 東宝怪獣大進撃!.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14-07-26. ISBN 978-4-7986-0849-5. 
  • 東宝特撮全怪獣図鑑. 東宝 協力. 小学館. 2014-07-28. ISBN 978-4-09-682090-2. 
  • ゴジラ徹底研究 GODZILLA GODZILLA60:COMPLETE GUIDE. MAGAZINE HOUSE MOOK.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14-09-05. ISBN 978-4-8387-8944-3. 
  • 西川伸司. 西川伸司ゴジラ画集. 洋泉社. 2016-06-24. ISBN 978-4-8003-0959-4. 
  • ゴジラの超常識. [協力]東宝. 双葉社. 2016-07-24 [2014-07-06]. ISBN 978-4-575-31156-3. 
  • ゴジラ解体全書. TJ MOOK. 宝島社. 2016-08-15 [2014-07-26]. ISBN 978-4-8002-5699-7. 
  • GODZILLA GRAPHIC COLLECTION ゴジラ造型写真集.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17-07-29. ISBN 978-4-7986-1474-8. 
  • 若狭新一. ゴジラの工房 若狭新一造形写真集. 洋泉社. 2017-10-21. ISBN 978-4-8003-1343-0. 
  • 「ゴジラ検定」公式テキスト. 監修 東宝株式会社/協力 東宝 ゴジラ戦略会議. 宝島社. 2018-11-03. ISBN 978-4-8002-8860-8. 
  • 西川伸司. 西川伸司デザインワークス. 玄光社. 2019-02-01. ISBN 978-4-7683-1150-9. 
  • バトル・オブ・キングギドラ. 双葉社スーパームック. 双葉社. 2020-06-04. ISBN 978-4-575-45842-8. 
  • ゴジラ 全怪獣大図鑑. 講談社 ポケット百科シリーズ. 講談社. 2021-07-02. ISBN 978-4-06-523491-4. 
  • ゴジラ S.P <シンギュラポイント>ファンブック. 双葉社. 2021-07-13. ISBN 978-4-575-45883-1. 
  • 雜誌
    • 宇宙船(ホビージャパン)
      • 宇宙船vol.148特別付録 宇宙船 YEARBOOK 2015. 宇宙船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15-04-01,. vol.148 (2015.春号). ISBN 978-4-7986-1002-3. 
      • 宇宙船vol.156特別付録 宇宙船YEARBOOK 2017. 宇宙船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17-04-01,. vol.156 ((SPRING 2017.春)). ISBN 978-4-7986-1434-2. 
      • 宇宙船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21-07-01,. vol.173 ((SUMMER 2021.夏)). ISBN 978-4-7986-2526-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 宇宙船vol.176特別付録 宇宙船YEARBOOK 2022. 宇宙船 (ホビージャパン). 2022-04-01,. vol.176 ((SPRING 2022.春)). ISBN 978-4-7986-2796-0. 
  • 小説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