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錫金孝子坊

坐标24°46′49″N 120°58′02″E / 24.780188°N 120.967326°E / 24.780188; 120.96732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utlookxp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20日 (三) 23:51 →‎事蹟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李錫金孝子坊
位置 臺灣新竹市東區
明湖路雅溪段214地號
建成时间光緒八年(1882年)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牌坊
评定时间1985年8月19日
詳細登錄資料

李錫金孝子坊,是位在臺灣新竹市東區明湖路、臺灣地區僅存的孝子坊,建於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為新竹市文化資產

事蹟

李錫金屬銀川李氏[1],生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2],原住泉州府晉江縣[1]。他因遇母有疾,用藥必謹、延醫必慎、藥必先嚐,日夜恃親臥側,甚至焚香乞以身代,而以孝子知名[3]。十四歲父歿時奉母命赴臺灣[2],與伯兄相偕至竹塹[1]

李錫金受雇於北門鄭家鄭用錫的父親鄭崇和,被提拔作掌櫃[1]。十七歲時,母親去世[2]。他耿念父母時歲乏祀,向鄭崇和泣告請求預支五年薪資返鄉修築親墳,獲主人准予[1]

過去北門鄭家有鴉片,竹蓮寺後的古井還名「鴉片井」[4]。依據《新竹鄭利源號典藏古文書》,李錫金因在舊港庄幫助一名商人走私藏在麵線的鴉片膏,獲得批貨權,於是由鄭家出錢、李家出人,成立「鄭李恆利」商行批貨[1]

李錫金取得自己的利潤後,隨即償還長工債,在今北門街自創「李陵茂」號,成為竹塹城大商號之一。事業有成後,他參與地方墾殖,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參與竹塹城東南山區開發,成為金廣福墾號閩籍捐資股夥之一。隔年與許泉記合夥向金廣福承墾埔地開墾,累積不少田產。 咸豐年間,淡水廳械鬥不止,李錫金除隨鄭用錫四處勸和外,更於咸豐四年(1854年)艋舺頂下郊拚後正逢歲歉時,出米平糶救助許多人。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李錫金協同地方士紳辦理保安局業務,樂助軍餉。[1]

李錫金於同治四年(1865年)逝世時自毀欠券以示周恤貧窮[1],誥封奉直大夫國學生[5][6]。他與陳厚公長女陳氏共育十子,第七子和第九子早逝,其餘舉制度,或捐官取得功名成竹塹望族,以「孝友傳家」為祖訓[1]。其後代有二十人登科舉仕名之列、欽旌節婦五人[6]

建立

光緒五年(1879年)八月,新竹廩生林鵬霄等人臚陳李錫金孝行呈報官府,於光緒七年(1881年)題准建孝子坊,次年十二月在竹塹城北門外湳仔庄建坊。竹塹城自道光到光緒年間共興建五座石坊,除最早興建的楊氏節孝坊位於石坊街,包含此孝子坊都興建在湳仔庄北上艋舺的官道一帶,其餘座分別是江氏節烈坊、張氏節孝坊蘇氏節孝坊及李錫金孝子坊,形成臺灣少見的石坊群。[1]

該孝子坊為三間三層式牌坊,下層刻有「李錫金坊」四個大紅字,中層刻字「孝子」、上層刻從上而下的「聖旨」[7]。構造材料為泉州白石,雕刻額板為青斗石[2]。石柱對聯為福建按察使司張夢元、欽點內閣中書王慶霖等人所題[2]。柱聯「李本仙根,想當年陔咏馨羞,八十萊衣天爵貴;竹生孝筍,看此日里崇綽楔,九重芝綍海壖榮」、「八十年體母氏深心,竹城馳譽;一片石表人倫大道,楓陛承恩」[5]。四個葫蘆型的抱鼓石基座,象徵牌坊主人所能享受「福祿」(葫蘆),也為其帶來更多的「賜福」(四葫)[8]

孝子坊

遷移

戰後時期初,李錫金後代發現孝子坊設立地點土地屬桃園農改場所有,便想遷到新竹客運汽車教練場旁的李家土地上[3]。1952年,李姓宗親會舉辦李錫金渡台150周年紀念,決議遷移,當時認為當時剛落成不久的青草湖水庫是著名觀光地點,若遷移孝子坊到此通往湖泊地的明湖路旁,可讓過往行人和觀光客見到,但需經費和規畫,一直到1961年才遷移[1]。  

搬遷工程委託建築師郭榮發設計、石雕業者王俊負責搬運和組裝。當王俊雇工在明湖路豎立時,正面左起第二根石柱施工時卻突然斷裂,因石材在臺灣不易找到類似石材,王俊就利用他買來的江氏(江擔娘)節烈坊殘骸替代。江氏石柱比孝子坊粗,高度不足三、四寸,就把江氏石柱厚度削薄,高度不足部份以石頭在底座補齊。當時任新竹李陵茂親族會負責人的李敦仁把李氏石柱斷裂字跡拓下,交給王俊彫刻在磨平的江氏石柱上,於是整體工程完工。[1][3]

維護

後來建商開發青草湖段廣大山坡地,營建房屋,為宣洩山洪及建物污水,將孝子坊附近林木砍除,從山坡地挖大排水溝到孝子坊基地邊,與新竹客運公司汽車駕駛補習班正門前私設小型排水暗溝口會合,再導入客雅溪內,造成孝子坊地基因大量流水鬆軟。此舉引起後代李克承於1983年1月27日二度向市政府陳情,指出全臺灣石坊以孝子立坊的今只有李錫金坊,市府應以文物資產保存法主管機關立場加以維護管理。[9]

1984年11月13日,林衡道夥同文建會處長劉立民等,勘察新竹金山寺、李錫金孝子坊、鄭用錫墓新竹關帝廟潛園新竹都城隍廟鄭用錫宅第、鄭氏宗廟、新竹長和宮香山天后宮,以決定是否列為古蹟[10]。孝子坊被列為新竹市古蹟以後,逐漸受到重視,明湖路拓寬特別繞道避開[7]。但臺電在坊前豎立電線桿、有時會被建商房屋廣告遮住,引起文化界不滿[11]。1995年,新竹市舉辦全省民藝華會,加強宣傳新竹市文化古蹟,吸引外地人參觀[7]

參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潘國正. 《家族傳奇》竹塹李錫金家族. 《中國時報》. 2006-03-29~30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黃彥瑜. 竹市三級古蹟李錫金孝子坊 全台唯一現存. 《中央日報》. 2006-10-16 [2020-05-13]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潘國正. 新竹市李錫金孝子坊嫁接節烈坊. 《中國時報》. 2000-08-31 (中文(臺灣)). 
  4. ^ 潘國正. 村里故事|竹市竹蓮里(下). 《中國時報》. 1995-10-10 (中文(臺灣)). 
  5. ^ 5.0 5.1 金真. 到新竹四處看牌坊. 《聯合報》. 2010-12-12 (中文(臺灣)). 
  6. ^ 6.0 6.1 居伯均昨蒞竹市 勘查李錫金古宅. 《民生報》. 1987-05-16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何高祿. 台灣各式不同年代建築古蹟中唯一表彰孝子的牌坊. 《中國時報》. 1995-03-11 (中文(臺灣)). 
  8. ^ 廖佳仁. 《旅遊筆記-台灣》李鍚金孝子坊 前人智慧之作. 《中國時報》. 2004-05-06 (中文(臺灣)). 
  9. ^ 新竹市府矇眼說瞎話?李克承再度為「孝子」石坊古蹟陳情. 《民生報》. 1983-01-28 (中文(臺灣)). 
  10. ^ 文建會人員抵新竹 重估古蹟等級. 《民生報》. 1984-11-14 (中文(臺灣)). 
  11. ^ 潘國正. 新竹兩古蹟視野不清楚電桿、號誌看板充斥李錫金孝坊港埔紀念碑. 《中國時報》. 1996-06-2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