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uaxdon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日 (六) 15:14 →‎top:​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具木乃伊乾屍

屍體,是相對於生物的概念,指生物体死亡後遺留的尚未完全腐烂的躯体。至於完全腐壞、僅殘餘骨骼組織的动物尸体则称为骸骨,亦称白骨、骷髅、遗骨等,其中“骷髏”一詞可能帶有恐懼的意味。

概要

一般来说,「遗体」用于尊重死者人格的场合。在台灣,某些宗教人士與多數媒體亦將遺體稱作大體大體老師,然而大體一詞是由「大體解剖學」一詞而來的簡稱,這裡的大體是代表「巨觀的」、「總成的」,是相較於「微觀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處理肉眼可看見的器官組織的解剖學,上述將「遺體」稱作「大體」,把「屍皮」稱為「大體皮膚」乃為誤用[1]。而「尸体」用于医学、刑事案件偵查等领域。在地质学生态学中,通常使用“遗体”一词,如「生物遺体」、「動物遺体」、「植物遺体」等。尸体会发生一系列尸体现象,是刑事案件偵查時推測死亡時間的參考依據。

古代記載

在古籍《酉陽雜俎·物異》《尚書故實》《南村輟耕錄·卷十四》中,「人臘」是指乾枯的人的屍體。

參考文獻

  1. ^ 存档副本.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延伸閲讀

  • Jones, D. Gareth. Speaking for the Dead: Cadav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Aldershot: Ashgate. 2000. ISBN 978-0-7546-2073-0. 
  • Roach, Mary. 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New York, NY: W. W. Norton and Company Inc. 2003. 
  • Shultz, Suzanne. Body Snatching: the Robbing of Graves for the Education of Physicians.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1992. 
  • Wright-St Clair RE. Murder For Anatomy. 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 February 1961, 60: 64–69.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