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叉難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400:e231:d3a1:73b:896a:62a3:f975留言2021年2月6日 (六) 13:29 →‎生平:​修正錯字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實叉難陀梵語Śikṣānanda、652年—710年),中國唐代出身西域的譯經僧。

生平

武則天初年,由于認為舊譯華嚴經等經書的翻譯不夠完整。實叉難陀又於証聖元年(695年)在洛陽大遍空寺開始譯經,至聖歷二年(699年)結束,完成了新譯華嚴經等19部的翻譯,武則天本人十分重視《華嚴經》的翻譯,“親受筆削,施供食饌”。[1],五年譯畢,共八十卷,世稱《八十華嚴》,武則天親製《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2]。實叉難陀於景雲元年(710年)大薦福寺圓寂,享年59歲。

注釋

  1. ^ 《法界宗五祖略記·三祖賢首師》,引自方立天《隋唐佛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6年,第395頁
  2. ^ 《全唐文》卷九七

參考文獻

  • 「唐洛京大偏空寺實叉難陀傳」(『宋高僧傳』巻2「譯經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