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e68:5433:a376:2508:aafc:f0e5:722b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5:39 →‎中国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條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對受波及國家造成的傷亡統計。

概要

在二戰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萬(欧非战场约占67%,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3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萬人中:(1)、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萬人次),1941年初苏联人口统计数为1.967亿(包括新兼并地区),而1946年仅余1.67亿,因此苏联的实际死亡人数应该大于俄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中国约占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萬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萬人。河南省尤其惨重,仅仅两次灾难就导致400萬人死亡,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死难的890,000人中有320,000,在河南1942年大旱引发的饥荒又导致300多万人死亡),1927-1937年间中国年均人口增长大约350-360万,1937-1945年期间降至年增310多万(1936年中国人口估计为4.6-4.7亿,另外东北有3000多万人;1946年国府控制区的统计数为4.4亿多,而中共控制区的人口约9000多万)。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3类:1是死亡的军人、2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3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萬-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國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万到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國现在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六成以上,中華民國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属合理。附中国政府历年来公布的抗战军民受伤及死亡数据:

  1. 1946年底,国民政府公布军人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共计1,173万人。
  2. 1947年5月20日,国民政府对1946公布的抗战伤亡人员总数进行了修订,军人作战伤亡 3,227,926人,军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伤亡 9,134,569人,总计人口伤亡 12,784,974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作了初步估计1,000万人和500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损失。
  4. 1985年公布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为2,100万人以上。
  5. 1995年,公布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0,000人、1942年614,000人、1943年655,000人、1944年573,000人、1945年700,000人,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000人、1942年为271,000人、1943年192,000人、1944年147,000人、1945年186,000人,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0,000名德军,除了30,000多名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而日军的死不投降政策则更加剧了这一情况,于是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主要參戰國軍人傷亡

蘇聯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 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87,500人、伤病264,900人、失踪39,300人。
  • 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870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
  • 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戰爭1939年9月-1939年10月、苏日戰爭1945年8月)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1,173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00人,其中死亡12,000人。

德國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531.8万人(包括死亡的459,000名俘虏):对苏作战死亡418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不含死亡的俘虏):意大利150,000人、西欧495,000、非洲16,000人、巴尔干103,000人等等。

中国

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422,479人,受伤累计约190万人次(注:网上流传的数据一般不包括病亡人员。1947年5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的抗战伤亡人员总数:军人作战伤亡 227,926人,军人因病死亡22,479人,平民伤亡 9569人,总计人口伤亡 784,974人)。

日本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210-230萬人:

  • 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約155万人,其中在太平洋戰場死亡約138万人
  • 苏日战争死亡約30,000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
  • 侵華戰爭中死亡人数有44万至78万等多种说法。

美國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000人。其中死亡405,000人(阵亡占291,000人)、受伤累计508,000人。

各國死傷人數列表

下表列举了各国的死傷人数,并且加入各国人口来判断各国所受相对的伤害程度。

二战中各国的人口损失
国家 总人口
1939年1月1日
军事人员
死傷
由于军事行动和反人类罪造成的平民死傷 总死傷
人数
死傷人口总数占
1939年总人口百分比
 阿尔巴尼亚A 1,073,000 30,000 30,000 2.81
 澳大利亞B 6,998,000 39,800 700 40,500 0.57
 奥地利C 6,650,000 包含于德军 120,000 120,000 1.8
 比利时D 8,387,000 12,100 75,900 88,000 1.05
 巴西E 40,289,000 1,000 1,000 2,000 0.02
 保加利亚F 6,458,000 22,000 3,000 25,000 0.38
 緬甸G 16,119,000 22,000 250,000 272,000 1.69
 加拿大H 11,267,000 45,400 45,400 0.40
 中國 I 517,568,000 3,000,000
至 4,000,000
7,000,000
至 16,000,000
15,000,000
至 20,000,000
(2.90 至 3.86)
 古巴J 4,235,000 100 100 0.00
 捷克斯洛伐克K 15,300,000 25,000 300,000 325,000 2.12
 丹麦L 3,795,000 2,100 1,100 3,200 0.08
 荷屬東印度M 69,435,000 3,000,000
至 4,000,000
3,000,000
至 4,000,000
(4.3 至 5.76)
 爱沙尼亚 (1939年边界)N 1,122,000 50,000 50,000 4.44
 阿比西尼亚O 17,700,000 5,000 95,000 100,000 0.6
 芬兰P 3,700,000 95,000 2,000 97,000 2.62
法國 法国Q 41,700,000 217,600 350,000 567,600 1.35
 法属印度支那R 24,600,000 1,000,000
至 1,500,000
1,000,000
至 1,500,000
(4.07 至 6.1)
 德国S 69,850,000 5,530,000 1,100,000
至 3,150,000
6,630,000
至 8,680,000
(9.49 至 12.4)
 希腊 T 7,222,000 20,000
至 35,100
300,000
至 770,000
320,000
至 805,100
(4.44 至 11.15)
 匈牙利 U 9,129,000 300,000 280,000 580,000 6.35
 冰島V 119,000 200 200 0.17
 印度 W 378,000,000 87,000 1,500,000
至 2,500,000
1,587,000
至 2,587,000
(0.42 至 0.68)
 伊朗X 14,340,000 200 200 0.00
 伊拉克 Y 3,698,000 500 500 0.01
 愛爾蘭Z 2,960,000 200 200 0.00
 意大利AA 44,394,000 301,400 155,600 457,000 1.03
 日本AB 73,114,308 2,200,000
至 2,300,000
500,000
至 1,000,000
2,620,000 至 3,120,000 (3.67 至 4.37)
大日本帝国 日治朝鲜AC 23,400,000 378,000
至 483,000
378,000
至 483,000
(1.6 至 2.06)
 拉脫維亞 (1939年边界)AD 1,951,000 230,000 230,000 11.78
 立陶宛 (1939年边界)AE 2,442,000 350,000 350,000 14.33
 盧森堡AF 295,000 2,000 2,000 0.68
马来亚联邦 馬來亞AG 4,391,000 100,000 100,000 2.28
 馬爾他AH 269,000 1,500 1,500 0.56
 墨西哥AI 19,320,000 100 100 0.00
 蒙古AJ 819,000 300 300 0.04
澳大利亚 瑙鲁AK 3,400 500 500 14.7
 尼泊尔 BG 6,000,000 包含于英属印度陆军
 荷蘭AL 8,729,000 17,000 284,000 301,000 3.45
 纽芬兰自治领AM 300,000 包含于英军 100 100 0.03
 新西蘭AN 1,629,000 11,900 11,900 0.73
 挪威AO 2,945,000 3,000 6,500 9,500 0.32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AP 1,292,000 15,000 15,000 1.17
 菲律賓AQ 16,000,000 57,000 500,000
至 1,000,000
557,000
至 1,057,000
(3.48 至 6.6)
 波蘭 (1939边界)AR 34,849,000 240,000 5,380,000
至 5,580,000
5,620,000
至 5,820,000
(16.1 至 16.7)
 葡属帝汶AS 500,000 40,000
至 70,000
40,000
至 70,000
(8.00 至 14.00)
 罗马尼亚 (1939年边界)AT 19,934,000 300,000 500,000 800,000 4.01
比利时 卢旺达-布隆迪AU 4,200,000 0 至 300,000 0 至 300,000 (0.00 至 7.1)
 新加坡AV 728,000 50,000 50,000 6.87
 南非 AW 10,160,000 11,900 11,900 0.12
大日本帝国 南洋厅AX 1,900,000 57,000 57,000 3.00
 苏联AY 168,524,000 8,800,000
至 10,700,000
12,700,000
至 14,600,000
23,400,000 13.88
 西班牙AZ 25,637,000 包含于德军
 瑞典BA 6,341,000 600 600 0.01
 瑞士BB 4,210,000 100 100 0.00
泰国BC 15,023,000 5,600 2,000 7,600 0.04
 英国BD 47,760,000 383,800 67,100 450,900 0.94
 美国BE 131,028,000 416,800 1,700 418,500 0.32
 南斯拉夫BF 15,400,000 446,000 581,000 1,027,000 6.67
总计 1,978,167,400 22,572,400
至 25,487,500
37,585,300
至 55,207,000
62,171,400
至 78,511,500
(3.17 至 4.00)
  • 数字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位的位置
  • 1939年的人口资料来源[1]
  • 基于1939年的边界
  • 军事人员的伤亡,包括正规作战死亡以及非战斗原因死亡。战俘,游击队员和民兵的死亡,行动中的失踪人员也包括在内。各国军队作为单一实体处理,例如德国国防军中的奥地利人,苏联人,法国人和德意志裔人,都包括在德国的军事人员伤亡之内。
  • 平民伤亡,包括战略轰炸,犹太大屠杀受害者,日本战争罪行,苏联的人口转移,盟军战争罪行和战争有关的饥荒和疾病造成的死亡。

注译

  1. ^ Population Statistics. Library.uu.nl.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