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庙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祭祀古代良将的庙宇。经过历代演变,武庙祭祀的人数也屡次变化。武庙祭祀亦传至朝鲜半岛越南等地。

唐朝武庙祭祀

[编辑]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设置的太公尚父庙为武庙的开端,其中供奉十一位历代良将,以太公望为主祀,以历代名将十人配享,称为十哲,十哲中张良为副祀。在中春及中秋祭祀,牲品及礼乐编制都与孔庙相同。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武安君白起淮阴侯韩信丞相诸葛亮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𪟝
右列:太子少傅张良大司马田穰苴将军孙武西河守吴起昌国君乐毅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接受礼仪使颜真卿的建议,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1]

北宋武庙祭祀

[编辑]

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左拾遗知制诰高锡因上疏论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建隆四年六月癸巳(963年7月6日)[2],昭等议升退以下古今名将:

升二十三人如下:

灌婴、后汉耿纯王霸祭遵班超、晋王浑周访、宋沈庆之、后魏李崇傅永、北齐段韶、北周李弼、唐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后梁葛从周后唐周德威符存审二十三人。

退二十二人如下:

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彭越、周亚夫、后汉段纪明、魏邓艾、蜀关羽、张飞、晋杜元凯、陶侃、北齐慕容绍宗、梁王僧辩、陈吴明彻、隋杨素、贺若弼、史万岁、唐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二十二人。

诏塑齐相管仲像于堂,画魏西河太守吴起于庑下,馀如昭等议。

乙未,秘书郎直史馆管城梁周翰上言曰:“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不报。[3]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名单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张良,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𪟝。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从祀于殿外庑间:共六十二人。

东庑西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人等二十九人。
西庑东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等三十三人。

武庙之配享及从祀名单此后时有微调。

清朝时期

[编辑]
(图右赤面者)、(图左)合祀的日月潭文武庙

清朝时,关羽变成武庙主神,武庙成为关帝庙

民国时期

[编辑]

民国初年,陆海军部上袁世凯的呈文所云:“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英风亮节,同炳寰区,实足代表吾民族英武壮烈之精神。”于是民国政府便开始推行“关岳合祀”的计划,再各地设立关岳庙,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并且以张飞、王濬、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等十二人左祀关羽,再以赵云谢安、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锜郭侃常遇春蓝玉周遇吉等十二人右祀岳飞,左右两厢各12位神像均身眼北上以朝关岳,关岳庙一共有二十四位名将左右从祀,这一点完全是模仿了唐朝的太公庙的规制。

越南顺化富春京师武庙

[编辑]

明命十六年建,正中奉尚父姜太公,东序管仲、孙武、韩信、李靖、李晟、徐达六位;西序田穰苴、张良、诸葛亮、郭子仪、岳飞五位。左庑从祀陈兴道阮有进尊室会;右庑从祀黎魁阮有镒阮文张。春秋二仲文庙祭后一日用巳日派武班大臣致祭,庭前竖武功石碑。

列表

[编辑]
历代武庙供奉人物
名字 朝代 政权 身份(称号、职位、爵位或谥号) 被供奉于唐肃宗 被供奉于唐德宗 被供奉于宋太祖 被供奉于宋徽宗
姜子牙 周朝 西周 武成王 是(主祀) 是(主祀) 是(主祀) 是(主祀)
范蠡 春秋战国 越国 相国
孙武 春秋战国 吴国 将军
田穰苴 春秋战国 齐国 大司马
管仲 春秋战国 齐国 相国
孙膑 春秋战国 齐国 将军
田单 春秋战国 齐国 安平君
乐毅 春秋战国 燕国 昌国君
廉颇 春秋战国 赵国 信平君
赵奢 春秋战国 赵国 马服君
李牧 春秋战国 赵国 大将军武安君
吴起 春秋战国 魏国 西河守
白起 春秋战国 秦国 武安君
王翦 春秋战国 秦国 将军
张良 汉朝 西汉 太子少傅留侯 是(副祀) 是(副祀)
韩信 汉朝 西汉 淮阴侯
曹参 汉朝 西汉 相国平阳侯
周勃 汉朝 西汉 左丞相绛侯
彭越 汉朝 西汉 梁王
周亚夫 汉朝 西汉 太尉条侯
李广 汉朝 西汉 前将军北平太守
卫青 汉朝 西汉 大将军长平侯
霍去病 汉朝 西汉 大司马冠军侯
赵充国 汉朝 西汉 后将军营平侯
灌婴 汉朝 西汉 太尉丞相颍阴侯
邓禹 汉朝 东汉 太傅高密侯
吴汉 汉朝 东汉 大司马广平侯
贾复 汉朝 东汉 左将军胶东侯
冯异 汉朝 东汉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
寇恂 汉朝 东汉 执金吾雍奴侯
耿弇 汉朝 东汉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马援 汉朝 东汉 伏波将军新息候
段颎 汉朝 东汉 太尉新丰侯
皇甫嵩 汉朝 东汉 太尉槐里侯
耿纯 汉朝 东汉 东郡太守东光侯
王霸 汉朝 东汉 上谷太守淮陵侯
祭遵 汉朝 东汉 征虏将军颍阳侯
班超 汉朝 东汉 射声校尉定远侯
邓艾 三国 曹魏 太尉
张辽 三国 曹魏 征东将军晋阳侯
张飞 三国 蜀汉 车骑将军西乡侯
关羽 三国 蜀汉 前将军汉寿亭侯
诸葛亮 三国 蜀汉 丞相
吕蒙 三国 东吴 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
周瑜 三国 东吴 偏将军南郡太守
陆抗 三国 东吴 大司马荆州牧
陆逊 三国 东吴 丞相娄侯
杜预 两晋十六国 西晋 镇南大将军当阳侯
羊祜 两晋十六国 西晋 征南大将军南城侯
王濬 两晋十六国 西晋 抚军大将军襄阳侯
王浑 两晋十六国 西晋 司徒京陵公
周访 两晋十六国 西晋 安南将军寻阳县侯
陶侃 两晋十六国 东晋 太尉长沙公
谢玄 两晋十六国 东晋 车骑将军康乐公
王猛 南北朝 前秦 丞相
慕容恪 南北朝 前燕 太宰录尚书太原王
长孙嵩 南北朝 北魏 太尉北平王
李崇 南北朝 北魏 北讨大都督陈留侯
傅永 南北朝 北魏 平东将军光禄大夫
斛律光 南北朝 北齐 右丞相咸阳王
慕容绍宗 南北朝 北齐 尚书右仆射燕郡公
段韶 南北朝 北齐 乐陵郡公
于谨 南北朝 北周 太傅大宗伯燕国公
宇文宪 南北朝 北周 大冢宰齐王
韦孝宽 南北朝 北周 右仆射郧国公
李弼 南北朝 北周 太师柱国大将军赵国公
王镇恶 南北朝 刘宋 征虏将军
檀道济 南北朝 刘宋 司空武陵公
沈庆之 南北朝 刘宋 太尉车骑大将军始兴郡公
吴明彻 南北朝 南陈 司空南平公
王僧辩 南北朝 南梁 太尉永宁郡公
韩擒虎 隋朝 隋朝 上柱国新义公
杨素 隋朝 隋朝 司空尚书令越国公
史万岁 唐朝 唐朝 柱国太平公
贺若弼 唐朝 唐朝 右武侯大将军宋国公
李靖 唐朝 唐朝 尚书右仆射卫国公
李𪟝 唐朝 唐朝 司空英国公
李孝恭 唐朝 唐朝 司空河间郡王
尉迟敬德 唐朝 唐朝 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
裴行俭 唐朝 唐朝 礼部尚书闻喜公
苏定方 唐朝 唐朝 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
郭元振 唐朝 唐朝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
张仁亶 唐朝 唐朝 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
王晙 唐朝 唐朝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
张齐丘 唐朝 唐朝 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王孝杰 唐朝 唐朝 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
郭子仪 唐朝 唐朝 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
李光弼 唐朝 唐朝 司空临淮郡王
李晟 唐朝 唐朝 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
秦叔宝 唐朝 唐朝 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张公谨 唐朝 唐朝 襄州都督邹国公
唐休璟 唐朝 唐朝 宰相宋国公
浑瑊 唐朝 唐朝 检校司徒中书令
裴度 唐朝 唐朝 中书令晋国公
李光颜 唐朝 唐朝 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
李愬 唐朝 唐朝 凤翔节度使凉国公
郑畋 唐朝 唐朝 宰相
葛从周 五代十国 后梁 昭义军节度使陈留郡王
周德威 五代十国 后唐 卢龙节度使检校侍中
符存审 五代十国 后唐 中书令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新唐书·志第五》: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
  2. ^ 兩千中西曆換算.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3. ^ 续资治通鉴 卷第三 宋纪三》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