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礼仪之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rmer good article中国礼仪之争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新条目推荐同行评审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7年1月1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08年11月13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2013年3月13日优良条目重审维持
2013年6月26日优良条目重审维持
2013年11月9日优良条目重审维持
2013年12月16日优良条目重审撤销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06年12月23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字段。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同行评审 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天文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天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文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宗教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宗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宗教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条目评选[编辑]

    新条目推荐[编辑]

    优良条目候选[编辑]

    优良条目重审[编辑]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编辑]

    优良条目重审(第三次)[编辑]

    优良条目重审(第四次)[编辑]

    建议采用准确的条目名称[编辑]

    比如基督教会或者西方天主教中国礼仪之争等。跟中国或者有关中国的礼仪之争,有很多种含义,政治上来说,不仅古代中国朝廷和周边国家的交往中有,并且现在还在上演。 --Wikinu 02:12 2006年12月25日 (UTC)

    这种命名纯粹是基督教专制者自我中心无耻自大的文明。天主一词,在中国的天主就是苍天,也是万民。基督教居然用来指基督耶稣巫婆的上帝,实在可笑。--耶巫 02:51 2006年12月25日 (UTC)

    条目名称[编辑]

    中国礼仪之争是一个已经固定了的学术名称,不管是中国之外还是中国本身都是这样称呼这一事件。即便存在所谓基督教中心可以在条目内容中加以说明,而不是自作主张把已被学界公认的事件名称改掉。你可以用典礼论争去搜索一下,根本找不到与此事有关的结果。--东北虎(Manchurian Tiger) 05:30 2006年12月25日 (UTC)

    因为看到日文用“典礼论争”,就相当然而了。已经恢复。另外,关于几个名称的常用性: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24 2006年12月25日 (UTC)


    条目从名称到内容都站在基督教的立场而不是中国的立场[编辑]

    难道中国人会用“中国礼仪之争”来专指中国和基督教的礼仪之争?显然基督教才会。中国礼仪之争,文明圈外交上,我们儒家文明圈可能和基督教文明圈、伊斯兰教文明圈等等发生礼仪之争;国际外交上,我们可能和日本、越南、英国、美国、印度等等发生礼仪之争。以我们中国的立场,我们会把和基督教文明圈的礼仪之争单独叫做中国礼仪之争?那么和伊斯兰教文明圈的礼仪之争呢?和其他国家的礼仪之争呢?显然,从我们的立场,按基督教的逻辑,我们中国肯定要称和基督教的礼仪之争为西方基督教礼仪之争。如果从中立的立场看,全名应该是中国与基督教礼仪之争。

    整个条目,从名称开始,缺乏中立性。可能大部分是基督徒写的,包括宗教的解释,表现出基督教你死我活的观念,对于个人来说,有基督宗教就没有中国宗教,有中国宗教就没有基督宗教。再比如,条目中写的,“越南也在1964年针对祭拜祖先、民族英雄和战争亡魂等事,获得教宗的特许。”,显然不是越南获得教宗的特许,而是越南的基督徒获得基督教教宗的特许。越南的宗教,越南人以宗教礼节祭拜自己的祖先、民族英雄和战争亡魂,需要得到西方基督教的特许?基督教、基督徒如此自疯自大自我中心,如此没有公正、包容的观念,希望中国人能站出来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天主地主人主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1:56 (UTC)[回复]

    有道理。但是,希望把条目分解成两个不同的条目。因为是中国和不同的外国组织或者政府发生的不同的争议事件。 -65.49.14.94 (留言) 2008年8月4日 (一) 09:24 (UTC)[回复]
    那时的中国,根本不可能把基督教还有教皇看得很重,但词条显然要传达康熙与教皇平起平坐的概念,放在那个历史条件下,是非常可笑的。--JTSR (留言) 2008年8月14日 (四) 03:12 (UTC)[回复]
    越南的天主教信徒去遵循自身宗教的规范,并不代表是越南全体接受教宗规范,这两者不同,有何自大?中国礼仪之争因为发生于中国而如此称呼,也许不够明确,但是并不到自大之意,文中也提出如罗马本身的反复等对针贬教廷的语句,并非只倒向基督宗教的观点.还有是哪句出现你死我活的意涵?金☧肃≽◕≼§§ 2011年2月23日 (三) 16:07 (UTC)[回复]
    “中国礼仪之争”是史学界的普遍用语,对基督宗教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也是这么用的。--罪孽深重的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03:22 (UTC)[回复]
    更正

    各位请注意,这是[1]罗马天主教,而非基督教的条目,请区分。--(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2月19日 (二) 01:29 (UTC)[回复]

    跟进[编辑]

    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解散。有没有人可以查证一下当中与礼仪之争之间有无联系?更广泛的说,是否与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Whhalbert 14:36 2007年4月1日 (UTC)

    (:)回应:我不太敢说一定有,所以先搜集一些书目资料在这里[2] ,请您参考。不过就我看过此条目导言和大英百科全书的条目内容做比较后,个人觉得此条目的导言有点违反WP:due的比例及比重原则,所以已添加模版如下:--(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2月19日 (二) 01:25 (UTC)[回复]

    模版添加[编辑]

    导言内容过分描述中国礼仪之争后期的中国和教庭之间的冲突,而有误导前期中国和部分传教士的无冲突。大英百科全书的条目内容,[3] [4],则比较清楚的交待前后变化,及教会内部的门派及权力斗争,值得参考,以符合WP:due的比例及比重原则。--(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2月19日 (二) 01:25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礼仪之争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02:4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