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莲里传统聚落古井
外观
竹莲里传统聚落古井 | |
---|---|
位置 | 台湾新竹市东区竹莲里南大路388巷24°47′57″N 120°58′14″E / 24.799247°N 120.970560°E |
官方名称 | 竹莲里传统聚落古井 |
类型 | 登录等级:县(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16年8月12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竹莲里传统聚落古井,是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竹莲里、新竹竹莲寺后的水井,列为新竹市古迹。
状况
[编辑]竹莲里在清治时期曾是汉人与原住民交界处,清廷在此成立巡司埔,作为部队驻地[1]。该里有口八角形的古井,井口先平铺薄砖,再平砌八块厚石板,上竖八块石板,水面以下构造为卵石交叠砌造,依聚落形成年代推测,至少创建同治前,极有可能就是《淡水厅志》记载的巡司埔井[2][3]。此井水源来自十八尖山的地下水[4]。因水质很好,不仅有人安奉井神,日治时代北门郑家煮鸦片用的水,都指定要挑这口井的水,并要求挑夫上必须附有一片古井旁大树树叶,故又名“鸦片井”[5]。依据《新竹郑利源号典藏古文书》,北门郑家雇员李锡金曾帮助一名商人走私藏在面线的鸦片膏,而共同获得批货权[6]。
战后地址为南大路388巷内[3],巷又称“中井巷”[4],里名曾称为“中井里”[7]。
二十世纪中叶,因台铁蒸汽火车需添水加煤,就在这附近设立机关库抽地下水,导致断水,引发民怨。台铁因此另铺自来水管连接,水龙头就装在井口供民众取用,也造就全台湾仅有的“由水龙头出水的古井”。[4]
自来水普及后,位在竹莲寺后方的此井反成小巷的路障,于是当地里长郑焕堃奔走市府,要求列入市定古绩[4]。2016年3月7日,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将此井以“竹莲里传统聚落古井”列为市定古迹[3][2]。文化局将此井结合新竹竹莲寺浴佛、泰国泼水节,举行过泼水节活动[2]。
参考资料
[编辑]- ^ 潘国正. 村里故事|竹市竹蓮里(上). 《中国时报》. 1995-10-07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郭芝函. 9日來竹市潑水 淨身求平安. 《中国时报》. 2016-04-07 [2020-03-31]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傅潮标. 竹市》竹蓮里古井 指定為市定古蹟. 《自由时报》. 2016-03-08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林家琛、林宛谕. 古井竟流自來水 還成竹市古蹟. 《联合报》. 2017-05-13 (中文(台湾)).
- ^ 潘国正. 村里故事|竹市竹蓮里(下). 《中国时报》. 1995-10-10 (中文(台湾)).
- ^ 潘国正. 《家族傳奇》竹塹李錫金家族(上) 孝友傳家 孝子坊 樹楷模. 《中国时报》. 2006-03-28 (中文(台湾)).
- ^ 子铭. 鄉城小調 鄰里萬家告警 遠兵難退近賊. 《联合报》. 1954-12-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