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文翠珊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文翠珊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6年9月5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6年8月8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基础条目 文翠珊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优良级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英国专题 (获评优良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政治专题 (获评优良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编辑]

文翠珊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政治与军事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8月29日 (一) 14:54 (UTC)[回复]

投票期:2016年8月29日 (一) 14:54 (UTC) 至 2016年9月5日 (一) 14:54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由本人撰写,相信截止今日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希望条目能够当选以反映其实际质量。如果日后条目内容未能适时更新,届时欢迎再重审除名,谢谢。—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8月29日 (一) 14:54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大致看了下:来源充足可靠,内容详细丰富。--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协作计划 2016年8月30日 (二) 05:09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符合标准。--Ycq2014留言2016年8月30日 (二) 15:57 (UTC)[回复]
  • (=)中立:大陆和香港译名没来源,参考资料日期不符合YYYY-MM-DD格式,缺了突现中立性的“人物评价”一段。来源问题先帮7点出来了。--虫虫超能研究所实验志愿者报名入口 2016年8月31日 (三) 07:51 (UTC)[回复]
    • (:)回应,谢谢您的意见,我有以下的回应:
      • 条目现已补上中、港、台三地有关传主译名的参考出处。
      • 虽然“人物评价”不属于参选的必要条目,但我同意条目有潜力加入“人物评价”一段。不过,鉴于她的首相任期才刚开始,现在就加入“人物评价”,似乎属言之尚早,如果对读者造成潜在性的引导,也对她本人有欠公允。我认为条目目前的状态已维持有效的中立性。
      • 关于参考资料,目前没有对日期在内的格式作硬性规范。以下摘录了我在2014年2012年2011年对参考资料格式的回应,供您参考:
        • “……APA Style,较常用于社会科学范畴,但除了APA以外,学术界还有其他主流格式,包括MLA Style和Chicago Manual下的Humanities Style和Author-dated system,并不是说网上较常见的格式,我们就要采用;往常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按照学科范畴而选用正确格式(例如社会科学多数用APA、理学院多数用Author-dated等等)。我在大学修读人文学科的时候,教授主要是要求学生采用Humanities Style,而不是APA Style。当然,正如我较早前所表示,这些Style Manuals主要是规范英文作品,人文学科对中文资料多数有另一套规范,除了我早前举引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研究论文格式举要,我在香港的大学修读历史的时候,历史系是以台湾《新史学》撰稿格式为规范,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指引大同小异。本条目作为人物传记条目,属于人文学科范畴,我认为采用有关规范是完全恰当的做法。”
    • 如有进一步意见,欢迎提出,多谢垂注。--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8月31日 (三) 15:38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yyyy-mm-dd和用哪种style无关。这里说的只是发表日期和访问日期,访问日期只是条目编者说明自己是在哪天查阅这个网址,看到里面的内容可以支撑相应文段,采用的格式应该同所在地的汉语格式统一即可。举个例子来说,retrieved on 25 July 2016,这样的写法其实意思就只是说,C大您是2016年7月25日查阅这个网址,和这个网址到底是汉语还是英语网站无关,和这个条目到底是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恶搞作品无关。他人看到这里还必须懂英语“retrieved”和“July”是什么意思,虽然我相信至少“July”大部分人会懂,但汉语维基假设读者完全不懂那也不是过分的要求(至于文献title、author、publisher、newspaper这都已经是另一回事)。再者,至少整个条目格式应该统一,网址就应该要有accessdate,而不是一些是访问日期“retrieved on 25 July 2016”,一些又是发表日期“BBC News, 1 November 2015”,一些又有汉语“《星岛日报》,2016年7月31日”。我觉得C大应该是有误解。--7留言2016年9月1日 (四) 05:50 (UTC)[回复]
    • (:)回应,谢谢您的意见。我明白您的看法,但有以下回应:
      1. 中文和英文参考资料分别以中文和英文列出,是学术界惯常的做法,当中没有硬性规定把英文参考资料的出版日期、造访日期或其他日期以中文列出(可参考我在上面引用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研究论文格式举要)。中文资料用中文、英文资料用英文,分明得很,当中并不存在不统一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有读者不能理解英文参考资料列载的英文日期,很可能代表这名读者并不具备理解英文参考资料的能力,所以即使把英文日期转换成中文,或以“YYYY-MM-DD”的形式列出,其实也无助于协助这名读者理解英文参考资料。或许会有人提议把英文参考资料包括作者、刊物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在内的所有资料完全翻译成中文,但这种做法其实会阻碍从事研究的其他读者搜查有关资料,也可能构成原创研究。
      2. 本条目引用的绝大部份网上资料都是来自新闻网站,新闻网站发布的新闻本身已经附上刊登日期,因此引用这些资料时概以刊登日期作准。新闻的内容在发布后如有更动,该则新闻便会补上修订日期,这属于新闻从业员一般遵从的专业操守。因此,把新闻参考资料加上造访日期的意义其实很小。日后如果有网上新闻资料被移除或消失,读者可透过Wayback Machine输入原资料的网址,然后存取有关的资料备份,但所存取的备份应以资料的刊登日期作准,而非个别维基编辑的造访日期。本条目有个别参考资料特别列出造访日期,是由于有关资料本身没有注明刊登或出版日期所致。
      3. 如果您坚持,我可以为本条目所有的电子参考资料加入“[2016-09-02]”,但我必须重申这种做法的实际意义有限,而维基百科的方针也没有相关强制性要求。多谢垂注。--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9月1日 (四) 17:02 (UTC)[回复]
      • 我再说明一下:刊载日期和访问日期是两回事。刊载日期(date)是文献发表的日期,他人根据此项日期得知发表时间,甚至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的参考,访问日期(accessdate)是引用文献方查阅某个网址的日期,这两个日期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网址有可能失效,网站上的内容有可能改变,数据有可能更新(常见的如正在上映电影的票房数字,各国人口数量,电视节目的最新收视率等),所以accessdate不是也不应该是网络文献的发表日期,只是编者声明,他在Y年M月D日访问这个网址的时候,其内容是这样的,可以支撑我在这个位置所写的内容。编者没有办法,也不需要了解这个网址在最初发表时的内容是不是一定和他访问时一样,他只需要确保在他访问时内容是这样即可。我从来没有说过author、publisher、title应该翻译,我也一直反对这么做,但这和原创研究无关,而只是为了避免影响其他有兴趣的读者查询。--7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00:42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内容丰实,来源充足。至于日期格式,不反对主编的意见。—Ntlshuanghe4629留言2016年9月1日 (四) 10:23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质量优异达标。Kou Dou 2016年9月2日 (五) 04:53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内容充足、语句顺畅,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yesGA票作奖励。—ArikamaI 堕落者的复仇谢绝废话|全面战争2016年9月2日 (五) 06:32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内容丰富,参考来源完备--B2322858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22:24 (UTC)[回复]

妇女及平等部长 vs 妇女及平等事务国务大臣[编辑]

@Clithering从在资料搜集中,我找不到把“Minister for Women and Equalities”译成“妇女及平等部长”的可靠来源例子,只找到译成“妇女及平等事务国务大臣”。除了“Minister of State”才应译为“国务大臣”外,还有可靠来源例子证明“Minister for Women and Equalities”译成“妇女及平等部长”吗?如果没有或很少的话,我认为条目中应使用“妇女及平等事务国务大臣”。--Emphrase💬📝 2016年9月24日 (六) 08:02 (UTC)[回复]

你可否查看一下“Minister of State”与“Minister”在意义上有没有区别?如果两者没有区别,我不再坚持反对把“Minister of State”与“Minister”划一译作“国务大臣”,谢谢。--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9月24日 (六) 17:12 (UTC)[回复]
从查找资料,我找到英国内阁“Secretary of State”一般译为“大臣”是内阁,“Minister of State”属“Secretary of State”下一级别,而“Minister”看来没有级别之分。--Emphrase💬📝 2016年9月25日 (日) 14:31 (UTC)[回复]

政治家vs政治人物[编辑]

以政治家为statesman,以政治人物为politician,现任英相在位尚浅,尚无特出印象,恐怕还没有到statesman的地位。Cherjau留言2016年10月2日 (日) 20:53 (UTC)[回复]

特里莎·梅[编辑]

另写 特里莎·梅 --Geographyinitiative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4: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