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Tjs2012/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主要政见[编辑]

江启臣[编辑]

一、我们要走对路

我们要让两岸关系回到正轨。我主张基于中华民国宪法,以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为基础,延续连胡会五项愿景,推动两岸破冰。中华民国,不该成为美国与中共对抗下的棋子,让台海陷入兵凶战危。

中国国民党捍卫中华民国、热爱台湾,有责任坚持马前总统的“亲美和陆”路线,遏止危机,避免战火。两岸虽有制度差异,但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血缘连结,都是中华民族。两岸应以此基础,共建和平、互补、互利、双赢的荣景。

二、 我们要做对事

我认为,初选除了要检视候选人能力与品格、挑出最强战将,更是替候选人造势的舞台。

要重返执政我们必须坚持制度、毫不徇私;这才是“做对的事”。我公开承诺不选2024总统,公正无私为党设计一套公平透明、党员参与、结合民意的总统初选程序,找出一个能打败民进党、让本党重返执政的最佳候选人。

三、 我们更要选对人

国民党过去不到七年换了五个主席,政策必难延续,政绩难彰显。启臣有自信,能打败腐败无能、鸭霸的民进党。

——江启臣

[1][2]

卓伯源[编辑]

一、国民党需要专职无私的党主席,不参选2024年总统立委。

二、栽培年轻人,成立年轻人选训用的平台。

三、让党员对国民党有信心,不强制缴党费,改乐捐制。

四、让黄复兴党部从组发会独立。

五、邀请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访台。

——卓伯源

[3]

张亚中[编辑]

一、救党-扫除李登辉在党内的政治遗毒:

  • 政治思想上,坚持孙中山思想。
  • 身份认同上,大声说出中国人也是台湾人。
  • 历史文化上,捍卫中华史观、认识真正的台湾史。
  • 宪政结构上,坚持五权体制。
  • 教育立场上,检讨教改。
  • 公平正义上,捍卫人民合法财产,包括农田水利会、妇联会、军公教退休金。

二、救国-统合地方政府、议会、街头,全面抗争。成立正义基金、伸张正义部,对民进党的施政行为究责。

三、救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创造两岸和平:将和平备忘录与北京协商,协商后交给党员公投。成为国民党政策后,与民进党在2024年进行一场“要和平还是要战争”的抉择。

——张亚中

[3]

朱立伦[编辑]

一、国民党需要有经验、有能力、能够团结各县市长、议会以及立法院党团的主席,团结大家,强硬的对抗民进党。

二、基于党章党纲推动两岸交流,从“求同存异”到追求“求同尊异”。先让国民党强,让两岸从社会力量来交流,恢复民间交流平台。

三、立刻恢复驻美代表处。

四、2024推派最强最好的候选人。强的国民党才是造王者,弱的国民党会变成害王者。

——朱立伦

[3]

Timeline of justices[编辑]

Howell Edmunds JacksonGeorge Shiras Jr.Henry Billings BrownDavid Josiah BrewerMelville Weston FullerLucius Quintus Cincinnatus LamarSamuel BlatchfordHorace GrayStanley Matthews (judge)William Burnham WoodsJohn Marshall HarlanMorrison Remick WaiteWard HuntJoseph Philo BradleyWilliam Strong (Pennsylvania judge)Salmon Portland ChaseStephen Johnson FieldDavid Davis (Supreme Court justice)Samuel Freeman MillerNoah Haynes SwayneNathan CliffordJohn Archibald CampbellBenjamin Robbins CurtisRobert Cooper GrierLevi WoodburySamuel NelsonPeter Vivian DanielJohn McKinleyJohn CatronPhilip Pendleton BarbourRoger Brooke TaneyJames Moore WayneHenry Baldwin (judge)John McLeanRobert TrimbleSmith ThompsonJoseph StoryGabriel DuvallThomas ToddHenry Brockholst LivingstonWilliam Johnson (judge)John MarshallAlfred MooreBushrod WashingtonOliver EllsworthSamuel ChaseWilliam Paterson (judge)Thomas Johnson (governor)James IredellJohn Blair Jr.James WilsonWilliam Cushing鄂尔泰马尔赛蒋廷锡张廷玉允祥

Timeline of justices[编辑]

Howell Edmunds JacksonGeorge Shiras Jr.Henry Billings BrownDavid Josiah BrewerMelville Weston FullerLucius Quintus Cincinnatus LamarSamuel BlatchfordHorace GrayStanley Matthews (judge)William Burnham WoodsJohn Marshall HarlanMorrison Remick WaiteWard HuntJoseph Philo BradleyWilliam Strong (Pennsylvania judge)Salmon Portland ChaseStephen Johnson FieldDavid Davis (Supreme Court justice)Samuel Freeman MillerNoah Haynes SwayneNathan CliffordJohn Archibald CampbellBenjamin Robbins CurtisRobert Cooper GrierLevi WoodburySamuel NelsonPeter Vivian DanielJohn McKinley

第一届国民大会[编辑]

第二届国民大会[4][编辑]

第二届国民大会临时会主席团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1 洪英花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2 周大业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3 吴丰山 增额代表 无党籍
2 陈金让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3 洪读 侨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4 叶金凤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 张光辉 中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伍泽元 屏东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5 朱有福 高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4 翁金珠 增额代表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5 郭柏村 嘉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6 孙荣吉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5 谢隆盛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6 徐振兴 桃园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7 吴仁健 嘉县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6 康宁祥 全国不分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7 李伯元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8 张辉元 云林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7 杨天生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8 黄昭辉 增额代表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9 陈明吉 南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8 陈玺安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 苏嘉全 增额代表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0 翁文德 山地山胞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9 穆闽珠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 傅崐成 北县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1 王化榛 北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0 郑宝清 桃园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1 王拓 基隆市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2 施西田 彰化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 赵昌平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2 林钦浓 增额代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3 沈银河 北市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主席团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1 陈金让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2 陈丽伶 彰化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3 许荣淑 中市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 陈子钦 高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3 徐振兴 桃园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4 林俊义 中市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 周大业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张辉元 云林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5 谢隆盛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4 郭柏村 嘉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5 张福兴 花莲县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6 黄昭凯 高市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5 林长勋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6 王文正 高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7 陈菊 高市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6 陈汉春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7 刘景义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8 许仲川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7 施西田 彰化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8 林金泗 中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9 刘宗明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8 巫和怡 侨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 陈启吉 南投一 全国民主非政党联盟 全国民主非政党联盟 30 杨思勤 基隆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9 林铭德 中县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 李念祖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1 吴哲朗 增额代表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0 伍泽元 屏东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1 杜振荣 高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2 林水吉 南投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 张光辉 中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2 张馥堂 北县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3 张晋城 北市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二届国民大会第三次临时会主席团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1 林渊熙 屏东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2 张富美 侨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3 吴明增 新竹县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 陈金让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3 杨嘉猷 中县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4 余松俊 中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 黄上扬 彰化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郭素春 北县七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5 王百祺 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4 林克谟 中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5 苏清荣 南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6 王必荣 北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5 林铭德 中县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6 蔡文斌 南市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7 刘孟昌 高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6 张光辉 中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7 苏明南 屏东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8 任富勇 新竹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7 穆闽珠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8 蔡仁坚 新竹市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9 杨思勤 基隆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8 刘景义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 郭柏村 嘉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0 林玉体 全国不分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9 郑致毅 侨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 林金泗 中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1 周信男 高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0 彭有枝 桃园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1 陈金德 宜兰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2 宋煦光 南县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 周大业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2 谢隆盛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3 张一熙 新竹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二届国民大会第四次临时会主席团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1 陈金让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2 徐炳丰 屏东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3 张光辉 中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 谢隆盛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3 陈重熙 彰化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4 冯定国 北市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 李碧梅 南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周大业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5 赖劲麟 北县五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4 郭柏村 嘉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5 林铭德 中县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6 吕学樟 新竹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5 刘宪同 高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6 陈秀惠 全国不分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7 林训 中县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6 黄上扬 彰化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7 康国锋 北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8 穆闽珠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7 杨思勤 基隆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8 高光承 北市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9 黄明聪 北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8 黄显洲 中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 陈郑权 桃园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0 周平德 高市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9 杨作洲 侨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 陈汉春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1 蔡文斌 南市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0 张川田 全国不分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1 王慈官 连江县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2 张辉元 云林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 许瑞峰 北市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2 黄来镒 南县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3 曾宪棨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二届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排名 姓名 选区 政党
1 陈金让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2 张建隆 桃园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3 张辉元 云林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 周大业 北县五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3 许明仁 彰化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4 黄玲娜 宜兰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 罗明才 北县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陈琼赞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5 林嫦如 中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4 谢隆盛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5 罗锺澄枝 苗栗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6 吴俊岸 新竹县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5 赵玲玲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6 施西田 彰化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7 许阳明 北市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6 章伟义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7 杨思勤 基隆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8 吴清桂 北市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7 简汉生 全国不分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8 林铭德 中县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9 颜耀星 南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8 张光辉 中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 江惠贞 北县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0 陈子钦 高县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9 林国煌 侨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 陈茂男 北县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1 冯定国 北市三  新党
10 马爱珍 北市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1 赖坤成 台东县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2 曾宪棨 北市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1 杜文卿 全国不分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2 郭柏村 嘉县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3 邱子正 屏东一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增选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台北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增选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选
1969 刘阔才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儒聪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金约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郑水枝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邱永聪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张淑真
( 中国青年党)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林荣三
(无党籍)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蔡赞雄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坤钟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大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书府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吴梓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蔡胜邦
(无党籍)
郑余镇
(无党籍)
黄煌雄
(无党籍)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张坚华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永瑞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方素敏
(无党籍)
谢美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孙胜治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尤清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黄煌雄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省第二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二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增选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宜兰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增选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二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选
1969 吴基福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宗焜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梁许春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郭国基
(无党籍)
台湾省第二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吕学仪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邱仕丰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邱家湖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温锦兰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碧良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天仁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古胡玉美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张德铭
(无党籍)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黄荣秋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主文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兴善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许国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省第三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三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第一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六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桃园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第一次增额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三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张启仲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幼石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松藩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洪宣治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顺兴
(无党籍)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洪昭男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庚申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谢生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基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沈世雄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炳森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许张爱帘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许荣淑
(无党籍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郭林勇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潘至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源朗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明和
(无党籍)

台湾省第四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四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第一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六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新竹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第一次增额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四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萧天赞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辛文炳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张文献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水亮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许世贤
(无党籍)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郭俊次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游荣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宗仁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联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洪玉钦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正安
(无党籍)
许哲男
(无党籍)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吴贤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廖福本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乐善
(无党籍)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李胜峰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时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适庸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健治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朱高正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省第五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五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第一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六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苗栗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第一次增额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五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张瑞妍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洪庆麟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长贵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铜树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王金平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黄河清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锺荣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明相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黄余秀鸾
(无党籍)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陈进兴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余陈月瑛
(无党籍)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温兴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邱连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余政宪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省第六选举区[编辑]

台湾省第六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湾省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第一届第一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于台湾省划分的六个复数选举区之一,于裁撤前选区范围则为台中县全境。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编辑]

第一届第一次增额至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编辑]

台湾省第六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增额
1972 许添枝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二次增额
1980
第1届
第三次增额
1980 饶颖奇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郭荣宗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1届
第四次增额
1983
第1届
第五次增额
1986 黄正一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台北市第一选举区[编辑]

台北市第一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北市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第一届第六次增额至第六届[编辑]

台北市第一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第六次增额

(1990–1993)
1989 丁守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赵振鹏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荃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新党)
赵少康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水扁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谢长廷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2届
(1993–1996)
1992 洪濬哲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关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浊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王建煊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新党)
第3届
(1996–1999)
1995 谢钦宗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汉强
( 新党)
郝龙斌
( 新党)
高惠宇
( 新党)
萧裕珍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王雪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张晋城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无党籍)
第4届
(1999-2002)
1998 秦慧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亲民党 亲民党)
穆闽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卓荣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林重谟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施明德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林瑞图
(无党籍)
第5届
(2002-2005)
2001 许渊国
(亲民党 亲民党)
蔡正元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罗文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陈建铭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李永萍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6届
(2005-2008)
2004 丁守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章孝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费鸿泰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高建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郑运鹏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萧美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徐国勇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北市第二选举区[编辑]

台北市第二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北市的一个选举区。

该区原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台北市第二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1届
第六次增额

(1990–1993)
1989 洪冬桂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林钰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郁慕明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张志民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叶菊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林正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无党籍)
第2届
(1993–1996)
1992 潘维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魏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庆华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新党)
张俊宏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颜锦福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沈富雄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翁大铭
(无党籍)
第3届
(1996–1999)
1995 陈鸿基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朱惠良
( 新党)
叶菊兰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周阳山
( 新党)
黄天福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4届
(1999-2002)
1998 李庆安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学圣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冯沪祥
( 新党)
赖士葆
( 新党)
洪奇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5届
(2002-2005)
2001 庞建国
(亲民党 亲民党)
林郁方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章孝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郭正亮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蓝美津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段宜康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陈文茜
(无党籍)
第6届
(2005-2008)
2004 潘维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守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王世坚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黄适卓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赖士葆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敖
(无党籍)

台北县第一选举区[编辑]

新北市第一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新北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台北县升格直辖市后由台北县第一选举区改称。

该区是台湾本岛地理位置“最北”的选区,幅员辽阔,主要位于新北市的西北角,也被称为“北海岸选区”。

该区原为于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县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三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台北县第一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4届
(1999-2002)
1998 李嘉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吴清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锡玮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炳伟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文忠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周伯伦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张清芳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叶宪修
(全国民主非政党联盟)
第5届
(2002-2005)
2001 郑志龙
(亲民党 亲民党
无党籍)
王淑慧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廖本烟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6届
(2005-2008)
2004 吴清池
(亲民党 亲民党)
林鸿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庄硕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北县第二选举区[编辑]

新北市第二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新北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台北县升格直辖市后由台北县第二选举区改称。

该区原为于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县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三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台北县第二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4届
(1999-2002)
1998 陈宏昌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先仁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郭素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蔡家福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李显荣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李应元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陈景峻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周慧瑛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罗福助
(无党籍)
林志嘉
(民主联盟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第5届
(2002-2005)
2001 李鸿钧
(亲民党 亲民党)
柯淑敏
(亲民党 亲民党)
陈茂男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郑余镇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无党籍
 无党团结联盟)
许登宫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第6届
(2005-2008)
2004 吴育昇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朱俊晓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吴秉叡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林淑芬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曹来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黄剑辉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台北县第三选举区[编辑]

新北市第三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新北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台北县升格直辖市后由台北县第三选举区改称。

该区原为于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县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三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台北县第三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当选委员
第4届
(1999-2002)
1998 韩国瑜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刘盛良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赵永清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无党籍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罗明才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周雅淑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王兆钏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赖劲麟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李庆华
( 新党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廖学广
(无党籍)
第5届
(2002-2005)
2001 洪秀柱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郑三元
(亲民党 亲民党)
林德福
(亲民党 亲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陈朝龙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第6届
(2005-2008)
2004 雷倩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张庆忠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沈发惠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新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编辑]

新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新北市的选举区,于2010年台北县改制直辖市后由台北县选举区改称。

本选举区原为于第一届第六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设置的复数选举区,范围包含台北县全境;于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划分为三个复数选举区。自2005年修宪后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总共选出12席立法委员,于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新党   无党籍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第1届
第六次增额

(1990–1993)
1989 周书府 谢美惠 林志嘉 刘盛良 游明财 郭政一 洪秀柱 吴梓 卢修一 郑余镇 蔡胜邦
台北县选举区
立法院届次 选举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第2届
(1993–1996)
1992 陈宏昌 李显荣 林志嘉 詹裕仁 赵永清 刘炳华 洪秀柱 韩国瑜 卢修一 郑逢时 蔡胜邦 黄煌雄 陈婉真 周伯伦 赵少康 叶宪修
第3届
(1996–1999)
1995 刘盛良 李应元 苏贞昌 周荃 蔡正扬 傅崐成 廖学广 罗福助

台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编辑]

台南市立法委员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台南市的选举区,于台南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后由继承自原台南市台南县之立法委员选举区构成。

台南市选举区台南县选举区原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设置的复数选举区,范围分别包含原台南市台南县全境。自2005年修宪后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原台南市共选2席、台南县共选3席,总共选出5席立法委员,于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2010年12月25日台南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后,因选区十年重划一次,因此仍只选出5席立法委员。2019年选区重划,台南市选区增为应选6席并打破原县市界,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新竹县立法委员选举区[编辑]

新竹县立法委员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新竹县的选举区。

本选举区原为于第一届第六次增额法委员选举设置的选举区,范围包含新竹县全境。自2005年修宪后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选区范围仍为新竹县全境,总共选出1席立法委员,于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2019年选区重划,因人口增加,新竹县选区增为应选2席并划设两个单一选举区,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高雄市第三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三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市第一选举区改称。

原高雄市第一选举区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高雄市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高雄市第五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五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市第二选举区改称。

原高雄市第二选举区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高雄市立法委员选举区划分的两个复数选举区之一,自2005年修宪后改为单一选区并进行选区范围调整,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此选区之选区范围将分别并入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高雄市第五、六、八选举区(第九届实施之高雄市第六、七、九选举区)。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则与上届高雄市第六选举区的范围相似。

高雄市第六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六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市第三选举区改称。

原高雄市第三选举区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原高雄市划设的五个单一选举区之一,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此选区之选区范围将划入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高雄市第五选举区之范围。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则与上届高雄市第七选举区的范围相似,并并入部分上届高雄市第五选举区的部分区域。

高雄市第七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七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市第四选举区改称。

原高雄市第四选举区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原高雄市划设的五个单一选举区之一,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此选区之选区范围将大部划入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高雄市第六选举区之范围。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则继承自上届高雄市第八选举区的范围。

高雄市第八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八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县第四选举区改称。

高雄县第四选举区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原高雄县划设的四个单一选举区之一,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此选区之选区范围将由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高雄市第七选举区继承。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大部则继承自上届高雄市第九选举区的范围。

高雄市第九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第九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一个选举区,于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由高雄市第五选举区改称。

原高雄市第五选举区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原高雄市划设的五个单一选举区之一,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高雄市减少一席立委,裁撤此选区;此选区之地理范围则将由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高雄市第八选举区继承。

高雄市立法委员选举区[编辑]

高雄市立法委员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高雄市的选举区,于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后由继承自原高雄市高雄县之立法委员选举区构成。

高雄市选举区原为于1980年立法委员选举设置的复数选举区,范围包含原高雄市全境,并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划分为两个复数选举区。高雄县选举区原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设置的复数选举区,范围包含高雄县全境。自2005年修宪后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原高雄市共选5席、高雄县共选4席,总共选出9席立法委员,于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2010年12月25日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后,因选区十年重划一次,因此仍维持选出9席立法委员。2019年选区重划,高雄市选区减为应选8席,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屏东县立法委员选举区[编辑]

屏东县立法委员选举区,为屏东县合格选民依选区划分,选出代表其之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

屏东县选举区原为于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设置的复数选举区,范围包含屏东县全境。自2005年修宪后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总共选出3席立法委员,于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2019年选区重划,因为人口减少,屏东县选区减为应选2席,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屏东县第一选举区[编辑]

屏东县第一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屏东县的一个选举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屏东县划设的单一选举区,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则与上届屏东县第一选举区范围相似,并并入部分上届屏东县第二选举区的部分区域。

屏东县第二选举区[编辑]

屏东县第一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屏东县的一个选举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屏东县划设的单一选举区,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此选区之选区范围将分别并入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屏东县第一、二选举区(第九届实施之屏东县第一、三选举区)。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选区范围则与上届屏东县第三选举区的范围相似,并并入部分上届屏东县第二选举区的部分区域。

屏东县第三选举区[编辑]

屏东县第三选举区中华民国区域立法委员在屏东县的一个选举区,自2005年修宪改为单一选区后于屏东县划设的单一选举区,于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

2019年1月11日选区调整,中选会公告屏东县减少一席立委,裁撤此选区;此选区之地理范围则将由于中华民国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起实施之屏东县第二选举区继承。

现行选区范围[编辑]

未来选区范围[编辑]

历史选区范围[编辑]

历届立法委员[5][编辑]

第七届起(单一选区两票制时期)[编辑]

[1] [2]

  1. ^ 江启臣Facebook
  2. ^ 一〇九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补选选举公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国民党。
  3. ^ 3.0 3.1 3.2 0904中国国民党主席候选人-政见发表及媒体提问,UDN Video。
  4. ^ 國民大會實錄. [2020-10-20]. 
  5. ^ 中选会资料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