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洲
李子洲 |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92年12月23日 陝西綏德 |
逝世 | 1929年6月18日 陝西西安 |
籍貫 | 陝西綏德 |
國籍 | 中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學歷 |
李子洲(1892年12月23日—1929年6月18日),名登瀛,筆名逸民[1]。陝西綏德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軍事將領。
李子洲早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期間參與組織五四運動,並跟隨李大釗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陝西旅京學生聯合會、共進社。之後返回陝西,擔任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校長,發動陝西農民協會與中共力量。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組織領導發動清澗起義、渭華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1928年,代理中共陝西省委書記,之後被捕死於獄中。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將綏西縣改為子洲縣,以志紀念並延續至今。
生平
[編輯]早期生涯
[編輯]1892年12月23日,李子洲出生於陝西綏德縣縣城銀匠家庭[2]。父親李元貞不願意讓李子洲繼承父業[3]:1,家中一度貧困。李子洲十五歲時,因銀店生意好轉,進入私塾讀書[3]:2。1910年,李子洲高小畢業,到關中三原宏道學院讀書[4];1911年轉往西安,寄居在鐘樓旁旅店備考[3]:3。同年因辛亥革命爆發,西安動亂,李子洲返回綏德,參加哥老會民團[3]:3。1912年春,他再次奔赴西安,考入三秦公學日文預備班學習,準備留學日本[5]。但因經費短缺,只能轉入該校中學班學習[3]:4。1915年,因學費困難被迫休學返回綏德,在綏德縣勸學所任視察員[6]。後家境有所好轉,加上綏德地方公費資助,李子洲得以重返三秦公學[3]:4。
1917年8月,李子洲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轉入哲學系[6]。因北大倡導學術思想自由,李大釗參加蔡元培、李大釗發起的進德會、體育會[3]:4。李子洲等人還創建旅京陝西學生聯合會[7],寓所位於三眼井吉安所左巷六號院子,與一牆之隔的左巷七號湖南新民學會相鄰[8]:215。因此每日李子洲、劉天章、楊鍾健等人與湖南籍學生毛澤東、蔡和森、羅章龍、蕭三等人互通有無[3]:5,彼此讚賞有加[8]:215。
1919年春,傳來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消息,在北京的學子異常憤怒。5月3日下午7點,北京上千名學生聚集在北京大學法學禮堂,召開大會。大會開至深夜11點,定於5月4日聚集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李子洲、段錫朋、方豪、羅章龍、張國燾等十餘人,被大會推舉為五四遊行大會主席團成員[9]。五月四日,三千多人的遊行隊伍在天安門前聚集,並向東交民巷進發。期間隊伍組成以湖南新民學會、輔仁社、旅京陝西學生聯合會為主的行動小組[3]:6[8]:217-218。中途受到軍警的干涉,但仍按計劃抵達趙家樓胡同。下午四點,隊伍抵達趙家樓胡同曹汝霖住宅處,曹汝霖不敢露面,行動小組決定採用人梯方法、跳入內宅。匡日休率先砸窗進入,之後李子洲、羅章龍、呼延震東等跟入,從院內打開大門[8]:218。學生一擁而入,但沒有找到曹汝霖,卻找到串門的章宗祥。因不認識章宗祥,學生誤把章宗祥當曹汝霖痛打,直到有人看到客廳曹汝霖照片後才制止[3]:7。憤怒的學生在找不到曹汝霖後,決定放火燒毀曹宅。半小時後,北京警察總監關炳湘、步兵統領李長泰率隊進入,遣散學生,並逮捕32人[3]:7。
5月4日當晚,北京大學召開學生會,會上成立學生幹事會,李子洲被推舉為幹事。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他負責總務股工作。5月7日,在全國輿論壓迫下,段祺瑞政府釋放全部被捕學生市民[3]:7。5月下旬,中國各地學生代表入京聲援,李子洲接待陝西學生聯合會代表屈武、李伍亭。並組織發動「救國十人團」運動,向北京民眾宣傳愛國救亡[3]:8。此事招致北洋政府忌恨,並在6月3日至4日期間大肆逮捕關押學生[3]:9。6月27日,各地學生代表包圍新華門的總統府,向徐世昌聯合請願,李子洲參與組織,並在新華門外發布演說。在群眾運動壓迫下,徐世昌最終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見學生代表。並在6月10日,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職位。6月28日,中華民國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3]:9-10。
組織共進社
[編輯]1920年3月,李子洲的哲學系主課《唯物史觀》老師李大釗在北大秘密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6]。李子洲、劉天章、魏野疇等參加,並成為骨幹[3]:10-11。1920年1月,李子洲創辦《秦鍾》,最初是向陝西民眾宣傳新知識[10]。然而同年陝西爆發「評孔風潮」,陝西省教育廳長郭希仁命令學生在孔子誕辰節一律赴文廟朝拜,並罷免了反對的西安女師教務主任王授金。李子洲聯合劉天章、魏野疇、楊鍾建等人聯名上書郭貴仁,陝西民眾亦表達抗議,1921年5月郭希仁被迫下台[3]:11。此事觸及了旅京學生的新設想,李子洲更名《秦鍾》為《共進》半月刊,並親自負責發行工作[3]:12[11]。
1922年10月,李子洲組建共進社,並以《共進》設為機關刊物。該期刊從1921年10月創刊到1926年9月停刊,一共出版105期,之後天津、上海等地成立共進分社,影響力涉及全國[3]:12。由於共進社與刊物的籌建最早由李子洲提倡,他也被譽為共進社「大腦」[6],並與「小腦」劉天章、「趙龍」趙國賓、「楊虎」楊曉初共稱「共進社四大金剛」[12](1926年9月,張作霖以「大共小共,都是一共」為由,封禁共進社,43名共進社成員被捕,雜誌最終停辦[3]:13[13])。
陝西教育改革
[編輯]1923年初,李子洲經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天畢業,李子洲返回陝西,應三原渭北中學校長郝夢久邀請,出任訓育主任兼國文教員,期間協助校長擬定改進教學方針、擴建學校[14]。1924年春,應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再三邀請,李子洲抵達榆林,出任學校教務主任兼國文、歷史教員[15],任內與王森然一同改革課程內容,增加魯迅、陳獨秀、胡適等白話文學習,策劃創辦《榆中旬刊》、《塞聲》等雜誌;期間還創辦平民學校[16]。
1924年夏他接到西安公函,出任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校長[8]:281。上任不久,他就擬定師資隊伍聘請名單,並寄往北京大學刊登招聘通知[17]。在蔡元培等人幫助下,綏師招到教務主任楊明軒、訓育主任常漢三,以及王懋廷、王復生、田伯蔭、韓述勛等教師。之後他們開始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並將馬克思主義課程作為學生必修主課。在開學之後,他與王懋廷、田伯蔭着手籌建共青團,並先後指導成立學生會、共進社綏德分社和陝北青年社等,出版《陝北青年》刊物[18]。在紀律方面,他制定嚴格校規,包括戒煙、戒酒、戒賭、講衛生,並規定學生留級、開除與教師解聘條件,形成當地著稱的「綏德校風」[3]:36-37。
1924年,李子洲他通過杜斌丞拜見井岳秀等地方官,並結識客居於此的楊虎城。楊虎城當時計劃組織一支軍隊,但迫於困境中無力發展,李子洲則不斷激勵楊虎城韜光養晦,在陝北蟄伏。同年9月,由於馮玉祥從直奉戰爭前線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北方革命形勢出現驟變。中共陝西地下黨開展驅逐劉鎮華出陝鬥爭。李子洲主持綏師會議,分析形勢,認為陝軍中最有可能支持驅劉的是楊虎城部。之後他分別說服楊虎城、杜斌丞、王森然、惠又光,請楊虎城南下。並以四師交涉為名,親自到榆林楊公館,幫助楊虎城分析形勢,增強其南下決心[19]。同時,李子洲通過杜斌丞、王森然說服井岳秀。井岳秀當時忌憚楊虎城在陝北的發展,樂於看到楊虎城離境,並同意派兵增援楊虎城到漢中發展。幾天後,李子洲組織綏師全體師生和綏德居民舉辦歡送大會[20]。
1925年,社會主義青年團陝北特別支部在綏師成立,王懋廷擔任書記,李子洲負責工作開展,先後吸收白明善、杜嗣堯、喬國楨、李瑞陽、趙通儒等人。同年,他組織綏師足球隊北上榆林,並藉此在榆林中學、榆林女師等發展團組織,通過張肇勤等發展劉志丹、王子宜等團員[21]。當年中共北方區委密信要求李子洲推薦學生報考黃埔軍校,資助劉志丹、楊國棟等人去廣東。與此同時,李子洲接近陝北井岳秀部石謙,並與其部李象九接觸,將中共力量打入軍隊,並介紹中共黨員謝子長到安定、李瑞陽到宜川組織兵運,建立中共特別支部,發展百餘共產黨黨員與共青團員[22]。
第一次國共合作
[編輯]1925年8月,李子洲和魏野疇、劉含初、楊明軒、王授金等發起成立了陝西省國民黨黨員俱樂部。1926年6月,其在綏德省立四師建立中共綏德地方執委會,統一了陝北各地中共組織的領導。暑假期間,他與學生們組織陝北地區「腳夫會」,向當時盛行的、官商勾結的勒索腳夫組織「騾櫃」抗議,促使各地政府取締「騾櫃」,並懲罰劣紳流氓[23]。由於李子洲和綏德黨團地方執委會在群眾中呼聲漸高,他們還派出黨團員和學生到綏德、榆林等地幫助成立農民協會、天足會(奉勸婦女放腳)、姐妹會等[24]。此外,他動員一批黨團員前往楊虎城在耀縣創辦的三民軍官學校學習[3]:31-32。
第三次西安戰鬥結束後,1926年11月,李子洲奉調到西安,籌建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和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期間與黃平萬、魏野疇、吳化之等組成黨團地委聯席會議[25],成為中共陝西臨時領導機關[25]。1927年1月,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成立(于右任擔任總司令)[26],李子洲擔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部長。與此同時,中共陝甘區委成立,李子洲出任組織部長(耿炳光擔任書記)[27]。2月,李子洲出任西安中山學院副院長兼總務長[28]。3月10日,中山學院正式成立,他和院長劉含初,一同在學院內開設軍事政治班、農民運動班和組黨班,後又增設婦女運動班和教育人員養成班[28];他還邀請劉伯堅、鄧小平、楊明軒、米哈伊爾·馬爾科維奇·鮑羅廷等人到學校作專題報告[29]。在李子洲等人組織下,半年不到中共和共青團組織在陝甘40多個市縣普遍建立,黨員發展到2400多人,陝西的農民協會會員達70餘萬人,僅次於湖南、湖北[22]。
第一次國共內戰
[編輯]四一二事變後,李子洲與魏野疇、劉含初、趙葆華、楊明軒等以國民黨陝西省黨部的名義通電聲討蔣介石[30]:30。同年6月,馮玉祥先後參加鄭州會議、徐州會議,開始着手對陝西進行清黨,封閉各縣農協組織。7月初,劉伯堅從鄭州帶來緊急通知,李子洲在中山學院召開中共陝甘區委會議,決定中共組織保存實力,全部進入秘密活動狀態。與此同時,馮玉祥電令鎮守陝西的石敬亭與井岳秀、岳維峻成立陝西省政府,對各部門進行改組清黨,中山學院被迫解散[3]:43。此外,馮還電令石敬亭逮捕李子洲、魏野疇、耿炳光、楊明軒等中共黨員[31]。
7月初,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黃平萬返回西安,由於政局混亂,中共陝甘區委無法召開代表大會。李子洲與魏野疇、耿炳光、黃平萬召開臨時緊急會議。7月11日,中共陝甘區委改組,成立中共陝西省委,耿炳光擔任書記,李子洲任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魏野疇擔任省委軍委書記,崔孟博擔任宣傳部長[32]。在會議期間,李子洲建議對中共組織力量進行調整,減少下層與省委直接聯繫,並按分布情況化為六路,分別由省委負責人擔任特派員[33]。其決議得到省委同意,省委並決定由他、魏野疇商議軍事策略[3]:45。
當時馮玉祥電令有較多中共力量的史可軒部開往潼關、調離西安[30]:22-23。陝西省委決定讓其部調出西安,佯裝執行馮玉祥命令,向東出發等待形勢變化。恰逢當時國軍駐陝總部司令鄧寶珊,通過其部中共黨員葛霽雲聯繫到李子洲,計劃組織國民黨左派軍事力量聯合反馮玉祥[34]。省委決定通知史可軒部與鄧寶珊、甄壽珊等部匯合,從陝南進入河南,與馮玉祥制衡。由於軍事行動巨大,而當時中共中央與陝西省委聯繫不暢,陝西省委決定由李子洲親自到武漢向中央匯報[35]。
李子洲喬裝到達武漢,彼時武漢清共日趨緊張。8月27日,張太雷代表中共中央會見李子洲,提出土地革命與武裝反對國民黨的總方針,並建議其在陝西從事農民武裝[36]。9月上旬,李子洲返回陝西,向省委常委傳達了八七會議和中共中央對陝西工作的指示[37]。而此時陝西的中共局勢進一步惡化,史可軒在富平美原鎮被駐軍田生春殺害(「美原事件」[38]),部隊以許權中為旅長駐守潼關;魏野疇身份暴露後,越黃河到河南楊虎城部;劉含初也被井岳秀部下楊袞殺害[39]。
9月26日至27日,由於國民黨清黨運動日盛,李子洲和耿炳光在西安紅埠街9號,主持召開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陝西省委領導成員,他除繼續擔任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外,還擔任軍委書記負責省委軍事工作。10月,李子洲在得知石謙旅長在榆林被殺消息後,捎信給唐澍與白明善,成立陝北軍事委員會,準備武裝起義[40]。1927年10月12日,中共陝西省委發動清澗起義,部隊計劃在延安、宜川建立革命根據地[41]。但井岳秀派高雙成部率領六個營圍攻宜川,起義軍戰敗突圍,謝子長部改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但接連遇挫,部隊被迫解散[42]。同年11月,中共陝西省委舉行會議分析教訓,決定在渭南、華縣等地中共力量較強地區舉行起義;並相繼派出劉志丹、唐澍、謝子長等人到許權中旅工作[43]。
1928年1月5日,省委召開第四次全會,撤銷耿炳光省委書記職位,選舉潘自力擔任省委書記,當時潘自力赴中央開會,李子洲代理省委書記[44]。在此期間,省委決定在渭華成立陝東特委(劉繼曾擔任書記),領導籌劃渭華起義[45]。5月18日,許權中旅發動渭華起義,宣布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在渭北華縣與當地農民武裝匯合,建立了一批區、鄉蘇維埃政權[46][47]。馮玉祥派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率領三個師圍攻,起義武裝因寡不敵眾撤退至秦嶺,遭到李虎臣部圍攻而失敗[48],唐澍、廉益民、吳浩然等陣亡[49]。與此同時,李子洲等省委領導組織的旬邑、禮泉、三原等地農民起義也遭到鎮壓[50]。
1928年6月,中共陝西省委召開擴大會議,重新整頓各地組織。潘自力身患重病,仍代表省委起草《全陝總暴動的計劃決議案》[51]。11月,潘自力被捕後,李子洲代理省委書記[52]。1929年1月底,陝西團省委書記馬雲藩被捕變節,供出中共陝西省委機關[53]。同年2月2日晚,李子洲被捕,被押送到西華門軍事裁判處的監獄受審。宋哲元親自審問說服,但李子洲仍然不為所動[54][55]。在獄中,李子洲受到殘酷折磨,胃病加重,又患傷寒引發肺病[56]。1929年6月18日晚,他病逝於獄中[57][58]。
紀念
[編輯]1941年5月4日,陝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李子洲,在綏德設立「李子洲紀念碑」。1942年9月,又將綏德縣立圖書館改名為「子洲圖書館」,由毛澤東、朱德題詞。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將1942年建立的綏西縣改為子洲縣,以志紀念。1947年,胡宗南部進攻陝北後,「李子洲紀念碑」、「李子洲圖書館」遭到破壞。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占領綏德;同年5月4日,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重新為「李子洲圖書館」書寫牌匾[5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陝西省綏德縣疏屬山下重修李子洲故居。陝西省綏德縣雕陰山下、大理河南岸的綏德革命烈士陵園內重建李子洲陵墓。該陵建成於1957年,本地人習慣稱其「子洲陵」[60]。
家庭
[編輯]李子洲祖父李三生是綏德城銀匠,但生意蕭條。李子洲父親李元貞也以銀匠為業,輔以務農,因身體魁梧、性格豪爽、耿直善良,為綏德當地民眾所尊重。李子洲母親李白氏,夫妻有四個孩子:李子洲為長子,取名登瀛。李子洲有一個妹妹李登岳、兩個弟弟李登雲、李登霄[3]:1[61]。
李子洲有妻子武雲綺,兩人無子嗣。武雲綺於1901年出生於陝西三原武家坡,畢業於陝西省立西安女子師範學校。1920年嫁給劉幼梅,而劉幼梅之前亡妻有遺子劉夫洪。武雲綺在劉家曾生二子,均未過三歲夭折。1926年,武雲綺陪丈夫劉幼梅到西安看病,恰逢劉鎮華圍攻西安(即第三次西安戰鬥)。丈夫劉幼梅病重而亡,武雲綺年底攜子回三原。1927年,她在高陵縣林桂巷小學教書期間,經康效英、徐九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62]。同年8月,中共陝西省委調武雲綺到西安從事機關工作,化裝為李子洲妻子。之後經批准,兩人正式結婚。1928年李子洲被捕時,她不在省委倖免於難。李子洲去世後,她先後在三原、西安等地小學教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擔任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陝西省人大代表、陝西省婦聯執委會委員。1950年4月,經馬文彥、張警吾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74年病逝,享年74歲。武雲綺繼子劉夫洪曾供職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62]。
參考
[編輯]- ^ 張國全著. 陕北文化通览.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0-01: 455. ISBN 978-7-224-09519-7.
- ^ 《榆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編.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09: 1106. ISBN 7-224-08100-0.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陝西省革命烈士事跡編纂委員會. 李子洲传记·回忆·遗文 1982-1929.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5-10.
- ^ 張國全著. 陕北文化通览.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0-01. ISBN 978-7-224-09519-7.
- ^ 姜安著. 三十七孔窑洞与红色中国.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01: 71–72. ISBN 7-5033-1870-8.
- ^ 6.0 6.1 6.2 6.3 西北師範學院政治系中共黨史教研室,資料室. 中国共产党 英烈小传 第1集.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0-11: 122–123.
- ^ 倪興祥主編.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06: 572. ISBN 7-208-06021-5.
- ^ 8.0 8.1 8.2 8.3 8.4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陕西.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0-08. ISBN 7-224-01405-2.
- ^ 張鋒著. 谢子长.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5-01: 31. ISBN 978-7-5098-2693-5.
- ^ 廖蓋隆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总论 人物.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1-06: 237. ISBN 7-5035-2234-8.
- ^ 中共潼關縣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潼关县历史大事记 1919-5-2000-12.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1-04: 3. ISBN 7-224-05758-4.
- ^ 《人物》編輯部編輯. 人物 1982年 第6期 总第16期.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2-11: 40.
- ^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 共进社和《共进》杂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5-06: 401–402.
- ^ 袁明仁等主編. 三秦历史文化辞典.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0: 32. ISBN 7-5419-3161-6.
- ^ 孫廣來主編. 世界百年风云纪实 第1辑 1944.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07: 1–2. ISBN 7-204-08582-5.
- ^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陕西.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0-08: 328. ISBN 7-224-01405-2.
- ^ 陝西省第四師範. 聘请教员:陕西省第四师范校长李子洲君托聘史地国文教员一位. 北京大學日刊. 1925年, (第1749期): 4.
- ^ 陝西省教育廳《陝西教育志》編篡辦公室編. 陕西教育志资料选编 下.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8-05: 63–64. ISBN 7-224-00391-3.
- ^ 孟學文主編;《錦繡中華寶典》編委會編. 锦绣中华宝典.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8-01: 3447. ISBN 7-80092-666-4.
- ^ 陳敏鈺,沐超主編. 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 第10卷.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06: 9–10. ISBN 7-5419-5276-1.
- ^ 榆林市志編纂委員會編. 榆林市志.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6-12: 453. ISBN 7-80628-044-8.
- ^ 22.0 22.1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西安:西安出版社.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2006-12: 425–427. ISBN 7-80712-224-2.
- ^ 《中共中央北方局》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中共中央北方局 北方区委时期卷.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11: 606. ISBN 7-80136-436-8.
- ^ 咸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咸阳市志 3.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1-12: 656. ISBN 7-80628-439-7.
- ^ 25.0 25.1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1卷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1921-7-1927-7.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09: 225–227. ISBN 7-80136-318-3.
- ^ 肖甡著. 中共党史百人百事 第2版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7: 218. ISBN 978-7-208-10090-9.
- ^ 蔡翔,孔一龍主編. 二十世纪中国通鉴. 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4-11: 2–3. ISBN 7-80072-610-X.
- ^ 28.0 28.1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6-12: 426–427. ISBN 7-80712-224-2.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咸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咸阳文史资料 第4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咸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8-12: 10–15.
- ^ 30.0 30.1 張慈農著. 山丹丹花开.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5-12.
- ^ 《榆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編.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09: 1108. ISBN 7-224-08100-0.
- ^ 魯傑主編. 解放军英雄故事 上 1927-193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03: 37. ISBN 978-7-220-08536-9.
- ^ 魏建國著. 焦维炽.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2-04: 227. ISBN 978-7-224-10039-6.
- ^ 沉度,應列等編. 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第2版. 北京:華文出版社. 2005-01: 185. ISBN 7-5075-0397-6.
- ^ 姚遠,徐懷東主編;西北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 西北大学学人谱 续集 1997-08-2002-08.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002-09: 20–21. ISBN 7-5604-1736-1.
- ^ 張杰. 綏德縣紅色文化研究會. 武装斗争的践行者——李子洲罹难75周年祭. 榆林學院學報. 2015, 25 (1): 30.
- ^ 西北師範學院政治系中共黨史教研室,資料室. 中国共产党 英烈小传 第1集.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0-11: 124–125.
- ^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姚文琦,姬乃軍主編. 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4-12: 22. ISBN 978-7-224-11368-6.
- ^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6-12: 429. ISBN 7-80712-224-2.
- ^ 鄧世榮主編. 清涧县军事志 公元前639年-公元2005年.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9-06: 136. ISBN 978-7-224-08963-9.
- ^ 郭潤宇. 共产党人在西北反抗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清涧起义. 軍事歷史研究 Military Historical Research. 1990年, (2期): 48-49.
-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12: 338. ISBN 7-5326-4071-X.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 冀晋绥地区 陕甘地区.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3: 655–656. ISBN 7-5065-3248-4.
- ^ 《渭南市臨渭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 《渭南市臨渭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 2009-04: 202. ISBN 978-7-80628-233-5.
- ^ 邱樹森主編.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346. ISBN 7-5392-0396-X.
- ^ 陳永恭,秦生著. 星火燎原燃西北.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07: 42. ISBN 978-7-80199-515-5.
-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編. 全国重要革命遗址通览 第3册.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12: 1195. ISBN 978-7-5098-2391-0.
- ^ 吳新亞總編;閻廣勤,袁埔良主編. 华州史话 下.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012-05: 67. ISBN 978-7-5604-3039-3.
- ^ 魯傑主編. 解放军英雄故事 上 1927-1937. 37-4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03. ISBN 978-7-220-08536-9.
- ^ 《當代中國的陝西》編輯委員會編.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 Contemporary China: Shanxi 1.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香港祖國出版社. 2009-09: 42. ISBN 7-80170-845-8.
- ^ 張宏志著.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0-11: 39–40. ISBN 7-224-05641-3.
- ^ 邱樹森主編.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346. ISBN 7-5392-0396-X.
- ^ 中央檔案館編. 中共中央北方局文件汇集 1927 1928 1930 19321. 中央檔案館. 1992-03: 338.
- ^ 孫廣來主編. 世界百年风云纪实 第1辑 1929.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07: 12–13. ISBN 7-204-08582-5.
- ^ 李鏡. 李子洲之死. 黨史博覽. 2000年, (10期): 47-58.
- ^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北京党史人物传 第7卷.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2-02: 289. ISBN 7-80136-682-4.
- ^ 陳日朋主編. 中华英烈辞典.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1991-06: 285–286. ISBN 7-5385-0363-3.
- ^ 袁明仁等主編. 三秦历史文化辞典.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0: 33. ISBN 7-5419-3161-6.
- ^ 共青團陝西省委員會,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編. 伟业胜迹 陕西革命纪念地介绍.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03: 183. ISBN 7-224-01696-9.
- ^ 浙江省中共黨史學會,浙江現代革命歷史文化研究基地編. 红色名人印迹.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2: 102. ISBN 978-7-5098-2496-2.
- ^ 施曉宇著. 走陕北. 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0-08: 145. ISBN 978-7-80719-494-1.
- ^ 62.0 62.1 賈自新. 李子洲的夫人武云绮. 金秋. 2002年, (05期):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