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爾特穆爾鳥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特穆爾鳥屬
化石時期:侏羅紀晚期 (提通階), 150.8–148.5 Ma
正模標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鳥翼類 Avialae
屬: 阿爾特穆爾鳥屬 Alcmonavis
Rauhut et al., 2019
模式種
普氏阿爾特穆爾鳥鳥
Alcmonavis poeschli

Rauhut et al., 2019

阿爾特穆爾鳥屬學名Alcmonavis)是一屬已滅絕的基幹鳥翼類恐龍晚侏羅紀時期生活在現今德國地區。該屬中唯一命名的物種是普氏阿爾特穆爾鳥Alcmonavis poeschli。其唯一已知化石最初被報道為始祖鳥的標本。

發現和命名[編輯]

業餘古生物學家 Roland Pöschl 系統地發掘了位於巴伐利亞州默恩斯海姆附近米爾海姆 Schaudiberg 的 Alte Schöpfel 採石場。2017年11月,他發現了一塊化石,上面顯示了一隻物種的右翼。這塊化石由 Uli Leonhardt 修復。[1]2018年,據報道這是第13個始祖鳥標本。後續研究表明,它代表了一個新發現的物種。

2019 ,Oliver Walter Mischa Rauhut、Helmut Tischlinger 和 Christian Foth 命名並描述了模式種普氏阿爾特穆爾鳥Alcmonavis poeschli。屬名結合了流經發現地的阿爾特穆爾河的古老凱爾特語名稱 Alcmona 和拉丁語 avis(鳥)。種名則紀念 Pöschl 的發現。[1]

正模標本SNSB-BSPG 2017 I 133是在默恩斯海姆組地層中發現的,該地層可追溯到提通階早期。它由一個幾乎完整但只有部分關節連接的右翼組成。該化石被巴伐利亞州政府購買,成為巴伐利亞州古生物學和地質學收藏館的藏品之一。[1]

描述[編輯]

正模標本的長度估計為已知最大的始祖鳥標本索倫霍芬標本的 111%。肱骨長度估計約為 9 厘米。

無法建立阿爾特穆爾鳥的自衍生性狀。但是研究指出了其獨特的特徵組合,而這些特徵本身並不獨特。肱骨具有較大的三角肌脊,其擴張範圍超過了肱骨幹寬度。肱骨的上側與肱骨幹呈38°角。尺骨的上關節面有一個明顯的橢圓形凹陷,旁邊有一個小的側向突出的突起。尺骨的下端稍微不對稱地擴張。橈骨的頂部有一個大的脊狀突起,用於附着肱二頭肌。橈骨的肱骨幹內側有一條凹槽。第二跖骨比第一或第三跖骨強健得多。第一指的第一指骨顯示出縱向凹槽。第二指的第一指骨非常強健,橫截面為橢圓形而不是扁平形。第二指的第一指骨繞其長軸彎曲。手爪具有發達的屈肌腱凸起,這些凸起在掌側擴展。[1]

分類[編輯]

Rauhut et al (2019) 將 阿爾特穆爾鳥 置於鳥翼類的基幹位置,在進化樹中剛好位於始祖鳥之上。下面的分支圖顯示了它們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1]

鳥翼類 Avialae
近鳥龍科 Anchiornithidae

始中國羽龍 Eosinopteryx

近鳥龍 Anchiornis

奧斯特羅姆龍 Ostromia

曉廷龍 Xiaotingia

足羽龍 Pedopenna

始祖鳥 Archaeopteryx

阿爾特穆爾鳥 Alcmonavis

尾綜骨鳥類 Pygostylia

孔子鳥 Confuciusornis

鳥胸骨類 Ornithothoraces

反鳥類 Enantiornithes

真鳥類 Ornithuromorpha

會鳥 Sapeornis

巾幗鳥 Jinguofortis

熱河鳥 Jeholornis

吉祥鳥 Jixiangornis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Rauhut, Oliver WM; Tischlinger, Helmut; Foth, Christian. A non-archaeopterygid avialan theropo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southern Germany. eLife. 14 May 2019, 8: e43789. PMC 6516837可免費查閱. PMID 31084702. doi:10.7554/eLife.43789可免費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