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電影)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李安 |
監製 | 李安 吉爾·內特 戴維·沃馬克 |
編劇 | 大衞·馬季 |
劇本 | 大衛·馬季 |
原著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揚·馬特爾作品 |
主演 | 蘇拉傑·夏爾馬 |
配樂 | 麥可·唐納 |
攝影 | 克勞迪奧·米蘭達 |
剪接 | 提姆·史蓋瑞斯 |
製片商 | Fox 2000 Pictures |
片長 | 120分鐘 |
產地 | 美國[1][2][3][4][5]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二十世紀福斯 |
預算 | $1.2億美元[6] |
票房 | $6.09億美元[6]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香港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臺灣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新加坡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7]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語:Life of Pi;簡稱《少年Pi》)是一部李安執導的美國3D電影,於2012年11月21日上映,編劇大衛·馬吉根據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印度演員蘇拉傑·夏爾馬飾演主角「Pi」(又譯「派」)。
影片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和6.0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本片為攝影師克勞迪奧·米蘭達贏得多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攝影獎,更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攝影、配樂和視覺效果四個獎項,讓李安繼《斷背山》後贏得第二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編輯]在加拿大,一位作家聽說Pi的生平是一個難得的好故事,便向Pi詢問了他的生平。
Pi的父親以法國游泳池Piscine Molitor將他命名為皮辛·墨利多·帕帖爾,但因為Piscine的發音聽起來像Pissing(小便),讓他在學校飽受霸凌,因此他自稱「Pi」。Pi在印度教家庭中成長,在12歲時接觸基督教,之後是伊斯蘭教,他同時信奉這三種宗教,因為他只想愛上帝。Pi的母親支持他的想法,但他那理性主義者的父親勸他學習科學。Pi的家庭經營動物園,Pi對動物園裏一隻名為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特別感興趣,某次Pi試圖接近理查·帕克,但Pi的父親阻止他並強迫他觀看老虎殺死山羊的畫面,以此作為警告。
在Pi16歲時,他的父親決定舉家搬到加拿大定居,因此必須出售動物。一家人帶着動物搭上一艘日本貨船。船遇到了暴風雨,Pi試圖救出自己的家人,但一名水手將他丟到了救生艇上。一隻斷了腿的斑馬跳上救生艇,船在馬里亞納海溝沉沒,Pi的家人都身亡了。暴風雨過後,清醒的Pi注意到一隻在海上漂浮的猩猩,便把牠拉上救生艇,一隻班鬣狗從覆蓋着一半救生艇的防水布下衝出,咬死了斑馬並殺死猩猩,接着理查·帕克也從防水布下衝出,殺死了斑鬣狗。
出於安全考量,Pi待在一個用救生背心和魚網自製的小艇上,並用繩子與救生艇相連,Pi出於道德原因不願殺死理查·帕克,因此只好釣魚餵牠,以免理查·帕克飢不擇食。但在理查·帕克跳下海中捉魚並朝Pi游去時,Pi趕忙逃回救生艇上,因為不願讓牠淹死,Pi又帶着補給品回到小艇。一天晚上,座頭鯨衝出海面,把小艇摧毀,迫使Pi回到救生艇上與理查·帕克對峙,Pi透過訓練理查·帕克,讓自己能與牠在船上共存。幾週後,他們漂流到一座佈滿叢林的島,上面有着可食植物、淡水和大量狐獴,Pi在上面恢復了體力。但到了晚上,小島變得十分危險,淡水變成酸液、狐獴四處逃竄,理查·帕克跑回救生艇上,Pi在一朵花裏發現人類的牙齒,推斷整座島是食肉植物,便趕緊逃離。
Pi和理查·帕克漂流到墨西哥海岸,理查·帕克頭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中,Pi對此感到難過。Pi獲救後被送往醫院,兩名日本貨輪公司的保險經紀人向他詢問事情經過,但並不相信Pi的敘述,因此Pi說了另一個故事,其中的動物被倖存的人類代替,Pi的母親是猩猩,水手是斑馬,船上的兇悍廚師是斑鬣狗。在這個故事中,廚師殺死水手並吃他的肉,他還殺死了Pi的母親,之後Pi砍死了廚師並以其遺體做為食物和魚餌。雖然保險經紀人對此故事不甚滿意,但他們並沒有進一步質疑。
作家發現這兩個故事有相似之處,他指出第二個故事裏的Pi就是理查·帕克,Pi表示,無論哪個故事是真的,都不會改變自己家人已死的事實,並問作家喜歡哪個故事,作家選擇第一個,Pi回答「那麼神與你同在」。作家看了一眼保險公司報告的副本,上面提到Pi在「成年孟加拉虎的陪伴下」倖免於難。
故事版本差異
[編輯]在故事版本,Pi問了那兩位日本海運公司人員,問他們會選擇哪一個版本。而在電影版本,Pi是向前來訪問的作家提問此問題。而相同地作家也是選擇了Pi的動物版本。另一方面,小說中Pi向那兩位日本海運公司人員介紹他遇見一名台灣水手(電影中由王柏傑飾),但電影中沒有確切表示他是台籍水手。
演員
[編輯]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蘇拉·沙瑪 Suraj Sharma |
皮辛·墨利多·"派"·帕帖爾 Piscine Molitor "Pi" Patel |
少年16歲時的Pi,與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太平洋上度過二百多天的日子 |
伊凡·卡漢 |
成年時的Pi | |
阿尤許·坦登 Ayush Tandon |
11-12歲的Pi | |
高譚姆·貝勒爾 Gautam Belur |
5歲的Pi | |
拉夫·斯包爾 Rafe Spall |
作家 The Writer |
Pi的作家朋友,即原著作者揚·馬特爾 |
塔布 Tabu |
姬塔·帕帖爾 Gita Patel |
Pi的母親,素食主義者,贊成Pi的開放性思想。 |
阿迪爾·胡賽恩 Adil Hussain |
桑陀旭·帕帖爾 Santosh Patel |
Pi的父親。動物園園長,雖然信仰上信奉印度教,但本質上是理性主義的無神論者,舉家遷往加拿大。 |
維比許·西瓦庫瑪 Vibish Sivakumar |
拉維·帕帖爾 Ravi Patel |
Pi的哥哥。18-19歲。 |
傑哈·德巴狄厄 Gérard Depardieu |
船廚子 the Cook |
船上的廚師,與Pi的父親發生爭執。 |
薛門錫·莎娜 Shravanthi Sainath |
阿南蒂 Anandi |
Pi在印度舞課時認識的小女友。 |
王柏傑 | 水手 Buddhist Sailor |
Pi一家在船上認識的佛教徒華人水手。 |
黃健瑋 | 船員 |
桑奇號上的臺灣船員 |
製作
[編輯]影片投資1.2億美元[6],David Magee擔任編劇工作。李祐安花了好幾個月尋找男主角Pi的演員,最終17歲的新人蘇拉·沙瑪於2010年10月從3,000名挑選者中脫穎而出。2011年1月開拍,拍攝地包括臺北市立動物園、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和屏東縣的墾丁國家公園等地,以及印度本地治里等地[8][9][10]。
音樂
[編輯]原聲帶結合東西方聲韻,由來自加拿大的配樂家麥可·唐納(Mychael Danna)製作。本片係麥克繼《冰風暴》、《與魔鬼共騎》後,三度與李安合作。麥可主要利用管弦樂的搭配,呈現海浪來襲的不安定感,充斥着危險、緊張與和平,人獸之間命懸一念之氣氛。
原聲帶曲目
[編輯]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原聲帶 Life of Pi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 |
---|---|
麥可·唐納的電影配樂 | |
發行日期 | 2012年11月13日 |
錄製時間 | 2012 |
類型 | 電影配樂 |
時長 | 65:11 |
唱片公司 | Sony Classical |
曲序 | 曲目 | 時長 |
---|---|---|
1. | "Pi's Lullaby"(派的搖籃曲) | 3:42 |
2. | "Piscine Molitor Patel"(皮辛‧墨利多‧帕帖爾) | 3:39 |
3. | "Pondicherry"(本地治里) | 1:12 |
4. | "Meeting Krishna"(遇見黑天) | 1:51 |
5. | "Christ in the Mountains"(山中基督) | 1:13 |
6. | "Thank you Vishnu for Introducing me to Christ"(謝毗濕奴帶我認識基督) | 0:55 |
7. | "Richard Parker"(理查‧帕克) | 0:54 |
8. | "Appa's Lesson"(阿爸的教訓) | 1:06 |
9. | "Anandi"(阿南蒂) | 0:55 |
10. | "Leaving India"(告別印度) | 1:20 |
11. | "The Deepest Spot on Earth"(極深之地) | 0:48 |
12. | "Tsimtsum"(奇桑號) | 2:49 |
13. | "Death of the Zebra"(斑馬之死) | 0:33 |
14. | "First Night, First Day"(首夜、首日) | 3:45 |
15. | "Set Your House in Order"(聽號令就緒) | 2:10 |
16. | "Skinny Vegetarian Boy"(孱弱的素男孩) | 2:16 |
17. | "Pi and Richard Parker"(派與理查‧帕克) | 2:14 |
18. | "The Whale"(巨鯨) | 2:02 |
19. | "Flying Fish"(飛魚來襲) | 0:49 |
20. | "Tiger Training"(馴服老虎) | 1:22 |
21. | "Orphans"(遺孤) | 1:36 |
22. | "Tiger Vision"(虎的視野) | 4:31 |
23. | "God Storm"(上帝風暴) | 3:42 |
24. | "I'm Ready now"(我已準備好) | 3:21 |
25. | "The Island"(食人島) | 1:59 |
26. | "Back to the World"(重返於世) | 8:20 |
27. | "The Second Story"(第二個故事) | 4:02 |
28. | "Which Story do you Prefer?"(你相信哪則故事?) | 2:05 |
評價
[編輯]影片於2012年9月在紐約電影節首映後,收穫了不少好評,主要集中在故事敘述與視覺效果上。[11]正式上映後,美國媒體綜評78分,《完全電影》、《環球郵報》、《芝加哥太陽報》、《洛杉磯時報》、《紐約雜誌》、《時代周刊》、《荷里活報道者》等多家媒體給出滿分;《爛番茄》新鮮度達88%,收穫廣泛讚譽[12]。影片被《時代周刊》列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13]
媒體代表性評價:「2012年度最佳影片之一,一次關於真實的拷問,一首關於人性選擇的輓歌,影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真實」,「李安最好的作品總是有這樣一種傾向,在平靜而美好的外表下,奔騰着洶湧的道德暗流」,「堪稱哲學史詩的3D技術映畫,讓銀幕上的世界呼之欲出。甚至不是我等站在銀幕外,而是融入世界中」,「從一開始多種宗教主義的探討和融合就能看出,這部影片的主題其實與宗教並無關係,甚至已經橫亙幻想與現實的壁壘」,「絕對的大師手筆,達爾文進化論、宗教人本主義、信仰與心境的互動,無數理念在這部影片中水乳交融混合為一」。[14]
電影片尾標語稱「本片拍攝過程沒有任何動物受到傷害」,而美國人道協會(AMA)派來台灣的觀察員吉娜強森,在2011年4月7日寫給同事的電子郵件指出,名為「國王」的孟加拉虎差點溺死。[15]
票房
[編輯]北美首周末收穫2200萬美元,名列第五位[16]。北美票房持續穩定長賣,累積達1.24億美元,北美和全球總票房4.84億美元,最終總票房6.09億美元[6],為李安電影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奧斯卡獎頒發前票房約5.7億美元,與之後6.09億美元的總票房相比,奧斯卡效應貢獻少許票房[17]。
台灣方面,首日票房為新台幣750萬元[18];首週五天票房為新台幣6500萬元[19];上映九天全台票房破億[20];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8億元[20];第三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2.75億元[21];第四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3.5億元[22];第五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3.9億元[23],連霸全台五週週末票房冠軍[23];上映第八週時,因奧斯卡公佈入圍名單,再度奪回周末冠軍寶座,第八週票房累計至直逼新台幣5億元[24];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5.5億元[25]。
中國大陸方面,首週4天收穫票房1億110萬人民幣,其中IMAX版的票房貢獻達到17%之多[26]。上映後,電影連續三週票房居首,截至12月9日累計票房近4.4億元人民幣(約合7044.4萬美元)[27]。最終票房5.72億人民幣[28]。
上一屆: 《寒戰》 |
2012年中國大陸一周票房冠軍 第47-49周 |
下一屆: 《人再囧途之泰囧》 |
上一屆: 《寒戰》 |
2012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第47-49周 |
下一屆: 《哈比人:不思議之旅》 |
上一屆: 《暮光之城4:破曉》 |
2012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47-49周 |
下一屆: 《哈比人:意外旅程》 |
上一屆: 《哈比人:意外旅程》 |
2012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51周 |
下一屆: 《神隱任務》 |
上一屆: 《神隱任務》 |
2013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2周 |
下一屆: 《一代宗師》 |
獎項
[編輯]頒獎單位 | 獎項 | 獲獎者/提名者 | 結果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29] | 最佳劇情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導演 | 李安 | 獲獎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克勞迪奧·米蘭達 | 獲獎 | |
最佳佈景設計 | David Gropman (Production Design); Anna Pinnock (Set Decoration)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音效剪接 |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 提名 | |
最佳音效混音 | Ron Bartlett, D. M. Hemphill, Drew Kunin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and Donald R. Elliott | 獲獎 | |
最佳電影配樂 | 麥可·唐納 | 獲獎 | |
最佳電影歌曲 | "Pi's Lullaby" from Life of Pi, Music by Mychael Danna; Lyric by Bombay Jayashri | 提名 | |
第2屆澳洲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國際獎[30] | 最佳劇情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全美女性電影記者聯盟[31]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美國電影剪輯艾迪獎[32]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2012年美國電影學會獎[33] | 最佳年度電影 | 李安, Gil Netter and David Womark | 獲獎 |
美國攝影師協會獎[34]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安妮獎[35] | 最佳實景角色動畫 | Orangutan – Erik de Boer, Amanda Dague, Matt Brown, Mary Lynn Machado, Aaron Grey | 提名 |
Tiger – Erik de Boer, Matt Shumway, Brian Wells, Vinayak Pawar, Michael Holzl | 獲獎 | ||
藝術指導公會獎[36] | 最佳場景設計 | David Gropman | 獲獎 |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37] | 最佳影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最佳場景設計 | David Gropman, Anna Pinnock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Drew Kunin,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Ron Bartlett, D. M. Hemphill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Donald R. Elliott | 獲獎 | |
最佳原創音樂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第18屆美國影評人大獎[38]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新演員 | Suraj Sharma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最佳藝術指導 | David Gropman/Production Designer; Anna Pinnock/Set Decorator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
最佳音樂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39]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美國導演公會獎[40]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第70屆金球獎[41]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Mychael Danna | 獲獎 | |
第60屆金膠獎[42] | 年度電影人 | 李安 | 獲獎 |
最佳音樂聲音剪輯 | Music Editor: Erich Stratmann Additional Music Editor: Mitch Bederman |
獲獎 | |
最佳對白音效剪輯 | Supervising Sound Editors: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Supervising ADR Editor: Kenton Jakub |
獲獎 | |
最佳音響效果剪輯 | Supervising Sound Editor: Philip Stockton Sound Designer: Eugene Gearty Supervising Foley Editor: Frank Kern Foley Artist: Marko Constanzo Editors: Kam Chan, Jamie Baker |
提名 | |
休士頓影評人協會獎[43]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科技成就 | 提名 | ||
國際3D協會獎[44] | 哈羅德獎 | 李安 | 獲獎 |
最佳3D實景電影 | 李安 | 獲獎 | |
實景立體影像 | 獲獎 | ||
年度3D時刻 | 獲獎 | ||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協會獎[45] | 年度最佳電影音樂 | Mychael Danna | 獲獎 |
年度最佳電影作曲 | 提名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提名 | ||
年度最佳電影歌曲 - Pi's Lullaby | Mychael Danna and Bombay Jayashri | 提名 | |
愛爾蘭電影電視獎[46] | 國際電影 | 提名 | |
第46屆堪薩斯城影評人協會獎[47] | 最佳導演 | 李安 | 獲獎 |
第17屆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獎[48] | 最佳劇情片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
最佳電影音樂 | Mychael Danna | 獲獎 | |
最佳新演員 | Suraj Sharma | 獲獎 | |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49] | 年度最佳導演 | 李安 | 獲獎 |
科技成就 | Bill Westenhofer | 獲獎 | |
第12屆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獎[50] | 2012年十大頂尖電影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北卡羅來納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導演 | 李安 | 獲獎 |
第16屆線上影評人獎[51]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第24屆棕梠泉國際電影節[52] | 弗雷德里克-洛維 | Mychael Danna | 獲獎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53] | 十大電影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真人家庭片 | 獲獎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
最佳幕前突破表現 | Suraj Sharma | 提名 | |
第24屆美國製片公會獎[54] | 劇情片傑出製作人 | 李安, Gil Netter and David Womark | 提名 |
第25屆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編劇獎[55] | 編劇獎 | David Magee | 提名 |
第17屆衛星獎[56] | 最佳劇情片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最佳聲音混編 | Drew Kunin,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 提名 | |
第39屆土星獎[57] | 最佳奇幻電影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佈景設計 | David Gropman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and Donald R. Elliott | 提名 | |
最佳音樂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年輕演員 | Suraj Sharma | 獲獎 | |
西南影評人協會獎2012[58] | 十大電影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59]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
第11屆視覺效果協會獎[60] | VES Visionary Award | 李安 | 獲獎 |
特效影片最佳視覺效果 | Thomas Fisher, Susan Macleod, Guillaume Rocheron, Bill Westenhofer | 獲獎 | |
實景影片最佳動畫角色 | Richard Parker – Erik De Boer, Sean Comer, Betsy Asher Hall, Kai-Hua Lan | 獲獎 | |
實景影片最佳虛擬場景 | Open Ocean – Jason Bayever, Sho Hasegawa, Jimmy Jewell, Walt Jones | 提名 | |
實景影片最佳FX模擬 | Storm of God – Harry Mukhopadhyay, David Stopford, Mark Williams, Derek Wolfe | 獲獎 | |
Ocean – Jason Bayever, David Horsley, Scott Townsend, Miles Vignol | 提名 | ||
劇情影片最佳合成特效 | Storm of God – Ryan Clarke, Jose Fernandez, Sean Oharas, Hamish Schumacher | 獲獎 | |
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獎[61]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最佳攝影 | Claudio Miranda | 獲獎 | |
女性影評人協會 | 最佳家庭電影 | Life of Pi – 捍衛聯盟共同獲得 | 獲獎 |
美國編劇工會獎[62]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參考資料
[編輯]- ^ LIFE OF PI. New York Film Festival.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 ^ Life of Pi (2012). The New York Times.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Life of Pi. AFI. [2013-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30).
- ^ LIFE OF PI (2012). Turner Classic Movies.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4).
- ^ Life of Pi.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ubscription Seri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6.0 6.1 6.2 6.3 Life of Pi. Box Office Mojo. [201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6).
- ^ 存档副本.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2).
- ^ McClintock, Pamela. Indian teen newcomer gets 'Life of Pi' lead. Variety. October 25, 2010 [201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8).
- ^ Zeitchik, Steven; Horn, John. 'Life of Pi' suffers another blow. Los Angeles Times. May 27, 2010 [201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8).
- ^ 李安30億打造《奇幻漂流》 掐預算導演兼伙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年11月20日
- ^ 李安《少年Pi》首映备受好评 有望引进内地. Mtime時光網. 201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5).
- ^ 草根评李安《少年派》:美轮美奂意味深长. 新浪娛樂. 201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8).
- ^ 陈可辛《武侠》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电影. 網易娛樂. 201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2).
- ^ 新片《守护者联盟》《少年派》《希区柯克》. 新浪娛樂. 201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7).
- ^ 徐定遠. 片尾標語沒有動物受傷被爆不實. 中國時報. 2013-11-27 [2021-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Life of Pi. Box Office Mojo. [2018-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3).
- ^ 'Life of Pi' a surprise success story around the wor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3.2.18 Los Angeles Times
- ^ 少年Pi上映首日 登全台票房冠軍. 自由時報. 2012-11-22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少年PI》連霸5天奪冠 《寒戰》勇破4千萬. NOWnews. 201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 ^ 20.0 20.1 許世穎. 票房車拚/《少年PI》再創新高 全台勇破1.8億. NOWnews. 201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少年PI》3週連冠 《惡之教典》殺破百萬. NOWnews.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哈比人》新片冠軍 《少年PI》週末逆轉勝. NOWnews. 201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 ^ 23.0 23.1 許世穎. 票房車拚/今年唯一!《少年PI》光榮五連霸!. NOWnews.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少年PI》再創奇蹟 上映八週重登冠軍!. NOWnews. 2013-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 ^ 許世穎. 台灣之光凱旋歸國 李安導演下週返台. NOWnews. 201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 ^ 1119-1125内地票房:《少年派》4天过亿. [201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7).
- ^ 《少年派》打破冯小刚不败身 中国超美国票房. 時光網. 2012-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4) (中文(簡體)).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貓眼票房
- ^ The Nominees. OSCAR. 2013-01-10 [201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0).
- ^ 2nd AACTA International Awards Nominees. AACTA. 2013-01-09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9).
- ^ 2012 EDA Award Winners. awfj.org. 2013-01-07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0).
- ^ Nominees for 63nd Annual ACE Eddie Awards. ace-filmeditors.org. 2013-01-14 [201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2).
- ^ AFI AWARDS 2012. 2012-12-06 [201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2).
- ^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Award Nominations. ASC. 2013-01-09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4).
- ^ Annie Awards: ‘Rise Of The Guardians’, ‘Wreck-It-Ralph’, ‘Brave’. 2013-02-02 [2013-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3).
- ^ 17th ANNUAL ADG AWARDS NOMINATIONS ANNOUNCED. adg.org. 2013-01-03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5).
- ^ E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Nominations in 2013. BAFTA. 2013-01-09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1).
- ^ 18TH ANNUAL 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S NOMINATIONS. 2012-12-14 [2012-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2).
- ^ 2012 Chicago Film Critics Awards.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1).
- ^ 65th Annual DGA Awards Nominations Announced. dga.org. 2013-01-09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9).
- ^ 2013 Golden Globe Nominations.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4).
- ^ 2013 Golden Reel Award Nominees: Feature Films. mpse.org. 2013-01-18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9).
- ^ Houston Film Critics Society announces its nominees. chron.com. 2012-12-17 [201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2).
- ^ "Life of Pi" Director Ang Lee to Receive Harold Lloyd Award at International 3D Society Creative Arts Awards. sys-con.com. 2012-12-04 [2012-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 ^ IFMCA Winners 2012. ifta.ie. 2013-02-21 [2013-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5).
- ^ The 10th Annual Irish Film & Television Awards 2013. ifta.ie. 2013-01-22 [201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2).
- ^ 'The Master' Leads Kansas City Film Critics' Winners.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9).
- ^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2012 Awards.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7).
- ^ 'Amour' sweeps London Critics' Circle Awards. Yahoo. 2013-01-21 [2013-01-21].[永久失效連結]
- ^ New York Film Critics Online Hail 'Zero Dark Thirty'.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2-12-09 [201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 ^ 2012 Awards (16th Annual). ofcs.org. 2013-01-07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 ^ Tom Hooper & Mychael Danna to be honored at the 24th annual palm spring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wards gala. psfilmfest.org. 2012-12-18 [201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4).
- ^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2012 Annual Awards.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8).
- ^ 2013 PRODUCERS GUILD AWARD WINNERS. producersguild.org. 2013-01-28 [2013-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9).
- ^ Scripter Award nominees. LA times. 2013-01-17 [201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 ^ 2012 Nominees. [2012-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6).
- ^ The Hobbit, Life of Pi and Skyfall Top Saturn Awards Nominations. [2013-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3).
- ^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Argo' Best of 2012; 'Zero Dark Thirty,' 'Lincoln' Runners-Up. 2012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1).
- ^ St. Louis Critics Announce 2012 Award Winners.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1).
- ^ ES Awards 2013: 'Life of Pi' Wins Top Prize. visualeffectssociety.com. 2013-02-05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6).
- ^ The 2012 WAFCA Awards. 2012-12-10 [2012-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 ^ Writers Guild Awards Nominees. wga.org. 2013-01-04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