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費夫曼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爾斯·費夫曼 | |
---|---|
出生 | 1949年4月18日 (75歲)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教育程度 | 博士 |
母校 | |
職業 | 數學家、大學教師 |
獎項 | 菲爾茲獎、博謝紀念獎、斯特凡·伯格曼獎、艾倫·T·沃特曼獎 |
查爾斯·路易斯·費夫曼(英語:Charles Louis Fefferman,1949年4月18日—),美國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菲爾茲獎得主。
他在數學分析的工作,使他在1978年獲菲爾茲獎。他的著名成果有,將多複變分析在低維的結果,推廣到一般維數。他的研究包括偏微分方程、傅立葉分析、數學物理、流體動力學、類神經網絡、數理金融學、譜分析等。
費夫曼是神童:15歲以德文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17歲從馬里蘭大學以物理和數學學士畢業。在埃利亞斯·施泰因指導下,20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他在22歲獲得芝加哥大學聘為教授,是在美國大學中獲任為教授最年輕的人,24歲轉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直到現在。 1976年獲得艾倫 沃特曼獎,1978年獲得數學最高殊榮菲爾茲獎(年僅29歲),197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2017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
外部連結
[編輯]沃爾夫數學獎得主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1936年 | |
---|---|
1950年 | |
1954年 | |
1958年 | |
1962年 | |
1966年 | |
1970年 | |
1974年 | |
1978年 | |
1982年 | |
1986年 | |
1990年 | |
1994年 | |
1998年 | |
2002年 | |
2006年 | |
2010年 | |
2014年 | |
2018年 | |
2022年 | |
博謝紀念獎獲得者 |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隱藏分類: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資訊框完全來自維基數據的條目
- 使用Infobox person Wikidata模板的條目
- 自2015年8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
- 自2015年8月所有無來源的生者傳記條目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B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ATHS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ZBMATH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