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比爾德
外觀
瑪麗·比爾德 DBE FSA FBA | |
---|---|
出生 | 英國什羅普郡溫洛克 | 1955年1月1日
獎項 |
|
學術背景 | |
母校 |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 |
論文 | The state religion in the late Roman Republic: a study based on the works of Cicero(1982) |
博士導師 | 約翰·A·克魯克 |
學術工作 | |
學科 | 古典學 |
副學科 | |
研究機構 | |
著名作品 | 《相約古羅馬》 《SPQR》 |
維尼弗雷德·瑪麗·比爾德女爵士(英語:Dame Winifred Mary Beard,1955年1月1日—),英國古典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知名於對古羅馬的研究。2018年受封女爵士[1]。
生平
[編輯]1955年1月1日生於什羅普郡溫洛克[2]。她的母親喬伊斯·艾米麗·比爾德是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3]。她的父親羅伊·比爾德在什魯斯伯里從事建築工作[3]。
他在什魯斯伯里高中(女子學校)上學[4]。她跟隨弗蘭克·麥克伊克蘭學習詩歌[5]。為了賺一些零花錢,她參加了考古夏令營活動[2]。
18歲入讀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她之前曾考慮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但得知大學該學院沒有女性獎學金時便放棄了[2]。她一直在學院深造,1982年獲博士學位,論文《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國教:基於西塞羅作品的研究》。
1979年至1983年,她在倫敦國王學院擔任助教。1984年回到劍橋,成為古典學院唯一的女講師[3]。次年出版與同事米高·克勞福德的合著《共和國晚期的羅馬》[6]。她長期擔任《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的古典學編輯。她也活躍於互聯網,與英國廣播公司合作拍攝了古羅馬文明紀錄片《相約古羅馬》等。
2004年,她成為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7]。2008年至2009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客座教授[8]。2013年擔任皇家藝術研究院古典文學教授[9]。
榮譽
[編輯]- 美國古文物學會會員(2005年)[10]
- 沃爾夫森歷史獎(2008年)[11]
- 美國考古研究所通訊會員(2009年)[12]
-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2010年)[13]
- OBE勛銜(2013年)[14]
-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2013年)[15][16]
- 博德利獎章(2016年)[17]
- 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社會科學獎(2016年)[18]
- 聖安德魯斯大學名譽博士(2013年)[19]
-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名譽博士(2017年)[20]
- 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名譽博士(2018年)[21]
- DBE勛銜(2018年)
- 耶魯大學名譽博士(2019年)[22]
中文譯本
[編輯]- 古罗马的笑:演说家、弄臣和猴子. 由王迪翻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59828989.
-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 由劉漪翻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ISBN 9787201142722.
- 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 由熊宸; 王晨翻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13925242.
-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 由王晨翻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13922494.
- 当代学术入门:古典学. 由董樂山翻譯.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38250282.
參考資料
[編輯]- ^ 第62310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9 June 2018.
- ^ 2.0 2.1 2.2 McCrum, Robert. Up Pompeii with the roguish don. The Guardian. 2008-08-24 [2015-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6).
- ^ 3.0 3.1 3.2 BEARD, Prof (Winifred) Mary. Debrett's. 2008 [200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6).
- ^ Laity, Interview by Paul. A life in writing: Mary Beard, Britain's best-known classicist. The Guardian. 2007-11-10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McCrum, Robert. Interview with Mary Beard, the classical world's most provocative figure. The Observer. 2008-08-23 [2017-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6).
- ^ Beard, Mary; Crawford, Michael. Rome in the Late Republic: Problems and Interpretations. London: Gerald Duckworth. 1985.
- ^ Appointments, reappointments, and grants of title. 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2005-03-02,. CXXXV.20 (5992)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7).
- ^ The Sather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epartment of Classics. [200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8).
- ^ Clark, Nick. Mary Beard named as Royal Academy of Arts professor of ancient literature. The Independent. 2013-04-10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4).
- ^ List of Fellows (B). 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Lond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4).
- ^ Thorpe, Vanessa. Mary Beard: the classicist with the common touch. The Guardian. 2012-04-29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 ^ Corresponding Members.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2018-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英語).
- ^ Professor Mary Beard. British Academy. [2018-03-05].
- ^ 第60367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29 December 2012.
- ^ Reach, Kirsten. NBCC finalists announced. Melville House Publishing. 2014-01-14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Announcing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Awards Finalists for Publishing Year 2013.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2014-01-14 [2017-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5).
- ^ Mary Beard joins list of famous names including Stephen Hawking and Hilary Mantel to receive Bodleian Libraries medal. Oxford Mail. 2016-02-22 [2016-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 List of Laureates: Mary Beard. FPA. Fundación Princesa de Asturias. [2017-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 ^ Honorary Graduates.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7).
- ^ Mary Beard : UC3M. UC3M. 2017-09-04 [201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Honorary Doctorates for Daniel Dennett, Mary Beard, Stephen Pacala and Jeroen Brouwers.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Honorary degree recipients for 2018 announce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