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刺史部
外觀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國 前206—前111 | ||||||||
西漢交趾刺史部 前111—8 | ||||||||
交趾刺史部(鄧讓割據) 8-30 | ||||||||
東漢交趾刺史部 30—191 | ||||||||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據)191—226 | ||||||||
孫吳廣州 226—280 | ||||||||
晉朝廣州 280—420 | ||||||||
劉宋廣州 420-479 | ||||||||
蕭齊廣州 479-502 | ||||||||
蕭梁廣州 502-557 | ||||||||
陳朝廣州 557-589 | ||||||||
冼馮政權 589—689 | ||||||||
唐朝嶺南道 689—907 | ||||||||
後梁嶺南道 907—917 | ||||||||
南漢 917—971 | ||||||||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權1354–1368 | ||||||||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 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 1917–1921 •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1921–1922 •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3–1925 • 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 1931–193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至今 |
交趾刺史部,東漢末年時改稱交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龍編縣(今越南河內市東),東漢末年遷往廣信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中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福建省漳州市大部份地方,以及越南的北部、中部一帶。
名稱由來
[編輯]「交趾」一詞出現始於漢代以後,意指「遂交南方,為子孫基址」(《太平御覽》卷157引應劭《漢官儀》),大體指南嶺以南的大片區域。漢武帝南平百越後,置交趾。勞幹解釋說:「漢代所以特設交趾朔方者,因胡越二者早已為漢大患,武帝用不少武力,始得奪此二地於胡越之手,自然對之特別注意,蓋國之重鎮也。」(顧頡剛《兩漢州刺考》引勞幹說)
二說是來自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西漢交趾刺史部
[編輯]西漢時,領南海郡、蒼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阯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9個郡。
新朝交州
[編輯]西漢元始五年,王莽奏請將十三州改為十二州,[1] 至新朝始建國四年又改為九州。
東漢交趾刺史部
[編輯]東漢時,領南海郡、蒼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7個郡,東漢末置高涼郡、寧浦郡等郡。
首長列表
[編輯]- 鄧勛(漢元帝、漢成帝時)
- 楊宣(漢成帝末年)
- 鄧讓(新末東漢初)
- 蔣某(東漢初或中葉)
- 樊演(137年、東漢順帝永和二年)
- 張喬(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
- 周敞(140年、東漢順帝永和五年)
- 夏方(144年、東漢順帝建康元年)
- 楊扶(漢順帝、漢桓帝時)
- 侯輔(162年、東漢桓帝延熹五年)
- 葛祗(165年、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 張磐(165年—166年、東漢桓帝延熹八年至九年)
- 周乘(漢桓帝、漢靈帝時)
- 祝恬
- 朱儁(178年—181年、東漢靈帝光和元年至四年)
- 賈琮,於中平元年(184年),擔任交阯刺史;後來遷任冀州刺史。[2]
- 李進(漢靈帝中平年間)
- 僮尹(漢靈帝前)
- 蹇蘭(漢靈帝時)
- 丁宮(漢桓帝、漢靈帝時)
- 朱符(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3]
- 張津(201年、漢獻帝建安六年)[3]
- 賴恭(劉表任命)[3]
- 綦毋闓(劉表任命)
- 步騭,於210年起,擔任交州刺史[4]
- 呂岱,於220年起,擔任交州刺史,代替步騭[4]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揚雄《十二州箴·交州牧箴》
- ^ 《後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 ^ 3.0 3.1 3.2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士燮》:「交州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州郡擾亂......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漢聞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闚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
- ^ 4.0 4.1 《三國志•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步騭》:「建安十五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震……延康元年,權遣呂岱代騭。」
來源
[編輯]書籍
[編輯]-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