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坎底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坎底語
(တဲး)ၵမ်းတီႈ / (တဲး)ၵံးတီႈ
區域緬甸印度
族群坎底人
母語使用人數
1.3萬 (2000–2007)[1]
語系
壯侗語系
文字緬文
(坎底變體,
稱作Lik-Tai)[2]:16
語言代碼
ISO 639-3kht
Glottologkham1290[3]
ELPKhamti
伊塔那噶Jawaharlal Nehru博物館的坎底人立體模型。

坎底語(Khamti language)是緬甸和印度一種西南部台語支語言,使用者是坎底人

使用人口

[編輯]

緬甸實皆省密支那附近有3500坎底語使用者,克欽邦葡萄縣有4500使用者(均截至2000)。印度阿薩姆邦阿魯納恰爾邦堤戎河河谷、納拉延普爾和布拉馬普特拉江北岸有5千使用者(截至2007)。

坎底語3種方言有:北緬甸方言、阿薩姆方言、辛加靈方言。所有坎底語使用者都是雙語者,主要的第二語言是阿薩姆語和緬甸語。[4]

名稱

[編輯]

坎底語據拼寫的不同,有以下寫法:Hkamti, Khampti, Khamti Shan, Khampti Shan, Khandi Shan, Kam Ti, Tai Kam Ti, Tai-Khamti, Kamti, Hkampti Shan和Khampti Sam。[4]「坎底」意為「金地」。

歷史

[編輯]

坎底語似乎從上緬甸莫岡周邊地區起源。[5]許多坎底人向東北遷徙到拉金普縣。在1850年,有300–400名坎底人定居在阿薩姆邦。[6]

音系

[編輯]

聲母

[編輯]

坎底語有下列聲母:[2][7]

唇音 齒齦音 硬顎音 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c k ʔ
送氣
鼻音 m n ɲ ŋ
擦音 s h
邊音 l
顫音 r
半元音 w j

注意:只有緬甸方言有硬顎鼻音/ɲ/和R音/r/。[7]

韻尾

[編輯]

坎底語有下列韻尾:

唇音 齒齦音 硬顎音 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k ʔ
送氣
鼻音 m n ŋ
半元音 j w

-[w]在前元音和[a]-前,-[j]出現在後元音和[a]-後。[2]

元音

[編輯]

緬甸坎底語有下列元音:[7]

前元音 後元音
展唇元音 展唇元音 圓唇元音
短元音 長元音 短元音 長元音 短元音 長元音
閉元音 i i: ɯ ɯ: u u:
中元音 e ɤ o
開元音 ɛ a a: ɔ
雙元音 ia ua

聲調

[編輯]

坎底語有5個聲調:低降調/21/、中升調/34/、中降調/42/、高升調/53/~[33]和高平調/55/~[44]。[7]

語法

[編輯]

句法

[編輯]

不同於其他台語,坎底語語序是SOV。[8]:174-178

名詞

[編輯]

名詞有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9]

普通名詞

[編輯]

普通名詞可通過加後綴/nai1 khau/變成複數。普通名詞可通過量詞分類,如通用的/an3/,用於人的/ko1/和用於動物的/to1/。[9]

專有名詞

[編輯]

人名和地名屬於專有名詞。坎底語人名前綴取決於社會階層或此人的狀態;前綴分性。「小姐」的前綴是/na:ng4/,「先生」的前綴是/tsa:i3/。前綴/tsau2/或/tsau2 nuai/用於表示敬意,指稱高階級「先生」。[9]

代詞

[編輯]

坎底語代詞分單數、雙數和複數3種數。雙數形式和第一人稱複數形式進一步被劃為包含式和排除式。[9]

第1人稱 2 3
包含式 排除式
單數 /kau3/ /maeu4/ /man4/
雙數 /ha:4/ /hang4 khe:u/ /suang khe:u/ /suang kha:/
複數 /haw1/ /tu:3/ /su3/ /khau/

指示詞

[編輯]

坎底語指示詞如下:[9]

指示詞 單數 複數
近指 /an3 nai1/「這」 /an3 nai1 nai1 khau/「這些」
鄰指 /amaeu4 nai1/「你身邊那個」 /amaeu4 nai1 khau/「你身邊那些」
遠指 /an3 pu:n nai1/「那」 /an3 pu:n nai1 nai1 khau/「那些」

書寫系統

[編輯]

泰國坎底人有自己的書寫系統,稱作「Lik-Tai」,帕基人艾吞人也用這種文字。[2]它與緬文變體緬甸北撣文很像,有些字母的形狀用了不同的寫法。[7]他們的文字自一百年前就與Lik Hto Ngauk 文顯著不同。有35個字母,其中有17個輔音字母和14個元音字母。這種文字傳統上在寺廟教授,內容是三藏本生、教義和哲學、歷史、法律法規、占星術和手相術等等。第一本書在1960年出版。在1992年由泰文學委員會編輯。在2003年它再一次經北緬甸和阿魯納恰爾邦學者調整了聲調標記,形成現在的版本。

輔音

[編輯]
  • က - ka - k - [k]
  • ၵ - kha - kh - [kʰ]
  • ꩠ - ga - g - [ɡ]
  • ၷ - gha - gh - [ɡʱ]
  • င - nga - ng - [ŋ]
  • ꩡ - ca - c - [t͡ʃ], [t͡s]
  • ꩢ - cha - ch - [t͡ʃʰ], [t͡sʰ]
  • ꩣ - ja - j - [d͡ʒ], [d͡z]
  • ꩤ - jha - jh - [d͡ʒʱ], [d͡zʱ]
  • ꩥ - nya - ny - [ɲ]
  • ꩦ - ṭa - ṭ - [ʈ]
  • ꩧ - ṭha - ṭh - [ʈʰ]
  • ꩨ - ḍa - ḍ - [ɖ]
  • ꩩ - ḍha - ḍh - [ɖʱ]
  • ၼ - ṇa - ṇ - [ɳ]
  • တ - ta - t - [t]
  • ထ - tha - th - [tʰ]
  • ၻ - da - d - [d]
  • ꩪ - dha - dh - [dʱ]
  • ꩫ - na - n - [n]
  • ပ - pa - p - [p]
  • ၸ - pha - ph - [pʰ]
  • ၿ - ba - b - [b]
  • ၹ - bha - bh - [bʱ]
  • မ - ma - m - [m]
  • ယ - ya - y - [j]
  • ꩳ or ရ - ra - r - [r~ɹ][10]
    • ြ ([ɾ])詞中,如ၸြႃ (phraa,「佛」)
  • လ - la - l - [l]
  • ဝ - wa - w - [w~v]
  • ꩬ - sa - s - [s]
  • ꩭ - ha - h - [h]
  • ꩮ - ḷa - ḷ - [ɭ]
  • ꩯ - fa - f - [f]
  • ꩲ - za - z - [z]
  • ꩱ - xa - x - [x]
  • ꩴ - oay - oay - [oaʲ]
  • ꩵ - qn - qn - [qⁿ]
  • ꩶ - hm - hm - [mʰ]
  • ဢ - a - a - [ʔ][11]

元音

[編輯]
  • ႊ - a - [a]
  • ၢ - ā, aa - [aː]
  • ႃ - ā - [aː]
  • ိ - i - [i]
  • ီ - ī - [iː]
  • ု - u - [u]
  • ူ - ū - [uː]
  • ေ - e - [eː]
  • ူဝ် - o - [oː]
  • ဲ - ai - [ai][12]
  • ၢဲ - aai - [aːi]
  • ဝ် - au - [au]
  • ်ွ - au - [au]
  • ၢဝ် - aau - [aːu]
  • ံ - aṁ - [(a)ŋ̊][11]
  • ႄ - ae - [ɛ]
  • ေႃ - aw - [ɔ]
  • ွ - aw - [ɔ]
  • ိဝ် - iu - [iu]
  • ႅ - ia - [ia]
  • ႅဝ် - iau - [iau]
  • ျႃ - iaa - [iaː]
  • ိူ - oe - [ɤ]
  • ွဲ - oi - [oi]
  • ွ - ua - [ua]
  • ဴွ - uai - [uai]
  • ွႃ - uaa - [uaː]
  • ေူ - ui - [ui]
  • ို - ue - [ɯ]
  • ိုဝ် - uee - [ɯː][13]
  • ုဝ် - uo - [wo]
  • ႂ် - aue - [aɯ]
  • ိုဝ် - uea - [ɯa][14]

聲調與其他變音符號

[編輯]

以ဢ為例,

  • 1調[21]:
    • 對閉音節,包括單獨的輔音- ဢႉ
    • 其他的是- ဢႇ
  • 2調 [34] - ဢႛ
  • 3調 [42] - ဢႈ
  • 4調 [53] - ဢး - 語流中可能是[33]。
  • 5調:
    • 短開音節 - ဢႚ [44] (罕見)
    • 其他 - ဢ [55] (無標)
  • ဢ် - 搭達點畫 - 韻尾輔音使原有元音清化[11]
  • ꩰ - 複寫

閱讀更多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坎底語於《民族語》的連結(第18版,2015年)
  2. ^ 2.0 2.1 2.2 2.3 Diller, Anthony. Tai languages in Assam: Daughters or Ghosts. Papers on Tai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s. 1992. 
  3.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Khamt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 4.0 4.1 Khamti. Endangered Languages Project. [2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5. ^ Khamti. Khamti - A Language of Siamese-Chinese sub-family. [7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0). 
  6. ^ Needham, J.F. Outline Grammar of the Khamti Language. Government Printing, Burma. 1894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7. ^ 7.0 7.1 7.2 7.3 7.4 Inglis, Douglas. Myanmar-based Khamti Shan Orthography.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2017. 
  8. ^ Wilaiwan Kanittanan. 1986. Kamti Tai: From an SVO to an SOV language. In Bhadriraju Krishnamurti (ed.), South Asian Languages: Structure, Convergence and Diglossia.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9. ^ 9.0 9.1 9.2 9.3 9.4 Inglis, Douglas. Nominal Structure in Tai Khamti. www.academia.edu. 2007 [13 June 2020]. 
  10. ^ Ben Mitchell. Notes on Khamti (PDF). 20162-notes-khamti.pdf. [26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30). 
  11. ^ 11.0 11.1 11.2 Khamti alphabet and language. Omniglot. [26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12. ^ 存档副本 (PDF).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20). 
  13. ^ INGLIS, Douglas. Myanmar-based Khamti Shan Orthography. Academia.edu.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8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14. ^ [ွဲ THE TRADITIONAL DRESS OF TAI KHAMTI BOYS] 請檢查|url=值 (幫助). Tai Khamti. [26 January 202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