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3月5日) |
李白 | |||||||||||||||||
---|---|---|---|---|---|---|---|---|---|---|---|---|---|---|---|---|---|
詩人 | |||||||||||||||||
朝代 | 盛唐 | ||||||||||||||||
姓 | 李 | ||||||||||||||||
名 | 白 | ||||||||||||||||
字 | 太白 | ||||||||||||||||
號 | 青蓮居士 | ||||||||||||||||
出生 | 701年5月19日 武周綿州(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或武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 吉爾吉斯楚河州托克馬克市附近) | ||||||||||||||||
逝世 | 762年11月30日 唐江南西道宣州(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 (61歲)||||||||||||||||
| |||||||||||||||||
著作 | |||||||||||||||||
《李太白集》 | |||||||||||||||||
李白[註 1](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李白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一說其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一說先人隋末被竄於碎葉,出生於碎葉,屬武周安西都護府(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1],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註 2]。被賀知章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2]。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生平
早年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3],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野史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李世民族滅而逃往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門之變後全數被害,留有親生後嗣的可能性很小。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李白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4]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主要有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5]青蓮鄉(今青蓮鎮)和西域的碎葉(Suyab,位於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6]這兩種說法,其中後一種說法認為李白直到四歲時(705年)才跟隨他的父親李客遷居蜀地,入籍綿州。李白自四歲(705年)接受啟蒙教育,從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7],開元三年時十四歲(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觀奇書,做賦凌相如」。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約在四川省昌隆縣北五十里處)大明寺讀書。二十五歲時隻身出四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中年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武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8][9]。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註 3]。天寶三年(744年)「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離開長安。
晚年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屆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10]。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參見李璘之亂)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去世
《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召李白,但李白當時已去世。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病死的[11];皮日休在詩作中記載,李白是患「腐脅疾」而死的[12]。
《舊唐書》則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中國民間有「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裏撈月而溺死[13][14][15];在民間的求籤活動中亦有「太白撈月」一籤文,乃是下下籤[16]。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大量的詩歌,絕大多數已散佚[17],流傳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許多題材都有名作出現,而且因為際遇的不同,每個時期的詩風都有所不同。
詩歌
李白在所有詩歌體裁都有千古絕唱。李白鍾好古體詩,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18]、五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
- 古詩
沈歸愚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湧,白雲從空,隨風便滅,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代表作有:《春思》、《俠客行》、《古朗月行》、《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望鸚鵡洲懷禰衡》、《贈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獨酌》四首、《古風》五十九首、《擬古》十二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把酒問月》、《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夢游天姥吟留別》、《金陵酒肆留別》、《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江上吟》、《扶風豪士歌》、《梁園吟》、《鳴皋歌送岑徵君》、《南陵別兒童入京》、《金陵西樓月下吟》、《三五七言》。
- 樂府詩
胡應麟《詩藪》評:「樂府則太白擅其古今。」代表作有:《關山月》、《子夜吳歌》四首、《長干行》、《妾薄命》、《遠別離》、《蜀道難》、《將進酒》、《長相思》二首、《行路難》三首、《梁父吟》、《烏夜啼》、《烏棲曲》、《襄陽歌》、《上留田》、《戰城南》、《飲馬長城窟行》。
- 絕句
李攀龍《唐詩選》評:「太白五七言絕句 ,實唐三百年一人。」胡元瑞評:「太白五言如靜夜思、玉階怨等,妙絕古今。」沈德潛《唐詩別裁》評:「七言絕句 ,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絃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代表作有:
五言:《靜夜思》、《玉階怨》、《怨情》、《獨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陸判官往琵琶峽》、《自遣》、《勞勞亭》、《哭宣城善釀紀叟》、《重憶賀監》、《夜宿山寺》。
七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長門怨》二首、《望廬山瀑布》其二、《春夜洛城聞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贈汪倫》、《望天門山》、《清平調》三首、《橫江詞》六首、《山中問答》、《客中作》、《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山中與幽人對酌》。
- 律詩
明姚鼐評:「盛唐人,蟬也。太白則仙也,於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異之思,此獨成一境者。」李白的七言律詩寫得較少,只有十餘首,但也有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登金陵鳳凰臺》。代表作有:
五言:《太原早秋》、《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別》、《聽蜀僧濬彈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懷古》、《塞下曲》六首、《宮中行樂詞》十首(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謝公亭》、《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送友人入蜀》、《訪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過崔八丈水亭》、《贈錢徵君少陽》。
七言:《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別中都明府兄》、《別匡山》。
- 詞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憶秦娥》與《菩薩蠻》。也有少數人懷疑不是李白所作。
辭賦
魏顥《李翰林集序》:白入翰林,名動京師,《大鵬賦》時家藏一本。
代表作有:《大鵬賦》、《明堂賦》、《大獵賦》、《劍閣賦》、《擬恨賦》、《惜餘春賦》、《愁陽春賦》、《悲清秋賦》。
散文
- 序文
代表作有:《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 表書
代表作有:《與韓荊州書》
書法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縱28.5公分、橫38.1公分。行草書5行,共25字。天寶三年,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見,與高適等結伴同遊濟源王屋山,登臨王屋山華蓋峰南麓的陽台宮後,寫下此帖。細品此帖,筆法超放,如游龍翔鳳,迅如奔雷、疾如掣電;出規入矩、飛舞自得。與其瀟灑奔放、豪邁俊逸之人品詩風相為表裏,堪稱稀世珍寶。
現帖引首被乾隆帝用楷書題了「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則用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元代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和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風格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遊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評價及地位
李白詩歌取材廣闊,想像豐富,豪邁奔放,為唐詩冠冕。後世詩人如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代的高啟、清代的龔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詩歌的影響。
唐
唐代詩人皮日休認為李白文字磊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他的作品時「神馳八極」、「心懷四溟」,一般人寫不出來。[19]李陽冰對此認為李白非聖賢之書不讀,所以他的文字優美地像天上神仙講出來的話,在近千年來只有李白可以如此。[20]
賀知章讚嘆李白是「天上謫仙人」(從天界被貶到凡間的仙人)。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可以「驚風雨」、「泣鬼神」[21],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22]
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韻》,詩中有「李杜詩篇敵」之句。元稹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並尊李、杜者。[23]不過元稹仍認為杜甫之詩較李白佳,因此被視為「李杜優劣論」之始祖。[24]但韓愈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二人都很偉大[25]。韓愈也曾感嘆「少陵無人謫仙死」。[26]
白居易有《李白墓》詩,憑弔李白「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27]但在《與元九書》則對李、杜有均有批評:「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然撮其《新婁》、《石壕》諸章,亦不過三四十。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
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蓋聖於詩者也。 」
曾鞏《代人祭李白文》:「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尤壯 。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
蘇軾《戲徐凝瀑布詩》:「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黃庭堅:「太白歌詩,超越六代,與漢、魏樂府爭衡 。 」
蘇轍在《詩病五事》中認為李白的詩:「 類其為人,駿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 」
王安石編《四家詩集》時將李白殿後[28],說李白詩歌「不知變也」。[29]對此,張戒《歲寒堂詩話》為李白辯護:「王介甫雲:白詩多婦人,識見污下。介甫之論過矣。孔子刪詩三百,說婦人者過半,豈可亦謂識見污下耶」。
金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其十五:「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明
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李太白宗風(國風)騷(離騷)及建安七子,其格極高,其變化若神龍之不可羈。」
楊慎:「太白為古今詩聖。」
王世貞《藝苑卮言》:「五七言絕,太白神矣,七言歌行聖矣。」、「太白五言冠絕古今。」
清
方植之:「太白當希其發想超曠,落筆天縱,章法承接,變化無端,不可以尋常胸臆摸測。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瑤臺降闕,有非地上凡民所能夢想及者。」
影響
文學
- 美國詩人查爾斯·萊特的詩歌《Portrait of the Artist with Li Po》。
- 美國詩人詹姆斯·萊特的詩集《The Branch Will Not Break》受到李白影響。
- 美國小說家約翰·史坦貝克於小說《Cannery Row》用李白的詩歌為小說作結束。
- 當代詩人余光中著有《尋李白》。
繪畫
漫畫
音樂
- 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根據《中國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詩歌(德語譯本),譜寫成大型聲樂交響曲《大地之歌》。
- 流行歌手李榮浩創作流行歌曲《李白》,成為其代表作。
- 香港重金屬樂隊慘慘豬的歌曲《將進酒》,其中歌詞即改編自李白同名詩歌。
天文
紀念
- 2011年2月28日Google在中國的網站首頁放置塗鴉紀念李白生日[34]。
-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傳說
傳說李白的母親懷孕前,夢到太白金星鑽進自己的肚子裏面,不久後懷上了李白,因此將李白命名為白,字太白。
據宋代祝穆《方輿勝覽》載,傳說李白在象耳山中讀書時未有成績就想放棄,渡過一溪,見到一名老婦磨鐵杵,就問她磨來做甚麼,老婦回答說要磨成針。於是李白悟到學習像把鐵杵磨成針那樣有恆心,於是回去努力讀書。[35]
民間盛傳李白醉酒時在「水裏撈月」,因而溺死 [36],由於這個傳說,而尊奉他為海神水仙王之一,認為文豪李白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員、漁民及水上貿易商旅。
小說《警世通言》、《今古奇觀》、《隋唐演義》中,將《新唐書·李白傳》中的記載「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擴寫成詳細的故事。說李白於并州遊玩時,見到一輛囚車經過,一問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聲威大震的郭子儀,時為校尉,隸屬名將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計欲破賊,不巧因風勢逆吹,反燒到自軍軍餉,遂而獲罪待刑。李白見之,立即保釋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一個中興名將。後來郭子儀為報恩於李白獲罪後力保李白免死,李白後得到赦免。
家族
父母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名叫李客,為任城尉。
妻[37]
情人
- 劉氏,同居後分手,以乘船離開
- 東魯某氏
子女 [38]
學術考證
馮承鈞於《唐代華化蕃胡考》中,根據李白生於碎葉城,家族曾於條支生活等記載,認為他是胡人[40]。陳寅恪則認為李白之父為西域胡人[41]。胡懷琛在中《李太白的國籍問題》認為李白為突厥化的漢人。
文獻
詩文集及註解
李白生前並未為自己編修文集,臨終前,李白將詩文稿交予族叔李陽冰,李白沒後,李陽冰為李白整理編成《草堂集》,並為其作序,《草堂集》今已亡佚。後世李白詩文集皆後人重新收集所得。
中國有許多文人為李白的作品評論、註釋。節錄如下:
- 南宋楊齊賢注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只注詩。
- 元代蕭士贇的《分類補註李太白集》二十五卷,只注詩。
- 明代胡震亨的《李詩通》二十一卷,只注詩。
- 清代王琦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詩文合注,是當時李白詩文集中最完備的注本,亦是現今最通行的李白詩文集版本。
- 現代詹鍈校注《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
- 現代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
- 現代郁賢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
其他收有李白詩文的文集:
生平傳記
中國也有許多文人為李白立傳。節錄如下:
- 李白自述,如《贈張相鎬》詩、《為宋中丞自薦表》、《與韓荊州書》。
- 李陽冰《草堂集序》(作於李白死之寶應元年,即762年)。李陽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臨終前將詩文稿託付給李陽冰,其文可信度極高。
- 范傳正《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范傳正是李白墓所在地的地方長官,曾與李白的兩個孫女交談,並見到李白之子的手跡,其文可信度也相當高。
- 魏顥《李翰林集序》(作於上元二年即761年)。
- 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墓碣記》。
新、舊唐書中的李白本傳不是第一手資料,基本為根據以上諸文撰寫,且有錯誤,在李白研究中的權威性較低。其他各種研究所依據的史料也不外乎以上幾種。
《舊唐書·李白傳》「在敘述李白籍貫家世以及主要經歷等關鍵問題上都有錯誤和嚴重失實」,歷代都有學者指出,今人郁賢皓著有《〈舊唐書·李白傳〉訂誤》一文進行了完整總結。新唐書改正了舊唐書中的一些錯誤,但也因襲了一些錯誤。
註釋
- ^ 「白」今統讀「ㄅㄞˊ」(白讀),但早期有文讀音「ㄅㄛ」。英文為Li Bai,但也常按早期文讀音譯為Li Po或Li Bo,其名字的日語讀音Ri Haku在西方文獻也有使用。
- ^ 如元稹《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並序》。或稱大李杜以別於有「小李杜」之稱的李商隱和杜牧。
- ^ 「力士脫靴」始見於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唐人李濬《松窗雜錄》記載「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謂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深然之。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舊唐書》僅記載李白待詔翰林之後,「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余。《新唐書》對此描述基本同於《舊唐書》,補充了「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妃,帝欲官白,妃輒沮之。」裴斐認為高力士在玄宗朝,就連李林甫當宰相都得走他後門,肅宗在東宮時呼為二兄,諸王公主皆呼為阿翁,附馬輩則呼之為爺,到天寶初已進封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脫靴也是不可思議的事!……無論奉詔作詞、侍從游宴或是書懷酬贈,都顯得異常拘謹,說明他對自己當時的身份和處境十分清醒,實無可能做出那種荒唐事。李濬在《松窗雜錄》的小序中說:「憶童兒時即歷聞公卿間敘國朝故事,次兼多語遺事特異者……」可見《松窗雜錄》主要取自公卿的遞相傳述,而非宮廷正史。對力士諂僭李白一事的真偽,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辨析說:「巫山雲雨、漢宮飛燕,唐人用之已為數見不鮮之典實。……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艷冶,飛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賤之宮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諸子初不以此為忌耶?」輿所論極是。由此可見,該故事純系後人脫離當時語境的虛構,屬於傳奇無疑。
參考資料
- 參照
- ^ 中國華文教育網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新唐書·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 ^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 ^ 李白《爲宋中丞自薦表》
- ^ 魏顥《李翰林集序》
-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 ^ 李白《上安州裴長吏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 ^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四
- ^ 王讜:《唐語林》
- ^ 曾鞏在其《李白詩集後序》中強調李白晚年從永王璘一事是被逼的:「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璘迫致之」。蘇軾在《李太白碑陰記》中也說:「太白之從永王璘,當由迫脅。不然,璘之狂肆寢陋,雖庸人知其必敗也。太白識郭子儀之為人傑,而不能知璘之無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辯」。《朱子全書》說:「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更之,文人之沒頭腦乃爾...李白詩中說王說霸,當時人必謂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蕩,立見疏脫」。
- ^ 李陽冰《草堂集序》:「公暇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桂冠,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
- ^ 《李翰林詩》:「竟遭腐脅疾,醉魂歸八極。」
- ^ 王定保《唐摭言》說:「李白著宮錦袍,游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 ^ 辛文房《唐才子傳》說:「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 ^ 北宋梅堯臣《採石月贈郭功甫》說:「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 ^ 存档副本. [201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它人焉。
- ^ 明代胡應麟《詩藪》:「樂府則太白擅奇古今。」
- ^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則有李太白。」
-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不讀非聖之書,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 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新編《唐代文學史》。第十三章《元稹》。「現存唐人文獻中並尊李杜的第一人」。
- ^ 《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並序》:「詩人已來,未有如杜子美者。時山東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余觀其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奮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籬,況壺奧乎?」
- ^ 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云:「元稹作李杜優劣論,先杜而後李,韓退之不以為然,詩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為微之發也」。
- ^ 《石鼓歌》
- ^ 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邊李白墳,遶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 ^ 王鞏《聞見近錄》說:「 黃魯直嘗問王荊公:世謂《四家詩選》,丞相以歐、韓高於李太白耶?荊公曰:不然。陳和叔嘗問四家之詩,乘問筌示和叔,時書史適先持杜集來,而和叔遂以其所送先後編集,初無高下也。李、杜自昔齊名者也。何可下也。魯直歸,問和叔,和叔與荊公之說同」。
- ^ 《詩人玉屑》卷十四引《遁齋閒覽》記載 :「或問王荊公雲:公編四家詩,以杜甫為第一,李白為第四,豈白之才格詞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
- ^ this is Li Po laughing underground.
- ^ "Shakespeare, and Li Po , and Yeats, and 2-Eli -" "What's the use trying to be like them?"
- ^ "one sort of poetry" that "was full of beauty and longing; it exhaled, enervated and helpless, like Li Po," with other kinds of poems, that were "threats and vows."
- ^ Li Po.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NASA. [3 Jul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 ^ Bai's Birthday
- ^ 《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 北宋梅堯臣《採石月下贈功甫》說:「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 ^ 《李翰林集序》: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
- ^ 李白《寄東魯二稚子》有云: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 ^ 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伯禽,以貞元八年不祿而卒
- ^ 馮承鈞〈唐代華化蕃胡考〉,發表於《東方雜誌》27卷17號,收入《馮承鈞西北史地論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年。
- ^ 陳寅恪曾論證說:李白西域胡人「絕無疑義」,「夫以一元非漢姓之家,忽來從西域,自稱其先世於隋末由中國謫居於西突厥舊疆之內,實為一必不可能之事。則其人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於華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為名」;李白之父所以自西域遷蜀,蓋因「六朝隋唐時代蜀漢亦為西胡興賈區域」,且「至入中國方改李姓也」。
-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1-11. CSBN 10019·1866. NLC 001217594.
- ^ 鄭暢. 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 (04): 86–91+114. ISSN 1006-0766. CNKI SCDZ198104012. NSSD 1002419870.
- 其他
- McKay, Hill, Buckler. A History of World Societies Fourth. Houghton Mifflin. 1999: 328–329.
- Arthur Cooper. Li Po and Tu Fu: Poem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Illustrated. Penguin Classics. 1973. ISBN 978-0140442724.
- David Hinton. The Selected Poems of Li Po.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 ISBN 978-0811213233.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第1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1.
- 葛景春. 李白诗选 第1版. 中華書局. 2005.
- Hsieh, Chinghsuan Lily. "CHINESE POETRY OF LI PO SET BY FOUR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COMPOSERS: BANTOCK, WARLOCK, BLISS AND LAMBERT "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hD thesi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
研究書目
- (簡體中文)李長之.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3-09-01: 144頁 [1998]. ISBN 978-7-10-804574-4.
- (繁體中文)施逢雨. 《李白詩的藝術成就》. 臺北: 大安. 1992-03-15. ISBN 957-9-23-332-2.
- (繁體中文)施逢雨. 《李白生平新探》.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9-08-01. ISBN 957-1-50-985-X.
- (簡體中文)松浦友久; 張守惠(譯). 《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4月: 207頁. NLC 000329811.
- (簡體中文)松浦友久; 劉維治(譯).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300頁. ISBN 978-7-53-252079-4.
- (簡體中文)松浦友久; 劉維治(譯). 《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10月: 327頁. ISBN 978-7-10-103003-7.
- 施逢雨. 李白的隱逸求仙生活 (PDF). 清華學報. 1989, 新19 (1): 97–123. ISSN 0577-917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8-17).。
- 葉嘉瑩.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1982, (3): 1–13. ISSN 1002-0209. CNKI BJSF198203000. NSSD 1002775966.。
- 倪豪士. 再说《旧唐书·李白列传》. 文學遺產. 2003, (1): 32–36,142–143. ISSN 0257-5914. CNKI WXYC200301005. NSSD 10959507.。
- 松浦友久; 劉維治. 论李白乐府诗表现功能.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 (4): 39–43,38. ISSN 1002-3291. CNKI LLBZ199104011. NSSD 1002605904.。
- 松浦友久. “客寓”的诗思:认识李白的基准.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6): 48–53. ISSN 1001-4799. doi:10.13793/j.cnki.42-1020/c.1999.06.010. CNKI HDZS199906009. NSSD 1002196229.。
- 松浦友久; 尚永亮. 李白的长安体验(上)──关于两度进京说的诸问题. 漳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4): 38–50. ISSN 1004-468X. 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1999.04.006. CNKI ZSXB199904005. NSSD 100219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