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資料彙編
3: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编辑]汪士铎《南北史补志未刊稿·职官志第一》:“太尉一人,秦官。 见月令。……宋、南齐、梁、陈皆有。后魏旧制有将军即省,正光后幷置;北齐皆有,周无。”又载:“司徒一人,古官。……宋、南齐以来皆有之。 南齐司徒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虽无常,亦立左右长史、左西掾属、主簿、祭酒、司徒掾属三十一人、御属一人、令史三十五人。 后魏有丞相即省,正光后乃幷置。”亦载:“司空一人,古官。……魏晋宋齐皆有之。 司空置掾属二十九人、御属一人、令史三十一人。别有桥道掾,其余张减之号,史缺无征。自后汉以至隋,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参议大事。依后,齐立府僚,无其人则缺祭祀、行扫除,寻省府僚,唯后周异。”今据《魏书》、《北齐书》、《周书》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太尉
[编辑]《魏书·卷二·太祖纪第二》载:“(天兴元年)夏四月壬戌,进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顺进封毗陵王,征虏将军历阳公穆崇为太尉,安南将军钜鹿公长孙嵩为司徒。”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太尉(386年-535年) | |||||
1 | 历阳公[1] | 穆崇 | 8年 | 398年-406年 | 魏道武帝 |
2 | 宜都公[2] | 穆观 | 2年 | 421年-423年 | 魏明元帝 |
3 | 北平宣王 | 长孙嵩 | 12年 | 425年-437年 | 魏太武帝 |
4 | 广平公 | 张黎 | 1年 | 452年 | 南安王拓跋余 |
5 | 乐陵王 | 周忸 | 1年 | 452年 | 魏文成帝 |
6 | 渔阳庄王 | 尉眷 | 6年 | 457年-463年 | |
7 | 太原王 | 乙浑 | 1年 | 465年 | 魏献文帝 |
8 | 陇西宣王 | 源贺 | 8年 | 466年-474年 | 魏献文帝 魏孝文帝 |
9 | 安乐厉王 | 拓跋长乐 | 1年 | 476年 | 魏孝文帝 |
10 | 东阳王[3] | 元丕 | 15年 | 479年-494年 | |
11 | 咸阳王[4] | 元禧 | 6年 | 495年-501年 | 魏孝文帝 魏宣武帝 |
12 | 高阳文穆王 | 元雍 | 8年 | 507年-515年 | 魏宣武帝 魏孝明帝 |
13 | 清河文献王 | 元怿 | 5年 | 515年-520年 | 魏孝明帝 |
14 | 汝南文宣王 | 元悦 | 3年 | 520年-523年 | |
15 | 京兆王[5] | 元继 | 1年 | 525年 | |
16 | 汝南文宣王 | 元悦 | 1年 | 526年 | |
17 | 安定县公 | 皇甫度 | 1年 | 527年-528年 | 魏孝明帝 女婴皇帝元氏 魏幼主 |
18 | 上党武昭王 | 元天穆 | 1年 | 528年-529年 | 魏孝庄帝 |
19 | 城阳文献王 | 元徽 | 1年 | 529年 | |
20 | 丹阳王 | 萧赞 | 1年 | 529年-530年 | |
21 | 常山王 | 尔朱度律 | 2年 | 530年-532年 | 长广王元晔 魏节闵帝 |
22 | 冯翊公[6] | 长孙稚 | 1年 | 532年 | 魏节闵帝 |
23 | 南阳王[7] | 元宝炬 | 1年 | 532年-533年 | 魏孝武帝 |
24 | 赵郡孝懿王 | 元谌 | 1年 | 533年 | |
25 | 燕郡王 | 贺拔允 | 1年 | 533年-534年 | |
东魏太尉(534年-550年) | |||||
1 | 咸阳王[8] | 元坦 | 1年 | 534年-535年 | 魏孝静帝 |
2 | 西河文靖王[9] | 元悰 | 1年 | 535年 | |
3 | 广平文懿公 | 高盛 | 1年 | 535年-536年 | |
4 | 河西郡公 | 万俟普 | 4年 | 537年-541年 | |
5 | 彭城王[10] | 元韶 | 1年 | 541年-542年 | |
6 | 广阳文献王[11] | 元湛 | 2年 | 542年-544年 | |
7 | 济阴王[12] | 元晖业 | 3年 | 544年-547年 | |
8 | 襄城王[13] | 元旭 | 1年 | 547年-548年 | |
9 | 清河郡公[14] | 高岳 | 2年 | 548年-550年 | |
西魏太尉(535年-557年) | |||||
1 | 安定昭定公 | 念贤 | 1年 | 535年 | 魏文帝 |
2 | 安德郡公 | 梁览 | 2年 | 535年-537年 | |
3 | 广平王[15] | 元赞 | 6年 | 537年-543年 | |
4 | 赵郡公[16] | 李弼 | 5年 | 543年-548年 | |
5 | 陇西襄公[17] | 李虎 | 5年 | 548年-549年 | |
北齐太尉(550年-577年) | |||||
1 | 陈留王 | 彭乐 | 1年 | 550年-551年 | 齐文宣帝 |
2 | 须昌文明公 | 司马子如 | 3年 | 551年-554年 | |
3 | 安湘郡公 | 陆法和 | 3年 | 555年-558年 | |
4 | 长乐王[18] | 尉粲 | 1年 | 558年-559年 | 齐文宣帝 齐废帝 |
5 | 长广王[19] | 高湛 | 1年 | 559年-560年 | 齐废帝 |
6 | 平阳靖翼王 | 高淹 | 1年 | 560年 | |
7 | 长乐王[18] | 尉粲 | 1年 | 561年 | 齐孝昭帝 |
8 | 博陵文简王 | 高济 | 1年 | 561年-562年 | 齐武成帝 |
9 | 任城王 | 高湝 | 2年 | 562年-564年 | |
10 | 咸阳王[20] | 斛律光 | 1年 | 564年-565年 | |
11 | 东安武恭王 | 娄叡 | 1年 | 565年-566年 | 齐后主 |
12 | 冯翊文昭王 | 高润 | 1年 | 566年-567年 | |
13 | 赵郡王 | 高叡 | 年 | 567年-569年 | |
14 | 武安王 | 徐显秀 | 1年 | 569年-570年 | |
15 | 兰陵忠武王 | 高长恭 | 1年 | 571年-572年 | |
16 | 无 | 卫菩萨 | 1年 | 572年-573年 | |
17 | 安德王 | 高延宗 | 年 | 573年-576年 | |
北周无太尉。 | |||||
赠 | - | 年赠 |
司徒
[编辑]《魏书·卷二·太祖纪第二》载:“(天兴元年)夏四月壬戌,进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顺进封毗陵王,征虏将军历阳公穆崇为太尉,安南将军钜鹿公长孙嵩为司徒。”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司徒(386年-535年) | |||||
1 | 钜鹿公[21] | 长孙嵩 | 27年 | 398年-425年 | 魏道武帝 魏明元帝 魏太武帝 |
2 | 平阳王 | 长孙翰 | 5年 | 425年-430年 | 魏太武帝 |
3 | 东郡公 | 崔浩 | 19年 | 431年-450年 | |
4 | 建兴公 | 古弼 | 1年 | 452年 | 南安王拓跋余 魏文成帝 |
5 | 平原简王 | 陆丽 | 13年 | 452年-465年 | 魏文成帝 |
6 | 东安克王 | 刘尼 | 5年 | 465年-470年 | 魏献文帝 |
7 | 宜都王 | 拓跋目辰 | 1年 | 476年-477年 | 魏孝文帝 |
8 | 乐平戾王 | 拓跋丕 | 2年 | 477年-479年 | |
9 | 魏郡王 | 陈建 | 6年 | 479年-485年 | |
10 | 淮南靖王 | 元他 | 3年 | 485年-488年 | |
11 | 淮阳王[22] | 尉元 | 3年 | 489年-492年 | |
12 | 长乐元懿公 | 冯诞 | 3年 | 492年-495年 | |
13 | 彭城武宣王[23] | 元勰 | 1年 | 499年 | 魏孝文帝 魏宣武帝 |
14 | 1年 | 500年-501年 | 魏宣武帝 | ||
15 | 北海平王[24] | 元详 | 2年 | 502年-504年 | |
16 | 广阳懿烈王 | 元嘉 | 2年 | 509年-511年 | |
17 | 无 | 高肇 | 年 | 512年-515年 | 魏宣武帝 魏孝明帝 |
18 | 清河文献王 | 元怿 | 1年 | 515年 | 魏孝明帝 |
19 | 广平武穆王[25] | 元怀 | 2年 | 515年-517年 | |
20 | 秦文宣公 | 胡国珍 | 1年 | 517年-518年 | |
21 | 任城文宣王 | 元澄 | 1年 | 519年 | |
22 | 京兆王[5] | 元继 | 1年 | 520年-521年 | |
21 | 光平文宣侯 | 崔光 | 1年 | 521年-522年 | |
22 | 丹阳王 | 萧赞 | 1年 | 525年-526年 | |
23 | 安定县公 | 皇甫度 | 1年 | 527年 | |
24 | 无 | 杨椿 | 1年 | 528年 | 魏孝庄帝 |
25 | 城阳文献王 | 元徽 | 1年 | 528年-529年 | |
26 | 濮阳孝懿公 | 李延寔 | 1年 | 529年 | |
27 | 丹阳王 | 萧赞 | 1年 | 529年 | |
28 | 冯翊公[26] | 长孙稚 | 1年 | 529年-530年 | |
29 | 临淮文穆王 | 元彧 | 1年 | 530年 | |
30 | 博陵郡王 | 尔朱彦伯 | 1年 | 531年 | 魏节闵帝 |
31 | 清河文宣王 | 元亶 | 2年 | 532年-534年 | 魏孝武帝 |
东魏司徒(534年-550年) | |||||
1 | 广平文懿公 | 高盛 | 1年 | 534年-535年 | 魏孝静帝 |
2 | 京兆忠武公 | 高昂 | 3年 | 535年-538年 | |
3 | 咸阳郡公 | 孙腾 | 3年 | 539年-542年 | |
4 | 平原郡公[27] | 高隆之 | 2年 | 542年-544年 | |
5 | 濮阳武公[28] | 娄昭 | 1年 | 544年-545年 | |
6 | 无[29] | 侯景 | 2年 | 545年-547年 | |
7 | 安德郡公[30] | 韩轨 | 年 | 547年-549年 | |
汨阳郡公[31] | 彭乐 | 1年 | 549年-550年 | ||
西魏司徒(535年-557年) | |||||
1 | 常山文宣公 | 斛斯椿 | 1年 | 535年 | 魏文帝 |
2 | 广平王[32] | 元赞 | 1年 | 535年 | |
3 | 无[33] | 万俟洛 | 1年 | 535年-536年 | |
4 | 陈郡公 | 李叔仁 | 1年 | 536年-537年 | |
5 | 长乐孝定公 | 王盟 | 4年 | 538年-542年 | |
6 | 无 | 高仲密 | 年 | 543年-547年 | |
7大 | 广陵容王 | 元欣 | 5年 | 550年-555年 | 魏文帝 魏废帝 魏恭帝 |
8大 | 赵郡公[34] | 李弼 | 1年 | 556年-557年 | 魏恭帝 |
北齐司徒(550年-577年) | |||||
1 | 河东郡王 | 潘乐 | 5年 | 550年-555年 | 齐文宣帝 |
2 | 长乐王[18] | 尉粲 | 3年 | 555年-558年 | |
3 | 长广王[35] | 高湛 | 1年 | 558年-559年 | 齐文宣帝 齐废帝 |
4 | 灵武县公[36] | 段韶 | 2年 | 559年-560年 | 齐废帝 |
5 | 平秦王 | 高归彦 | 2年 | 560年-562年 | 齐废帝 齐孝昭帝 齐武成帝 |
6 | 任城王 | 高湝 | 1年 | 562年 | 齐武成帝 |
7 | 东安武恭王 | 娄叡 | 2年 | 562年-564年 | |
8 | 咸阳王[37] | 斛律光 | 1年 | 564年 | |
9 | 冯翊文昭王 | 高润 | 1年 | 565年-566年 | 齐后主 |
10 | 无 | 韩祖念 | 1年 | 566年-567年 | |
11 | 东平王[38] | 高俨 | 1年 | 567年-568年 | |
12 | 南阳王 | 高绰 | 1年 | 568年-570年 | |
13 | 广宁王 | 高孝珩 | 1年 | 570年-571年 | |
14 | 1年 | 571年-572年 | |||
15 | 安德王 | 高延宗 | 1年 | 572年-573年 | |
16 | 淮阴王 | 高阿那肱 | 1年 | 573年 | |
17 | 武兴王 | 高普 | 1年 | 573年-575年 | |
18 | 宜阳王 | 赵彦深 | 1年 | 575年-576年 | |
19 | 齐昌王 | 莫多娄敬显 | 1年 | 576年-577年 | 齐后主 齐幼主 |
北周大司徒(557年-581年) | |||||
1 | 赵武公 | 李弼 | 1年 | 557年 | 周孝闵帝 |
2 | 梁庄闵公 | 侯莫陈崇 | 4年 | 559年-563年 | 周明帝 周武帝 |
3 | 南安郡公 | 杨荐 | 1年 | 564年 | 周武帝 |
4 | 许穆公 | 宇文贵 | 1年 | 564年-565年 | |
5 | 卫国公[39] | 宇文直 | 2年 | 572年-574年 | |
6 | 杞国公 | 宇文亮 | 2年 | 577年-578年 | 周武帝 周宣帝 |
7 | 薛国公 | 长孙览 | 1年 | 578年-579年 | 周宣帝 |
8 | 安平郡公[40] | 于翼 | 1年 | 579年 | 周宣帝 周静帝 |
9 | 杞国公 | 宇文椿 | 1年 | 580年-581年 | 周静帝 |
10 | 郢国公 | 王谊 | 1年 | 581年 | |
赠 | - | 年赠 |
司空
[编辑]《魏书·卷二·太祖纪第二》载:“(天兴五年十一月)征相州刺史庾岳为司空。”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司空(386年-535年) | |||||
1 | 西昌公 | 庾岳 | 5年 | 402年-407年 | 魏道武帝 |
年 | 年-年 | 魏明元帝 魏太武帝 南安王拓跋余 魏文成帝 魏献文帝 魏孝文帝 魏宣武帝 魏孝明帝 魏孝庄帝 魏节闵帝 魏后废帝 魏孝武帝 | |||
东魏司空(534年-550年) | |||||
年 | 年-年 | 魏孝静帝 | |||
西魏司空(535年-557年) | |||||
年 | 年-年 | 魏文帝 魏废帝 魏恭帝 | |||
北齐司空(550年-577年) | |||||
年 | 年-年 | 齐文宣帝 齐废帝 齐孝昭帝 齐武成帝 齐后主 齐幼主 | |||
北周司空(557年-581年) | |||||
1 | 1年 | 557年 | 周孝闵帝 周明帝 周武帝 周宣帝 周静帝 | ||
赠 | - | 年赠 |
- 北魏
- 庾岳 402-407
- 奚斤 422-428
- 长孙道生 432-451
- 儿乌干 452
- 杜元宝 452-453
- 伊馛 454-459
- 和其奴 465-469
- 陆定国 470-476
- 李䜣 476
- 茍颓 479-489
- 穆亮 489-497,501-502
- 元详 499-501
- 元羽 501
- 元雍 504-507
- 元嘉 507-509
- 元怿 512-515
- 元怀 515
- 元澄 515-519
- 元继 510-520
- 刘腾 521-523
- 皇甫度 525-527
- 萧宝寅 527
- 元钦 527-528
- 穆绍 525-527
- 杨津 528-530
- 元钦 529-528
- 元谌 531-532
- 高干邕 531-533
- 元坦 533-534
- 封回
- 元禧
- 萧综
- 东魏
- 高昂 534-535
- 元晖业 535
- 元旭 535-541
- 胡僧敬 541-543
- 侯景 543-545
- 韩轨 545-547
- 可足浑元 547-549
- 潘相乐 549-550
- 金祚(追赠)
- 王则(追赠)
- 孙腾
- 西魏
- 万俟普 534
- 万俟洛 535
- 越勒躬 535-536
- 元孚 536-537
- 王盟 537-538
- 元季海 538-539
- 元赞 543-545
- 李弼 539-543
- 若干惠 543-547
- 赵贵 548-549
- 于谨 549-556
- 侯莫陈崇 556
- 北齐
- 司马子如 550-551
- 尉粲 551-554
- 侯莫陈相 554-557
- 高演 557-558
- 段韶 558-559
- 高淹 559-560
- 高归彦 560-561
- 娄叡 561-562
- 斛律光 562-564
- 高润 564-565
- 高叡 565-567
- 徐显秀 568-569
- 娄定远 569-570
- 高孝珩 570
- 高思宗 570-571
- 赵彦深 571,573-575
- 高普 571-573
- 斛律阿列罗 575-577
- 薛修义(追赠)
- 北周
- 侯莫陈崇 557-558
- 宇文邕 558-560
- 尉迟纲 561-562
- 杨忠 562-564
- 宇文直 564-565
- 李穆 565-572
- 宇文招 572
- 田弘 573
- 陆腾 573-574
- 韦孝宽 577-578
- 王谊 578
- 宇文贤 578-579
- 于智 580-581
注释
[编辑]- ^ 后封安邑公,398年封宜都(丁)公。
- ^ 421年追封宜都(文成)王。
- ^ 496年废为庶人。
- ^ 523年赠敷城王。
- ^ 5.0 5.1 525年改封江阳(武烈)王。
- ^ 入西魏封上党(文宣)王。
- ^ 535年为西魏皇帝。
- ^ 入北齐封新丰县公。
- ^ 袭封父亲元昴爵位。
- ^ 入北齐降封彭城县公。
- ^ 袭封父亲元渊爵位。
- ^ 入北齐降封美阳县公。
- ^ 入北齐降封襄城县公。
- ^ 入北齐封清河(昭武)王。
- ^ 入北周降为广平公。
- ^ 入北周封赵国公、魏国(武)公。
- ^ 入北周追封唐(襄)公,唐朝追尊为唐太祖。
- ^ 18.0 18.1 18.2 袭封父亲尉景爵位。
- ^ 561年为北齐皇帝。
- ^ 继承父亲斛律金爵位。
- ^ 后封南平公、北平(宣)王。
- ^ 492年降封山阳(景桓)公。
- ^ 528年尊为魏文穆帝,531年削帝号,复为彭城(武宣)王。
- ^ 504年废为庶人,508年追复爵位。
- ^ 533年尊为魏武穆帝。
- ^ 入西魏封上党(文宣)王。
- ^ 入北齐赠阳夏王。
- ^ 入北齐封太原王。
- ^ 入西魏封上谷郡公,547年南梁封河南王,550年进封汉王,551年受禅为汉国皇帝。
- ^ 入北齐封安德(肃武)王。
- ^ 入北齐封陈留王。
- ^ 入北周降为广平公。
- ^ 入东魏封建昌(武)郡公。
- ^ 入北周封赵国公、魏国(武)公。
- ^ 561年为北齐皇帝。
- ^ 567年封永昌郡公,571年封广平(忠武)郡公。
- ^ 继承父亲斛律金爵位。
- ^ 569年改封琅邪王,572年追封楚恭哀帝。
- ^ 574年进封卫(剌)王。
- ^ 580年进封任(穆)公。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万斯同《历代史表》
4:
[编辑]5:北朝光禄勋、光禄卿列表
[编辑]汪士铎《南北史补志未刊稿·职官志第二》:“二曰光禄寺卿……后魏又置少卿。北齐曰光禄寺,置卿、少卿,兼掌诸膳食、帐幕、器物。”今据《魏书》、《北齐书》、《周书》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光禄勋
[编辑]《魏书·卷十·孝庄纪第十》载:“(建义元年五月丁巳)以尚书右仆射元罗为东道大使,征东将军、光禄勋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后闻。”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光禄勋(386年-535年) | |||||
高阳公[1] | 安同 | 不详 | 太武帝年间 | 魏太武帝 | |
北新公[2] | 贺泥 | 不详 | 太武帝年间 | 魏太武帝 | |
广陵公[3] | 楼伏连 | 不详 | 449年前-? | 魏太武帝 | |
赠 | 广阳恭侯 | 谷质 | - | 449年赠 | |
宜都王[4] | 穆罴 | 不详 | 孝文帝年间前 | 魏孝文帝 | |
无 | 李彦 | 不详 | 513年后-? | 魏宣武帝 | |
淮阴威侯 | 元丽 | 不详 | 正始年间前 | 魏宣武帝 | |
中山文庄王[5] | 元熙 | 不详 | 513年后 | 魏宣武帝 | |
栾城伯[6] | 王温 | 不详 | 孝明帝年间 | 魏孝明帝 | |
无[7] | 元欣 | 不详 | ?-528年-? | 魏孝庄帝 | |
东魏光禄勋(534年-550年) | |||||
赠 | 无 | 邢逊 | - | 546年赠 | |
西魏光禄勋无考。 | |||||
北齐、北周无光禄勋。 |
光禄卿
[编辑]注释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6:北朝宗正卿、宗师中大夫列表
[编辑]汪士铎《南北史补志未刊稿·职官志第二》:“四曰宗正……后魏有宗正卿、少卿;北齐太宗正寺掌宗室属籍、皇子、王国诸王、诸长公主家。后周有宗师中大夫,属大冢宰。”今据《魏书》、《北齐书》、《周书》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宗正卿
[编辑]《魏书·卷十·孝庄纪第十》载:“(永安三年)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将军、大鸿胪卿元宝炬为南阳王,大宗正卿、汝阳县开国公元脩为平阳王,通直散骑常侍、龙骧将军、新阳县开国伯元诞为昌乐王。”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宗正卿(386年-535年) | |||||
东平公 | 拓跋娥清 | 不详 | 太武帝年间 | 魏太武帝 | |
魏县宣侯 | 杜铨 | 不详 | 太武帝年间 | 魏太武帝 | |
南平安王 | 拓跋霄 | 不详 | 孝文帝年间 | 魏孝文帝 | |
大 | 中山献武王 | 元英 | 不详 | 孝文帝年间 | 魏孝文帝 |
东光灵侯 | 高祐 | 不详 | 497年后 | 魏孝文帝 | |
淮阴威侯 | 元丽 | 不详 | 正始年间前 | 魏宣武帝 | |
大 | 广平王[1] | 元匡 | 不详 | 宣武帝年间 | 魏宣武帝 |
广平王[1] | 元匡 | 不详 | 宣武帝年间 | 魏宣武帝 | |
无[2] | 元树 | 不详 | 宣武帝年间 | 魏宣武帝 | |
章武武庄王 | 元融 | 不详 | 孝明帝年间 | 魏孝明帝 | |
无[3] | 李世哲 | 不详 | 孝明帝年间 | 魏孝明帝 | |
无[4] | 元罗 | 不详 | 孝庄帝年间前 | ||
大 | 无[5] | 元顼 | 不详 | 孝庄帝年间前 | |
无[6] | 元谌 | 不详 | 孝庄帝年间前 | ||
北海王[7] | 元颢 | 不详 | 528年前 | ||
东燕县男 | 元汎略 | 不详 | 528年前 | ||
汝阳县公[8] | 元修 | 1年 | 528年 | 魏孝庄帝 | |
大 | 南阳王[9] | 元宝炬 | 1年 | 530年 | 魏孝庄帝 |
东魏宗正卿(534年-550年) | |||||
咸阳王[10] | 元坦 | 不详 | 孝静帝年间 | 魏孝静帝 | |
兼 | 临淮王 | 元孝友 | 不详 | 537年-? | 魏孝静帝 |
无 | 元寿 | 不详 | 元象年间 | 魏孝静帝 | |
西魏宗正卿无考。 | |||||
北齐宗正卿(550年-577年) | |||||
无[11] | 高德政 | 不详 | 天保年间 | 齐文宣帝 | |
大 | 赵郡王 | 高叡 | 不详 | 武成帝年间 | 齐武成帝 |
赵郡王 | 高叡 | 不详 | 武成帝年间 | 齐武成帝 | |
北周无宗正卿。 |
宗师中大夫
[编辑]《周书·卷十·列传第二》载:“(宇文)胄少而孤贫,颇有干略。……授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袭爵邵公。寻除宗师中大夫……”
序次 | 爵位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皇帝 |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无宗师中大夫。 | |||||
北周宗师中大夫(557年-581年) | |||||
永昌郡公[12] | 宇文椿 | 不详 | 保定年间 | 周武帝 | |
大宁郡公[13] | 宇文兴 | 不详 | 565年-? | 周武帝 | |
邵国公[14] | 宇文胄 | 不详 | 天和年间 | 周武帝 | |
杞国公 | 宇文亮 | 不详 | 天和年间 | 周武帝 | |
无[15] | 宇文孝伯 | 不详 | 建德年间 | 周武帝 |
注释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万斯同《历代史表》
7:南陈尚书列表
[编辑]- 另见《二十五史补编》:4474、6597-6598
年代 | 吏部尚书 | 祠部尚书 | 度支尚书 | 左民尚书 | 都官尚书 | 五兵尚书 | 起部尚书 |
---|---|---|---|---|---|---|---|
武帝永定元年 (557年) |
谢哲 | 王玚 | |||||
武帝永定二年 (558年) |
谢哲 | 沈众兼 | |||||
武帝永定三年 (559年) |
袁枢 | ||||||
文帝天嘉元年 (560年) |
袁枢守 | 萧睿 | 张种 | 到仲举守 | 萧乾 王质 |
||
文帝天嘉二年 (561年) |
袁枢守 | 张种 | 到仲举守 | ||||
文帝天嘉三年 (562年) |
袁枢 | 沈君理 | 到仲举 | ||||
文帝天嘉四年 (563年) |
袁枢 | 江总 | 徐陵 孔奂 |
||||
文帝天嘉五年 (564年) |
袁枢 | 孔奂 | |||||
文帝天嘉六年 (565年) |
袁枢 | 孔奂 | |||||
文帝天嘉七年 天康元年 (566年) |
袁枢五月迁 徐陵五月任 |
孔奂 | |||||
废帝光大元年 (567年) |
徐陵 | 周弘正 谢嘏 |
|||||
废帝光大二年 (568年) |
徐陵 | 谢嘏 | |||||
宣帝太建元年 (569年) |
徐陵五月迁 沈君理五月任 |
王劢 王玚 陆缮 |
谢嘏 | 萧济 | |||
宣帝太建二年 (570年) |
沈君理 | ||||||
宣帝太建三年 (571年) |
沈君理 | 孔奂 | |||||
宣帝太建四年 (572年) |
沈君理 | 孔奂 | |||||
宣帝太建五年 (573年) |
沈君理正月迁 王玚十月任 |
孔奂 蔡景历守,卒 |
裴忌 | ||||
宣帝太建六年 (574年) |
王玚十二月迁 孔奂十二月任 |
孔奂 | 毛喜 | ||||
宣帝太建七年 (575年) |
孔奂 | ||||||
宣帝太建八年 (576年) |
孔奂 | ||||||
宣帝太建九年 (577年) |
孔奂 袁宪 |
陈伯恭 | |||||
宣帝太建十年 (578年) |
袁宪 | 陈伯恭 | |||||
宣帝太建十一年 (579年) |
袁宪 | 陈伯恭 | |||||
宣帝太建十二年 (580年) |
袁宪 | ||||||
宣帝太建十三年 (581年) |
袁宪正月迁 宗元饶卒 毛喜 |
||||||
宣帝太建十四年 (582年) |
毛喜 | ||||||
后主至德元年 (583年) |
毛喜 江总正月任 |
江总 | 陆琼 | 周弘直 | 孙玚兼 | ||
后主至德二年 (584年) |
江总五月迁 陆琼守 |
孙玚 | |||||
后主至德三年 (585年) |
陆琼 谢伷八月任 |
孙玚 | 谢伷 | ||||
后主至德四年 (586年) |
谢伷十月迁 | 孙玚 | |||||
后主祯明元年 (587年) |
徐孝克 | 孙玚卒 | |||||
后主祯明二年 (588年) |
蔡征四月任 姚察十月任 |
姚察 | 蔡征 | ||||
后主祯明三年 (589年) 正月隋军陷建康,陈亡 |
姚察 | 袁权 |
参考文献
[编辑]- 《陈书·卷二·本纪第二》:(永定二年七月)甲辰,遣吏部尚书谢哲谕王琳。甲寅……诏中书令沈众兼起部尚书……
-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天嘉二年九月景〔丙〕辰)……丹阳尹沈君理为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三年九月戊辰)以侍中、都官尚书到仲举为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天嘉)五年春正月庚辰,以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袁枢为丹阳尹。……(天嘉六年正月庚戌)丹阳尹袁枢为吏部尚书……
-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天康元年五月)丁酉……吏部尚书袁枢为尚书左仆射……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为吏部尚书。
-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太建元年正月)丁酉……度支尚书王劢为尚书右仆射……(五月)丁巳,以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徐陵为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驸马都尉沈君理为吏部尚书。……(太建)五年春正月癸酉……吏部尚书、驸马都尉沈君理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十月)戊戌,以中书令王玚为吏部尚书。……(六年十二月)戊戌,以吏部尚书王玚为尚书右仆射,度支尚书孔奂为吏部尚书。……(十年七月)乙巳,以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袁宪为吏部尚书。……(十一年)冬十月甲戌,以安前将军、祠部尚书晋安王伯恭为军师将军……十三年春正月壬午……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冬十月癸未,以散骑常侍、丹阳尹毛喜为吏部尚书……
-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至德元年春正月壬寅……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二年)夏五月戊子……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三年春正月)庚午……守吏部尚书、领著作陆琼为吏部尚书……(八月)己酉,以左民尚书谢伷为吏部尚书。……(四年)冬十月癸亥……吏部尚书谢伷为尚书仆射。……(祯明二年四月)戊午,以左民尚书蔡征为吏部尚书。……(十月)辛丑,以度支尚书、领大著作姚察为吏部尚书。(三年正月甲申)……吏部尚书姚察、度支尚书袁权、前度支尚书王瑗、侍中王宽居省中。
- 《陈书·卷十六·列传第十》:蔡景历……太建五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封爵,入守度支尚书。……是岁,以疾卒官,时年六十。
- 《陈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天嘉元年,征(王劢)为侍中、都官尚书,未拜,复为中书令。迁太子詹事,行东宫事,侍中嵭如故。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度支尚书。……袁敬……高宗即位……寻迁左民尚书,转都官尚书,领豫州大中正。……永定二年,征(袁枢)为左民尚书。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天嘉元年,守吏部尚书。三年,即真。
- 《陈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三》:天嘉元年,文帝征(马枢)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
- 《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到仲举……天嘉元年,守都官尚书,封宝安县侯,邑五百户。三年,除都官尚书。
- 《陈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谢哲……高祖受命,迁都官尚书、豫州大中正、吏部尚书。……萧乾……世祖甚嘉之,超授五兵尚书。……谢嘏……光大元年……迁中书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书,领羽林监,中正如故。……张种……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孔奂……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太建三年,征为度支尚书,领右军将军。……六年,迁吏部尚书。
- 《陈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沈君理……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王玚……永定元年,迁守五兵尚书。……高宗即位,太建元年,复除侍中,领左骁骑将军。迁度支尚书……除吏部尚书,常侍如故。……陆缮……太建初,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
- 《陈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周弘正……废帝嗣位,领都官尚书,总知五礼事。……(周)弘直……至德元年……迁都官尚书。……袁宪……(太建)九年,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寻而为真。……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
- 《陈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裴忌……(太建)五年,转都官尚书。……孙玚……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寻除中护军,复爵邑,入为度支尚书,领步兵校尉。俄加散骑常侍,迁侍中、祠部尚书。……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及卒,尚书令江总为其志铭,后主又题铭后四十字,遣左民尚书蔡征宣敕就宅镌之。
- 《陈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徐陵……(天嘉)四年,迁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天康元年,迁吏部尚书,领大著作。……祯明元年,(徐孝克)入为都官尚书。
- 《陈书·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江总……(天嘉四年)迁左民尚书,转太子詹事,中正如故……复为左民尚书,领左军将军,未拜,又以公事免。……后主即位,除祠部尚书,又领左骁骑将军,参掌选事。转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姚察……(后主)又遣度支尚书王瑗宣旨,重加慰喻(姚察),令从晚食。……拜散骑常侍,寻授度支尚书,旬月迁吏部尚书,领著作并如故。
- 《陈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天嘉元年七月丙辰)……乃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征宅……晋安王伯恭字肃之……(太建)九年,入为安前将军、祠部尚书。
- 《陈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宗元饶……历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前将军,迁吏部尚书。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四。……毛喜……太建三年,丁母忧去职……服阕,加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参掌选事。十三年,授散骑常侍、丹阳尹。迁吏部尚书,常侍如故。……蔡征……至德二年……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
- 《陈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萧济……太建初,入为五兵尚书……寻授度支尚书,领羽林监。……迁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复为金紫光禄大夫。未拜而卒,时年六十六。……陆琼……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俄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领扬州大中正。至德元年,除度支尚书,参掌诏诰,并判廷尉、建康二狱事。
- 《大唐故博州刺史王君墓志铭并序》:公讳约……祖琰,陈中书侍郎,御史中丞,都官尚书。
- 万斯同《历代史表·陈将相大臣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