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雜阿毘曇心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echeminlu留言 | 贡献2019年3月11日 (一) 17:50 (增加梵文。)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雜阿毘曇心論》,簡稱雜心論,梵文 Saṃyuktābhidharmahṛdaya,佛教論書,由健馱邏國法救(Dharmatrāta)論師所造,為法勝尊者《阿毘曇心論》的註釋書,屬說一切有部。劉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人,於元嘉12年(454年)漢譯,共11卷。

歷史

説一切有部論師,造《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以此為根本論書。因為大毗婆沙論的篇幅太長,難以閱讀攜帶,法勝尊者擇其重點,濃縮成《阿毘曇心論》,在說一切有部中極為盛行。但是《阿毘曇心論》內容又過度簡略,法救論師擇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的內容,作為《阿毘曇心論》的註釋,造出本論。

世親造《俱舍論》時,曾參考本書的體例來造論。

內容

《雜阿毘曇心論》包含界品、行品、業品、使品、賢聖品、智品、定品、修多羅(契經)品、雜品、擇品、論品等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