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下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建園春秋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8日 (四) 02:21 →‎現時樓宇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黃大仙下(一)邨
Lower Wong Tai Sin (I) Estate
黃大仙下(一)邨龍豐樓及龍達樓(2012年7月)
概要
類型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黃大仙大成街3號[1]
坐标22°20′N 114°12′E / 22.34°N 114.2°E / 22.34; 114.2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1989年-1991年
技术细节
座数9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單位總數4,728伙[2]
當中有1,247個剩餘單位可出售(截至2020年6月30日)
单套面积建築面積:
19.1至75 m2
206至807 sq ft
實用面積:
13.5至55.6 m2
145至598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少於1,200*(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認可人口少於2,700*(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地圖
地图
黃大仙下(二)邨
Lower Wong Tai Sin (II) Estate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黃大仙正德街98、101、103號[1]
坐标22°20′N 114°12′E / 22.34°N 114.2°E / 22.34; 114.2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1982年
1985年
1995年
技术细节
座数15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6,7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
单套面积實用面積:
13.5至59.4 m2
145至639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6,5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
認可人口18 1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
地圖
地图

黃大仙下邨(英語:Low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在重建完成後,除第7、8期及10期重建分為黃大仙下(一)邨外,其餘樓宇均屬黃大仙下(二)邨,其中(一)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

歷史與概要

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為政府徙置區,稱為黃大仙徙置區,於1957年至1961年落成。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後改稱「黃大仙上邨」),改稱黃大仙下邨。及至大約1980年,政府把原屬下邨,但位於龍翔道以北的第8座撥歸上邨管理。這座大廈屬於第一型徙廈,原用作安置受竹園村清拆影響又擁有地契的村民,因此在興建時已有獨立設施。為免與原有的黃大仙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會把以座數辨別的大廈分別冠上名稱,命名為「長欣樓」。

按照「舊式徙置大廈重建計劃」及「整體重建計劃」,第1-7、9-33座已於1977年至1989年間清拆重建,現在重建工程已經完成。

順帶一提,黃大仙下(二)邨中的和諧三型樓宇,本來曾擬建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後來因搬遷工作延誤及和諧式大廈的推出,而改為現今設計,亦使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成為少數未曾興建的公屋型號。

黃大仙下(一)邨在1989-1990年建成時,為問題公屋事件慈愛邨40座及慈民邨61-65座受影響居民,以及慈樂邨17-23座重建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其後,此邨按租者置其屋計劃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直至2020年6月,此邨僅有73.6%單位出售,屬租置計劃中出售率較低的屋邨之一。

而黃大仙下(二)邨的和諧三型大廈在1995年落成時,則成為慈雲山邨最後一批重建居民的指定接收屋邨。

黃大仙龍趣園何鴻燊公園

龍趣園內的何鴻燊公園,位於黃大仙下邨樓下的花園平台,與東頭村道馬路同一水平。何鴻燊透過公益金善長命名計劃,在1998年捐款500萬命名公園作為答謝。公園廣種香港常見植物,設計中式園林圍牆,金黃色琉璃瓦頂,九曲走廊和兒童滑梯、攀爬鋼架等,中央拓作戶外表演場舞台

屋邨資料

現時樓宇

黃大仙下(一)邨
樓宇名稱(座號)[2]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1] 層數 [2] 每層伙數[2] 單位數目(伙)[2] 期數
龍達樓(第1座/A座) Y4型 1990年 34 21 714 7
龍豐樓(第2座/D座) 8B
龍裕樓(第3座/B座) 18 612 7
龍逸樓(第4座/C座) 1989年
龍榮樓(第6座) 相連長型第一型 1990年 26 462 8A
龍華樓(第7座) 16 410
*龍順樓(第8座)
龍澤樓(第9座) 1991年 15 384 10
龍康樓(第15座) 1990年 16 410 8A

8A期樓宇由瑞安建業承建,而8B期承建商為成義建築有限公司,另外第7及10期分別由天順建築(今華營建築)及中國水利電力承建。

以(*)標示樓宇為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當中多名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大廈

黃大仙下(二)邨
樓宇名稱 門牌號碼[1]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1] 期數
龍福樓 正德街101號 單座工字型 1982年 2
龍吉樓SFK 正德街98號 1985年 4
*龍輝樓H 正德街103號 舊長型 1A
*龍光樓H
*龍樂樓XX 雙工字型 3
龍安樓XX
龍盛樓YYSFK 正德街98號 4
龍興樓YYSFK
龍智樓(第5座) 和諧三型第一款(第一代) 1995年 11
龍慧樓(第16座)
龍和樓(第12座) 正德街101號 9
*龍昌樓(第13座)
龍禧樓(第10座)
*龍泰樓(第14座)
龍滿樓(第11座)

註:粗體字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受東頭邨慈愛邨慈民邨慈樂上邨拆遷影響的一至二人住戶。另外,第5及6期為停車場大樓及週邊設施。

XX龍樂樓與龍安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YY龍興樓與龍盛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H第1A期由新昌營造承建

SFK第4期原定由太興營造有限公司承建[3],後改由新福港接手

第9及11期分別由德榮建築及海成建築承建。

以(*)標示樓宇為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當中多名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大廈

歷代樓宇

原屬黃大仙下邨(即重建前)的第8座最初名為BB座,俗稱業主樓。而黃大仙下邨最早期的座名以雙英文字母定名,如ZZ座、YY座、XX座等。

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
樓宇名稱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原座號 重建後原地所屬的樓宇 安置屋邨
第1座 舊長型大廈
第一型徙置大廈
1958 1987 Y 龍達樓
龍逸樓
龍裕樓
橫頭磡邨
第2座 W
第3座 1957 A
第4座 B
第5座 C
第6座 1977 D 黃大仙巴士總站 禾輋邨
麗瑤邨
第7座 E 龍輝樓
黃大仙中心
第8座 1998 B-B 不適用 慈樂邨
第9座 1977 F 龍輝樓
龍光樓
黃大仙中心
禾輋邨
麗瑤邨
第10座 G
第11座 H 龍樂樓
龍安樓
第12座 J 龍盛樓
龍興樓
龍吉樓
第13座 K
第14座 L
第15座 1991 N 龍智樓
龍慧樓
何鴻燊公園
東頭邨
第16座 1989 M
第17座 O
第18座 1991 P
第19座 Q
第20座 1958 1987 S 龍豐樓 橫頭磡邨
第21座 R 龍澤樓
龍榮樓
龍華樓
龍順樓
第22座 T
第23座 U
第24座 V
第25座 X
第26座 舊長型大廈
第二型徙置大廈
1961 1990 Z-Z 龍昌樓
龍福樓
龍和樓
龍禧樓
龍泰樓
龍滿樓
第27座 Y-Y
第28座 X-X
第29座 W-W
第30座 V-V
第31座 U-U
第32座 T-T
第33座 1987 S-S 停車場
屋委會職員宿舍 不適用 1958 1987 不適用 龍康樓 不適用

休憩及其他設施


教育設施

幼稚園
小學
中學
已結束的學校
已結束的學校列表
  • 至至學校(黃大仙下邨1座天台)
  • 樹德學校(黃大仙下邨2座天台)
  • 信道學校(黃大仙下邨2座天台)
  • 義光學校暨幼稚園(黃大仙下邨2、28及32座天台)
  • 康樂學校(黃大仙下邨3、11及21座天台)
  • 培基學校(黃大仙下邨3座天台)
  • 光愛學校(黃大仙下邨4座天台)
  • 黃大仙街坊福利會學校(黃大仙下邨4座天台)
  • 嘉應小學(黃大仙下邨4、7及17座天台)
  • 啓智學校(黃大仙下邨5座天台)
  • 漢興學校(黃大仙下邨5座天台)
  • 德成學校(黃大仙下邨5座天台)
  • 信義會小學(黃大仙下邨5座天台)
  • 竹苑平民學校(黃大仙下邨6座天台)
  • 黃大仙信義小學暨幼稚園(黃大仙下邨7座天台)
  • 聖德學校(黃大仙下邨9座天台)
  • 宣信學校(黃大仙下邨9座天台)
  • 九龍平民學校(黃大仙下邨10座天台)
  • 恩澤學校暨英文夜校(黃大仙下邨10座天台)
  • 神召會嘉貞小學(黃大仙下邨10座天台)
  • 文美學校(黃大仙下邨11座天台)
  • 黃大仙學校(黃大仙下邨11座天台)
  • 基幼學校(黃大仙下邨11座天台)
  • 庇理學校(黃大仙下邨12座天台)
  • 育群學校(黃大仙下邨12座天台)
  • 便以利學校(黃大仙下邨13座天台)
  • 宣愛學校(黃大仙下邨13座天台)
  • 基聯學校(黃大仙下邨14座天台)
  • 遠東宣教會竹園小學(黃大仙下邨16座天台)
  • 佛教菩提小學(黃大仙下邨16及17座地下)
  • 主恩學校(黃大仙下邨18及19座天台)
  • 廣德學校(黃大仙下邨19座天台)
  • 聖基學校(黃大仙下邨20座天台)
  • 救世軍光明學校(黃大仙下邨20及21座地下)
  • 廣德學校(黃大仙下邨22座天台)
  • 信道學校(黃大仙下邨22座天台)
  • 中國學生週報小學(黃大仙下邨22座天台)
  • 聖公會基信小學(黃大仙下邨23座及24座地下)
  • 為道學校暨幼稚園(黃大仙下邨24座天台)
  • 基督教福音學校(黃大仙下邨24座天台)
  • 衞理公會黃大仙小學(黃大仙下邨25座天台/X座天台)
  • 信生幼稚園(黃大仙下邨27座天台)
  • 培聯學校(黃大仙下邨30座天台)
  • 信道幼稚園(黃大仙下邨32座天台)

公共交通

參見

資料來源與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樓宇名稱 第一冊:港 島 及 九 龍 (PDF). 差餉物業估價署. 2020-10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4). 
  2. ^ 2.0 2.1 2.2 2.3 2.4 中原數據-鑽石山/黃大仙-黃大仙下邨(一區)-全部座數. 中原數據. [2020年9月]. 
  3. ^ 房署批出兩份合約總值二億元 山景邨興建第二期 四座大廈住萬人.《華僑日報》,1983年11月26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