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荔枝 | |
---|---|
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
亚科: | 无患子亚科 Sapindoideae |
属: | 荔枝属 Litchi Sonn., 1782 |
种: | 荔枝 L. chinensis
|
二名法 | |
Litchi chinensis Sonn., 1782
|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荔支、离枝、丹荔、丽枝、贵妃香、火山荔、勒荔、荔果[1],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亚热带果树,属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是荔枝属的唯一物种,为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逾百万吨。荔枝对保鲜的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采用低温运输。生荔枝和荔枝核含有毒物亚甲基环丙基乙酸,食用过量会导致低血糖和急性癫痫发作[2]。其果树与果实状似同科不同属的龙眼。
植物学特征
[编辑]常绿乔木,高8~20m。茎上多分枝,灰色;小枝圆柱形,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叶柄长10~25 cm;小叶2~4对,对生,具柄,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6~15 cm,宽2~4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稍偏斜,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春季开绿白色或淡黄色小花,圆锥花序,花杂性。核果球形或卵形,果皮暗红色,有小瘤状突起。种子外被白色、肉质、多汁、甘甜的假种皮,易与核分离。种子矩圆形,褐色至黑红色,有光泽。
荔枝树的寿命很长,有树龄1,300年的荔枝树仍然有结果实的能力。
历史
[编辑]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李善注引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扶南记》记:“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2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1世纪的《异物志》、3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东汉杨孚《异物志》:
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干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公元3世纪时张勃著的《吴录》有“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
晋郭义恭《广志》:
荔枝树,高五六尺,大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花朱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醋者。
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栽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华阳国志》等史籍就记载宜宾一带早在秦汉时就盛产荔枝,《新唐书·地理志》也载宜宾土贡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列举了福建沿海四郡的陈紫、江绿大、方家红、游家紫等三十二个品种。据元代《王祯农书》记载,中国的荔枝在元代已经远销西夏,新罗,日本,琉球,大食等地[3]
产地
[编辑]中国大陆荔枝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北至四川南部的合江县,南至海南岛五指山一带,主产地区有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另外贵州、浙江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其中又以广东荔枝分布最广,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五成以上,茂名更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其他如台湾、越南、泰国等地都有荔枝出产,引入荔枝栽种的国家则有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州、澳洲的昆士兰、印度、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保存
[编辑]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1]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从岭南把荔枝送到长安[4](蔡襄的《荔枝谱》与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说是洛州(今重庆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则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乐山),今人蔺同在《涪州文史资料选辑》肯定杨贵妃吃的是洛州荔枝),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以快骑驿送[5]。杜牧有《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有《病橘》诗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杨贵妃外传》谈到杨贵妃在马嵬驿被赐缢死,恰好广州进贡的荔枝到,玄宗用它来祭奠贵妃。
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亦有使用二氧化硫;有谣传称不法商贩用稀硫酸喷洒在荔枝以防腐、对人体有害云云,不符事实[6]。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月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度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亦有用淡盐水浸泡荔枝的吃法。
药用
[编辑]《本草纲目》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但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其性微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也。”
- 根部:微苦、涩,温。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来源请求]
- 叶片:
- 果肉:假种皮,甘、酸,温。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来源请求]
- 果核:甘、微苦、涩,温。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来源请求]
种类
[编辑]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毕村糯米糍”及“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惠阳镇隆桂味,糯米糍更为美味鲜甜。
- 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乾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亦有传大部分挂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砍掉。现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挂绿园,称“西园挂绿”。西园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园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
- 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罗岗桂味更为名品。
- 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毕村糯米糍为名品。
- 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5月左右就会上市。
- 妃子笑:四川叫铊提,结果硕大,肉厚核小。妃子笑的特点是果皮青红,个大,肉色有如白蜡,脆爽而清甜,果核小。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玉荷包:台湾研发的王牌品种,核小肉肥多甜度极高,外包以红带绿为上品。近年台湾高雄市推广粒装式玉荷包,把枝叶留在山林里作肥料。[来源请求]
- 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
- 黑叶:中熟品种,果实大、果核大、果皮暗红心形。虽然黑叶荔枝果核大,但因为其独特的荔枝味道深得顾客欢心,且香味浓郁,很多荔枝雪糕或乳酪都是使用黑叶荔枝来调味。是台中市潭子区头家里的名产之一。
- 白糖罂:又名蜂糖罂,主产于广东西南部,早熟品种,一般于5月下旬成熟。果型为歪形或短歪心形,果皮薄而鲜红,果核一般中大,也有少部分小核,肉质厚,爽脆而蜜甜。
- 白腊:又称白蜡子,原称电白白蜡,主产于广东省茂名市的电白、高州等地,因果肉色白如蜡得名,多汁清甜。早熟丰产,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一般比白糖罂晚熟一周左右。白蜡品种也有着不同的品系,有电白下洞的白蜡、高州的新兴、茂南地区的大果白蜡等。
- 吉荔:新品种的台农四号“吉荔”是农业试验所凤山分所研发的新品种,由太平区农会引进试种,一般荔枝每粒重25公克,吉荔重45公克,体积也比一般大1倍,果厚、汁甜,是目前最大的荔枝。
台湾农民对于荔枝产期有着:“三月红→五月玉荷包(南部赶早)→六七月黑叶(中部大出)→八月糯米兹(北部拼晚)”的口诀,正好是每种荔枝盛产时期与接续品种上市。
营养
[编辑]每100 g(3.5 oz)食物营养值 | |
---|---|
276 kJ(66 kcal) | |
16.53 g | |
糖 | 15.23 g |
膳食纤维 | 1.3 g |
0.44 g | |
饱和脂肪 | 0.099 g |
单元不饱和脂肪 | 0.12 g |
多元不饱和脂肪 | 0.132 g |
0.83 g | |
色氨酸 | 0.007 g |
赖氨酸 | 0.041 g |
蛋氨酸 | 0.009 g |
维生素 | |
维生素A equiv. | (0%) 0 μg(0%) 0 μg0 μg |
硫胺(维生素B1) | (1%) 0.011 mg |
核黄素(维生素B2) | (5%) 0.065 mg |
烟碱酸(维生素B3) | (4%) 0.603 mg |
吡哆醇(维生素B6) | (8%) 0.1 mg |
叶酸(维生素B9) | (4%) 14 μg |
维生素B12 | (0%) 0 μg |
胆碱 | (1%) 7.1 mg |
维生素C | (86%) 71.5 mg |
维生素D | (0%) 0 IU |
维生素E | (0%) 0.07 mg |
维生素K | (0%) 0.4 μg |
膳食矿物质 | |
钙 | (1%) 5 mg |
铁 | (2%) 0.31 mg |
镁 | (3%) 10 mg |
锰 | (3%) 0.055 mg |
磷 | (4%) 31 mg |
钾 | (4%) 171 mg |
钠 | (0%) 1 mg |
锌 | (1%) 0.07 mg |
其他成分 | |
水 | 81.76 g |
参照美国标准的相对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来源:(英文)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
毒性
[编辑]荔枝含有抑制人体产生葡萄糖的毒素次甘氨酸。印度北部以前每年有超过100名儿童因为空腹吃大量荔枝中毒,发生急性脑肿丧命。后来发现病因与吃荔枝有关,治疗方法是迅速按照低血糖症处理。在查明原因后,官员教导家长不要让孩子空腹吃大量荔枝,当地儿童急性脑肿病例数目大减。[7]
常见荔枝品种
[编辑]桂味荔枝类:1.桂味 2.八宝香 3.大丁香 4.小汉 5.水精球 6.无核荔 7.红球 8.苏州荔 9.丽仔 10.香荔 等等。
笑枝类: 1.笑枝 2.大造 3.电白白蜡 4.焦核荔 5.攀谷子 等等。
进奉类: 1.增城进奉 2.大肉 3.小丁香 4.六月雪 5.布袋 6.红荔 7.灵山香荔 8.金刚锤 9.枚瑰露 10.香荔 11.绝淮子 12脆肉 13.高州进奉 14.黄丁香 15.四季荔 16.鹅蛋荔 17.称铊 18.仙进奉 等等。
三月红类:1.三月红 2.四月半 3.败育三月红 等等。
黑叶荔枝类: 1.黑叶 2.水东 3.白腊 4.白糖罂 5.宋家香 6.青壳 7.挂绿 等等。
糯米糍类: 1.糯米糍 2.小金钟 3.龙荔 4.娘喜 5.尚枝 6.甜岩 7.雪怀子 8.紫娘喜 9.甜眼 等等。
淮枝荔枝类 1.淮枝 2.七月熟 3.广元红 4.风吹寮 5.将军荔 等等。
文学上的荔枝
[编辑]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 唐·杜牧《过华清宫三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博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非常喜爱。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
-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 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 贾祖璋的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被选入中国大陆初中、高中语文教材。
注释
[编辑]- ^ 1.0 1.1 《王祯农书》 卷九 荔枝
- ^ 遺傳代謝之不思議-生荔枝有毒. 2017-01-26 [2017-06-27].[永久失效链接]
- ^ 元 王祯 《农书》 《百谷谱集之七·荔枝》
- ^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载:“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杨贵)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另外《太平御览》所引《唐书》以及明人徐勃《荔枝谱》等都认为贵妃食荔来自岭南
- ^ 《碧鸡漫志》称:“太真妃好食荔枝,每岁忠州置急递上进,五日至都”。《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 ^ 保鲜术让荔枝比砒霜还毒? 说法严重失实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news.youth.cn.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6).
- ^ Indian children died after 'eating lychees on empty stomach'. BBC News. 2017-02-01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参考文献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荔枝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 《植物名实图考·荔枝》,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