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港贝化石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4°36′17″N 120°43′48″E / 24.604823°N 120.730135°E / 24.604823; 120.730135

过港贝化石层
过港贝化石层

过港贝化石层,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后龙镇南港里、海线铁路附近的贝类化石[1][2]。2021年2月4日苗栗县政府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内的“自然地景、自然纪念物”将此处以“苗栗过港贝化石层”(后龙镇过港段643-2、643-3地号)登录为“县定自然纪念物”的特殊地形及地质现象。

历史[编辑]

属于头嵙山层[3]。于一百万至六百万年前,当时这块山丘位于浅海中,如今则距离海岸线远达零点五公里[4]。该地化石层的露头,沿白沙屯往北,经山边清天宫到后龙镇青海宫一带的海线铁路东侧皆可发现。岩层中夹藏的贝类化石,主要有双壳贝类卷贝类翼足类珊瑚类海胆螃蟹介形虫等。[1]

过港贝化石层石碑

台湾日治时期,大正十年(1921年),日本人在后龙镇过港地区开挖纵贯铁路隧道,发现土壤满是贝壳化石,命名为今名,并依《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设立过港贝化石层石碑,明令不得滥垦滥伐。1935年,日本政府将依《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列为国指定史迹及天然物保存名单,加以保护[5]。战后,台湾省苗栗县文献委员会在1955年换上中文石碑,石碑基座仍然可见大正十年等字样。但由于游客偷挖化石,如今一般人构得到的高度范围,化石几乎被挖光。[2][4]

地质[编辑]

过港贝化石层化石出露处,以棕黄色砂岩为主,中间夹一层约2米厚的灰色细粒砂岩层。采集之化石软体动物化石,计有腹足纲80种,掘足纲2种,斧足纲53种,以海扇蛤(Pecten)为主,以及锦海扇蛤(Chlamys)、船蛤(Anadara)、魁蛤(Arca)、真厚蛤(Eucrassatella)、织纹螺(Nassarius)、粗糙螺(Niotha)、赤蛙螺(Bursa)、锥螺(Turritella)、骨螺(Murex)等,与海胆纲的奇异掘海钱(Scaphechinus mirabilis)与刻肋海胆(Temnopleurus)。[6]过港贝化石层之地层属头嵙山层,头嵙山层广泛的分布于苗栗县沿海丘陵地带,依岩性区分为砾岩相为主的火炎山相,与砂、页岩相为主之香山相。 化石层中之软体动物化石经碳14定年结果显示,过港贝化石层当时确处于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与之前认定头嵙山层之年代范围不符,实尚待研究确认。[7]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過港貝化石層〉. 《台灣地名辭書·第十三卷·苗栗縣 》. 台湾: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10-01. ISBN 9789860064162 (中文(台湾)). 
  2. ^ 2.0 2.1 過港貝化石層. 苗栗文化观光旅游网. [2015-02-24]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3. ^ 萧谦丽、林明圣. 火炎山白沙屯地質之旅. 生活科学厅.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中文(台湾)). 
  4. ^ 4.0 4.1 彭健礼. 〈北部〉苗栗縣後龍過港貝化石層 幾乎被挖光. 《自由时报》. 2014-09-05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中文(台湾)). 
  5. ^ 李汾阳. 〈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保存及法規〉. 《文化資產概論》. 台湾: 秀威资讯. 2010-07-01. ISBN 9789862215258 (中文(台湾)). 
  6. ^ 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H0009過港貝化石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PDF). [2016-08-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7. ^ 彭宗仁 《苗栗白沙屯過港貝化石層內軟體動物化石之碳氧同位素研究》台灣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 1989年 (PDF). [2016-08-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