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口号,由习近平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正式提出,将其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的“主线”。2023年,又进一步定义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的各项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1]

词源[编辑]

“铸牢”本身系新造词汇。“铸”字意为“将金属镕化倒入模型中冷却凝固,做成器物”。[2]

中国官方将这一术语英译为“forge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3]

历史沿革[编辑]

  • 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讲话[4]中,提及“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
  •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时谈及,“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口号。[6][5]
  • 2021年8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总结出12条“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 会议又提出,要“调整过时的”民族政策,各民族意识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有的经济发展都要赋予“三个意义”,即彰显中华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反分裂维护统一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7]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潘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旗帜》. Vol. 2023 no. 12. 202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1). 
  2. ^ 鑄 : ㄓㄨ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3. ^ Xi's article on forging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to be published. Xinhua.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 
  4. ^ Speeches by Comrades Xi Jinping, Li Keqiang and Yu Zhengsheng at the Second Central Xinjiang Work Forum (May 28-30, 2014) (PDF). The Uyghur Tribunal. 2021-12-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4). 
  5. ^ 5.0 5.1 5.2 平维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价值. 学习强国. 202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1). 
  6.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维基文库 (中文).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 ^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 新华社.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8. ^ 习近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求是. Vol. 2024 no. 03.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