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杂肋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杂肋龙

杂肋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中期,167.7–166.1 Ma
正模标本中腹肋的模型,位于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斑龙科 Megalosauridae
亚科: 非洲猎龙亚科 Afrovenatorinae
属: 杂肋龙属 Poekilopleuron
Eudes-Deslongchamps, 1837
模式种
巴氏杂肋龙
Poekilopleuron bucklandii

Eudes-Deslongchamps, 1837

杂肋龙属名:Poekilopleuron)是一基础坚尾龙类恐龙,属于斑龙科。杂肋龙的身长9米,体重达1公吨。它们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巴统阶),约1亿6800万到1亿6500万年前。它的化石是部份的骨骼,最初于1824年在法国发现,并被命名为斑龙的一个种。它于1923年才被更名为杂肋龙。这副骨骼是最先发现的杂肋龙化石,但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由于原有的化石已被破坏,而至今未有发现其他的化石,加上它曾更名,故杂肋龙的分类上有很大的争议而未能解决。

杂肋龙最特别的地方是其大手臂,是较为原始的特征。它不像后期的兽脚亚目的手臂很小,而是长及强壮的。杂肋龙的前臂短而粗壮,而年代较晚期的北美洲近亲蛮龙也有类似迹象。

过去曾有一个颅骨被归类于杂肋龙的新种,名为P. valesdunensis。在2006年,这个种建立为新属,迪布勒伊洛龙Dubreuillosaurus)。

在2010年的斑龙重新研究中,杂肋龙被归类于异特龙超科演化支[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enson, R.B.J. A description of Megalosaurus bucklandii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Bathonian of the UK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Middle Jurassic theropod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