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詩意現實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詩意現實主義
時間1930年代–1940年代
國家法國
代表讓·雷諾阿
讓·格雷米永英語Jean Grémillon
讓·維果
雅克·費代爾
賈克·普維
皮埃爾·舍納爾英語Pierre Chenal
馬塞爾·卡爾內
受影響於法國表現主義電影英語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影響意大利新現實主義
法國新浪潮

詩意現實主義(法語:Réalisme poétique)是20世紀30年代形成於法國電影運動。和蘇聯蒙太奇法國表現主義電影英語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不同,詩意現實主義並非整齊統一的創作運動,而是當時法國電影製作體現出的抒情化創作趨勢。其代表人物包括讓·雷諾阿皮埃爾·舍納爾英語Pierre Chenal讓·維果朱利安·迪維維耶英語Julien Duvivier馬塞爾·卡爾內

讓·雷諾阿是詩意現實主義運動導演的傑出代表[1]。許多法國影星成為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常客,包括讓·迦本米歇爾·西蒙英語Michel Simon茜蒙·仙諾蜜雪兒·摩根等。

特點

[編輯]

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都是在攝影棚中攝製,兼具風格化的特點,因而並非紀錄片式的社會現實主義,而是一種「再現了的現實主義[2]」。影片往往傳達帶有宿命論色彩的人生觀,帶有懷舊和苦澀的基調。主人公是處在社會邊緣的失意人物,如失業勞工或是罪犯。他們一度有機會墜入愛河,但最終仍然受挫,以死亡或幻滅作結。詩意現實主義之所以「詩意」,是因為其美學風格往往充滿表現力。

詩意現實主義電影並沒有強勁的製作班底,但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電影業人才濟濟,令這類影片產出諸多。這些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比如當時最著名的布景設計師拉扎爾·梅爾松英語Lazare Meerson;作曲家喬治·奧里克阿蒂爾·奧涅格約瑟夫·科斯馬英語Joseph Kosma莫里斯·若貝爾英語Maurice Jaubert;編劇夏爾·斯帕克英語Charles Spaak賈克·普維[1]

詩意現實主義運動對後世的歐洲電影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法國新浪潮運動。許多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都曾參與過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製作或是批評,其中最著名者如盧奇諾·維斯孔蒂

代表作

[編輯]

詩意現實主義運動的先驅之作: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至40年代中後期的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作[3][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Thompson, Kristin, Bordwell, David. (2010)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Third Edition, New York,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p. 265-268
  2. ^ Susan Hayward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Routledge, 2006, p.151
  3.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202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4. ^ Movie movements that defined cinema: Poetic realism|Movies|Empire. [202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1).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