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
外觀
<< | 2024年10月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
10月3日是陽曆年的第276天(閏年是27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89天。
10月3日,亦公元1582年的格里曆不在普通年份(儒略曆年份)制定現今通用的公曆中出現,只有內日曆中出現。通常而公元的格里曆(儒略曆前身)西元年份可以被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制定1582年並非沒有的是每年10月3日至14日的儒略曆年份中一次的才可行性研究之用改名為格里曆,但實際天體運行,並不能夠單純地以「儒略曆」曆法的上方式解決。而儒略曆年份跳了第12天,即10月2日(星期四);10月3日第二天能被但每都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彼整除,但不能被非12天一次並沒有任何關係儒略曆整除的,則不算懦略曆年。例如包括有:而格里曆上儒略曆並非不是為10月3至14日的跳糟至12天。[來源請求]
大事記
[編輯]19世紀以前
[編輯]- 前2457年:天神桓雄降臨朝鮮(有一說是太白山),與民共居,即為開天節的由來。
- 前52年:高盧的領袖維欽托利向羅馬軍領袖凱薩投降,高盧戰爭中的阿萊西亞之戰結束。
- 前42年:卡西烏斯雖與後三雄的屋大維與馬克·安東尼在腓立比戰役第一回合打成平手,但其誤信假情報而自殺[1]。
- 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於鄱陽湖,陳兵敗身亡。
- 1574年:八十年戰爭中,尼德蘭獨立軍利用放水淹沒圩田的戰術擊退西班牙軍隊,解萊頓之圍。
- 1582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制定現今通用的格里曆公曆,將這天規定是10月3日(儒略曆)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
- 1687年,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施琅抵達台灣,鄭克塽降清;明鄭政權滅亡。
- 1739年:俄羅斯、奧斯曼簽署《尼什條約 (1739年)》,第四次俄土戰爭結束。
19世紀
[編輯]- 1849年:美國作家愛倫·坡在巴爾的摩被發現半昏迷且神志不清,情況神秘莫測;這是他四天後去世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 1866年:義大利王國和奧地利帝國簽署《維也納條約》,結束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 1877年:李鴻章籌辦開平礦務局。
- 1884年:英屬香港工人舉行遊行示威,抗議英國與法國壓制不合作運動。
- 1895年: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中德漢口租界條約》。
20世紀
[編輯]- 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
- 1910年:葡萄牙推翻君主制,建立葡萄牙共和國。
- 1918年:戰敗的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在協約國要求下,同意讓位給兒子鮑里斯三世。
- 1928年:中國國民黨公布《訓政綱領》。
- 1929年:塞爾維亞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將國家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並重組下轄州份。
- 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開始。
- 1936年:素有「太平洋戰神」之稱的約克鎮級航空母艦2號艦企業下水。
- 1942年: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試飛成功,為世界上首款能夠飛抵次軌道的彈道飛彈。
- 1945年:世界工會聯合會正式宣告成立。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建交,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
- 1952年:英國在澳洲西澳洲成功試爆首枚原子彈,成為第三個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
- 1970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成立。
- 1972年:丹麥投票決定加入歐洲共同體。
- 1980年:絕跡香港20多年的瘋狗症重現。
- 1981年: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在貝爾法斯特監獄結束為期7個月的絕食抗議,共有10人死亡。
- 1985年:美國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首次發射,執行代號STS-51-J的任務。
- 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領土正式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實現兩德統一。
- 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
- 1991年:納丁·戈迪默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非人。
- 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國會之間矛盾加深,結果爆發流血衝突。
- 1993年:美國特種部隊在索馬利亞摩加迪休遭到當地民兵的阻擊,摩加迪休之戰爆發。
- 1994年:聯合國確認盧旺達發生大屠殺,至少有50萬人遇害。
- 1998年:澳大利亞選舉:約翰·霍華德連任澳大利亞聯邦總理。
21世紀
[編輯]- 200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西雅圖水手球員鈴木一朗擊出單季第262支安打,成為美國職棒單季最多安打紀錄保持人。
- 2017年:受高空反氣旋影響,香港天文台在當日下午12時20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該警告於2000年設立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下午2時許,香港天文台總部錄得最高氣溫33.5度,是自1890年10月錄得34.3度之後,第2個最高溫的10月,亦是自1963年10月錄得33.2度之後,再次在10月錄得氣溫超過33度[2][3][4]。另外,10月3日香港天文台總部錄得最低氣溫28.3度,是自有紀錄以來首次於10月出現的「熱夜」(最低氣溫28.0度或以上)。
- 2017年:大阪環狀線最後一列103系退役。
- 2021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公佈1190萬份泄露的文件,文件揭露多國領導人、政治家和名人利用離岸公司隱瞞資產、逃避稅務及迴避利益申報制度。
- 2023年:美國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10票反對,通過罷免議長凱文·麥卡錫,麥卡錫成為美國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5]。
- 2024年:颱風山陀兒在臺灣高雄市登陸,為當地帶來重大影響,造成4人死亡、700餘人受傷。
出生
[編輯]- 786年: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842年逝世)
- 1789年:砵甸乍爵士,首任香港總督(1856年逝世)
- 1804年:湯森·哈里斯,美國商人、外交官(1878年逝世)
- 1830年:阿爾伯特·甘瑟,德國裔英國動物學家(1914年逝世)
- 1867年:皮爾·波納爾,法國畫家、版畫家(1947年逝世)
- 1889年:卡爾·馮·奧西茨基,德國記者、作家、和平主義者,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8年逝世)
- 1905年:卡羅琳·布雷迪,美國語文學家(1980年逝世)
- 1920年:菲利帕·福特,英國哲學家(2010年逝世)
- 1930年:尼古拉·艾登,英國政治家(1985年逝世)
- 1931年:雷蒙·科帕,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2017年逝世)
- 1943年:山本耀司,日本時裝設計師
- 1944年:皮埃爾·德利涅,比利時數學家
- 1947年:約翰·佩里·巴洛,美國詩人、評論家、作詞家(2018年逝世)
- 1949年:亞歷山大·羅戈日金,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2021年逝世)
- 1951年:劉炳章,香港政界人物
- 1952年:安德烈·傑尼索夫,俄羅斯外交官
- 1954年:丹尼斯·艾克斯利,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 1954年:湯米·維索,波蘭裔美國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商人
- 1955年:史蒂維·雷·沃恩,美國藍調吉他手、音樂家、歌手、詞曲作者、唱片製作人(1990年逝世)
- 1955年:MIQ,日本女歌手
- 1957年:權甲龍,韓國職業圍棋棋手(2023年逝世)
- 1957年:矢野健太郎,日本漫畫家
- 1959年:張晨光,台灣演員
- 1961年:謝龍介,台灣政治人物,台南市國民黨籍議員
- 1961年:拉里·勞頓,美國前科犯、作家、法律助理、演說家、YouTube創作者
- 1964年:克萊夫·歐文,英國男演員
- 1965年:揚-奧韋·瓦爾德內爾,瑞典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 1966年:蓋鳴暉,香港女演員
- 1967年:丹尼·維勒納夫,加拿大電影導演、編劇
- 1969年:石田百合子,日本藝人
- 1969年:tetsu,日本歌手、貝斯手,彩虹樂團隊長
- 1969年:關·史蒂芬妮,美國歌手、詞曲作家、演員、音樂製作人
- 1971年:凱文·理查德森,美國歌手、演員、作曲家、模特兒
- 1972年:金柱赫,韓國男演員(2017年逝世)
- 1973年:余杰,華裔美國作家
- 1973年:妮芙·坎貝爾,加拿大女演員
- 1973年:琳娜·海蒂,英國女演員
- 1975年:格雷格·弗萊瑟,澳大利亞電影攝影師
- 1976年:西恩·威廉·史考特,美國演員
- 1978年:克勞迪奧·皮薩羅,秘魯足球運動員
- 1979年:柯以柔,台灣藝人
- 1979年:蛯原友里,日本模特兒
- 1981年:詹宇豪,台灣男歌手
- 1981年: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瑞典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1年:陳婉婷,台灣女演員
- 1983年:泰莎·湯普森,美國女演員、音樂家
- 1983年:鈴木裕樹,日本男演員
- 1984年:尹恩惠,韓國女演員、歌手
- 1984年:艾希莉·辛普森,美國流行搖滾歌手、歌曲創作人、演員
- 1985年:高本惠,日本女性聲優
- 1987年:李菲兒,中國女演員
- 1988年:曾美慧孜,中國女演員
- 1988年:徐鳴傑,新加坡男演員、主持人
- 1988年:艾莉西亞·薇坎德,瑞典女演員
- 1988年:A$AP Rocky,美國饒舌歌手、歌手、模特兒、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
- 1989年:篠谷聖,日本男演員
- 1991年:高城亞樹,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 1992年:安啾咪,台灣Youtuber
- 1997年:高橋朱里,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前成員、韓國女子偶像團體Rocket Punch成員
- 1997年:方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隊長
- 1999年:阿拉米斯·奈特,美國男演員
- 2000年:陳立農,臺灣男歌手、演員,中國男子偶像團體NINE PERCENT成員
- 2000年:潘沛軒,香港男子足球運動員
- 2001年:遠藤櫻,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2004年:諾亞·施納普,美國男演員
- 2004年:亞歷克斯·馬托斯,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2008年:卡羅琳娜·普羅琴科,烏克蘭裔美國小提琴家、街頭表演者
- 生年不詳:本多真梨子,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編輯]- 818年:埃斯拜的埃芒加德,神聖羅馬皇后(約778年出生)
- 1207年:辛棄疾,南宋詞人(1140年出生)
- 1226年:亞西西的方濟各,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的創辦者(1182年出生)
- 1363年:陳友諒,元末南方紅巾軍領袖(1320年出生)
- 1611年:夏爾·德·吉斯,法國貴族,舊教神聖聯盟軍事領袖(1554年出生)
- 1704年:讓-巴蒂斯特·德尼,法國醫生,完成了人類手術史上首次有詳細記載的輸血(1643年出生)
- 1891年:愛德華·盧卡斯,法國數學家(1842年出生)
- 1904年:文廷式,清末學者(1856年出生)
- 1931年:卡爾·尼爾森,丹麥作曲家、指揮家(1865年出生)
- 1980年:俞建章,中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1898年出生)
- 1986年:韓先楚,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軍委常委(1913年出生)
- 1987年:尚·阿諾伊,法國劇作家(1910年出生)
- 1999年:盛田昭夫,日本企業家,索尼公司的共同創辦人(1921年出生)
- 1999年:禹作敏,大邱莊鎮原黨支部書記(1930年出生)
- 2003年:張耀麟,前香港足球代表隊隊長(1978年出生)
- 2004年:馬豪斯·海茨瑙亞,二戰德軍狙擊冠軍王(確認有效擊殺紀錄為345人)(1924年出生)
- 2006年:約翰·克蘭克,英國數學物理學家(1916年出生)
- 2006年:鄔維庸,香港醫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1937年出生)
- 2010年:菲利帕·福特,英國哲學家(1920年出生)
- 2014年:張炎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著名台灣史學者(1947年出生)[6]
- 2016年:蔡啟瑞,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14年出生)
- 2017年:米歇爾·朱維特,法國神經科學家、醫學家(1925年出生)
- 2018年:利昂·萊德曼,美國物理學家,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2年出生)
- 2021年:喬治·梅迪納,智利天主教司鐸級樞機(1926年出生)
- 2021年:陶德·艾金,美國政治人物(1947年出生)
- 2022年:吳建國,病毒學家、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出生)
- 2022年:金政基,韓國漫畫家、插畫家、藝術家(1975年出生)
- 2022年:弗洛林·扎洛米爾,羅馬尼亞男子擊劍運動員(1981年出生)
- 2023年:鄭光美,中國動物學家、鳥類學家(1932年出生)
節假日和習俗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Dupuy, R. The Harper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from 3500 BC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1993: 125. ISBN 9780062700568.
- ^ 【秋天失蹤】歷來最遲酷熱天氣警告 市區33.5度小心中暑,香港01,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3日).
- ^ 天文台破紀錄10月發酷熱警告 創1890年以來最高溫,星島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3日).
- ^ 今日酷熱高溫33.5度 成第2個最高溫10月,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7日).
- ^ Live updates: Kevin McCarthy removed as House speaker. NBC News. 2023-10-03 [2023-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英語).
- ^ 前國史館長張炎憲病逝 享年67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新聞,2014年10月3日 (UTC+8)(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