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 2023年 3月 | >> | |||||||||||||||||||||||||||||||||||||||||||||||||
| |||||||||||||||||||||||||||||||||||||||||||||||||||
历史上的今天 | |||||||||||||||||||||||||||||||||||||||||||||||||||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
3月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63天(闰年是第6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2天。
大事记[编辑]
2世紀[编辑]
6世紀[编辑]
12世纪[编辑]
13世紀[编辑]
14世紀[编辑]
15世紀[编辑]
17世紀[编辑]
18世紀[编辑]
- 1776年:大陆军带加农炮发动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以解波士顿之围。
- 1791年:佛蒙特州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第14個州。
- 1797年: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退休,约翰·亚当斯接替他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19世紀[编辑]
- 1837年:由於人口在7年內快速增長10倍,美國伊利諾州簽署城市憲章而讓芝加哥建立城市。
- 1858年: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鐵甲艦在法國土倫動工。
-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就任美國第16任总统,成为第一位来自共和党的总统。
- 1877年:俄罗斯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演出。
- 1890年:連接蘇格蘭愛丁堡和法夫的福斯橋正式落成,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20世紀[编辑]
- 1913年:美國勞工部成立。
- 1917年:美國國會首位女性議員,來自蒙大拿州的珍妮特·拉金就職。
- 1923年:胡适大力提倡研究国学[來源請求]。
- 1932年:國際聯盟到上海安排中日兩國停火。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总统,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 1933年:热河省会承德被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川原旅团先头部队128骑占领。
- 1936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船首航,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
- 1943年:俾斯麦海海战以日本运输舰队被全歼而结束。
- 1951年: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 1961年:敦煌莫高窟與安西榆林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一届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举行,通过《庄严宣言》。
- 1983年:河南偃师发现商朝城市遗址。
21世紀[编辑]
- 200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中提出「八榮八恥」論述。
- 2009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在达尔富尔战争犯下战争罪等罪行为由,对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席尔发出逮捕令。
- 2010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正式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成为拉美最早承认同性婚姻的地区。
- 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以普京成功连任而结束。
出生[编辑]
- 1394年:恩里克王子,葡萄牙航海家(1460年逝世)
- 1561年:井伊直政,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602年逝世)
- 1678年:韋瓦第,義大利音樂家,人稱「協奏曲之父」(1741年逝世)
- 1777年:約翰·馬特克斯,美國政治人物(1847年逝世)
- 1822年:朱爾·利薩茹,法國數學家(1880年逝世)
- 1859年:亚历山大·波波夫,俄国物理学家(1906年逝世)
- 1890年:白求恩,加拿大醫生,曾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援助八路軍(1939年逝世)
- 1904年:乔治·伽莫夫,俄裔美籍物理学家(1968年逝世)
- 1906年:張榮冕,香港教育家及教育行政人員(1985年逝世)
- 1921年:瓊·格林伍德,英國女演員(1987年逝世)
- 1925年:保罗·莫里哀,法國鋼琴家、指揮家(2006年逝世)
- 1929年:伯纳德·海廷克,荷蘭指揮家(2021年逝世)
- 1932年:米瑞安·馬卡貝,南非歌手,外號「非洲媽媽」,曾榮獲葛萊美獎(2008年逝世)
- 1933年:尼諾·瓦卡雷拉,義大利前跑車賽和一級方程式車手(2021年逝世)
- 1934年:萊拉·哈爾梅,芬蘭歌手(2021年逝世)
- 1938年:阿爾法·孔戴,幾內亞政治家,第3任幾內亞總統
- 1941年:尤里·西蒙諾夫,俄羅斯指揮家
- 1941年:西蒙·羅拔臣爵士,佳連沃·本遜董事會前主席
- 1952年:孫彥軍,中國大陸男演員
- 1963年:野島伸司,日本編劇
- 1964年:譚淑瑩,香港女演員
- 1965年:島尻安伊子,日本女政治家、自由民主黨黨員
- 1965年:保羅·W·S·安德森,英國電影導演
- 1967年:畢國智,香港电影導演
- 1967年:黃澤鋒,香港男演員
- 1968年: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希臘政治人物,現任希臘總理
- 1969年:伊能靜,台灣女歌手
- 1970年:左小祖咒,中國音樂家
- 1970年:張延,中國演員、主持人
- 1973年:虞音蓓,台灣新北市傑出學務人員、環保運動者、山野教育家與獨木舟好手(2021年逝世)
- 1973年:連恩·懷斯曼,美國電影導演
- 1973年:彭妮·莫当特,英國政治人物,現任樞密院議長及下議院領袖
- 1975年:任泉,中國男演員
- 1978年:李嘉文,台灣男演員
- 1980年:馬馬迪·敦布亞,幾內亞軍事及政治人物,現任幾內亞臨時總統
- 1983年:紋舞蘭,日本AV女优
- 1984年:容羨媛,香港女節目主持人
- 1985年:KONAN,日本女歌手
- 1986年:朴敏英,韓國女演員
- 1987年:何九華,中國德云社相聲演員
- 1988年:陳韋利,台灣女藝人
- 1988年:陳曼青,台灣女街頭藝人、歌手
- 1989年:谢孟伟,中國男演員
- 1989年:艾琳·希瑟頓,美國女模特兒
- 1990年:卓雷蒙·格林,美國NBA籃球員
- 1992年:貝恩德·萊諾,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3年:芭比·克莉絲汀娜·布朗,美國節目主持人、女歌手(2015年逝世)
- 1993年:佳苗琉花,日本AV女优
- 1994年:韓寶貝,韓國女演員
- 1997年:權玄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JBJ成員
- 2004年:宋亞軒,中國男子偶像團體時代少年團成員
逝世[编辑]
- 1852年:尼古拉·果戈里,俄國作家(1809年出生)
- 1858年:馬修·培理,美國海軍將領,因率領黑船打開鎖國時期的日本國門而聞名於世(1794年出生)
- 1967年:米歇爾·普朗歇爾,瑞士數學家(1885年出生)
- 1911年:李蓮英,晚清宦官(1848年出生)
- 1921年:伊拉·雷姆森,美國化學家,糖精的發現者之一(1846年出生)
- 1950年:亞當·萊納,歷史記載上唯一一位既患過侏儒症又患過巨人症的人(1899年出生)
- 1986年:丁玲,中國作家(1904年出生)
- 2004年:余麗珍,香港粵劇名伶及演员(1923年出生)
- 2006年:葉至善,葉聖陶之子,中國科普作家、编辑、出版家。(1918年出生)
- 2011年: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原蘇霍伊設計局首席设计师,Su-27戰鬥機为其经典代表作(1929年出生)
- 2014年:吳天明,中國導演(1939年出生)
- 2015年:陳萬裕,臺灣醫師(1916年出生)
- 2016年:盧大偉,香港資深藝人(1945年出生)
- 2018年:戴維德·阿斯托里,義大利職業足球運動員(1987年出生)
- 2019年:毛致用,中国政治家(1929年出生)
- 2020年:羅伯特·沙夫拉卡澤,喬治亞男子跳高運動員(1933年出生)
- 2023年:黃婉秋,中國女演員(1943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3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