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明朝/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條目評選

新條目推薦

袁崇煥在寧遠、寧錦兩次打敗後金軍隊。這是明清兩家史書上都有確切記載的。關於殺毛文龍,袁當時有皇帝的尚方寶劍,所以談不上矯詔,只能算是擅殺。更何況毛文龍也是有罪的。至於袁崇煥欺騙皇帝一說,更是無稽之談。因為袁崇煥在提出「五年平遼」之後兩年,就被崇禎殺了,歷史根本沒有時間證明袁是否說謊。

特色條目評選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現在正在你知道嗎中展示,感覺不錯的條目,歷史、經濟、外交、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有涉略。主要的貢獻者是User:左圖右史。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13:20 2007年1月12日 (UTC)

支持

  • (+)支持明朝史可以說是中國最複雜的歷史之一。能寫這麼大的篇幅,又面面俱到,實屬難能可貴,再寫下去可能就不是百科全書的條目,而是教科書。Eliot
    • (!)意見Eliot兄忘了簽名了^^"。--(我是懶的登入的User:蒼穹之丘)14:16 2007年1月15日 (UTC)
  • (+)支持,太好了,明朝是我最喜愛的朝代哩!不過我認為有關「明末三大案」、「明代社會文化」、「明代藝術」、「明代學術」、「明代科技」和「明代軍事」等等應另設主條目,否則只在明朝條目講述的話,會握殺這些部份的發展潛力。另外,個人認為篇幅太長不是問題,需要交代的就自然要寫,不應像教科書般把歷史簡化!--Clitheringtête-à-tête) 08:52 2007年1月15日 (UTC)
  • (+)支持,左圖右史是專攻特色條目羅。很好的事。我也正在看明史。dgg32 22:00 2007年1月15日 (UTC)dgg32
  • 絕對(+)支持,請多多擴充歷史條目!--Iflwlou 11:38 2007年1月16日 (UTC)
  • (+)支持同意Clithering的意見。三大案這一部分講得太細了。而且明末的紛亂和衰亡並非始自三案,而是始自萬曆國本之爭(直接後果是萬曆怠政,政治糜爛)和三大征(尤其是朝鮮之役,明朝精銳軍力靡耗幾盡,導致女真興起)。三案應該屬於國本之爭的晚期階段。--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3:40 2007年1月18日 (UTC)
  • (+)支持,好條目,頭幾段可搬在下面獨立寫。--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18 2007年1月24日 (UTC)
  • (+)支持,簡直就把整個明朝給闡釋得面面俱到,太了不起了,非常好。--約翰哈博克 00:59 2007年1月25日 (UTC)
  • (+)支持,朝代條目嘛,歷史寫的越清楚越好。而且能有多文獻參考真是不簡單。--陋室(亭中茶話) 06:19 2007年1月26日 (UTC)
  • (+)支持--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4:31 2007年1月27日 (UTC)
  • (+)支持看不見大問題。--費勒姆 費話連篇 08:57 2007年1月29日 (UTC)

反對

  • 反對:詳見我在意見欄位的看法--Droxiang 13:20 2007年1月18日 (UTC)反對部分已改善--Droxiang 00:02 2007年1月27日 (UTC)
  • 歷史一章相對篇幅過大,不夠簡潔。應當再簡潔一些,勾勒出明朝歷史的脈絡即可,相關文化政治軍事等內容可以放入相關章節,再細碎一些的可以合併到相關條目,比如明末三大案等等。此外,文化、科技、藝術成就等章節的內容相對過少。--Alexcn 17:09 2007年1月20日 (UTC)

意見

  • (!)意見請參考Wikipedia:什麼是特色條目,該文導論無法給我一個整體的概念,文章敘述仍要加強,至少開頭段落讓我沒有被導入明朝的感覺,反而突兀地扯上元代;圖片放置段落錯誤;政治制度可加上圖示以利理解;各段敘述應該明確指出文獻來源,單純將參考文獻列於文末有礙未來增補刪修--Droxiang 14:55 2007年1月12日 (UTC)
    • 感謝あるがままでいい的提名推薦,不過正如User:Droxiang所言,我還有些收尾工作未完成。至於參考資料的問題,怪我自己現在都不知道注釋的格式,所以至今都沒有添加一條注釋。這篇條目我主要是參照羅馬帝國寫的,我也希望這個條目能成為特色條目,這也便於今後為朝代類條目的寫作提供範本。因此我提請暫緩這個條目的評選,我接下來很快會寫宋朝這個條目,也便於比較下。--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19 2007年1月13日 (UTC)
  • 圖片已增加及修改。元朝段落被我改名為「明朝的建立」。至於注釋我認為不是一定必要(在有參考文獻的前提下)。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應該就只有首段需要改寫。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3:23 2007年1月13日 (UTC)
  • (!)意見:我記得以前學歷史的時候,說明朝由資本主義的萌芽(雖然學界爭議不斷),但是我沒有在「經濟」部分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29 2007年1月13日 (UTC)
    • 雖然現在的高中教科書仍然敘述明朝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但是其篇幅連過去初中教科書的篇幅都不及。初中教科書(我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本。當然,這也與當下中國不重視歷史教育有關)更是隻字未提。而目前中國大陸出版的一些書籍居然也有說宋朝是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為我在寫宋朝,因此注意到了)。因此這個內容實在爭議太大,能迴避就迴避。即使不寫我想也沒有根本影響。--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5:08 2007年1月13日 (UTC)
  • 三大案有必要占這麼多的篇幅嗎?而且明朝的滅亡都是政治原因,難道沒有其他的原因?還有人口部分也說得太簡單了一些。還有,「國家內部民變不斷,外患持續,明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地。」這是公認的觀點嗎?還是部分人的觀點?還有「黃河兩岸農民本已飽受災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橫遭監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糧,非常憤怒。」這有些臆想了,有確切史料記載嗎?我們怎麼知道「憤怒的」?總體感覺,表述還不夠全面,詳略也有些不得當。例如「藝術成就」部分,為何建築工藝單獨一個章節,難道明代的建築方面成就比繪畫更重要?還有明式家具和明朝瓷器可是非常有名的,我沒有看到相關的內容--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26 2007年1月13日 (UTC)
  • 沒有提到里甲制。經濟部份可以提一下有名的俗諺「湖廣熟天下足」及賦役黃冊魚鱗圖冊,以及在一條鞭法前實行的兩稅法。此外希望能加強貨幣和專賣制度兩方面的論述。文化方面,沒有提到永樂大典唐詩選,科技沒有提到時憲曆坤輿萬國全圖。此外同書生所說,應該獨立出一節來敘述陶瓷器。此外沒有提到明朝盛行的文人畫。(以上是與日文版的比較)--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3:24 2007年1月14日 (UTC)
    • 三大案是導致明朝滅亡的關鍵事件,有資格占這麼大篇幅,再精簡就敘述不清了。明朝的滅亡當然也有經濟的原因,也就是著名的明清小冰期,不過該往哪插?但是,經濟的衰退也與政治的腐敗有直接關係。至於「黃河兩岸農民本已飽受災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橫遭監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糧,非常憤怒。」這個是之前的編輯者寫的。而「國家內部民變不斷,外患持續,明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地。」,明朝的衰落早自家境就開始了,到崇禎初年說他奄奄一息也不為過。藝術成就部分主要是因為我手裡建築的內容比較多。而魚鱗冊和黃冊,我已經在條目中敘述了。永樂大典有在歷史中提到,坤輿萬國全圖則在外交中提及。瓷器我有時間會補充。--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5:01 2007年1月14日 (UTC)
  • (!)意見:皇帝的稱號不夠清楚,有時候用年號,有時候用廟號。如果不與底下的皇帝列表對著看,會混淆。例如中期土木堡之變,英宗之弟,有用代宗稱呼,也有用景帝或景泰帝稱呼,最好能夠在文中說明比較清楚。--Shuoh 01:48 2007年1月15日 (UTC)
  • (!)意見剛才先就一些小地方作改進。其他比較大的意見

1、許多段落以年號紀年,建議可以標記西元(至少某年號第一次出現時) 2、明朝社會的內容應補強(風氣之外還有很多方面,例如社會階級、社會制度、土地制度、家庭家族等) 3、同Droxiang的意見,首段還要調整。--ffaarr (talk) 09:35 2007年1月15日 (UTC)

  • (!)意見,我在多處看到過對於袁崇煥中反間計這一段歷史的質疑。認為這是清人編撰的「拙劣的故事」「野史」,真正的原因是崇禎的多疑。我想問一下大家真的是這樣麼?此外,正如Droxiang 而言,導論部分不解決,要成為特色條目說不過去。--lastman(Talk) 18:13 2007年1月16日 (UTC)
  • (!)意見我認為有這些需要改進的意見:
  1. 導論:不足以給予明朝概括面貌,儘管在下曾協助修飾詞句,四天以來仍被多次提出,卻未能改善。
  2. 海禁政策:影響宋元以來海上經濟的發達,前因後果關聯沒有交代,僅存的朝貢貿易、造成的走私現象都幾無著墨。
  3. 國際經濟:歐洲國家在海洋發展迫使中國加入世界市場未能仔細說明。
  4. 國內經濟:缺少「蘇常熟」到「湖廣熟,天下足」的轉變、原料和成品的區域分工現象、聯號制度、學徒制、股份制,無說明。
  5. 明朝小說:有三本《X世X言》,該系列著作對明代人物生活有許多參考價值的片段,卻無說明。
  6. 西學東漸:西方宗教與中國傳統思想的連結比較、天文、物理、火砲、地理學的交流描述仍匱乏。
  7. 宗教衝突:南京教案--Droxiang 19:20 2007年1月16日 (UTC)
  • 根據這些問題,我質疑明朝條目可以成為特色條目的合理性(若有需要回應,可於此段文字之後敘述您的觀點,但請不要直接將意見插入這些問題的條列之中)--Droxiang 19:19 2007年1月16日 (UTC)
    • (!)意見,導論已重寫。西學東漸有主條目,不應該全塞在這個部分。所以我認為1.6點反對理由已不成立。
      • (:)回應,剛剛看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蒼穹兄的留言,只是我很抱歉地說,導論改寫後顯得雜亂,且包含了條目中並未說明的內容(無法查證?)「思想鉗制、文化專制和海禁政策也禁錮了中國傳統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也是不客觀、又和條目內容相衝突的說法,因此問題1.仍舊沒有解決。至於西學部分不完整的意思是,不僅知識交流的領域不完整,基本的影響也沒有寫出來,我知道有一個主條目在撐腰,但是放在明朝之中就算不用寫得詳細,至少也要是對該部分做宏觀的探討,況且西學東漸是論及明清兩代的議題,放在明朝應該要有個分隔才是,這點都是必須用心整理的部分,因此我以為問題6.還是要多做努力,我知道撰寫這種大條目很不容易,也很肯定大家在上面做的努力,只是要成為特色條目,意味著必須是比優良條目更優秀的楷模,因此我會盡力提供意見,但是該努力的還是要努力啊。--Droxiang 17:17 2007年1月17日 (UTC)
        • (!)意見Droxiang對特色條目的要求過苛了。你提出的都是增訂意見,而非針對該條目的重大缺陷,應該投「意見」票而非「反對」票。特色條目不應該是巨細無遺的資料堆積,更不是洋洋數十萬言的學術專著,什麼西洋火炮、X世X言、婦女小腳都羅列出來。事實上你如果翻閱以往的特色條目存檔,每個人都可以從那些條目中挑出缺點,每個條目都缺少某個人或者某些人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羅馬帝國沒有寫帝國的政治制度;日本刀沒有寫幕末直至二戰及當代的歷史;聖女貞德,如討論頁所言,渲染天主教神跡;孔子鳥缺乏注釋……但是這些細小缺點並未妨礙這些條目成為特色條目。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3:29 2007年1月18日 (UTC)
          • (:)回應我建議您參考一下Wikipedia:什麼是特色條目,我提出的不全是增訂意見,而且都是經過仔細閱讀,導論問題應該是很重要的事情吧。然後我想就依照提議,我這就把這部分討論放到意見欄--Droxiang 13:22 2007年1月18日 (UTC)
  • (!)意見,既然可以看得出不少問題,可見他對明史認識的深入,亦可見對遣文用字有一定水平。我一直認為條目應該是不同人參與的成果,如果Droxiang願作該條目的文膽,說不定此條目會成為特色條目的模範。小弟愚見,懇請著實參與。相信在此討論的大家,亦希望此條目快點成為特色條目,讓我們一窺這歷史光輝的一頁。--18164 10:21 2007年1月18日 (UTC)
    • 承蒙您的抬舉厚愛,只可惜在下目前非常有可能只是一個語氣不佳、態度惡劣、狂妄自大、自我中心、處處攻擊別人且對網友極不尊重、拿著雞毛當令箭、意圖使人難堪、野蠻、只會評擊別人、不肯接受意見、十分不友善、不理別人感受、自私、只會傷害其他新人和熱心貢獻者的小小普通用戶之一,我想,由我來參與這則非常有潛力成為特色條目的佳作,很可能不是維基之福,這樣的前提之下,也許我並不適合使這段歷史的光輝受到磨滅。還望諸君諒解在下由衷的考量。--Droxiang 13:35 2007年1月18日 (UTC)
  • 特色條目是:除非有新的觀點、事件等出版發表,否則內容不應該有大的增改的條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42 2007年1月19日 (UTC)
    • 汗……Shizhao說的這個應當是紙張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或者《自然》雜誌科學論文的要求吧……--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16 2007年1月19日 (UTC)
      • Shizhao說的並沒有錯,依據特色條目是比優良條目(針對文章)更高的榮譽,優良條目要求的部分,特色條目一定要做到才可以,其中就包含「不會大幅變更」--Droxiang 18:51 2007年1月19日 (UTC)
  • (!)意見重新看了一次,導論經過數日修改,現在居然出現越來越多各段落都沒有談及的內容,也有令人存疑的文字出現--Droxiang 10:32 2007年1月19日 (UTC)
  • (!)意見對比同為特色條目的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明朝條目已有的部分可以與之媲美了,但是導論越修越怪異,而且樓上幾位提出的增加內容的提議也極應當參考。不妨暫緩評為特色條目,將其列入質量提升計劃,各位一起來增訂吧。Droxing 不必說那些負氣之言。你我寫維基都不是為了名利。共享知識罷了。如果受了冤枉氣就要如此地抱怨一番,恐怕Shizhao和Wing的肚皮早就氣炸了吧。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16 2007年1月19日 (UTC)
    • (:)回應謝謝你的提點,我會試著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Droxiang 18:51 2007年1月19日 (UTC)
    • (:)回應由於我這幾天一直在忙寫宋朝台灣,昨天又沒能上來。故這麼晚才回應,在此先行抱歉。以下就Droxiang所提出的建議進行回復。
      • 導論:不足以給予明朝概括面貌,儘管在下曾協助修飾詞句,四天以來仍被多次提出,卻未能改善。
        • 已經修改。
      • 海禁政策:影響宋元以來海上經濟的發達,前因後果關聯沒有交代,僅存的朝貢貿易、造成的走私現象都幾無著墨。
        • 已經補充。
      • 國際經濟:歐洲國家在海洋發展迫使中國加入世界市場未能仔細說明。
        • 這個中國的史書似乎都說是清朝。如果台灣的史書說是明朝的話,歡迎加入
      • 國內經濟:缺少「蘇常熟」到「湖廣熟,天下足」的轉變、原料和成品的區域分工現象、聯號制度、學徒制、股份制,無說明。
      • 明朝小說:有三本《X世X言》,該系列著作對明代人物生活有許多參考價值的片段,卻無說明。
        • 三言二拍已加入
      • 西學東漸:西方宗教與中國傳統思想的連結比較、天文、物理、火砲、地理學的交流描述仍匱乏。
      • 宗教衝突:南京教案
    • 此外,因為目前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自行提升也並非不可能。--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3:51 2007年1月20日 (UTC)
  • (!)意見,已經加入『「蘇常熟」到「湖廣熟,天下足」的轉變』的相關內容。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4:22 2007年1月20日 (UTC)
  • (!)意見,參考台灣現行的高中歷史教材加入了「中國加入世界市場」的部分,但「迫使」一詞是不對的。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4:37 2007年1月20日 (UTC)
  • (!)意見,南京教案已在#西學東漸 段落中提到。略略加強了書院方面的論述。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27 2007年1月20日 (UTC)
  • (!)意見,加入了「區域分工現象」的相關論述於#經濟一段。略略增加了關於明朝文學對情慾主題處理的相關論述、社會風氣一段也有些微補充。--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07 2007年1月26日 (UTC)
  • (!)意見,加入了匠籍制及其廢除的相關內容於#經濟一段。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6:11 2007年1月26日 (UTC)
    • 從12日到今天,已經有十六日了。八票贊成,一票反對。其中一位反對者也收回了意見。我認為該條目已經達到特色條目之標準,可以過關。--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4:44 2007年1月28日 (UTC)


特色條目複審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格式較凌亂,比宋朝唐朝漢朝遜。-- Billy 香港人的討論貢獻 2007年6月7日 (四) 05:23 (UTC)

支持
反對
意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是當然。不過是否可以解釋一下這種篇幅安排的理由?似乎很少近現代編輯的史書單單對政治情況的解說安排這麼大比例的。而且,作為總綱性質的條目,雖然沒必要寫成列表,但是也沒必要長篇大論。作為特色條目,應當長短得宜、文脈清楚。如果確實內容過多,有子條目可以容納詳細的內容(9000字相當於30K,已經很長)。如果確實是內容太重要,那麼各章節比例要均衡,文章總體的線索要清晰。不然如果僅僅是細瑣材料的羅列,實在不算很好的總綱性條目。去蕪存菁,是很必要的。--Alexcn 2007年6月11日 (一) 16:09 (UTC)
有的史書慣於以年代做單位,在一個皇帝在位的時間(或特定時間單位)中一股腦列出該時代的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等,所以不易造成篇幅比例的感覺。另外,請看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此二條目,歷史篇幅同樣占半。像這種大帝國,即使是概覽性質也根本不可能寫得較短。所謂的「長短得宜」同樣標準不明。現代人(特別是常上網的人)對於文字讀物沒耐性,常常看了幾行就無耐性再看。盲目追求所謂的「短快靈」未必是好事。因為目前還沒有編輯共識,故我先回退。除非說能給精簡後的文字一個合適的去處。—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01:06 (UTC)

盲目追求短快靈?這頂帽子倒是不錯。那麼我可不可以說,不要搞「多快好省」的大躍進?說的不客氣一點,能寫得極長,是有苦勞,但僅此而已。寫的長,不難;難的是不被材料左右,有取有舍,文章貴在魂。再說,我只改寫了一小段,也就百來字吧,就有人要回退,難道這個條目是什麼人的私產,或者水平高到了一字不能易的程度?

改動前:

「憲宗死後,孝宗朱祐樘即位。由於孝宗自幼生於貧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孝宗的勵精圖治,使得當時明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稱為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

「孝宗在位期間,先是將憲宗期間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並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於政事,每日兩次視朝。孝宗對宦官嚴加節制,特務部門也只能謹慎行事,用刑寬鬆。孝宗力行節儉,不大興土木,減免稅賦。並餞行一夫一妻制,一生除了張皇后外沒有任何妃嬪。在他的治理下,弘治一朝成為明朝中期以來的最好形勢,明史也稱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

改動後:

「憲宗死後,孝宗朱祐樘即位。孝宗生於貧寒,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一改英宗朝以來的局面。他不但勤於政事,還能夠擇賢而用,對於宦官和特務部門也加以節制。孝宗注意體恤民力,寬刑罰、輕稅賦,並力行節儉,一生除張皇后外沒有任何妃嬪。一時間明朝出現一派繁榮景象,被譽為弘治中興。」

  1. 由於孝宗自幼生於貧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請問這個因果關係在哪裡?
  2. 「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將憲宗期間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更新庶政,言路大開」」,重複三遍。我改成「政治較為清明,一改英宗朝以來的局面」。
  3. 「被譽為「中興之令主」」、「被稱為弘治中興」,重複兩遍。「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史也稱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重複。保留一句。
  4. 「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這三個詞之間有多少區別?
  5. 「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再次重複。
  6. 還有其他比如標點符號之類的小毛病,就不說了。

這些都是技術上的探討。僅從這一小段文字可以看出來,當前這個條目還是有精簡餘地的。有改進餘地,就要有人去改,我不覺得我改上100字還得請示誰同意,「勇於更新頁面」是什麼意思?至於精簡前的文字放到哪裡去,我已經提出建議了,精簡完成之後自然可以從歷史記錄中把原先的文字移到某個合適的地方。--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3:32 (UTC)

你自己要把「短快靈」當作是帽子的是你自己的事,我可沒說這是帽子。說明你也「潛移默化」認為條目小不等於好了。事實上這麼大的一個實體根本不可能成為精緻條目。不同的條目有不同的寫法。英文裡的特色條目既不法長篇大論亦不乏精緻小品,關鍵是看這是什麼條目。如中華民國國旗白氏樹蛙不可能寫得很長,但無損其作為特色條目;拜占庭帝國長度達六位數,同樣不損其特色條目。在這點上,是需要「雙重標準」的。不分類別的追求「精巧」,同樣是「大躍進」,只是兩個不同的方向而已。多大的船載多大的貨,讓一個「萬噸巨輪」裝載一個貨櫃是不合適;同樣的,公園里的小木船也是無法裝載多個貨櫃的。—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03:40 (UTC)
條目質量好壞和長短沒有關係,短未必不好,長未必就特色。「多大的船載多大的貨」,那麼你覺得這個條目得裝多少貨?一萬字?兩萬字?三萬字?或者乾脆寫成明實錄?內容有主次之分,綱舉目張,總綱性質的條目就是應該抓重要內容,子條目放次要的、更詳盡的內容。而且,這貨還得是乾貨,有水分發潮會影響貨物質量。冗文必須刪除,細瑣材料必須精簡。就是這麼簡單。--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4:05 (UTC)
另外請解釋一下你的回退理由,我的改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何為「擅自」?--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4:08 (UTC)
不好意思,我也就擅自回退了,誰叫你不找個地方來放置(by 出木杉)」。真遺憾,一個管理員會有這樣的言行。想搞出一個回退編輯戰麼?我說過,精簡完成之後,將原來內容移動到適當條目。既然你對開天窗沒意見,我自然滿足你的要求,先移動,再精簡。--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4:20 (UTC)
抱歉,我就是認為一萬字不夠用。我們這些升斗小民比不上專業人士,就是沒辦法達到某些人的期望,又專業又精簡。專業人士能一萬字就把條目敘述得天花龍鳳,那太好不過了。但是也請專業人士不要只會打打嘴炮,好歹也請唱唱和聲,寫出來自己的東西,不要只會拿別人的東西改,這才是沒水準。社會上很多批判家往往將別人貶到體無完膚豬狗不如,為何自己卻沒被批判呢?原因就是他們根本沒有貨色讓人批判。能寫出那些「冗長的苦勞」的編輯沒啥了不起,很好。請拿出個「專業的精緻」看看呀。還有,這個投票僅僅是四個多月前的事,當初幹啥去了,做事後諸葛可不是啥很得意的事情。管理員,多謝指教,立刻辭掉。—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04:26 (UTC)
別人的東西」,你是想說這個條目是你的東西麼?本來這裡是在就事論事進行討論,可惜你不能心平氣和的參與,還要威脅撂挑子。我沒有時間成天盯着「別人的東西」,我有我參與編寫的自由,也有參與投票的自由。當然你也有請辭的自由。--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4:40 (UTC)
我做不做是我的自由,用不著別人吃飽了沒事干瞎操心。我也沒說這條目是我的別人不能動,但現實就是你寫出來過什麼?說說呀,不要謙虛呀。要知道,做減法永遠比做加法容易得多,鼠標一刪就OK了。老話一句:站著說話不腰疼。社會上的現實經常是說的與做的呈反比。不好意思刺到某些人的痛處了,那你當初幹啥不做事呢?—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04:50 (UTC)
你在申請撤銷都江堰的優良條目,你以為這個條目是我寫出來的嗎,你以為這樣可以諷刺我這個一無貢獻的吃飽了沒事幹的人?錯。我告訴你,這個條目,是這些人寫成的:AlleborgoBot、Ksyrie、Mukdener、長夜無風、Ph89 、Emcc、Munford、蒼穹之丘、TIY、本本一世、Memes、Baiqitun、Baiqitun、Hunry、Wengier、Hamham、Formulax、高晶、用心閣、Vina-iwbot、Wing、Zerone、Cugo、Jamguo、Shizhao,還有一位ip用戶。這些人,或者是添段落,或者是加圖片,還有修改詞句、訂正錯字、添加跨語言鏈接,如此等等,才達到現在的狀況,這個名單還沒有包括那些上傳圖片的用戶。我可以這麼說,除了地方志,即使是中國百科全書的相同條目的質量也沒有這個條目好。而如果缺了以上這些任何一個人的貢獻,這個條目都會比現在遜色。不光是一個條目,維基發展到現在,不是所有人一字一句努力的結果嗎?有人寫的多,有人寫的少,你能把寫的少的人的貢獻抹殺麼?成熟點吧。--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5:19 (UTC)
某些人自己想像力過剩怪誰我可管不著。關鍵是有的人就是永遠正確,誰叫人家是專業人士呢。他嫌長就長嫌短就短。可惜都江堰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段落空白,白癡也看得出。既然專業人士這麼有良心這麼成熟,試問一下為何當初評選時不發揮專業精神,主動指出錯誤呢?很抱歉,我等升斗小民就是看不起那些自居「專業」「集體」的人,專業人士不也一樣自居「主要作者」嗎,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做得少還想充大聲,關鍵是連個和聲都唱不出呀!—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10:52 (UTC)

兩位不要吵,其實兩位都有其合理之處,何不好言相對,互取長短,好好修改這條目?個人認為,的確,這是由很多維基朋友們共同寫的心血結晶,但出木杉顯然是付出最多的一位,我們應感謝各維基朋友們對這條目的貢獻,更該感謝出木杉令這條目成為特色。明朝,根本就是過去了的歷史,主要就是該介紹其歷史,而至於軍事、經濟等內容,本就是明朝的發展方向所致,而明朝的發展,就是其歷史,因此歷史一欄佔最大部分是合理的。還有,對於「加法與減法」的問題,在維基,加法和減法同樣重要,有些人懂很多知識,就做加法,有些人值得信任,不會隨便做減法,就托他們做減法,而除了做破壞的外,所有維基人不論做加法好,減法也好,都同樣該受尊敬。其實沒人能把他人的貢獻抹殺,也不打算抹殺,因為維基百科是人人可編輯的百科全書,根本所有有編輯過而不是破壞的維基人都值得表揚,因為我們都願意花時間和精力來維基百科,但問題是,要貢獻人人都行,但沒有人貢獻又不行,因此我們應尊重願來貢獻一點點的人,但至於大的貢獻,就不是人人都行,因此能夠完成一些很偉大的貢獻的維基人更值得我們去尊重及表揚。—Chaplin 來喝杯茶吧!日頭西出 2007年6月12日 (二) 05:44 (UTC)

對我來說,短期內修改已經不可能,這個條目已經被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申請保護。改個100字就鬧得這麼大動靜,實在費勁。--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06:04 (UTC)
費勁你就眼不見心不煩好了,誰逼你要管呀,先管好自己的一堆爛尾條目再說吧。—出木杉 2007年6月12日 (二) 10:52 (UTC)
有人要抬槓?奉陪。

事情發展到現在,眉目很清楚。首先是我修改了明朝的一個小段落,百來字吧,根本沒興趣投票撤特,我關心的是條目質量,可惜別人不這麼想。Dnssgh這時候跑出來指責別人「擅自」動了他的作品——回退。好吧,回退就回退,我還可以解釋一下修改的原因,再繼續修改不遲。可惜這一解釋更是捅了蜂窩,我居然愚蠢到一五一十給他指出我為什麼改,也就是一個邏輯問題、幾處重複冗文、說這條目廢話有點多而已。Dnssgh下面緊接着就開始上演惡人先告狀,指責別人要編輯戰,申請封鎖了條目。你說我為了改上100個字,跟他解釋費了十幾倍的力氣,還沒有蒙他大人恩准,還給戴上編輯戰的帽子,說他把條目當私產不冤吧?好,這時候我開始支持撤特,這又觸了龍鱗,原來Dnssgh根本沒興趣跟人家討論怎麼改善條目質量,他在乎的是「特色條目」那個漂漂亮亮的頭銜啊。從優良條目開始,標着totally disputed的條目這位老人家都視而不見,連續提名不算,還在別人都反對的時候跑出來投了個「為了反對而支持」,真的,別人都是「白痴」,Dnssgh不是,到處提TA、GA,多好的人是不是。不是白痴的Dnssgh很高興地找到我這個一無貢獻的人還有個都江堰條目給白痴地評成優良,那就申請撤銷咯。我很同意撤銷,空白段落嘛,內容又不全。可惜不是白痴的Dnssgh沒發現空段落是評選之後我加上準備寫的。他以為別人跟他一樣在乎GA、TA,而我誤以為別人都跟我一樣不在乎TA、GA。呵呵,現在想來原來是這個原因,可惜醒悟太遲,不然我到處提TA、GA,不是比老是提反對意見當惡人輕鬆得多?

我不是專業人士,在歷史上不是,在水利上也不是。不過Dnssgh怎麼看也不是歷史方面的專業人士,此非專業人士寫得條目,彼非專業人士也同樣應該評得條目,不然的話,維基的開放精神不是丟到陰溝里去了?現在可好,Dnssgh玩起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傳統戲碼,請辭管理員?Dnssgh在請辭之前確實該好好想想,管理員的維基精神在哪裡?在封鎖條目,保護私產?管理員的協作精神在哪裡?指責別人貢獻不夠?寫的多就大聲,寫的少就該挨罵?我這麼說,不管我寫過幾個條目,我都有權利指出條目的問題。我從來不知道,維基居然有這種政策:寫的少的人屬於「白痴」,沒資格指摘寫的多的人。當真是多寫一字壓死人?維基的目標是「一部合用的百科」,不是某些一面自稱「小民」、一面死抱着不給別人改的囉嗦文字。--Alexcn 2007年6月12日 (二) 12:35 (UTC)


版圖

這張明朝的版圖有誤。。。台灣應該是明朝領土,而雲邊界也不對。

台灣從來沒有成為明朝領土吧。台灣是清康熙年間才收入版圖的。--Ffaarr 14:40 2005年7月14日 (UTC)
要實事求是,即使我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能否認台灣是清朝時期才首次並入中國版圖的事實。--Wengier 17:25 2005年7月14日 (UTC)

鄭成功收復台灣是在永曆15年,儘管當時永曆皇帝仍羈留緬甸,但明朝中央依然存在。況且鄭成功受永曆皇帝封為延平郡王,並以明朝的名義收復了台灣,故而台灣應當算是明朝領土。--Liaotingxuxiang (留言) 2008年12月29日 (一) 05:17 (UTC)liaotingxuxiang

那台灣當時也只能說是名義上的南明王朝的領土而已,鄭氏被永曆皇帝封為延平王,也只是象徵性的,永曆皇帝又拿不到台灣收的稅。--小睡 (留言) 2009年4月18日 (六) 01:23 (UTC)

我認為可以增加明朝後期的地圖,或者是明鄭時期的地圖,台灣人既然要否認非中國人概念,但是他們是無法篡改歷史的!

這裡是歷史條目,而不是政治,應該按照歷史條目的格式來寫,不應與政治掛勾。請將討論限於改善條目的範圍內,請勿牽扯到現在的政治問題。另外嚴格來說,明鄭時期(1662-1683)的疆域只有澎湖和台灣西南部,沒有台灣中部和東部的廣大疆域(當時仍為當地土著/高山族控制)也沒有中國大陸疆域(原先只有金門等極少數據點,1664年後已完全喪失),因此明鄭時期的地圖其實基本上與普通的台灣西南部地圖無異。其實鄭氏王朝條目中已經有了,無需重複。--173.206.93.172 (留言) 2010年6月16日 (三) 17:51 (UTC)

地圖太爛

我覺得西漢的地圖很清晰詳盡,相比之下。。明朝地圖在詳細和準確兩點上做的都不好。。--Potatohai 08:26 2005年8月23日 (UTC)

這張地圖表明的是明朝最大時的疆域,還要怎樣更準確呢?--Wengier 16:28 2005年8月23日 (UTC)
  • 西藏究竟是否明朝領土?--Lmmnhn 00:15 2006年5月28日 (UTC)
西藏應該在明朝版圖內 User:baojie
西藏和青海康藏雖然是宣慰司,行政方式和其他省份不同,但都是明朝領土,應該放在版圖內。而且萬曆10年東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亦是受明朝統治,地圖上竟然也沒有包括。錯的厲害—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5月29日 (四) 07:28 (UTC)
當時明朝可以任免西藏大小官員,故雖明朝對西藏和關外東北的統治不如中原牢固,但都是明朝領土。Poiu1003 (留言)

台灣是鄭成功在南明永曆年間用明朝名義打敗台灣的荷蘭人的,所以台灣是明朝最後的國土--傅介森

嚴格來説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應該是永曆帝,畢竟他擁有的疆域曾包括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如果宋帝昺都算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話,那永曆帝為何不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如果照這樣說的話,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誰呢?失去大都可不見得代表元朝就滅亡了。--Wengier留言) 21:28 2006年4月24日 (UTC)
現在基本上公認為明朝是1644年結束的,請勿改為自己的說法(除非被廣泛認可)。--Wengier留言) 02:05 2006年8月21日 (UTC)


請提供資料來源

【爭議】部份沒有標明參考資料的出處。請補充。--mingwangx (talk) 08:21 2006年8月14日 (UTC)

永曆帝應該算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儘管領土最大時期只有南方七省,但這依然是真正的中國本土,是明朝統治在南方的繼續,並得到許多漢人的支持。而元順帝放棄大都以後,元朝實際統治範圍只有北方蒙古高原,(雲南地區也在不久後的1381年被收復)而蒙古在當時是不算中國領土的,元朝統治中國地區的最後一位皇帝確實是順帝,之後就變成北元的歷史了。--Liaotingxuxiang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5:15 (UTC)liaotingxuxiang

建議請[當年明月]來修改

他的明史在國內很流行,希望有人能發這個明頁給他,讓他修改一下再編輯上。

他的明史也不過就是建立在《明史》《明實錄》的基礎上,還有大段大段抄襲蔡東藩明史演義之嫌。
只要客觀中立,誰都可以來編寫維基百科
不知道風格對得對不上。--travel 22:57 2006年11月30日 (UTC)
後來我看過了,確實和蔡東藩的很像,但是他的電子書介紹上說他看的都是明扎記這類的書。不過比蔡的要容易看懂。

皇帝的名字

我拼音不好,前期幾個皇帝的名字不會讀,想請教一下。比如建文和成祖

  • 朱允炆 yún wén; 朱棣 dì; 朱高熾 gāo chì; 朱祐樘 yòu chēng; 朱厚熜 hòu cōng; 朱載垕 zǎi hòu; 朱翊鈞 yì jūn; 朱由校 yóu jiào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0:43 2007年1月13日 (UTC)

文中某句話

"明朝的經濟和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都屬於較發達的階段。",可是我看黃仁宇的書,明朝經濟比不上宋朝多多矣。--獵戶座 留言給我 03:08 2007年2月1日 (UTC)

橫向比較而言,宋朝遠比明朝發達。縱向比較的話,明朝還是略強於宋朝。--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3:30 2007年2月1日 (UTC)
宋朝是一個頂峰,明朝比元清民國都要發達,所以可以這麼說吧。~~~~

關於第一句: "一般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正統王朝。"

"一般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正統王朝" 這句話感覺不太維基化:

如果說是"漢族建立的王朝", 那麼就是普通事實, 不必說"一般認為";

如果強調"正統", 這在21世紀的今天,顯得有點多餘, 而且不能說"一般認為";

如果非要說"正統",是不是可以改成"一般被堅持漢人正統的學者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正統王朝", 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順便說一句,這個中文版的明朝條目寫的非常的好, 所以不希望開篇的地方有這麼一點點的瑕疵.冒昧提議,還望海涵.


-Raydium, 2007/02/06 「一般認為」是可以去掉。至於正統與否的問題,還是有必要強調。不是說其後的滿清就不是正統,而是畢竟滿漢有別,中國的主體民族仍然是漢族。所以可以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正統王朝」。如果認為沒有問題,我就修改了。--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4:49 2007年2月6日 (UTC)

-正統王朝是甚麼標準?三國時代,有說是曹魏是正統,有說是(蜀)漢是正統。同樣,在太平天國時,中國變為南北朝(如清朝是中國),那麼,太平天國也可以是正統。滿清亡後的中華帝國,也是漢族建立,也得到外國承認(建交)。從外交的角度而言,既然其他勢力沒有得到如中華帝國的待遇,那麼中華帝國可算是1915-16年正式的王朝,只不過沒有很多文人幫中華帝國修史,當時國人又多抗議,所以很容易忘記中華帝國的存在。所以,附註中提到這兩朝也可能屬於正統。

--User:Chairrex 2007年11月13日

寫歷史還要區分「正統」? --Natasha2006 (留言) 2008年8月10日 (日) 09:34 (UTC)

如果要分別正統與否的話,那麼所謂正統王朝(封建時代),即占有全部或者大部分中華文明區域,採用中華文明的統治思想統治其有效範圍,尊重中華文明的一切習慣,風俗,並在中華文明地區和周邊地區擁有較強大的影響力,對中華文明有巨大促進作用的組織和政權。依照這個標準,三國時期的魏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才是正統,至於太平天國,由於其所實際控制範圍僅在東南一帶,且其具體所實行的政策是違背傳統文化的,故不能算是正統,只是一個較大規模的農民暴亂而已。而袁世凱的中華帝國,由於時間存在過於短暫,故而不大好說。--Liaotingxuxiang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5:14 (UTC)liaotingxuxiang

建議請當年明月來改善,清朝的惡意中傷

明朝出過不少很惡的太監,但由於實際情況被清朝誣衊得很厲害,所以許多事都很難說,最近網上看到有人把明朝不好的一些事都考證出來說是清朝抹黑上的,並一一把矛盾舉出,有十幾處吧,比如建文帝如果真的逃到天涯海角,那他不會回來,最好不過了,何必派老鄭派那麼多人去抓,那麼大的船隊招搖過去,人家聽到風聲早就躲起來了,其實燕王是派人秘密探訪的。

另外有人說當年明月抄襲蔡東藩,我看了看,確實有些地方很像,但是他完全有自己的風格,絕對不是翻譯。並且他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看的都是一些古書,因為蔡東藩看的也是差不多這些書,所以是他們參考同一個源。並且,蔡東藩的文體看起來非常累,而且他也已經死了,所以請當年明月為維基寫明朝我想也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

中立性!請專家關注一下,個人覺得」滅亡「一節快寫成演義了

無論寫維基還是歷史,中立性都是最起碼的要求。比如在「滅亡」一節,

明思宗在位期間,首先要面臨女真的外患。本來在袁崇煥的經略之下,遼東的形勢已經有所改觀。但是,後金在遼東戰場失利的情況下,改採越過長城,直接偷襲北京的方法攻明。幸在袁崇煥的保衛下北京得以平安。但是到崇禎三年,思宗誤中後金反間計,誅殺袁崇煥,自壞長城,從此在與後金的作戰中只能被動挨打。1640年清軍攻打錦州,結果明軍大敗,洪承疇投降。遼東地區至此基本全數淪陷。

「本來」,「幸」,「誤中」等等表示作者的主觀傾向的詞應該刪除。

本人已作了修改,還請監督--Liaotingxuxiang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5:11 (UTC)liaotingxuxiang

不贊成使用「清國」字眼

本人不久之前將明末條目所有「清國」字眼改成「滿清」和「大清」,因為這兩個字眼,是革命黨人和清朝臣民所慣用。反之,「清國」的稱呼,多半出自外國人口中,例如朝鮮人和日本人。由於「明朝」是中文條目,理應符合中國人觀感,所以希望未來的編輯者能三思而後行,勿因個人排滿或反清,而將清朝矮化或外國化。感謝! Himuton (留言) 2012年1月11日 (三) 15:44 (UTC)

我反對使用「大清」,應該使用官方的「清朝」。清朝給中國帶來了落後,喪權辱國,是帝國主義的傀儡,使用「大清」是漢奸行為,是不熱愛民族和國家的表現。Shaogan0117 (留言) 2013年12月28日(六)23:09(UTC)

明朝的正式國號是「大明」,清朝的正式國號是「大清」,兩者分別通稱明朝、清朝。使用「清朝」當然沒有問題,但不能說使用「大清」就是漢奸行為,因為這跟「大明」一樣是當時的正式國號。不能因為自己對於某個朝代的喜好而將其上綱上線。--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5日 (日) 20:14 (UTC)

能改成「清朝」嗎?Historygg留言2021年5月16日 (日) 03:58 (UTC)

國土面積

明朝實際控制疆域圖(出自History and Commercial Atlas of China,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05年出版)
明朝實際控制疆域圖(根據John King. Dějiny Číny. Překlad Marin Hála, Jana Hollanová, Olga Lomová. 1. vyd. Praha : Nakladatelství Lidové noviny, 1998. ISBN 80-7106-249-9,重新繪製並翻譯)

開篇卷首說明朝1415年的面積650萬平方公里,可是右邊給出1415年的的地圖遠遠多於650萬,很明顯該地圖錯把西藏,滿洲等國算做明朝國土了,建議改正。--九紫離火很高興認識你o(∩_∩)o 2012年3月25日 (日) 11:23 (UTC)

如果清朝疆域包括西藏,那明代疆域當然也包括西藏,從屬關係是一樣的。康熙平定準葛爾時噶爾丹大汗手上還捧著明成祖冊封的玉璽,明朝疆域向來只有被刻意刪減,的確需要改正。118.160.74.213留言2013年8月12日 (一) 00:39 (UTC)
明朝鼎盛時是否包括西藏在國內外存在很大的爭議。從英文版的明朝條目可知,國外普遍認為明朝是不包括西藏的(如劍橋大學繪製的明朝地圖),而清朝包括,因為明朝從未像清朝那樣在西藏駐過軍或者向西藏派駐像清朝駐藏大臣那樣的官員。而譚其驤亦說過:「明朝對東北遼東邊牆以外,對青藏高原的統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種羈縻關係而已,真正的統治是談不上的。我們要說老實話,現在把明朝對西藏關係來比之於元朝對西藏的關係,清朝對西藏的關係,這是不行的,是遠遠趕不上的」。我不是說明朝就一定不包括西藏,而是應該客觀中立,反映出該問題在國內外存在很大爭議的實際情況。--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5日 (日) 20:41 (UTC)

明朝1415年屬於前期,西藏等地是屬於明朝的管轄範圍的,直到嘉靖時期才逐漸失去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至於開篇的說法中,面積寫明是1100萬平方公里,而非650萬平方公里。風之傷留言2013年11月1日 (五) 13:03 (UTC)

明朝的面積是有較大爭議的。根據邊城玫女的計算,明朝最大面積為997萬平方公里。這是在已計算了西藏等地的情況下。文中應標明存在爭議。--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5日 (日) 20:30 (UTC)
英文版也有用戶提出類似的問題(請看en:Talk:Ming dynasty#Maps)。譚其驤也說「明朝對東北遼東邊牆以外,對青藏高原真正的統治是談不上的」,可能暗示他也傾向於支持西方學者的觀點,只不過出於「統獨」敏感問題使他不敢說實話(個人觀點)。但是,歷史是不容篡改的,所以,我更傾向於支持西方學者的觀點。--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CKJV 2015年4月19日 (日) 03:42 (UTC)

關於overlinked模板

整篇的連結實在是太多了:

  1. 西元年除非確有必要,否則不必連結。
  2. 重複的連結過多,不勝枚舉。譬如北京在內文(不含信息框)就有八個連結。
  3. 沒必要的連結過多,譬如元朝有連結,元也有連結;皇帝有連結,帝也有連結;主權、口吃、綁架、首領、士兵、將軍、流放……等一般名詞的內部連結是多餘的;番薯、南瓜、蠶豆、土豆、玉米、棉花、絲綢、菸草……等這些常見物品在歷史條目裏也並不需要連結。
  4. 註釋及參考書目的書名及作者並不需要內部連結。-- Marcus Hsu  talk  2012年5月26日 (六) 16:08 (UTC)

帝王年表部分

帝皇年表部分有點奇怪,明朝時的追尊君主列入,但南明的追尊君主卻不列入,原因何在?--Tom Tsang...........留言2013年8月5日 (一) 07:23 (UTC)

兩岸分治,大陸方面官方因政治因素刻意打壓南明和明鄭,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加上內地民族政策傾斜少數民族,漢民族和漢民族建立的皇朝如宋、明被抹黑不其怪。台灣方面因為缺乏如實錄史料,也沒積極抵抗!

關於明朝是皇權集中還是內閣權力集中的問題

我在明朝看到,說是明朝皇帝權力集中而不理朝政的字眼。我覺得很詫異,一個皇帝他加強皇權是為了什麼,不就是使得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權力理政麼?但凡加強皇權的皇帝,無一例外,都是理政和勤政的,從秦始皇朱元璋。清朝的皇權更專制,但是皇帝也沒有一個說不理政的。但是為什麼到了明朝皇帝里,居然說皇權加強,反而皇帝不理政了?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我推測是,皇帝之所以不理政,是因為他的權力受到威脅了,那就是文官集團。明朝的內閣制度,由於內閣制度的權力集中,導致明朝皇帝的皇權下降,所以明朝皇帝里出現了不理政的局面,就算明朝皇帝理政治,但是一個權力受到威脅的人,他的說話分量顯然是下降了,與其我說話不算數,被駁回,那還不如我不說呢。 這是我對明朝皇帝不理政的認識。User:我乃野雲鶴留言2013年10月30日 (三) 11:37 (UTC)

如果清朝皇帝扣掉待圓明園還是木蘭 、承德的時間,再扣掉冬天一個月,每十天一早朝,叫作勤政。如果在題本上寫個朕知道了或是用指甲掐個痕跡,讓軍機處的中書舍人照票凝照謄,叫作勤政。那明朝皇帝也該算勤政了,扣除對太監的性歧視本質上沒有差別,早朝主要是分君臣上下階級,詳見古文觀止的親政篇,並不是理政用途的,明成祖時規定就議個3-5件事,明後期幼主早朝還議八件,哪裡怠政了?其實漢武帝就已經是事歸臺閣,政由上出,相權遭宦官少府尚書所侵,友作為的君主這樣集權能成就大事,漢光武帝也是這樣集權,而宦官是相對(比門閥時的外戚或權相)比較容易控制的一群,爾後反反覆覆,到明代就沒有相權了,明代的權臣 、權宦和前面幾個朝代相比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同意。--118.166.42.152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5:56 (UTC)

火器

現在「軍事」段落下有一段文字聲稱:「當時中國的冷兵器時代即將終結,火器時代賑災來到,中國完全有機會趕上西方的火器技術水平。可惜這一過程卻隨着明朝的滅亡而中斷了」,這句是有很大問題的。火器時代並未隨着明朝的滅亡而中斷。據梁柏力的《被誤解的中國:看明清時代和今天》中所載:「在以後半個世紀的清朝統一戰爭中,雙方都大量使用槍炮,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三藩之亂」為止。這段時期中國的熱兵器技術已接近西歐國家的水平。這便是為什麼鄭成功的水師有能力趕走盤踞台灣的荷蘭人,及康熙時期的清軍能夠擊退入侵黑龍江的俄國士兵、強迫俄國簽署《尼布楚條約》的原因」。很顯然火器時代並未隨着明朝的滅亡而中斷,而是如書中所述18世紀以後由於清帝國境內大致昇平,導致「清朝的熱兵器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直至鴉片戰爭前夕,還是停留在「三藩之亂」時期的技術水平」。故應刪除此句有問題的宣稱。--Cartstyle留言2014年2月5日 (三) 16:48 (UTC)

這種情況下將各種觀點都列上會比較好。--No1lovesu留言2014年2月6日 (四) 08:18 (UTC)

對。--我乃野雲鶴 2014年2月6日 (四) 10:06 (UTC)
都列出我當然也沒有意見,只是有些來源中的文字明顯太偏頗了(甚至明顯是錯誤的),只能靠加入其它觀點來平衡。--Cartstyle留言2014年2月6日 (四) 15:58 (UTC)

請勿添加所謂的「明朝」國旗至條目中去

所謂的「明朝國旗」

維基共享中存在一個所謂的明朝國旗「日月旗」(如圖所示),但該旗是近幾年才在網路上出現的,至今沒有任何正規的史學刊物提及,被懷疑是現代人杜撰,甚至可能存在版權問題(詳見此)。故此不應出現在條目正文中。--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CKJV 2014年10月16日 (四) 04:09 (UTC)

隆慶開關以後,由於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明朝船隻按照國際上的標準懸掛了一種旗幟以區別於葡萄牙、荷蘭等國船隻的國旗,成為當時事實上的中國國旗。由此可以說明此旗並非杜撰。——kaige61 (留言) 2014年12月19日 (五) 16:04 (UTC)
經查,你所引用的話來自百度百科條目「日月旗」,且該條目沒有列明任何可供查證的可靠來源。百度百科的條目不可以被當做可供查證可靠來源。眾所周知,百度百科僅僅只是一個來源魚龍混雜的資訊蒐集處,存在這相當多的業餘原創研究、侵權抄襲文字、廣告、不中立的甚至荒謬杜撰的內容,因此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否則也不可能鬧出「草泥馬」這種國際大笑話。除非有權威文獻證明祂非杜撰才可以被寫進條目。--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CKJV 2015年4月19日 (日) 03:21 (UTC)
有標準出處的啦,找一找就可以了。--118.166.42.152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5:54 (UTC)

條目中偽造的不實內容不少

例如,「明太祖亦禁止人民進行科學研究,且鄙薄科學技術,認為皆是「無益」之物並加以毀壞」,「明朝初期全面禁止天文學的發展」....,這些說法,都是胡言亂語,片面歪曲,不屬實。可能不少是來自於馬列中共黨徒等對中國的污衊之辭。既然作為特色條目,就應該提升條目品質,不應當出現這樣的不實內容。明朝初期怎麼「全面禁止天文學的發展」了?依據是什麼?事實是朝廷嚴格壟斷天文學,而不是全面禁止天文學的發展,只能說「由於朝廷壟斷天文學,嚴重阻礙了天文學的發展」,但絕不是「全面禁止天文學的發展」。朝廷當然希望天文學發展。只不過由於以前的觀念,天文學被視為神秘學問,尤其在董仲舒制衡皇帝的天人感應學說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各朝政府都力圖壟斷天象方面的學問,這並不是明朝或者明初所獨有的。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同樣「詔禁天文、圖讖等書」。朝廷顯然不會禁止天文學的發展,明朝有專門發展天文學的欽天監等機構,怎麼會禁止天文學的發展?同樣, 明太祖顯然不會禁止人民進行科學研究,更不會鄙薄科學技術。這些說法很像馬克思主義學者污衊中國的各種誇大、歪曲甚至無中生有的詆毀風格。後面所舉的例子,因為這種技術用在了司天監的天象觀測上,所以毀之,可見,禁止、鄙薄的物件,實質上不是針對技術,而是針對天象。只能說因為觀念的局限阻礙了技術的發展,但阻礙技術發展並不是他的思想、目的、主張,他的衡量標準是有益與否,這是沒錯的,只不過對是否有益的看法存在局限,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時代的局限,很難去苛求。就像毀掉某種殺死平民的技術,想要禁止的不是殺人的技術,而是對平民的傷害,但如果殺人的技術可以用於對付壞人或者用於戰場,或者採用「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的觀念,發展新的應對克服技術,那也許是不用禁止的。記錄歷史,包括描述別人的思想,要事實求是,有依有據,不能任意編造、與實際不符。哪裡能找出明太祖亦禁止人民進行科學研究且鄙薄科學技術的依據?顯然是歪曲、詆毀之辭。至於古代朝廷對天象學問的壟斷,禁止民間從事天文學研究,那是另一個問題,也只能說明當時科學尚未發達到完全戰勝神學的地步,並不表示朝廷禁止天文學的發展,更不表示朝廷禁止人民進行科學研究、鄙薄科學技術。明朝早期,中國總體上擁有世界最領先的科學技術,這應當是成立的。明朝顯然不會不希望科學技術發展,更不會禁止科學技術發展,否則也不會出現比較繁榮的科技發展。一般比較而言(不與革命性飛躍發展時代相比),明朝取得的科技進步還是相當不錯的。只能說可以反思,為什麼近代科技革命、科技的井噴式發展沒有在中國發生。但不能因為後來在西方歐洲出現了科技的井噴式發展,就否認明朝科技的發展以及總體上的領先地位。 --中華大帝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03:33 (UTC)

武宗沉溺遊樂,最終使明孝宗一脈絕嗣。這段也倒因為果,武宗一些被批評為荒誕的行為,當代史料都顯示與他想有子嗣有關。

別再複製英文版條目難看要死的模板了

內容繁瑣而且模板難看的要死,而且還有數據是錯的。原來模板很難看嗎?我就不明白了,人盡皆知的內容,為什麼不用中文文獻,一定要引用英文來源?為什麼偏要照抄英文版的,中文版都不能有一點自己的特色?不僅難看繁瑣,而且注釋都不漢化,下面還是一大堆的英文注釋,拜託這裡是中文百科,沒學過英文的話誰看得懂?

關於明朝條目君主遴選標準?

明朝條目中,左側之君主一欄之標準為何?哪些皇帝可以上榜?經User:奔向未來的日子19970701修改過後,將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明武宗朱厚照編輯紀錄,為避免編輯戰,特在此請教對明史有研究的同好。--首醫女張德 ☎劄記 2016年5月16日 (一) 06:21 (UTC)

如果最多只有5個位置,還不如去掉一個,明太祖、明成祖、明神宗、明思宗比較好。--Antigng留言2016年5月16日 (一) 06:30 (UTC)
朱厚熜在位長達45年,影響應該很大才對,建議填入朱厚熜。-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5月16日 (一) 09:11 (UTC)
(:)回應:除了開國、亡國之君之外,其餘能上榜的標準是啥?但有人就認為朱厚照比朱厚熜有資格。--首醫女張德 ☎劄記 2016年5月17日 (二) 05:43 (UTC)
這種個人偏好的資料根本不能放上去--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8年1月6日 (六) 03:36 (UTC)

關於中文版的明朝和宋朝地圖問題

目前維基中文版的「明朝」和「宋朝」條目所附帶的疆域地圖明顯的和其他主要語言版本不同(我檢查了英、法、日),而且我中學時代所使用的台灣國立編譯館歷史課本地圖也是和目前的維基英法日文版的地圖相同,所以我認為目前維基中文版使用的地圖有問題。

維基中文版地圖的主要問題在於「明朝」的部份多了整個東北女真地區、整個青康藏高原地區、以及萬里長城以北的內蒙古地區,而「宋朝」的部份多了青海塔里木盆地(淺黃色)地區。兩者皆有違反維基百科中立原則,宣揚大中華民族主義的嫌疑。

我手上並沒有合法版權的地圖,但是我希望能抽換掉目前中文版的地圖改成共用英文版的地圖。想請教各位前輩應該如何修改?謝謝! --Albert Shie留言2017年2月10日 (五) 01:32 (UTC)Albert Shie—以上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於2017年2月10日 (五) 01:12 (UTC)之前加入的。

@Albert Shie:點擊英文維基百科裡面的地圖圖片進入其檔案頁面。如果圖片在「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上的話,就可以直接記下名稱,到中文這邊插入換掉。否則的話就要另外上傳了。另:請注意樣式與內容分離,不要染上手動開頭空格的壞習慣。——Artoria2e5 保持討論完整直接ping我回復 2017年2月10日 (五) 04:24 (UTC)
但問題是,為什麼要要換,有什麼依據認為圖用錯了?fact你的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2月10日 (五) 04:48 (UTC)
我想問題可能只是在於中文維基使用的地圖為中文版,故外語無法使用。我看了兩朝的地圖,中文版的宋朝地圖特好,除了如其它語文的維基條目的1111年北宋即有疆土外,還加上了1107年的版圖變化(深淺變化表示)。明朝的版圖各語文維基除語文問題外,著重的年代也不同,外語版為1580年,中文版為永樂(1402-1424)年間的版圖。譚其驤的地圖集的問題也是一樣的:一直變動的領土,究竟哪一年才是版圖,根本不得要領。中國人好大喜功,喜歡畫最盛世或最大的版圖,只要有根有據,那就隨便找一個年代就是。倒是不考慮這些原因,徑以「皆有違反維基百科中立原則,宣揚大中華民族主義的嫌疑」就盼望給人家戴帽子,反過來問自己一下,豈不也是「皆有濫用維基百科中立原則,濫扣大中華民族主義的嫌疑」。中國急於獲得西藏、新疆的正統統治權,天下觀和西方所謂的領土觀念不同,也與當地要求獨立自治的希望相違,民族主義力量旺盛,或許這些都有動機讓各用戶想要在維基動手,然而您,不先查核哪一個年代何者為佳,中文維基所製圖是否有誤,地圖間領土是否有時代衝突,最大版圖是否有意義,徑以「有叵測之心、有腹議之疑」,中文與外語維基不同,必欲更新,反而其心可疑之極。Cherjau留言2017年2月10日 (五) 08:02 (UTC)
問題是兩幅地圖是不是都是有可靠來源支持其正確性,而不是說這幅少些,就中立,這幅大些就不中立。一開口就「大中華民族主義」,一閉口就「中立」,反而讓人覺得奇怪。——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2月10日 (五) 09:40 (UTC)
以明朝為例,由於不太清楚,本地的圖有標出了製作來源,說明上也標示出是最大疆域,可以認為具有可靠來源支持,而en版只是其中一個時期的疆域,我認為兩者都可以接受,但一般不出問題的話,現狀可以不需要替換。en版可以作為特定時期章節的附註說明圖。——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2月10日 (五) 09:47 (UTC)
明朝為FA,注意更動後是否影響條目質量。——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2月10日 (五) 09:50 (UTC)
要爭議的其實是地圖應用什麼年份,以及什麼才算是疆域,而不是宣揚大中華民族主義(英文版明朝條目過往吵得很厲害)。玖巧仔繪圖的準則明顯是最大疆域(包括羈縻地,所以明朝就有了西藏和大片東北;宋朝有青海塔里木盆地是特指大觀二年征土蕃藏)。可惜他已經退維了,也沒法和大家討論。我看不到玖巧仔有透過地圖宣傳特定政治觀點而違反中立(比如把當代的南海九段線加到沒有九段線的中古中國),所繪疆域都是有所依據。他的地圖引用來源也遠比外語版要詳盡得多。如果要討論的話,請大家把焦點放到年份和羈縻地是否算疆域。雖然你問我的話,疆域和民族這概念本身就很現代,矛盾的是大家都是現代人。Oneam 01:00 AM留言2017年2月11日 (六) 11:38 (UTC)
的確,我們應該從來源去考據資料是否敘述有誤才是正確的途徑,當然暫時來說對於國家地圖來說沒有特定使用地圖的規範,一般編者當時用哪副,只要來源等正確,並不會有太大問題。既然現在用圖也是正確的,一般就不需要替換,而且的確沒錯,在某個時期的疆域也是如此。只是以「大中華民族主義」作為論點的話反而有點不太維基了,能否解釋下為什麼這個時期的地圖不能用,而要用另一個時期?另外這裡是中文WP,不是英文WP中文版,en吵到拆天也不應該以此作為依據干涉中文區。——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2月11日 (六) 13:34 (UTC)

感謝各位前輩的賜教。我一開始只是很單純覺得奇怪「為什麼中文版的明朝地圖,多出了其他語言版本所沒有的滿州女真地區和青康藏高原地區?」 很抱歉我不應該說「違反維基百科中立原則,宣揚大中華民族主義的嫌疑」這種引戰的話,在此致歉,這方面的討論也請不要再展開。 比較能表達我原意的說法應該是「明朝所引用譚其驤的地圖集的這張圖『有爭議』,能不能改放一張比較沒有爭議的明朝地圖」? 而且明朝的條目內文中提到「國際上對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存在較大的爭議,《中國歷史地圖集》的主編人譚其驤亦認為明朝『對東北遼東邊牆以外,對青藏高原的統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種羈縻關係而已,真正的統治是談不上』」,證明了這張地圖的確是有爭議。 我同意Oneam 所說的「焦點放到年份和羈縻地是否算疆域」,我也了解用現代民族國家的想法去套用在古代會有問題。 日文版的明朝地圖做法,是在地圖下方備註標示「不含羈糜地區的烏思藏、奴兒干(滿州)」。這個做法對我來說是可接受的,但不知道會不會引發新的論戰要求把羈糜地區也畫上去? 我覺得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參考玖巧仔在唐朝地圖所使用的畫法,羈縻地使用不同顏色標示(參見唐朝地圖右下的圖示,橘色:穩定的疆域。白色:未實際管理的羈糜地區),應該可以減少爭議。 不過要如何去找到這樣一張地圖,又符合智慧財產權的要求,對我來說還真有點頭痛啊...。 --Albert Shie留言2017年2月11日 (六) 18:31 (UTC)

抱歉,那天講話衝了點。我認同將羈縻地用唐朝式無色甚至標年的方法標示區分明朝的羈縻地。不過我還是想提醒,用現代的眼光去判斷疆域地圖是非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羈縻這種鬆動的統治方式如果不屬於現代歐美式認可的統治範圍,夏商周時期,有時出了都門就是諸侯,那要怎麼個畫法,別說中國,就說東南亞史,幾乎海洋型大國的所有領土都是飛地,以那時的科技、工具最好是統治範圍,可是無論中外,大家還是無異議地都劃進去了。我只能說中國作為中國,本身是種罪惡。Cherjau留言2017年2月12日 (日) 03:16 (UTC)
可惜玖巧仔上載的不是原svg底圖,他退出後中文維基也沒有可以相比的地圖繪師,實在非常可惜。事有湊巧,當年在Wikipedia_talk:地圖專題也有人批評他的地圖在「意淫」,有興趣可以參考。我認為玖巧仔的地圖尚未至於要撤換,只需要在條目圖片描述欄加上「XXX等羈糜地區並不屬於直轄範圍」已經足以解決爭議。最後,其實外語維基的地圖也有明顯地理錯誤。比如英語版條目的宋朝明朝地圖,都把現代的黃河河道套到了古代,仿佛黃河奪淮沒有發生過。相比之下玖巧仔的地圖實在準確得多。Oneam 01:00 AM留言2017年2月12日 (日) 07:07 (UTC)

明朝格式越來越亂

幾年不見,當初寫的格式和內容都變亂了,當初過特色的內容都沒了,也懶得改回來了,就這樣吧--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7年5月26日 (五) 05:46 (UTC)

@Jason22一些人胡改一通,沒法,亂七八糟的都加上去,冗長一大堆。--我乃野雲鶴 2017年5月27日 (六) 09:52 (UTC)
感謝,現在只要能完成先秦朝代條目就好,其他的就算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7年5月27日 (六) 11:58 (UTC)
@Jason22今天整理了目錄,閣下看看可以嗎?以前的太亂了。--我乃野雲鶴 2017年10月11日 (三) 13:22 (UTC)
感謝,好多了,我會找時間再改一下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7年10月14日 (六) 07:53 (UTC)
主要是No1lovesu先生的胡作非為,你們可以參見修改記錄。--118.166.42.152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5:52 (UTC)
請樓上的台灣IP解釋一下何謂「胡作非為」,根據編輯紀錄其實可以很輕易的看到大規範修改格式的根本不是本人,從這位IP在樓下的發問可以看出,很明顯她自己根本沒仔細看過編輯紀錄。--No1lovesu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9:10 (UTC)

請勿無理刪除有效來源

iread是很明顯的內容農場網站,用iread的網文取代學術著作並不嚴謹。--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22日 (日) 02:09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G12,已由NHC、才不是NPC呢哼!。:.゚ヽ(*´∀`)ノ゚.:。2018年8月1日 (三) 16:51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零仙醉留言2018年7月31日 (二) 18:16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明朝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12日 (四) 14:43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明朝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1日 (二) 02:11 (UTC)

明朝條目中「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和「元朝遺民」的問題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我和另一名用戶在明朝條目導言中的這個變動上有點爭議,他的版本是【後世史學家評價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而我的是〖後世史學家如商傳閻崇年評價明朝皇帝明成祖是「天子守國門」和崇禎帝是「君主死社稷」〗,我的修改理由如下:

  1.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最早出於史學家閻崇年,從條目中的來源可見商傳也有用,但顯然這兩名史學家並不能代表「(所有)後世史學家」;
  2. 閻崇年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指的是明朝兩名皇帝的行為[1],而不是指整個明朝;商傳的來源還未看,但估計一名史學家不會將一名皇帝的功德跟整個朝代的評價拉上等號;
  3. 從導言後面的詮釋可見,有一些古籍和史學家也指出了「君主死社稷(在社稷危難之時沒有逃跑)」的不實之處(亦可見其他來源[2][3][4]),可見「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也不是「(所有)後世史學家」都認同。

以上。--No1lovesu留言2018年3月7日 (三) 13:16 (UTC)

參考資料

  1. ^ 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咸豐帝奕》:「咸豐沒有身守社稷。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里橋,咸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准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歎,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
  2. ^ 樊樹志《崇禎傳》:李明睿講得頭頭是道,南遷以後才有中興的希望,思宗心裡也明白,但是他顏慮光時亨的諫阻已經在外廷引起反響,一面召見光時亨,當面訓斥他: 「一樣邪說,卻專攻李明睿何也?顯是朋黨。」 並且下旨:「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一面礙於廷議,把南遷之事擱置了下來。南遷阻力之大於此可見一斑。
  3. ^ 《崇禎十七年: 社會動盪與文化變奏》:李明睿引經據典,其道理氣勢均壓倒了保守的光時亨,給皇帝創造了裁決的機會。思宗馬上責備光時亨: 「一樣邪說,卻專攻李明睿,何也? 」光時亨無言以對,思宗又大罵光時亨「顯是明黨」 ,並宜布:「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
  4. ^ 《平寇志》:「朕有此志久矣,無人贊勷,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朕志決矣。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

「元朝遺民」(3月18日更新)

目前版本:【1368年正月,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即明太祖,年號洪武,明朝建立。之後趁元朝內訌之際乘機北伐和西征,同年攻佔元大都(今北京),元廷撤出中原,史稱北元。之後於1371年消滅位於四川的明玉珍勢力,於1381年消滅據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最後,於1388年深入漠北進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參 54]。而朱元璋對於那些繼續對元室效忠的蒙古人、色目人,甚至一些漢人、儒生等[註 18][參 57],則表示願意歸順的可以在中國留下來,不願意的可以自行離開[參 58][參 59]。】

原版本:【1368年正月,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即明太祖,年號洪武,明朝建立。之後趁元朝內訌之際乘機北伐和西征,同年攻佔元大都(今北京),元廷撤出中原,史稱北元。之後於1371年消滅位於四川的明玉珍勢力,於1381年消滅據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最後,於1388年深入漠北進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參 47]。而朱元璋對於不願效忠新朝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則表示願意歸順的可以在大明,不願意的可以自行離開[參 49][參 50]。

明初不願仕官和不願效忠新朝廷的地主文人為了逃避徵辟而採取自殺、自殘、逃往漠北、 隱居深山等方法,誓不出仕(中國古代銓選,有「身言書判」四方面標準,身體有殘疾者不能任官)。為應對元遺民對明政權的鄙夷與漠視,朱元璋設立新刑罰,宣告「士大夫不為君用」律,大規模徵辟前朝遺老、搜羅岩穴隱士,並且殺害不願效忠明朝以及為新朝當官的學者,表示「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導致「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參 51][參 52][參 53][參 54]。

目前的版本有問題:

  1. 根據來源:〖《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皇明詔令》卷1:「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朱元璋是說「不願效忠新朝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而不是「繼續對元室效忠的蒙古人和色目人」;
  2. 目前版本將原版本的下半段全部放在[註 18]裡,這裡又產生了幾個問題:1,根據上述來源,朱元璋「願意歸順的可以在大明,不願意的可以自行離開」這句話的針對對象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而不是「漢人和儒生等」;2,從[參 51][參 52][參 53][參 54]可見,明初對付不願意為新朝服務的學者(漢人)的手法,是「設立新刑罰」,「大規模徵辟前朝遺老、搜羅岩穴隱士,並且殺害不願效忠明朝以及為新朝當官的學者」,「誅其身而沒其家」,而不是目前版本所說的「可以自行離開」。

--No1lovesu留言2018年3月19日 (一) 04:27 (UTC)

有關敝人在2019年3月13日 (三) 17:31作出的回退

  1. 「朱元璋過河拆橋,利用白蓮教起義推翻蒙古人統治,然而又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白蓮教推翻的政權,因此明朝政府開始取締白蓮教」等內容恐不得體;
  2. 恐違背來源。

 Kou Dou 2019年3月13日 (三) 17:33 (UTC)

無效的優良條目評選

明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中國古代史,提名人:波斯波莉斯留言2019年12月8日 (日) 10:48 (UTC)
投票期:2019年12月8日 (日) 10:48 (UTC) 至 2019年12月15日 (日) 10:48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1月14日 (二) 10:49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不合要求:條目已是典範條目,不能參與優良條目評選或重審。如果認為該條目可能不合典範條目水準,可自明天起在WP:FAC提出重審,因為今天還在首頁展示。--Super Wang 願病魔早日戰勝方校長任總 2019年12月8日 (日) 12:3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