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迪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12月29日) |
南迪 | |
---|---|
歡喜、守護之神 | |
天城體 | नन्दि |
梵文轉寫 | Nandin |
泰米爾文 | நந்தி |
卡納達文 | ನಂದಿ |
神系 | 提婆(伽那) |
住處 | 吉羅娑山 |
配偶 | 須耶沙[1] |
南迪(梵語:नंदी Nandin)為印度教體系中濕婆的坐騎,為濕婆最忠實的信徒,以及濕婆與喜瑪拉雅山的守門神,不僅是象徵歡喜的神祇,也是印度教四天王所率領的八種鬼神中的領袖。
形像與名稱
[編輯]在印度北部,南迪一般被認為是一頭白色的雄性瘤牛,源自其在梵文經典中的通稱——「公牛」(Vṛṣabha)。而在印度南部,南迪常被視作一頭乳牛、母牛、甚至廣義上的牛,皆因南迪的形像多為四肢屈曲、蹲下坐臥的石牛,並未表露生殖器官,故其性別無法確認。瘤牛的特徵是耳朵短而鬆垂,牛角向後捲曲,頸部下有很大的一片垂肉,最典型的是背部有一大塊隆起的肉瘤。在待奉濕婆神和喜瑪拉雅山的廟宇裏,南迪(石牛)正面基本朝向廟宇的正殿,偶爾會被某些廟宇單獨地供奉起來。
相較於它的神祇地位,其名字「南迪」於近代才開始建立。學者Gouriswar Bhattacharya在一篇名為《"南迪"與"印度教的公牛"》(Nandin and Vṛṣabha)的文章中指出,「南迪」這一說法早年泛指濕婆兩個護法的其中之一。在10世紀之前的北印度廟宇,其大門入口兩旁往往貼有南迪與另一護法大黑天(Mahākāla)的神像圖,類似中國的門神。對於南迪是濕婆授權的觀察者一事,記錄在詩人迦梨陀娑的著作《鳩摩羅出世》之中。
印度教神話
[編輯]- 原始神:南迪身為一名獨立的原始神,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恆河文明。這個以乳品業為最重要的生產模式的文明,正好說明了為何不同工藝品上(例如雪山神女的雕刻),所描繪的神都帶有濕婆的影子。這些工藝品中的神稱為「雪山神女」,是喜瑪拉雅山的人格神,也是畜牧之神。印度教一些往世書指出,南迪或Nandikeshvara是一位牛面人身的神祇,形像和比例都與濕婆神相似;而南迪卻有四隻手臂,其中兩隻手分別持有斧頭和羚羊,剩下兩隻手則構成服從的結印。《梵轉往世書》認為是黑天(毗濕奴)自願化身成公牛,因為宇宙中沒有其他人能夠乘托到濕婆。
- 濕婆的坐騎:南迪是濕婆的交通工具,也是祂最忠實的信徒。
- 守護濕婆的居所:濕婆和南迪之間的緊密關係,解釋了為什麼濕婆的廟宇都由南迪去把守着大門;這亦解釋了為什麼「NANDI」在卡納達語、泰盧固語、泰米爾語中,比喻為「阻路的人」。信徒若要供奉濕婆,必先尋求南迪的祝福。
- 濕婆軍隊的領袖:一些往世書談到,南迪率領信奉濕婆的戰士。
- 濕婆的大弟子:
- 在從瑜伽的角度來看,南迪代表的是對濕婆獻身的一種信念。換句話說,為了理解和吸收正念,所需要的經驗和智慧都存在於南迪之中。
參考資料
[編輯]- ^ Gopinatha Rao, T. A. Elements of Hindu Iconography, Volume 2.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7: 213 [2021-11-29]. ISBN 97881208087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