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上議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院。英國國會同時也包含不列顛君主與下議院。上議院有大約七百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以及六百多名貴族。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一般稱之為『國會縉紳』;而俗職為終身職。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並幾乎存續至今。1544年始用「上議院」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革命政府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絕大部分的案件,自組最高上訴法院。
|
補償金事件指由於1932年美國政府拒絕約二萬名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軍人即時得到在戰時服役的薪金的要求後,集會人群逗留請願最後導致軍方介入而造成的流血事件。補助金大軍則指當時集會人群。胡佛總統以財政理由對帕特曼所提出議案的公開反對和參與對同行清場的士兵的報告對胡佛日後競選連任並無幫助:他下令驅散和甚少資助請願者已經加強了他冷漠對待大蕭條苦況的負面形象。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就任總統以後,一些補助金大軍成員再次在華盛頓集結並向新總統舊時重提。羅斯福一直至其總統任期尾段同樣否決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時,美國政府最終訂立軍人權益法案來避免類似衝突。
|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本目的鳥在中文種通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各種雁類等鴨雁類(或雁鴨類)的鳥。本目的鳥都是游禽,在世界分布廣泛。本目鳥類均為水棲性鳥類,體型大小不一,大者如天鵝體長可達1.5米,小者如棉鳧體長僅30厘米。本目鳥類頭較大,有的種類具有明顯的冠羽,喙多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長頸。本目鳥類翅長而尖,適於長途跋涉,初級飛羽10-11枚,次級飛羽缺第5枚,大多數種類的次級飛羽色彩艷麗,具有搶眼的金屬光澤。本目絕大部分鳥類的繁殖是一雄一雌相配,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雙親都參與幼鳥的養育。
|
格但斯克是波蘭波美拉尼亞省的省會,也是該國北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在漢薩同盟時代以來的600多年間,格但斯克始終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一個重要的航運與貿易中心。雖然在歷次的戰亂中曾經幾度衰落,但是,在每次衰落之後不久,格但斯克都能夠利用它的區位優勢,恢復過去的繁榮。現在,它與附近的格丁尼亞和索波特聯合組成的三聯市,仍然保持著波蘭重要航運與工業中心的地位。格但斯克這座城市在歐洲政治、軍事與外交史上,歷來屬於最受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六百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是德意志和波蘭兩大民族之間反覆爭奪的主要焦點。格但斯克還是世界聞名的團結工會的發祥地。
|
|
|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
|
|
|
|
|
魔術方塊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魯比克·艾爾內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根據估計,自發明以來在全世界已經售出了3億多隻。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最先發明的魔術方塊為三階魔術方塊,由26個小方塊和一個三維十字連接軸組成。其中包含6個處於面最中心無法移動的塊,12個位於棱上的塊和8個角塊。面世不久後,很多類似的玩具也紛紛出現,有些出自發明人魯比克,包括二階魔術方塊、四階魔術方塊和五階魔術方塊。魔術方塊的解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棱先、角先和層先。世界魔術方塊協會是被承認的關於魔術方塊的官方組織,它致力於推廣魔術方塊,同時也舉辦各種比賽,並且收錄最好的成績作為官方的世界紀錄。
|
金屬-氧化層-半導體-場效電晶體是一種可以廣泛使用在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的場效電晶體。MOSFET依照其「通道」的極性不同,可分為n-type與p-type的MOSFET。從目前的角度來看MOSFET的命名,事實上會讓人得到錯誤的印象。因為MOSFET裡代表「metal」的第一個字母M在當下大部分同類的元件裡是不存在的。早期MOSFET的閘極使用金屬作為其材料,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現代的MOSFET閘極早已用多晶矽取代了金屬。MOSFET裡的氧化層位於其通道上方,依照其操作電壓的不同,這層氧化物的厚度僅有數十至數百埃不等,通常材料是二氧化矽,不過有些新的進階製程已經可以使用如氮氧化矽做為氧化層之用。
|
|
石榴石是一組在青銅時代已經使用為寶石及研磨料的礦物。常見的石榴石為紅色,但其顏色的種類十分廣闊,足以涵蓋整個光譜的顏色。常見的石榴石因應其化學成分而確認為六種種類,分別為紅榴石、鐵鋁石榴子石、錳鋁石榴石、鈣鐵石榴石、鈣鋁榴石及鈣鉻榴石。不同種類的石榴石有很多不同的顏色,包括紅、橙、黃、綠、藍、紫、棕、黑、粉紅及透明。石榴石形成兩個固溶體系列:紅榴石-鐵鋁石榴子石-錳鋁石榴石和鈣鉻榴石-鈣鋁榴石-鈣鐵石榴石。因為不同種類的石榴石化學成分變化很大,有部分種類的原子化學鍵比其他的強力。因此這些礦物群展示出的硬度範圍會由約6.5至7摩氏硬度不等。當中較硬的種類如鐵鋁石榴子石常被用作研磨料用途。
|
陳煚(1218年-1277年),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煚原出生於李朝末年的權貴家庭,其姑為皇帝李惠宗的皇后,從叔陳守度為殿前指揮使,把持國政。陳煚8歲時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其後,在陳守度的安排下,陳煚與李昭皇結為連理。不久李昭皇退位,陳煚登基,開創陳朝。陳煚在位33年,朝政大權一直受父親陳承及從叔陳守度所影響。陳煚對於南宋,奉行友好入貢的態度。南宋滅亡後,蒙古帝國發動對越南的入侵,陳煚成功的抵禦了蒙古的入侵。陳煚亦曾領兵入侵南方鄰國占城。1258年,陳煚讓位給兒子陳晃,自稱上皇,但對國政仍有影響力,至1277年去世,享壽60,後世稱之為「陳太宗」。
|
|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一般認為最早的陶器是手製的,並在篝火燒製。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小雕像,最早已知陶製容器可能是由日本早期繩文人約在前10,500年製造。陶輪在美索不達米亞約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的奧貝德文化被發明,為陶器生產帶來革命。因為它的出現,專門化的陶藝家可以滿足世界一級城市的發展需要。在19世紀後期,因為機械的引入令大量生產的時代來臨,但同時亦摧毀了陶藝的發展。陶器質素的下降趨勢持續至20世紀,直到1930年代才在歐美間出現了復甦。
|
|
|
|
|
王鷲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大型美洲鷲科鳥類。牠們主要生活在南墨西哥至北阿根廷的熱帶低地森林中。牠是王鷲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王鷲體型很大,及主要是白色,上身、翼及尾巴羽毛有灰或黑帶。頭部及頸部沒有羽毛,皮膚顏色有異。喙上有黃色的肉冠。王鷲吃腐肉,牠往往是首個割開屍體的鳥類。飼養的王鷲可以活到30歲。王鷲是瑪雅古抄本中很流行的圖案,尤其在民俗及醫藥項目中。雖然王鷲現時的保育狀況為低危,但是牠們的數量因失去棲息地而正在減少。
|
|
|
惠州市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端,南海大亞灣的北部。惠州市的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下轄1個市轄區和4個縣,常住人口370.33萬人。惠州市是廣東省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嶺南名郡」和「粵東門戶」之稱,歷史上曾有包括蘇東坡在內的不少名人旅居於此,留下大量題詠惠州的詩詞,因而使惠州積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惠州市是珠三角經濟圈的9個地級市之一,是一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電子製造業基地,近年來,隨著總投資額730多億元人民幣的多個石化項目在惠州的興建和投產,使惠州成為珠三角經濟圈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是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南部的國家公園。其名字雖有峽谷一詞,但其並非真正的峽谷,而是沿著龐沙岡特高原東面,由侵蝕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劇場。其獨特的地理結構稱為岩柱,由風、河流裡的水與冰侵蝕和湖床的沉積岩組成。位於其內的紅色、橙色與白色的岩石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其被譽為天然石俑的殿堂。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比鄰近的宰恩國家公園與大峽谷處於更高海拔。其邊緣大約高2400米至2700米,而大峽谷南部邊緣則為海拔2100米。由於高度的不同,其擁有十分不同的自然生態與氣候,所以經常使遊客感到巨大差異。此公園面積大約為五十六平方英里。
|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攝氏0.6度。普遍來說,科學界認為過去五十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是事隔111年,終於成了公眾關注的問題。全球暖化極大可能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人類至少應該將自己對全球暖化的貢獻降到最低程度,儘量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
|
|
坎尼會戰發生於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主要戰役。此前迦太基軍隊主帥漢尼拔入侵義大利,並且屢敗羅馬軍隊。而為了截斷羅馬之糧食補給,進一步打擊其士氣,漢氏於是進兵至義大利南方之羅馬糧倉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軍與羅馬軍相遇,大戰爆發。漢氏運籌帷幄,成功地以少勝多,擊潰了由羅馬執政官鮑魯斯與發羅二人所統領的大軍。而此戰雖然並沒有令迦太基徹底擊潰羅馬,但漢氏戰術運用之高妙,使之時至今天,仍被譽為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雖然此役為軍事史上的一場大捷,但是迦太基軍的運氣在此戰已達至最高峰,後再無法獲得戰略優勢。於是,其選擇了與羅馬元老院磋商一份條款適中的和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