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耳他:修订间差异

坐标35°57′32″N 14°24′43″E / 35.95889°N 14.41194°E / 35.95889; 14.411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中古世紀:​ 根据对应英文条目校对了部分内容,并隐藏尚未整理的内容。
TX55留言 | 贡献
第90行: 第90行:


== 概要 ==
== 概要 ==
國土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南至[[非洲大陸]]之間的一海島。[[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宪法有馬爾他語和英語两个版本,在宪法语言冲突的情况下以马耳他语为准。馬爾他亦是[[英邦]]和[[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國土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南至[[非洲大陸]]之間的一海島。[[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宪法有馬爾他語和英語两个版本,在宪法语言冲突的情况下以马耳他语为准。馬爾他亦是[[英邦]]和[[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馬爾他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伊斯蘭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爾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
馬爾他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伊斯蘭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爾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

2013年11月7日 (四) 13:41的版本

35°57′32″N 14°24′43″E / 35.95889°N 14.41194°E / 35.95889; 14.41194

馬爾他共和國
Repubblika ta' Malta(馬爾他語)
国歌:馬爾他頌L-Innu Malti
首都瓦萊塔
最大城市比爾澤布賈
官方语言馬爾他語英語
官方文字馬爾他語英語
族群
馬爾他人
政治體制議會民主制
领导人
• 總統
乔治·阿贝拉
• 總理
劳伦斯·贡齐
面积
• 总计
316平方公里(第185名
• 水域率
0.001%
人口
• 2007年估计
410,290(第174名
• 密度
1,282/平方公里(第7名
GDPPPP2005年估计
• 总计
75.74億美元
• 人均
19,302美元
GDP(国际汇率)2005年估计
• 总计
53.69億美元
• 人均
13,683美元
货币歐元EUR
时区UTC+1
+2
电话区号+356
ISO 3166码MLT
主要節日獨立日9月21日
中央銀行馬爾他中央銀行
人类发展指数0.847(第32名)-极高
国家象征國花矢車菊
互联网顶级域.mt
网站
www.gov.mt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馬爾他共和國馬爾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爾他,位於南歐共和制國家英联邦成員國。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上的微型國家

概要

國土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南至非洲大陸之間的一海島。官方語言馬爾他語英語。宪法有馬爾他語和英語两个版本,在宪法语言冲突的情况下以马耳他语为准。馬爾他亦是英联邦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馬爾他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伊斯蘭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爾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

小型犬馬爾濟斯發源於此,馬爾濟斯之名即來自馬爾他。

國名

正式名稱馬爾他語為 Repubblika ta' Malta,通稱 Malta。英語為 Republic of Malta,通稱 Malta

中文表記為馬爾他共和國。通稱馬爾他

“馬爾他”一词的起源无从考究。通常的词源学说认为其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馬爾他出產一种品味獨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希腊在前700年即对馬爾他岛富有影响,使用希腊语的東羅馬帝国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间亦统治馬爾他。

另一说“馬爾他”来自腓尼基语“Maleth”,意為避风港。

历史

前10世纪起,腓尼基人定居於此,前8世纪馬爾他被希腊人占领,前4世纪又被迦太基占领。前218年始被古罗马统治。

9世纪起馬爾他相繼受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诺曼人统治。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罗得岛移此,并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认。該支骑士团后更名馬爾他骑士团1565年馬爾他大圍攻中,骑士团击败奥斯曼帝国軍隊,此战是馬爾他史上最重大事件,因成功阻止奧斯曼帝國向西歐擴張。

1798年拿破仑法国军队逐出骑士团。1800年英国占领馬爾他。1814年正式沦为英殖民地。1964年9月21日宣佈独立,並仍为英联邦国。

希臘人,腓尼基人與羅馬人

大約在西元前700年左右時,古希臘人 開始植民馬爾他,主要是以今日的瓦萊塔所在位置為中心[1]。一個世紀後,以本島做為東地中海康沃爾之間的貿易路線中繼站的腓尼基商人,也開始定居於此。腓尼基人居住的區域,即現代的姆迪納,及其周边小镇拉巴特(Rabat),他们称之为“Maleth”。同樣也居住在姆迪納的古羅馬人,將它(以及本島)簡稱為「馬爾他」。[2]

马耳他的古罗马马赛克

腓尼基人沒落後,西元前400年時,掌控這個區域的是腓尼基的前殖民地之一,迦太基。在這個時期,馬爾他人的主要產業是栽種橄欖長角豆,以及紡織業。

在西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馬爾他人趁機發動了對迦太基的反叛,並將當地的軍事指揮權移交給羅馬執政官Sempronius[2]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馬爾他同樣忠於羅馬,而羅馬給予馬爾他「盟邦」(Foederata Civitas)的頭銜作為回報,這意味著免除了對羅馬納貢以及受羅馬法管轄的義務,儘管此時羅馬人在本區域(西西里行省以及馬爾他)的影響力正在下降中。

西元117年,身為全盛期的羅馬帝國之一部分的馬爾他,由哈德良皇帝升格為自治區。[2] 拉巴特的地下墓地證明早期基督教社群的存在,以及《使徒行傳》中所敘述聖保羅在本島遭遇船難以及傳教的事蹟。

當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東西分裂時,馬爾他受講希臘語,定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統治,自西元395到870年。

中古世紀

西西里的羅傑一世,回到馬爾他重啟基督教統治。
西西里王國國旗

馬耳他因為位處地中海中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而成為阿拉伯和拜占庭二者的必争之地被卷入战争。阿拉伯帝國對於馬爾他征服和西西里征服與一位拜占庭將軍Euphemius密切相關,因為他背叛自己所服侍的拜占庭帝國,曾要求北非的艾格萊卜王朝(Aghlabid)入侵馬爾他。

阿拉伯編年史家和地理學家AL-Himyari的敘述,在公元870年後,反對佔領拜占庭,阿拉伯侵略者,第一哈拉夫AL-Hadim的帶領下進行的暴力鬥爭,後來又澤田·伊本·穆罕默德,搶劫和掠奪的島嶼,摧毀了最重要的建築,離開它幾乎無人居住,直到它是由阿拉伯人從西西里島recolonised在1048至1049年AD。這種新的結算發生在西西里島的人口膨脹的後果,作為一個更高的生活水平在西西里島(在這種情況下,的繁育可能會採取幾十年前)的結果,這是不確定的,或因內戰爆發。在909年,作為西西里酋長國(Emirate of Sicily)的一部分領土,島上的政權移轉至北非的法蒂瑪王朝。1038年,這些阿拉伯人引進了新的灌溉技術、棉花和一些水果。而來自西西里島的西西里阿拉伯語(Siculo-Arabic)因為獲得島上居民的採用,最終演化成馬爾他語。在島上的基督徒被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他們不得不支付非穆斯林的吉兹亚稅(Jizya),但獲豁免的稅穆斯林则只支付天课(Zakaat)。


馬爾他騎士團和拿破崙

姆迪納巴洛克建築,聖保羅大教堂。

1530年,查理五世永久把馬爾他租讓予耶路撒冷聖若望醫院騎士團,即現今的馬爾他騎士團。騎士團早前於1522年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出羅德島。1551年,巴巴里海盜奴役馬爾他附近的島嶼戈佐島的所有5,000人口,並將他們送往利比亞。1565年,鄂圖曼帝國與騎士團發生全面戰爭,並發動對馬爾他的圍攻。當時土耳其擁有地中海最強的海軍力量。騎士與馬爾他的平民奮力抵抗土耳其的進攻,並最後獲得勝利。伏爾泰形容1565年的大圍攻,"沒有甚麼戰役比起馬爾他大圍攻更有名"("Nothing is more well known than the siege of Malta.")。[3]

經過大圍攻後,騎士團決定增強馬爾他的防禦力,特別是內港地帶。騎士團修築了新城瓦萊塔,以當時騎士團團長瓊•帕裡斯特•德•拉•瓦萊特(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騎士團亦沿海岸線修築了不少瞭望塔。騎士團在島上完成了很多建築及文化項目。後來於1675年,一次瘟疫於馬爾他爆發,並殺死了6萬居民中的約1萬1千人。

施洗者約翰被斬首卡拉瓦喬所畫。

騎士團一直控制馬爾他,直至拿破崙一世在出發征服埃及前。拿破崙在1798年於途中奪取了馬爾他。拿破崙用計奪下城市,他先派人要求進港進行補給。當船隻安全進入瓦萊塔港後,拿破崙的戰艦將炮口轉向他們的招待者。馬爾他騎士團團長投降,拿破崙繼續停留於馬爾他數日,這段時間中他劫掠了島上很多財富,並建立起傀儡政權統治。然後拿破崙就航向埃及,留下大隊駐軍。

馬爾他居民十分厭惡法國的佔領軍。法國強加的財政、宗教政策激怒了當地民眾,他們起來反抗法軍,並逼使他們撤離城市要塞。英國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王國支援島上反抗者,英國亦派出皇家海軍封鎖馬爾他。1800年,法軍投降。馬爾他居民的領導者希望馬爾他成為英國自治領。馬爾他人發表了權利宣言,願意"歸屬自由民之國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陛下之保護及統治。"("under the protection and sovereignty of the King of the free people,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宣言亦表示"陛下無權將島嶼轉移他國...若他選擇收回其保護、放棄其統治,選擇其他統治者的權利,或島嶼的行政,只歸屬於我們,島上之居民及原住民,而不受任何控制。"("his Majesty has no right to cede these Islands to any power...if he chooses to withdraw his protection, and abandon his sovereignty, the right of electing another sovereign, or of the governing of these Islands, belongs to us, the inhabitants and aborigines alone, and without control.")。

大英帝國和二戰

1942年馬爾他圍攻中,受到嚴重轟炸損毀的瓦萊塔街道。

拿破崙戰敗後,1814年巴黎條約中,馬爾他正式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份,並用作船運中途站及艦隊總部。馬爾他作為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之間的中途站,顯示出馬爾他的重要性,及前往印度的重要中途站。

1919年,英國軍隊鎮壓了一場反對開徵新稅的示威,並殺死4名平民。因此掀起了反抗行動,並提升了親意大利派的影響力,英國統治受到挑戰。這次事件每年都有悼念死難者。

1930年代早期,英國地中海艦隊離開馬爾他,轉往亞歷山卓二戰期間,馬爾他因為接近軸心國船運航道而有很重要的地位。馬爾他居民於圍攻時的英勇表現,因而英王喬治六世1942年4月15日授喬治十字勳章予馬爾他,"見證著一種英雄及奉獻精神長存歷史。"("to bear witness to a heroism and devotion that will long be famous in history")。有些史學家認為,英國在防衛馬爾他蒙受到不相稱的傷亡,只因為若馬爾他如新加坡一樣投降,英國的信譽會受損。[4]

馬爾他共和國

馬爾他於1964年9月21日獲得獨立,但直至立憲完成前,馬爾他基本上仍保留承認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以及作為她代表的總督行使施政權。1974年12月13日,馬爾他成為共和國,繼續留在英聯邦之內,以馬爾他總統為國家元首。防衛協議在獨立後就簽訂,直至1979年3月31日期滿。同日英國軍隊撤軍,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國旗1980年,馬爾他採取中立政策,並成為不結盟運動的一員,直至2004年加入歐盟為止。1989年,馬爾他成為美國及蘇聯之間高峰會的場地,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與蘇共總書記米哈伊爾·戈巴契夫首次面對面會談,暗示著冷戰即將終結。

馬爾他在2004年5月1日成為歐盟會員國,2007年7月22日加入歐元區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政治

1964年7月21日颁布的独立宪法规定,馬爾他为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女王为馬爾他国家元首。1974年12月13日修改宪法,馬爾他成为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议会为一院制,称众议院。

地理

馬爾他地图
首都瓦莱塔(2004年)

馬爾他位于地中海中部,面积316平方公里,北距西西里岛93公里。全国由馬爾他岛戈佐(Gozo)、科米诺(Comino)、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其中只有馬爾他岛、戈佐、科米诺三岛有人居住。面积最大的馬爾他岛,约245平方公里。馬爾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以丘陵为主,缺乏淡水。

馬爾他分为六个统计区:南港:面积26km²,人口83,234。北部:面积74km²,人口44,852。北港:面积24km²,人口118,409。东南:面积50km²,人口50,650。西部:面积73km²,人口51,961。戈佐-科米诺:面积69km²,人口29,026。

气候

馬爾他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高溫乾燥。

月份 全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平均氣溫 °C (°F) 18 (66) 12 (54) 12 (54) 13 (56) 15 (60) 18 (66) 22 (73) 26 (79) 26 (79) 24 (76) 21 (70) 16 (62) 13 (57)
平均最高氣溫 °C (°F) 21 (71) 15 (59) 15 (59) 16 (61) 18 (65) 22 (72) 27 (80) 30 (86) 30 (86) 28 (82) 24 (75) 19 (67) 16 (61)
平均最低氣溫 °C (°F) 15 (60) 9 (49) 9 (49) 10 (51) 12 (54) 15 (59) 19 (66) 22 (71) 22 (72) 20 (69) 18 (64) 14 (57) 11 (52)
來源: Weatherbase

经济

馬爾他巴士
主要公路

馬爾他自然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仅有石灰岩,又因为土层浅薄,缺乏灌溉水源,馬爾他农业不发达,农副产品尚不能自给,粮食肉禽等主要依赖进口。馬爾他经济依靠加工制造业(主要是电子、纺织)、旅游业、国际贸易。馬爾他在2004年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之一,并於2008年歐元為貨幣。

人口

马耳他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千米约1250人。主要是馬爾他人,占总人口的九成,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官方语言为馬爾他语英语,通用意大利语。欧盟民调处的报告显示,100%的人口能讲马耳他语,88%的人口能讲英语,66%意大利语,17%法语。88%的人口倾向于讲马耳他语。天主教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希腊东正教。

文化

Pastizzi,典型馬爾他小吃
馬爾他麵包的一個品種,ftira

馬爾他文化是数世纪来不同文化在馬爾他岛上相互接触融合的产物,包括邻近的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以及1964年馬爾他独立前曾长期统治管理该地的诸多国家的文化。

美食

馬爾他菜是几个世纪以来岛上居民与来馬爾他定居的外来者在烹调习惯上互相影响的结果,这种结合使馬爾他菜混合了地中海周围各地的饮食口味。尽管许多菜式是岛上特有的,然而一部分很受欢迎的菜式的做法却是源自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以及中东地区。被当地人称为ftira biż-żejtġbejnietpastizzi的食物便是很好的例子。

特別活動

微型飛機俱樂部在最近十年把此航空運動(微型飛機)[1]推展到島上,並且在十年內總共有22架微型飛機從馬爾他國際機場起飛。

參考資料

  1. ^ Notable dates in Malta's histor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 Maltese Government. 6 February 2008. 
  2. ^ 2.0 2.1 2.2 Castillo, Dennis Angelo. The Maltese Cross: A Strategic History of Malt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SBN 0313323291. 
  3. ^ Fernand Braudel,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 vol. II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95).
  4. ^ The Siege of Malta in World War Two. [15 April 2007]. 

外部連結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