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吠陀支梵語vedāṅga)即所謂吠陀的「六支」。婆羅門教的一大類文獻,被認為是吠陀的補充說明,多半以歌訣式的「」體寫成。有人認為,這些文獻實際並不屬於吠陀,而只是對當時的一些學術成果的總結。[1]

此類文獻共有六種:

  1. 式叉英語Shiksha(śikṣā),或譯式克沙,語音學
  2. 闡陀英語Sanskrit prosody(chanda),韻律學英語Sanskrit prosody
  3. 毗迦羅那英語Vyākaraṇa(vyākaraṇa),或譯毗雅迦羅那,語法學
  4. 尼祿多英語Nirukta(nirukta),詞源學
  5. 優提舍英語Jyotisha(jyotiṣa),或譯樹提,天文學
  6. 劫波(kalpa),或譯格勒波,宗教儀軌;

傳統上,四部吠陀各有自己專屬的式叉、劫波、闡陀和樹提,毗迦羅那和尼祿多則由所有吠陀共享。

註釋[編輯]

  1. ^ 《梵語文學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I351·092,77頁

資料來源[編輯]